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学年第一学期高三生物期中模拟试题
(考试范围:高中生物必修1和选修3)
完卷时间: 60分钟
一、选择题
1.SARS病毒、蓝藻、蘑菇、银杏、人都属于生物,下列哪项可作为上述结论的共同证据
①具有细胞结构 ②含有核酸和蛋白质 ③能独立完成新陈代谢
④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 ⑤能繁殖后代 ⑥都能改造环境
A.①②③④⑤⑥ B. ②③④⑤⑥ C. ②③④⑤ D. ②④⑤⑥
2.右图是一个单细胞生物的结构示意图,通过观察我们不可以判断该生物
A.一定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B.鞭毛的基部是线粒体分布较多的地方
C.一定是原核细胞
D.一定能进行细胞分裂
3.在生物体内,某些重要化合物的元素组成和功能关系如下图所示。其中X、Y代表元素,A、B、C是生物大分子。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A.人体中,单体b的种类有4种
B.导致地球上生物多种多样的根本原因是A的结构具有多样性
C.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过程是图中的①②
D.图中A和C是组成染色体的主要成分
4.如右图是某种物质通过细胞膜的示意图,从图中能得出
A.图中S代表载体,C代表离子
B.膜外一定是低浓度,膜内一定是高浓度
C.这种物质的跨膜方式一定是主动转运,因为有C和能量参与
D.图中C这种移动方式是错误的,它是固定不变的
5.在一定气候条件下,运用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的实验原理,测试田间作物的细胞液浓度,以此法获得作物代谢情况的必要数据。在此项测试中,实验变量(自变量)是
A.制备的系列浓度梯度的检测液 B.作物的细胞液浓度
C.作物细胞质壁分离状态 D.一定的环境温度或其他气候数据
6.现有两瓶密封的罐头已过保质期,甲瓶瓶盖鼓起,乙瓶外观无变化,打开后发现两瓶罐头均已变质。对此现象解释合理的是
①甲罐头变质是被异养厌氧细菌污染,细菌代谢的产物有CO2和乳酸
②甲罐头变质是被异养厌氧细菌污染,细菌代谢的产物有酒精和CO2
③甲罐头变质是被异养厌氧细菌污染,细菌代谢的产物有CO2和H2O
④乙罐头变质是被异养厌氧细菌污染,细菌代谢的产物是乳酸
⑤乙罐头变质是被异养厌氧细菌污染,细菌代谢的产物是酒精
A.①④ B.③⑤ C.②⑤ D.②④
7.下列是“探究某种加酶洗衣粉使用的最适温度”的实验设计,最合理的是
A.加酶洗衣粉在 30 ℃ 的水中洗涤效果没有 45 ℃ 的好,说明 45 ℃ 为最适温度
B.在不同温度的水中,加入相同的污物及不等量洗衣粉,看哪种效果好
C.取一系列不同温度、其他条件相同的水,加入等量相同的污物及等量加酶洗衣粉,看哪一个温度下洗衣粉的洗涤效果最好
D.将加酶洗衣粉与普通洗衣粉分别加入 37 ℃ 的水中洗涤同样的污物,发现加酶洗衣粉效果好,说明加酶洗衣粉的最适温度为 37 ℃
8.图甲表示四种不同的物质在一个动物细胞内外的相对浓度差异。其中通过图乙所示的过程来维持细胞内外浓度差异的物质是
A.Na+ B.CO2 C.胰岛素 D.K+
9.某同学在实验室中做“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这个实验时,在实验室老师的帮助下,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实验,实验步骤和现象如下表:
实验组
5分钟的现象
再过5分钟
滴加清水5分钟
①
0.3g·mL-1蔗糖溶液
x
无变化
质壁分离复原
②
0.5g·mL-1蔗糖溶液
质壁分离
y
无变化
③
1mol·L-1KNO3溶液
质壁分离
质壁分离复原
z
④
1mol·L-1醋酸溶液
无变化
细胞大小无变化
细胞大小无变化
对上表的推断或解释不正确的是
A.x为质壁分离,因为细胞壁伸缩性弱于细胞膜
B.y为质壁分离,可能导致细胞失水过多而死亡
C.z为细胞稍增大,细胞液颜色逐渐变浅
D.④组无变化是因为细胞吸水量等于失水量
10.下列是新鲜绿叶的四种光合色素在滤纸上分离的情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色
素
含
量
甲 乙 丙 丁 扩散距离
A.提取色素时加入碳酸钙是为了防止滤液挥发
B.水稻在收获时节,叶片中色素量的变化是(甲+乙)<(丙+丁)
C.四种色素都能溶解在层析液中,乙色素的溶解度最大
D.四种色素中,丙和丁主要吸收红光
11.右图为某同学所绘某绿色植物的叶肉细胞在光照强度分别为a、b、c、d时,单位时间内外界环境中测得CO2和O2释放量的变化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光照强度为a时,该细胞只进行呼吸作用
B.光照强度为b时,该细胞不进行光合作用
C.光照强度为c时,该细胞呼吸速率等于真正光合速率
D.光照强度为d时,该细胞的真正光合作用速率至少为14个单位
