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9课 对外开放 课件(共1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9课 对外开放 课件(共1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2-05 17:29: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8张PPT)
第9课 对外开放




一、经济特区的建立
1、背景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迈出了对外开放的步伐。
2、实施
①开始:⑴时间:1980年;
⑵兴办地点: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
一、经济特区的建立

②特点: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管理体制,允许外国企业或个人以及华侨、港澳同胞进行投资活动,并在进出口、减免税等方面提供优惠条件;
③典型:深圳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
④意义:设立经济特区,对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国内的进一步改革,扩大对外经济交流,发展社会主义经济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1、国家为什么决定首先在深圳等四个地方实行对外开放?
1、靠近港澳,华侨多,有利于引进外资。
2、靠近沿海,交通便利。
3、广东、福建两省原有的经济基础较好。
4、资源丰富。

成果展示
30年前的深圳
深圳的速度,一天一个样.
“一夜崛起的城市”
一个现代特大都市的雏形已显
1996年地王大厦建成,成为当时中国最高
的大楼,是深圳的标志!
进入21世纪的深圳

什么是经济特区?“特”在哪里?

①经济特区是指国家划出一定的范围,在引进外资、减免税收等方面给予特殊优惠,以此引进外资、外国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国家经济的发展。
②“特”的表现:(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
①特区建设以吸收和利用外资为主
②实行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导的多元化经济所有制形式;
③经济活动以市场调节为主
④对外商投资给予优惠和方便。
二、对外开放领域的扩大
1、扩大
①1984年,中国进一步开放大连、天津、青岛、上海、福州、广州等14个沿海城市;
②1985年,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洲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③1988年,海南岛经济特区建立;1990年,上海浦东开发区建立;
④1992年,对外开放的地域向纵深推进,相继开放了重庆、武汉等沿江城市。满洲里等陆地边境城市和昆明、乌鲁木齐等内地省会和自治区首府,开放一大批内陆市县。

乌鲁木齐
拉萨
西宁
银川
成都
昆明
贵阳
南宁
长沙
南昌
合肥
郑州
西安
太原
呼和浩特
哈尔滨
长春
沈阳
济南
石家庄
南京
杭州
塔城
伊宁
瑞丽
河口
满洲里
黑河
东兴
珲春























兰州
南通
秦皇岛
天津
大连
烟台
连云港
青岛
上海
宁波
温州
福州
湛江
北海
广州
汕头
厦门
深圳
珠海
海南




珠江三角洲
闽南三角区
长三角
环渤海
浦东
岳阳
重庆
九江
武汉
芜湖
经济特区
沿海城市
沿海开放区
沿江城市
沿边城市
内地省会城市






二、对外开放领域的扩大
2、成效
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三、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背景
对外开放加速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促进了我国对外贸易和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
2、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①时间:2001年12月;
②意义: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