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五四制)八年级物理下册教学设计:7.1压强

文档属性

名称 鲁教版(五四制)八年级物理下册教学设计:7.1压强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五四学制)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02-06 15:04: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初中物理新授课“教案、学案一体化设计”案例
课型 新授 课题 第七章 第一节压强 课时 1课时
教学目标 了解压强的概念,理解什么是压力,什么是受力面积 理解压强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了解压强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名称、单位、符号、知道单位的物理意义。 4、会用压强的公式进行计算,并能进行灵活变形。 了解增大和减小压强的主要方法。 教法 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主要采用学生自主探究的方法(自主表现在兴趣自主和思维自主两个方面。)压强的定义采用导学自学法(兼顾知识任务和学法指导)公式的应用采用口答法(例题引导中体现审题的技巧)增大、减小压强采用理论-应用(注意联系生活)-迁移(采用做游戏的方法对知识进行延伸,并在迁移过程中强化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生命化课堂中的激励教学法以小组加分的方式贯穿课堂始终。 学法 课前:准备矿泉水瓶、刻度尺、橡皮泥等。课堂:自主探究 结合导学题纲自学、、合作交流贯穿课堂始终。
教具 多媒体、与压力的作用效果有关的生活常用工具 学具 小组学案、个人学案、实验探究器材(矿泉水瓶、刻度尺、橡皮泥等)
教学程序设计 教材处理设计(设计意图) 师生活动设计
情景导入一(2分钟)增加演示游戏:对比手压气球和针扎气球的破碎现象。为课堂注入一定活力,并在知识上开始了铺垫、引导。 情景导入二(5分钟)学生以学案中的四个问题为引导,结合课件图片及动手小实验为即将进行的探究实验设悬疑。 学习新课(30分钟)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15分钟)按照先猜想,再交流,然后设计实验方案,最后再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展示的步骤进行。 2、压强定义(10分钟)采用(1)定义(2)公式(3)单位 三个知识点为自学导学题纲,进行自学,然后共同检测自学情况,再引申(4)物理意义的思路。 压强的计算(2分钟)(知识难点已经在前面攻破,例题相对简单,在例题解决上重点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技巧)   4、如何增大、减小压强(3分钟) (1)以公式为基础理论分析(2)联系生活实例迁移(3)游戏迁移,升华对知识的理解 巩固小测(4分钟)学生做个人学案的5个小测题,并当堂讲解,总结正确率。 评选优胜小组(2分钟)生命化课堂所提倡的鼓励教学通过小组随时得分的形式贯穿整堂课,在这里,要做一个总结。 六、布置作业(2分钟) 教材无此实例,但从本堂课综合目标,设计如此环节,采用“乐趣引入”的思路,另外,也体现了生活物理的普遍性,让学生在不断的学习中,认识到从生活中找寻物理的乐趣。 教材部分的导入是采用蝉和骆驼对比来导入探究,但是因为这些实例离学生的生活稍微有点远,而蝉在这个季节又找不到,所以进行了改动。滑雪在生活中比较常见,而笔压手这个小实验可随堂感受,简单易懂。设计的四个小问题学生在生活中比较常见,但又似懂非懂,学生有种意会但言传不了的感觉,可以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这四个问题除了起到悬疑作用,还有一定的层次性,让学生没有陡的感觉。看一看,想一想雪地上为什么会留下脚印?手指为什么会有疼的感觉?雪地上有脚印为什么会深浅?手指的疼痛感为什么会不同?教材的探究课题是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我认为在实际探究中不只是知道了与哪些因素有关,还能找到具体的关系,因此,我采用了一个大课题分成2个小课题(1、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2、有着什么关系?)的思路,这比较适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在平稳中提升,一切都是船到桥头自然直的那么自然。在突破2个因素对压力作用效果的影响时,我设计了小组学案“想一想”“做一做”,从问题进入,再要求自选器材,完成实验。并设计实验方案。做一做实验目的: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___的关系。实验方法:_____法实验步骤:4、  实验结论:自学导学题纲: (1)、定义(2)、公式(3)、单位教材这部分采用自学方式,先让学生自学,教师及时总结并点拨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法的指导主要是采用对比2个同学自学时课本的记录情况,引导正确的自学方法,并根据完成导学题纲的情况对个别难点灵活处理。在引申物理意义时,提前想到学生可能会说是“单位面积上受到的重力”这种错误认识,对重力和压力是否有因果关系做出解释。在例题的处理上,首先审题,次要条件老师念,主要条件学生念,(培养学生找出问题关键的清晰审题思路)学生直接口答,老师点评。例题:桌面上平放一本教科书,书所受的重力约为2.5 N,与桌面的接触面积约为, 4.7*10-2 m2试计算书对桌面的压强。 对于这个知识点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采用层层深入,温故而迁移的教学方法,先让学生根据前面的学习,从理论上,以公式为基础,说出增大压强、减小压强的方法,再从生活中拍素材,制成课件,让学生看,并从中区分、归类。最后,再以游戏的形式(全体同学立正,迅速增大自己对地面的压强)既对知识进行了迁移,又强化了学生仔细听课、认真动脑的学习习惯,并提升了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综合本节课目标,从各种材料上搜集精选5个题,(第5题就是开头的气球问题,首尾呼应),考查学生的掌握情况。(后面详附“小组学案”和“个人学案”)通过小组得分情况对比,评比优胜小组,并起立展示成员,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必做题伴你学本节,动手动脑第2题 第4题 第13题 1、如图所示,把小桌和砝码以不同形式放在泡沫塑料上分析与压力作用效果有关的因素:比较甲、乙两图,可知:压力作用的效果与__________ 有关。比较乙、丙两图,可知:压力作用的效果与__________ 有关。 