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莲说》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莲花的高洁品格。
2.通过对“托物言志”写作方法的学习,理解莲的精神内涵。
【学习重点】
1. 探究莲花的高洁品格。
2.学习“托物言志”写作方法
【学习难点】
学习“托物言志”写作方法
【资料助读】
“说”是一种文体,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发表议论或记叙,但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这篇“说”,是宋朝哲学家周敦颐在南康郡任职时写的。《爱莲说》是一篇状物抒情、寓哲理于暗喻之中的名文。作者用具有高洁品格的“莲”自况,婉曲地批评了当时趋炎附势、追求富贵的世风,言简意丰,文笔摇曳多姿,历久传诵不衰。
一、语言积累
1.自由朗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给加点字注音。
蕃( ) 濯( ) 涟( ) 亵( ) 噫( ) 鲜( )
2.读课文,借助书下注释及有关参考资料,按要求疏通文意,翻译课文。
你认为文章中需要掌握的重点字词及理由,找出来并翻译
你认为文章中的重点句,找出来并翻译
教师推荐:
蕃( ??) 濯(?? ?) 妖(? ??) 蔓( ?) 益( )???
?植(? ?) ?亵( ) 谓( ??) ? 鲜 ( ??) 君子(? )?
?宜(? ??)??? 清涟( ? )?? 亭亭(? ???)
5.翻译下面的句子。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 ????????????????????????????????????????????????????????????????????????????????
(3)陶后鲜有闻。??? ??? ???????
(4)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
(5)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 ??
二、整体感知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状物力求“绘其形,传其神。”本文作者是怎样描绘莲花的?又是从哪几方面写莲之形象?作者又赋予莲怎样的内在美?
参考:A、生长环境“出淤泥而不染。”(高洁、洁身自好)B、体态芳香“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正直)“香远益清。”(芳香)C、风度气质“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清高)
2.作者写莲的目的是什么? “莲,花之君子者也”这句话该怎样理解,“君子”是指怎样的人?
参考:君子即指那些拥有正直、高洁、傲岸、安贫乐道、不趋炎附势等美好品质的人。作者把莲比作君子,可见赞美莲花的根本目的是:借莲花赞具有莲一样高尚品德的人。这种写法叫“托物言志”。
三、课堂讨论,拓展延伸
1.作者写莲花,可是文章开头并没有从莲花写起,在写莲花之前,作者写了什么?人们对这些花的态度,分别是怎样的?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菊(陶渊明独爱)、牡丹(世人甚爱)。
菊:迎寒斗霜,清高避世,品格高洁,超凡脱俗;牡丹:花色艳丽,雍容华贵,贪慕富贵,追逐名利。用牡丹反衬莲,以菊花正衬,突出莲的高贵品质。
菊——隐逸者——惜;牡丹——富贵者——厌。
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又不愿像世人那样追逐功名富贵,他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
2.作者写这篇文章仅仅是为了写对莲花的喜爱吗?这是一种什么写法?
作者写莲花是为了写人,用莲花的高洁品质来象征君子高尚的品质。托物言志的写法。本文通过对莲可贵品格的赞美,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人生态度: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又不愿像世人那样追逐功名富贵,而是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
四、拓展延伸
本文赞扬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比喻君子不与恶浊世风同流合污,但并不孤高自许。但在我们生活中常听到人们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是怎样看待这两种观点的呢?
【使用建议】第一课时:(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预习)
1.明确目标,学生读资料助读,完成语言积累1;
2.初读课文,标划生字词;
3.范读课文,学生扫除字音障碍;
4.根据学案的提示,疏通文意并积累。
第二课时:1.展示读课文;
2.解决学生在疏通文意中的障碍并巩固词句翻译;
3.口头展示整体感知内容。
第三课时1.检查学生对词句的翻译,夯实基础;
2.学生自主思考完成重点品读的问题;
3.小组合作交流;
4.学生展示,老师点拨;
5.质疑解疑;
6.布置作业:拓展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