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8张PPT。 中华文化讲的诚实可信,言必行、行必果,这本是我们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而我们现实中却经常见到这样的事,这个事只能说而不能做,那个事不能说但可以做,今天的事不仅要做而且还要大力宣传。这就是所谓的“只说不做,只做不说,既做又说”。
那么?作为诗人、学者、民主战士的闻一多先生是怎么处理说和做之间的关系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说和做》,来体会他做人和做事的风格。导入新课臧克家说和做
——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关于臧克家 臧克家(1905—2004),山东诸城人,现代诗人。以一篇《老马》成名,随着《老马》等诗的广泛流传,臧克家被誉为“农民诗人”,为广大读者所熟知和喜爱。出版的诗集有《淮上吟》《烙印》《春风集》《欢呼集》和长诗《李大钊》等。关于闻一多 闻一多,著名诗人、学者、爱国民主战士。1899年生于湖北。五四运动时在北京清华学校读书时即参加学生运动。1925年回国后,历任青岛大学、清华大学教授。1937年抗战开始,他在昆明西南联大任教。1943年后,因目睹蒋介石反动政府的腐败,积极参加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斗争。1945年7月15日被特务暗杀。 闻一多的代表作有诗集《红烛》、《死水》,学术著作《神话与诗》《唐诗杂论》等。1925年3月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了组诗《七子之歌》,表达了深挚的爱国之情。梳头 抱歉 秩序 深宵 伴侣 小楷
硕果 卓越 迭起 澎 湃 大无畏
锲而不舍 目不窥园 沥尽心血 心不在焉
慷 慨淋漓 气冲斗牛 迥乎不同 兀兀穷年shūqiànzhìxiāolǚkǎishuòzhuódiépéng pàiwèiqièkuīlìyānkāng kǎidǒuji?ngwù课后字词目不窥园:形容读书专心致志。诗兴不作:写诗的兴致不起、不发。一反既往:与过去完全不一样。衰微:(国家、民族等)衰落,不兴旺。赫然:形容令人惊讶的事物突然呈现的样子。潜心贯注:用心专注而深刻。慷慨淋漓:形容情绪、语调十分激动,说话畅快。词语解释1、文章从哪两个方面来写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整体感知学者和诗人
方面革命家
方面2、综合这两个方面来看,闻一多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用课文原话回答)“言论和行动完全一致”或“口的巨人,行的高标”整体感知两部分之间用了七、八、九三个段落过渡
第七段承接上文小结,第八、九段开启下文第一部分(1-7)记述闻先生作为学者方面的“说”和“做”。第二部分(8-20)记述闻一多先生作为革命家方面的“说”和“做”。 3、由此来看,文章可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是怎样衔接起来的?课文精讲 1、闻一多前期(作为学者和诗人时)如何处理“说”和“做”的关系?为了表现这一关系,作者选取了哪些材料来证明?“做”了再“说” 、“做”了也不 一定“说”《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第一部分 2、作者选取的这三件事,选择的角度是什么?详略安排有什么不同? ?《唐诗杂论》是从“做”了再“说”这个角度选材的——(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5);
? 《楚辞校补》《古典新义》两个事例是从“做”了也不一定“说”角度选材的——(“做”了,他自己也没有 “说”6)。第一部分课文精讲其中第一件事详写,后两件事略写第一部分课文精讲 3、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可以记述的事情很多,作者为什么单选写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三本书的情况加以表现??作者的目的是表现闻一多先生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孜孜不倦钻探宝藏的治学精神。?作者所选的材料有典型性,因此能以少胜多。第一部分课文精讲 4、作者从哪些方面详细叙写闻一多先生编写《唐诗杂论》时的情况?突出表现了什么? ?研究的目的——给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救国)
?研究的态度——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密密的小楷如群蚁排衙……潜心学术、不畏艰辛、治学严谨、一丝不苟第一部分课文精讲 5、作者在叙述过程中穿插了哪些描写的方法?试分析其作用。作用?使闻一多高大的形象更具体,?更能表现唯一多先生治学严谨、一丝不苟的品质肖像描写:炯炯目光、头发零乱细节描写: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环境描写:深宵灯火“漂白了四壁”依照分析第一部分的方法,尝试分析课文第二部分。 闻一多后期思想(作为革命家时)品格上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为了表现这一特点,作者选取了哪些事例来证明?体现了他哪些精神和品格?第二部分课文精讲 “做”了再“说”
“做”了不“说”“说”了就“做”,言行一致1.几年辛苦,著《唐诗杂论》
2.十年艰辛,著《楚辞校补》
