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 第7章能量的释放与呼吸
第一节 能量的释放和利用教学案(第一课时)
一中考目标导航
初中生物新课标标准 江苏初中生物教学要求 江苏考试说明 等级要求
A B C
体验能量释放与呼吸的关系 了解呼吸与生命活动的关系 能量的释放与呼吸 B
了解呼吸频率的概念
了解呼吸频率与能量释放的关系
了解人体的呼吸
验证呼吸过程中气体的变化 验证呼吸过程中释放二氧化碳气体 呼吸需要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 A
验证呼吸过程中消耗氧气
理解呼吸作用的实质 描述呼吸作用的概念 呼吸作用的实质 A
书写呼吸作用的表达式
学会区别呼吸与呼吸作用
初步学会分析呼吸作用在日常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材分析:
能量是一个抽象的概念,生物体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是如何获取的呢?本课时从设置的人体运动、饥饿时需要能量这些情境入手,引导学生发现生物体的能量是从食物中获得的有机物中释放出来的。体验能量释放与呼吸密切相关的小实验可以引导学生得出能量的释放与呼吸频率成正比 的结论。验证呼吸过程中气体变化的实验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发现能量的释放需要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这个呼吸作用的实质性问题,从而对呼吸和呼吸作用进行区别,使学生深刻的理解什么是呼吸作用。在此基础上可以使学生更深刻的分析呼吸作用在生物体生命活动中的作用以及在人类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实验与探究,讲解与分析,练习与启发,讨论与讲授法。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从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需要能量这个角度了解能量的释放与呼吸的关系
(2)描述什么叫呼吸作用。和呼吸有什么区别。
2、? 能力目标:
(1)学会测定呼吸频率的简单方法,初步学会将测定结果进行分析,尝试得出能量释放与呼吸有关的结论。
(2)初步学会验证植物呼吸消耗氧气,释放二氧化碳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运用一个悲伤的童话故事“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导学生应当伸出援助之手,关心、关爱他人。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一些生理现象和生活实际入手,用正确的科学研究方法,逐渐深入地发现能量的释放与呼吸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体验——分析——实验,揭示能量的释放需要氧气产生二氧化碳2、教学难点:呼吸作用和呼吸的不同,以及呼吸作用的实质。
三教学设计
1、? 直观教学法(主要利用多媒体现代教学手段)
演示法、学生分组实验、讲授法、问题法相结合,利用多媒体化静为动,化抽象为直观等优点,将学生的感性认识引导到理性意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2、? 指导读书法(老师引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
指导读书法的方式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还培养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精神。
3、? 情境教学法(老师设计情境引导学生学习)
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
四、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布置小组提前上网百度音乐mp3《火柴天堂》(http//mp3.beidu.com)、动画《卖火柴的小女孩》(http://home.pomoho.com/changganxing/4826038)、收集有关资料、做好二个实验的准备工作。
(一)自主学习
活动安排:学生读书,根据学习提纲,课前完成,上课时由老师提供参考答案,学生自查自纠。
1.结合对“人体运动、饥饿时需要能量”的情境的讨论,你知道贮存在生物体中的能量随着营养物质在人体内是怎样被释放出来的吗?
2.通过“体验能量的释放与呼吸的关系”的小实验,能量的释放与呼吸有什么关系?
(二)读书提纲
1、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 ( ) 。
2、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气体是( )。
3、人和植物呼吸是指吸入( )呼出 ( )。
4呼吸作用的时间( )
5、? 呼吸作用是指植物吸收大气中的( ),将体内的有机物转变成( )和( ),并释放出储存在有机物中的( )的过程。
6、呼吸作用在( )内进行。
7、呼吸作用公式: _____+有机物 ________+水+_____
(三)教学过程
引入:“你知道《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故事吗?”
多媒体投影课前百度的动画《卖火柴的小女孩》。
想一想:(1)为什么小女孩最后会饿死在街头?
(2)如果你在她的身边会怎样做?