2、滑板运动已经成为都市青少年中最流行的一项运动,一块滑板是由板面,滑板支架和四个滑板轮等部分组成,总质量约为5㎏,其中板面是由一块质量约为4㎏,体积约为5×10-3m3的复合材料组成,求⑴、组成板面的复合材料的密度⑵、若每个滑轮与水平面的接触面积为2×10-4㎡,当一个质量为45㎏的中学生站在滑板上时,滑板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3、为了方便盲人的行走,在不少街道的人行道上铺设有凹凸条纹的盲道,如图1所示.请你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分析,为什么盲人不用盲杖也能在盲道上像正常人一样行走?选做题 体重为400 N的小明同学骑自行车上学,在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有关数据如下表所示, 自行车重力200N行驶时,轮胎与地面接触的总面积50c㎡轮胎承受的最大气压2.0*105 Pa车轮直径0.61m匀速行驶过程中的总阻力总重力的0.05倍试求:(1)行驶过程中,车轮对地面的压强是多少?(2)小明骑车过程中能载的货物最多重多少?作业设计意图: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巩固延伸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必做题的第一题是为了再次巩固一下本节课的探究实验;第二题是为了强化压强的计算,尤其是有关受力面积的选取方面和公式、单位的运用;第三题是为了联系生活用如何增大、减小压强来解释生活问题。选做题是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一个综合考查,包含了公式的变形,对生活问题的分析,而且涉及到最大压强,是对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一个升华。必做题是每个同学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能知道自己 有哪些不足;而选做题,有能力的学生如果做对了,则从解题过程中既可以体验到自主思考并获得成功的喜悦,又可以提高学生自主思考的兴趣,并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从情感方面,每个学生都不愿意承认自己的能力比别人差,在记录作业时,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也起到一定的督促作用。 师 问有什么方法生 想出非常多的方法(表面上看,此环节简单,而孩子们却在简单的活动中,无意识地对感性认识有了理论升华的意识。) 生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师 随机指点生 交流师 点评(生命化课堂的激励教学法在这里要通过小组加分的方式首次体现出来) 生 猜想并交流师 点拨并提示探究方法生 设计并完成实验方案,交流方案师 及时加分(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动脑意识) 生 自学师 指点学习方法生 解释自学目标师 对定义、公式、单位与探究结合解释补充。 师生 共同审题生 口答师 重点解释解压力与重力的区别。 师 播放课件生 对实例进行归类师 点评(将物理与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感受学物理比较有乐趣。)生 做游戏(在乐中感受学习的必要性。)师 对游戏进行合理评价生 做题师 鼓励学生自主交流,并对错误答案重点分析。以点带面集体点拨。 师 评出优胜小组生 优胜小组成员展示师 点评(没有进行优胜展示的小组,并不是我们的能力比别人差,而是我们的参与意识比别人晚了一步,要知道参与即收获,在参与的过程中你会感受合作的快乐和竞争的必要性,希望在下节课中,我会看到更多的优胜成员。) 师 布置作业生 记录作业
小组学案 看一看,想一想               雪地上为什么会留下脚印?手指为什么会有疼的感觉?雪地上有脚印为什么会深浅?手指的疼痛感为什么会不同?做一做实验目的: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___的关系。实验方法:_____法实验步骤:4、  实验结论: 个人学案 个人学案1、如果一物体重5N,放在一斜面上,它对斜面的压力是3N,物体与斜面的接触面积是2cm2求该物体对斜面的压强是多少?2、下面减小压强的四种情况中,不正确的是( )
A.房屋的墙基做得比较厚 ??B.载重汽车的轮胎比小汽车的宽,轮子的个数也较多 ??C.铁路的钢轨不直接铺在路基上而铺在枕木上 D.砍柴时要把斧子磨得锋利些 3、一只底面积为S的箱子,当放在面积为2S的水平桌面中央时,箱子对桌面的压强为P;当放在面积为S/2的水平凳面上时(凳面被箱子全部盖住),箱子对凳面的压强是( )
A.1/2P ????B.P ????c.2P ????D.4P4、一个质量60kg的人,若他的两只鞋底的面积是100cm2,想通过最大承受压强为6╳104Pa的冰面时,他能安全通过冰面的方法是( )
A.快步走过去 ??B.又轻又慢地走过去 ??C.坐在冰面上滑过去 ??D.睡在冰面上爬过去5、用本节课学到的知识解释一下为什么针扎气球比手压气球更易碎?
板书设计 第一节 压强 课后点评 1、 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本节内容容量大,为完成教学任务,在认真研究教材和学情的基础上,精心设计好课堂流程,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2、应该正确处理导和学的关系。教师精心设计问题及习题,学生在目标明确的前提下自主合作学习,自主合作学习时间长,可以完成的教学内容会更多。3、不能将简单问题复杂化,以简单高效为目标。4、要有意识培养学生写实验方案的习惯,既有利于理清学生的思路,又能养成比较正规的实验思路。5、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竞争意识。6、通过多种形式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进行培养。
1、定义: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 2、公式:P=F\S 3、单位: N\M2 Pa 4物理意义: 1 N\M2表示:每平方面积上受到的压力为1 N 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猜想:F(大小)S(大小)方法:控制变量法结论:压力一定,受力面积越小,作用效果越明显。受力面积一定,压力越大,作用效果越明显。
教学反思
压强是生活中广泛应用的一个概念,它不仅贯穿本章的学习,还是后面学习液体压强、大气压强、浮力的基础。所以压强的概念在初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是压强的概念。在教学过程中贯彻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采取分析现象,找出原因,提出猜想,进行实验验证猜想的研究方法,从而理解压强的概念和掌握控制变量法。