12.现代的准父母在孩子刚出生时,可选择保存孩子的“脐带血”(来源于脐带的血液)。这种脐带血可移植给白血病、淋巴瘤或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脐带血与采血婴儿的组织完全相容,也可用于治疗与该婴儿有关亲属的疾病,为了治疗血液病患者,脐带血最好采集
A.红细胞 B.白细胞 C.干细胞 D.血小板
13.下面是4种限制酶所识别的DNA分子序列和剪切位点图(↓表示剪切点、切出的断面为黏性末端):限制酶1:——↓GATC——; 限制酶2:——CATG↓——;
限制酶3:——G↓GATCC——; 限制酶4:——CCGC↓GG——
请指出下列哪组表达正确
A.限制酶1和2剪出的黏性末端相同
B.限制酶1和3剪出的黏性末端相同
C.在使用限制酶的同时还需要解旋酶
D.限制酶1、2、4识别的序列都是由4个脱氧核苷酸组成
14.某科学家用含15N的培养基培养蚕豆根尖分生区细胞,测得一个细胞中放射性含量变化如图。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DG可表示一个细胞周期
B.AB可表示DNA的复制
C.可在细胞质的结构物质中测到放射性
D.着丝点分裂出现在CD和FG段
15.生物技术的发展速度很快,已灭绝生物的“复生”将不再是神话。如果世界上最后一只野驴刚死亡,以下提供的“复生”野驴个体的方法中,目前最容易成功的是
A.将野驴的体细胞取出,利用组织培养技术,经脱分化、再分化,培育成新个体
B.将野驴的体细胞两两融台,再经组织培养培育成新个体
C.取出野驴的体细胞核移植到母家驴的去核卵母细胞中.经孕育培养成新个体
D.将野驴的基因导入家驴的受精卵中,培育成新个体
16.下列选项中能正确说明生物工程技术的是
A.植物组织培养是指离体的植物器官或细胞进行脱分化形成新个体
B.动物克隆的技术基础是动物的细胞和组织培养
C.人工诱变、细胞工程、基因工程等技术只能应用于对微生物进行定向改造
D.动物细胞融合技术的最重要用途是培养具有双亲优良性状的经济动物
17.利用细胞工程方法,以SARS病毒核衣壳蛋白为抗原制备出单克隆抗体。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用纯化的核衣壳蛋白反复注射到小鼠体内,产生的血清抗体为单克隆抗体
B.体外培养单个效应B细胞可以获得大量针对SARS病毒的单克隆抗体
C.将等量效应B细胞和骨髓瘤细胞混合,经PEG诱导融合后的细胞均为杂交瘤细胞
D.利用该单克隆抗体与SARS病毒核衣壳蛋白特异性结合的方法可诊断出病毒感染者
18.下图为利用生物技术获得生物新品种的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①过程使用的酶区别于其它酶的特点是,能够识别和切割特定的脱氧核苷酸序列
B.④过程涉及的生物技术,主要有动物细胞培养、胚胎的体外培养、胚胎移植
C.④⑤过程均需加入动物血清并使用CO2培养箱调节pH值
D.培育转基因绵羊C和转基因抗虫棉D的生物学原理是基因重组和细胞的全能性
19.对胚胎分割技术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凡是利用胚胎工程产生新个体都要用到胚胎分割技术
B.分割的胚胎直接移植给受体或在体外培养到囊胚阶段再移植到受体内
C.目前的同卵双胞胎多数是通过胚胎分割技术而产生的
D.目前该技术只能是在显微镜下用切割针或切割刀把胚胎分割开
20.下列措施中,属于小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的是
A.农作物秸杆的“过腹还田” B.治坡、治沟、修梯田,发展林业
C.矿山废弃地的恢复 D.利用造纸废弃的糖蜜制酒精
21.用胰岛素基因片段做探针,对某人的胰岛α细胞、胰岛β细胞和肝细胞进行检测,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形成杂交分子的是
①该人胰岛α细胞中的DNA ②该人胰岛β细胞的mRNA
③该人胰岛α细胞的mRNA ④该人肝细胞的DNA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
22.下列与植物代谢有关的示意图中,正确的是
A.玉米根系CO2释放量的变化与氧含量的关系
B.洋葱表皮细胞在0.3g/mL的蔗糖溶液中原生质体积的变化与时间的关系
C.当轮藻细胞外K+浓度大于0且小于m时,轮藻细胞内K+浓度与时间的关系
D.小球藻内含碳化合物的变化(0—m期间光照,m—n期间黑暗)
23.下图为人体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凋亡过程的示意图,图中①—⑥为各个时期的细胞,a—c表示细胞所进行的生理过程。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⑤与⑥的基因型相同,蛋白质的种类也相同
B.细胞的衰老与凋亡肯定会引起人体衰老与死亡
C.若⑤⑥已失去分裂能力,则其细胞内遗传信息的流动方向为DNA→RNA→蛋白质
D.一般情况下,细胞分化是可逆的,即也可能出现⑤→③
24.实验中用35S标记一定量的氨基酸来培养某哺乳动物的乳腺细胞,测得与合成和分泌乳蛋白相关的一些细胞器上放射性强度的变化曲线如图甲所示,在此过程中有关的生物膜面积的变化曲线如图乙所示。
?
