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14章 维持生物体内的平衡
第2节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二)
学习目标:
1、描述尿液形成的过程;
2、了解血浆、原尿、尿液三者之间的差异;
3、了解汗形成的过程及排汗的途径。
学习重点:尿的形成
学习难点:尿的形成
学习过程:
一、分析尿液的形成 读书P22分析尿液的形成内容 、 完成
1、尿的形成是在肾脏的 中形成的,尿液的形成主要包括
和 两个过程。
2、结合阅读P22图14-17尿形成的示意图(或者右图)完成:①从动脉运输来的血液中含有代谢产生的 ,经过 送入肾小球对血液进行 ,在肾小囊腔内形成 ,这是尿液形成的第一过程。②滤入到肾小囊腔中的液体叫 ,两个肾每昼夜形成大约150L,这种液体中含有 、 和 、 等物质。③原尿中含有大量人体所需要的 ,因此不能白白浪费。在原尿流经 时,其中含有的有用物质被 进行了 ,而重新回到血液中,这个过程叫 。是尿液形成的第二个过程。用箭头在图上表示出重吸收的过程。④经过上面两个主要过程,从肾小管的末端流出的液体就是 ,每昼夜一般为1.5L。这种液体中含有 、
和 等物质。
⑤阅读P23最上面的小资料,了解三种液体之间的差异。
填写 A、与血浆相比原尿中不含有 ,与血液相比原尿中不含
有 ;B、与血浆相比尿液中不含有 ;与原尿相比尿液中不含有 ;与血液相比尿液中不含有 。
3、正常情况下,尿液中不含有 。如果某患者在尿检的时候,发现有血细胞或者有蛋白质,则可能发生了 等疾病。
二、尿的排出 1、了解尿排出的途径
→肾盂→输尿管→ → →体外
2、排尿的意义 看书P24第1自然段了解
3、维持体内水平衡的重要性 看书P24第2自然段了解
三、汗液的排出 1、流入口的汗是咸的,因为其中含有 。
2、汗是由 形成,并通过它细长的 排出体外。
3、完成P24下面的讨论
随堂反馈:
一、选择题
1、对原尿有重吸收作用的结构是 ( )
A、肾小体 B、肾小球 C、肾小囊 D、肾小管
2、对血液有滤过作用的结构是 ( )
A、肾单位 B、肾小球 C、肾小囊 D、肾小管
3、血液流过肾小球时,一部分物质被滤到肾小囊腔内,形成的是( )
A、尿 B、原尿 C、血清 D、血浆
4、原尿中不含有的成分是( )
A、水分 B、无机盐 C、尿素 D、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
5、健康成年人的尿液与原尿的成分相比,主要差异是尿液中没有( )
A、无机盐 B、血细胞 C、大分子蛋白质 D、葡萄糖
6、皮肤中与排泄功能相适应的结构是 ( )
A、角质化细胞 B、毛发 C、皮脂腺 D、汗腺
7、出汗可以起到的作用是 ( )
A、滋润皮肤 B、排泄代谢废物 C、滋润毛发 D、清洁皮肤
8、皮肤能产生汗液是因为在皮肤中有( )结构
A、汗腺 B、皮脂腺 C、毛细血管 D、毛发
二、识图作答
认真观察右图,回答以下问题
1、当血液从D( )流到E( )的时候,血液中的 被滤到B中,形成 。B结构的名称是 。
2、当B中的液体流到C的时候,两处液体成分最大的区别是C处的液体中不含有 。因为这种物质在从B流到C的时候被毛细血管 了。 3、从上面的过程中,可以了解到,尿的形成包括
了 和 两个过程。
三、探究题 正常人的血液在流经肾小球时,水、无机盐、葡萄糖、尿素等物质可以滤过到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血细胞和蛋白质因其分子较大而不能滤过到肾小囊腔,因而正常人的尿中不含血细胞和蛋白质。但当人患有肾小球肾炎时,因肾小球的通透性增大,血细胞和蛋白质也可以滤过到肾小囊腔中,最终随尿液排出体外。蛋白质在被加热后产生变性,溶解度降低,因而形成沉淀(浑浊物)。某人为探究患有肾小球肾炎的病人与正常人之间的尿液有什么不同,设计如下实验:(1)取A、B两支试管,A中加入正常人的新鲜尿液3mL,B中加入病人的新鲜尿液 。(2)在两个试管中分别加入20%磺酸水杨酸一、二滴,并对尿液加热。比较正常人与病人尿的不同。请问:探究人运用的实验方法是 。(3)观察A试管中没有浑浊,B试管中有浑浊,该实验的结论是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