一、教学设计的成功之处:

我是直接通过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例子来描述压力,利用压力的示意图,让学生自己体会压力,并对压力的概念下定义,接着让学生画出已知的重力的示意图,通过对示意图的观察,说出重力和压力的区别,主要是让学生明白,压力不等同于重力。
在分析讲解压强的概念、公式时,做到由浅入深,一步步的深入,让学生很自然地接受并理解压强的概念。在讲解例题时,通过让学生计算大象和芭蕾舞演员对地面的压强,让学生深入理解压力是指力的大小,而压强是指压力的作用效果的物理量。增加学生的生活常识,激发他们学习物理学的兴趣,落实物理——社会。在增大压强和减小压强的方法的讲解中,从公式P=F/S、生活现象出发,并结合实例分析、运用来巩固。在总结时注意启发学生在生活中要用学过的物理学知识进行解决问题,进一步落实“生活——物理——社会”

二、存在问题:

对学生了解不够好,没有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回答问题不够勇跃,进度比较缓慢。学生看书回答问题,不能很好地跟随教师的教学步伐,致使学生利用书本上的将要讲的知识进行回答,常常使教师陷入窘境。

三、今后改进措施:

要认真备好学生,改进时间安排,争取在25分钟内结束课程,留下充足的时间进行训练。备课时要灵活,以便能应对时刻出现的突发事件,发挥想象,积极思维来解决问题。

课堂上要学会关注学生的需要,充分发挥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全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帮助学生,把学习的过程真正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并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中加强学法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