图中曲线所指代的细胞结构相同的是
A.b和d B.c和e C.a和e D.a和d
25.右下图表示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各阶段细胞核中DNA和细胞质中mRNA的含量变化。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该细胞最可能是根尖成熟区细胞
B.本实验的研究方法最可能是同位素标记法
C.细胞中一条染色体(质)上有2个DNA分子的时期是d和e
D.在分裂间期中心体复制形成2个中心体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二、非选择题
26.下图表示干细胞的三个发育途径。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由A细胞形成的B细胞仍然保持着其特有的分裂和 能力,A细胞到C细胞的过程是由 控制的。
(2)若D细胞是正在衰老的细胞,该细胞中结构⑧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D细胞为蛔虫细胞,则其细胞结构与人体细胞结构不同的特点是无___________。
(4)若D细胞是胰岛β细胞,则结构⑦所起的作用是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 。促进其合成与分泌的胰岛素的“信号”包括神经递质、血糖升高、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而接受信号的结构基础是___________。
(5)用丙酮从D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的单分子层面积远大于D细胞表面积的2倍,理由是 。
27.下图甲表示春季晴天某密闭大棚内一昼夜CO2浓度的变化。乙图曲线a表示某种植物在20℃、CO2浓度为0.03%的环境中随着光强度的变化光合作用合成量的变化;在B点时改变某种条件,结果发生了如曲线b的变化。请分析回答。
(1)甲图中,一昼夜中CO2浓度最高和最低的时间点分别是a时和b时,在这两个时间点植物光合作用强度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呼吸作用强度。
(2)分析乙图在B点时改变的某种条件可能是(列举一种种情况即可):
可能的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 。
(3)丁图中在5℃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量是呼吸消耗有机物量的 倍。
(4)乙图中A点与B点相比较,A点时叶绿体中NADPH的含量 (填“多”或“少”),。乙图如果在A、C点时温度分别降低10℃,则曲线有何变化?请在丙图中表示出来。
(5)植物较长时间在黑暗中生长,叶子很小,呈黄色或黄白色,即“黄化现象”。有人做了如下实验:将花菜豆幼苗在暗处放置了7~8天,使之黄化后,每天给予如下光照,比较其恢复正常形态的情况,结果如下:
光强
照光时间
结 果
2000lx
(弱光)
0.5h
无论光照时间的长短,都逐渐恢复正常形态。光照4小时和12小时后,形成很多叶绿素
2 h
4 h
12 h
4000lx
(强光)
1 min
光照10分钟和30分钟时,恢复正常形态的程度与上述光照4小时和12小时差不多,但是不能形成叶绿素。延长光照时间后叶绿素逐渐合成
4 min
10 min
30 min
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①该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较长时间在黑暗中生长的植物叶片呈黄色或黄白色,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由此进一步推出,从黄化恢复正常形态与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否有关?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ω-3脂肪酸是深海“鱼油”的主要成分,它对风湿性关节炎以及糖尿病等有很好的预防和辅助治疗作用。由于ω-3脂肪酸去饱和酶可在普通猪体内将其富含的ω-6_饱和脂肪酸转变成ω-3脂肪酸,于是,科学家从一种线虫中提取出ω-3_脂肪酸去饱和酶基因,然后将该基因导入猪胚胎干细胞,再将这种胚胎干细胞在体外培养一段时间后植入正常猪的子宫,以期得到富含ω-3脂肪酸的转基因猪。请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1)从线虫中提取目的基因需要特定的____________酶,此酶的特点是____________。
(2)运用PCR技术复制出大量ω-3_脂肪酸去饱和酶基因,若通过加热法使该基因解旋,那么PCR技术复制该基因过程所需的酶是 ,需要的原料是 。
(3)右图中标记基因为质粒运载体的唯一标记基因,目的基因不能插入的位点是图中的_______处。
(4)请列举培育富含ω-3脂肪酸的转基因猪需利用到的三种现代生物技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为探究高温对酶活性的影响,某同学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
方法步骤:
①取两个大小相同的洁净试管编号为1、2;
②在l号试管中加入2mL 3%新鲜过氧化氢溶液,2号试管中加入1mL 20%新鲜肝脏研磨液。分别置于100℃恒温水浴5分钟;
③将2号试管中的肝脏研磨液加入到l号试管中,振荡摇匀,再置于100℃恒温水浴5分钟,结果未观察到气泡产生。