3.著《古典新义》,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群众大会演说不畏凶险,走在前头,昂首挺胸,大义赴死。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第二部分课文精讲起稿政治传单参加游行示威文章小结引用闻一多的原话,开篇点题“说和做”前半部分介绍了闻先生写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刻画了闻一多作为学者,前期潜心学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的敬业精神,着力表现了闻一多先生“做了再说,做了不说”后半部分选取起稿政治传单、群众大会演说、参加游行示威三件事作为例证,表现了闻先生作为革命家,不畏凶险,走在前头,昂首挺胸,大义赴死的精神,表现了闻一多先生“说”了就“做”卓越的学者大勇的烈士口的巨人,行的高标品析语言 1、“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找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请分析这句话。比喻作用:?这句话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比作…?形象生动地写出了…(人/物)…精神(特点)?表现了作者对……(人/物)的…之情。品析语言 1、“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找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请分析这句话。?这句话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把“唯一多研究古代典籍”比作“向地壳寻找宝藏”;增强了语势,使句子富有节奏感?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对学术研究务实和执着的精神特点?强烈表达了作者对为唯一多的赞扬和敬佩之情。 2、“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说说这句话有什么作用?品析语言?这句话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文化”比作“药方”?形象生动地写出唯一多研究学问的目的是救国?表现了作者对为唯一多的赞扬和敬佩之情。 3、赏析下面的句子“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品析语言?这句话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密密麻麻的小楷”比作“群蚁排衙”?形象生动地写出唯一多字迹工整、治学严谨的态度?表现了作者对为唯一多的赞扬和敬佩之情。 4、赏析下面的句子: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四壁” 。品析语言环境描写的作用:通过对……等环境的描写?渲染了……的氛围(优美、静谧、恬静、凄凉、哀伤、凄冷、寂寞)?烘托……(人物)……的心情(态度、精神)?表现了作者对……之情。 4、赏析下面的句子: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四壁” 。品析语言 通过对“深宵灯火”等环境的描写?渲染了恬静的氛围?烘托出唯一多潜心学术研究、不畏艰辛、工作到深夜的态度?表现了唯一多对祖国人民命运 的关切之情。品析语言 5、赏析下面的句子: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运用了引用的修辞手法,?引用别人对唯一多的称呼,突出了他潜心治学、心无旁骛的形象,?表现了作者对为唯一多的赞扬和敬佩之情。 本文夹叙夹议地讲述了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和革命家两方面的言行事迹,表现了闻一多先生的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高尚人格,赞扬了他勇于为国家、为民族、为民主献身的精神。文章主旨列举一首闻一多先生的诗,说明他作为诗人也是忧国忧民的爱国者。知识拓展知识拓展 这样红的烛! 诗人啊! 吐出你的心来比比, 可是一般颜色? ? 红烛啊! 是谁制的蜡—给你躯体? 是谁点的火—点着灵魂? 为何更须烧蜡成灰, 然后才放光出? 红烛啊!既制了,便烧着!烧罢!烧罢!烧破世人底梦,烧沸世人底血——也救出他们的灵魂,也捣破他们的监狱!红烛啊!你心火发光之期,正是泪流开始之日。红烛知识拓展死水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
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
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
……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
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
看他造出个什么世界。 通过学习本文,我们知道:闻一多先生是一名卓越的学者,一位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一位大勇的革命烈士,一位伟大的爱国者。他是口的巨人,行的高标。他是“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的光辉典范,是中华民族的脊梁!让我们永远记住他,传颂他,学习他!做一个生动的人,大写的人! 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