交流:
(1)思考回答:冻死和饿死,由于没有食物提供能量。
(2)畅所欲言(提供食物,给她钱给她温暖给她爱心)。
引入新课
教师:如果小女孩子能吃到食物,就不会被饿死了,我们可以通过补充食物(有机物)的方式来补充能量。其实能量是由食物中的哪个成份提供的?
多媒体投影:
有机物 能量
教师:食物中的能量是不能直接被人利用的。质疑:你知道能量是如何释放的吗?与哪个活动有关?
分组活动:体验能量释放与呼吸的关系
让我们来体验一下剧烈运动时的感觉,也许会得到启发。
投影小资料:呼吸频率
教师发动学生分组体验能量释放与呼吸的关系。轮流测男生和女生在安静、迅速起蹲1分钟、两种状态下的呼吸频率。
体验注意思考:
(1)两种状态下呼吸频率有什么不同?
(2)哪种状态消耗的能量最多(感觉最累)?
(3)消耗能量的多少与呼吸频率是什么关系(正比或反比)?
(4)能量的释放与呼吸关系密切吗?
阅读资料,网上百度搜索:呼吸频率 测量。(http://www.xh39.com/html/view/20279-1.html)
横向、纵向比较数据得出规律,讨论比较,得出问题答案:
明确方法的基础上,学生实施实验,处理数据,交流自己小组的结论。填写在教材表中。
能量的释放与呼吸关系密切。
转换主题
设疑:什么是呼吸?人的呼吸是怎么一回事呢?
吸进( )放出( )
1生命垂危的人医生往往要提供氧气瓶。(图片)
2分组实验:向澄清石灰水里吹气,观察石灰水变化。
学生:百度搜索医院病人输氧有关图片。投影病人吸氧气图片
(1)谈谈对于人的呼吸的看法。
(2)体验,学生分组实验---—吹石灰水观察现象。发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产生了二氧化碳。
(3)教师演示实验----氧气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
总结:呼吸指的是人或动物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的过程。
过渡
植物能进行呼吸作用吗?(事先安排上网百度查找资料有关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133118.htm)
出示资料:植物所有的部位都能进行呼吸
设疑:植物的呼吸气体变化和人一样吗?(猜想)
交流资料,发表看法,查找资料,主动探究
运用类比,激发思考,大胆猜想,踊跃发言。
验证呼吸过程中气体的变化:
组织学生展示实验:探究植物呼吸
分组介绍实验,提问解答。
一、?植物呼吸放出二氧化碳。
(1)取A、B两只塑料袋,里面充满空气,在A袋内装入新鲜菠菜,将袋口密封。
2)将两只袋子都放在黑暗处,1天后取出。(提前一天做好)(3)把A、B袋内的气体分别通入装有澄清石灰水的两个锥形瓶中,观察和记录石灰水的变化,分析实验结果。
现象:装有植物的袋子放出的气体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提问:1、? 哪一个是对照实验?
2、? 为什么要把袋子放在黑暗处?
3、? 除了将袋子放在黑暗处,还有什么方法呢?
投影:实验图片。进一步展示说明。?
二、植物呼吸消耗氧气。
(1)把等量的用沸水处理过的菠菜和新鲜的菠菜分别装入甲、乙两只广口瓶中放在温暖处,并封闭、遮光处理。(课前一天做好)
(2)24小时后将点燃的蜡烛迅速伸入到甲、乙两瓶中,观察蜡烛的燃烧情况,分析实验结果。
现象:有新鲜菠菜的广口瓶中的蜡烛火焰较小。
提问:比较两样实验材料说明植物呼吸有什么要求?
投影:实验图片。进一步展示说明。?
比较植物与人呼吸中的气体变化,得出结论
介绍两组实验,共同探究,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
开动脑筋,交流讨论,排疑解答。
出示表格:植物与人的呼吸气体变化比较
吸进 呼出
植物 氧气 二氧化碳
人 氧气 二氧化碳
引导得出正确结论:
植物的呼吸只有活细胞才进行,也是吸进氧气,放出二氧化碳,与人一样。
设疑:为什么植物在呼吸时,吸进的是氧气,放出的却是二氧化碳?