请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果分析:该同学在实验中观察不到气泡产生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交流讨论:同学们推测实验中观察不到气泡产生有三个原因。为了验证推断,在原实验基础上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进行验证。
方案①:将上述试管温度缓慢降至37℃左右,若此过程中无气泡产生,再向试管中加入2mL 3%新鲜过氧化氢溶液,观察,仍无气泡产生,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案②:将上述试管温度缓慢降至37℃左右,若此过程中无气泡产生,再向试管中加入1mL新鲜的20%新鲜肝脏研磨液,观察,仍无气泡产生,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案③:若方案①和方案②现象同时成立,则说明高温既能使过氧化氢酶变性失活,又能使过氧化氢(在与酶混合前)全部分解。
(4)在研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过程中,需控制 等无关变量。
30.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以下是与高中生物实验有关的内容:
(1)某兴趣小组同学想探究蔬菜不同的叶在叶绿体色素含量上的区别,分别选择了菠菜“深绿叶”、“嫩绿叶”、“嫩黄叶”,做“绿叶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色素层析结果如右图A、B、C三组所示,根据实验结果可知,深绿叶、嫩绿叶、嫩黄叶的滤纸条依次为:___________。
(2)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为便于观察,选用紫色洋葱的鳞片叶外表皮最佳,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某同学用质量浓度为0.5g/mL的蔗糖溶液做此实验时,质壁分离现象明显,但不能复原,检查操作步骤都正确,则造成实验失败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某同学上午10时剪取洋葱根尖,按实验要求规范操作,观察到处于分裂期的细胞远少于分裂间期的细胞,你认为造成这种结果的最可能的生理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实验为验证性实验,但该实验还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去探究。比如探究不同浓度染色剂对有丝分裂实验观察的影响……等等。请你再列举出两项有关该实验探究的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09学年第一学期高三生物期中模拟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D
2 C
3 C
4 C
5 A
6 D
7 C
8 D
9 D
10 B
11 D
12 C
13 B
14 D
15 C
16 B
17 D
18 C
19 B
20 B
21 C
22 C
23 C
24 A
25 B
二、非选择题
26.(1)分化 基因 (2)细胞核的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 (3)线粒体 (4)加工、转运、分类和包装 糖被 (5)因为D细胞内除了细胞膜以外,还有其他生物膜
27.等于
(2)温度适当增加 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增加光合作用增强(或:CO2的浓度增加 在一定的CO2浓度范围内,随着CO2浓度的增加光合作用增强)
(3)3
(4)少 见右图
(5)①研究光对叶绿素合成及黄化植物恢复过程的影响(其他合理答案给分)
②无光条件下,叶绿素不能合成,但能合成类胡萝卜素(或无光条件下,叶绿素不能合成,但类胡萝卜素不分解)
③无关 由实验结果可知,在强光下,黄化形态可以恢复,但不能合成叶绿素,即此时植物并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28.(1)限制性核酸内切 能识别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并能在特定的位点切割(双链)DNA分子
(2)DNA聚合酶 四种脱氧核苷酸
(3)B、C(缺一不给分)
(4)转基因技术 胚胎体外培养技术(动物细胞培养技术) 胚胎移植技术等
29.(1)探究高温对酶活性的影响(探究高温能否使过氧化氢酶失活)
(2)高温使过氧化氢酶变性失活 [或高温使过氧化氢(在与酶混合前)全部分解或高温既能使过氧化氢酶变性失活,又能使过氧化氢(在与酶混合前)全部分解……。答案合理给分]
(3)方案①: 高温使过氧化氢酶变性
方案②:高温使过氧化氢(在与酶混合前)全部分解。(答案合理给分)
(4)pH (如答其他答案时必须要包含pH)
30.(1)A B C
(2)其细胞中具有紫色大液泡 蔗糖溶液浓度过高,致使植物细胞失水过多而死亡
(3)在细胞周期中分裂期所处时间远远短于分裂间期时间
①探究某一根尖材料有丝分裂的最佳取材时间;②探究不同的解离时间对有丝分裂效果的影响;③探究不同根尖材料的有丝分裂;④探究根尖材料合适的固定途径;⑤探究某一根尖材料有丝分裂的最适培养方式,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