出示投影:这与植物的呼吸作用有关。
投影:概念和公式(学生理解和记忆)
设疑:呼吸作用与我们通常说的呼吸是一回事吗?
深入思考,积极动脑。
阅读资料,回答问题:
呼吸作用的实质
组织学生讨论
1、? 呼吸作用的时间( )
2、? 呼吸作用是指植物吸收大气中的( ),将体内的有机物转变成( )和( ),并释放出储存在有机物中的( )的过程。
3、呼吸作用在( )内进行。
总结:
呼吸作用公式
_____+有机物 ________+水+_____
总结:
能量的释放来自于呼吸作用。
讨论资料上的问题。
1、呼吸作用的时间(白天、黑夜)
2、 呼吸作用是指植物吸收大气中的(氧气),将体内的有机物转变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的过程。
3、 呼吸作用在(活细胞)内进行。
(四)典例分析
1.北方的地窖内储存的蔬菜因为没有光,所以只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在进入地窖时要做什么,才能保证安全?
2.为什么在种植物时要常给作物松土、排水?
小结: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畅所欲言,交流收获,交流表达,自我评价。
(五)当堂训练
一、验证呼吸过程中气体的变化
(一)如下图所示,A袋中装有空气和新鲜的菠菜,B袋中只装有空气,将袋口密封后,均放在黑暗处30h左右,
(1)A袋内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白色的沉淀。
(2)B袋内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白色的沉淀。
(3)根据以上的观察,可知 袋中产生了较多的二氧化碳。
(4)在这个实验中, 袋是实验组, 袋是对照组。
(二)甲瓶中为沸水处理过的菠菜,乙瓶中为等量的新鲜菠菜。将它们均放在温暖、封闭、遮光处24 h。然后将点燃的蜡烛放人甲、乙两瓶中。
(1)甲、乙两瓶中, 瓶的火焰高。
(2)根据以上观察,可知 瓶中氧气多,因为 瓶中
的植物呼吸作用消耗了氧气。
(3)这个实验中, 瓶是实验组, 瓶是对照组。 甲 乙
(4)这两个实验说明了植物的呼吸作用消耗了 ,产生了 。
(六)课后训练
1.哪种气体具有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特性 ( )
A.氧气 B.二氧化碳 C.氮气 D.水蒸气
2.当我们剧烈运动后,需要补充食物。主要是为了从食物中获得 ( )
A.水 B.无机盐 C.维生素 D.有机物中的能量
3.下列能正确表示呼吸作用过程的公式是 ( )
A.二氧化碳+水→有机物+氧气 B.二氧化碳+有机物→水+氧气+能量
C.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 D.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
4.大蒜粒贮存久了会变瘪变软,是因为体内的有机物通过哪一作用被分解了 ( )
A.呼吸作用 B.蒸腾作用 C.光合作用 D.输导作用
5.许多人喜欢在卧室里摆放几盆生长旺盛的绿色植物。甲反对,说是白天还可以,晚上就不行了,因为植物会与人争氧气;乙支持,说是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会产生大量的氧气,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
(1)甲、乙二人中, 的观点是正确的。
(2)请从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关系谈谈你的看法。
。
6.在探究植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活动中,某同学设计以下探究方案,请你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1)如甲图,将植物罩上透明塑料袋,放在光下3-4小时,将塑料袋中气体通过①号试管收集后取出试管,将一支带火星的木条伸进①号试管内,结果木条复燃了,由此得出的结论是:①号试管内含较多的 (气体)。(2)如甲图,若将透明塑料袋换成黑色的,其目的是为了防止植物进行 作用。上述(1)(2)实验中,分别用透明和黑色两种塑料袋是为了设置 ,该实验的变量是 。(3)在实验过程中,塑料袋内壁出现水珠,是叶片进行 作用散失的水分凝聚而成,这些水分是通过茎 中的导管自下往上运输来的。(4)如乙图,将植物罩上塑料袋,放在暗处3-4小时。将塑料袋中气体通入2号试管,结果发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由此得出结论是:植物进行了
作用,释放出 (气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