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课《邓稼先》导学案及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课《邓稼先》导学案及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45.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2-05 21:24: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邓稼先》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2.学习根据中心的需要选择和剪裁材料的方法。
3.学习文章借多变的语言形式表达强烈的感情的方法。
4.体会作者强烈的爱国感情和邓稼先献身国防事业的崇高精神。
【学习重点】学习根据中心的需要选择和剪裁材料的方法。
学习文章借多变的语言形式表达强烈的感情的方法。
【学习难点】学习文章借多变的语言形式表达强烈的感情的方法。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做学案之前,读两遍课文。完成以下任务:
(1)勾画生字词,借助工具书自学;
(2)本文涉及的背景材料较多,因此同学们在学习伊始,不仅要查阅作家的资料,还要查阅文中所记述人物的资料,并且依据所这些资料写出自己对这个人物的印象。
(3)在阅读中要学会使用圈点批注的方法,寻找文章构思、语言或写作方面的巧妙之处,提高对文字的感悟能力。
2.浏览学案内容,根据导学案的提示再次认真研读课文重点段落,独立思考,认真完成导学案的题目。
【资料链接】
1.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及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并完成下列简要问题。
本文作者是 ,美籍华裔 学家,获1957年 奖。他和邓稼先有长达半个世纪的深厚友情。
邓稼先,中国 学家。1999年,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给他追授了“ ”功勋奖章。“两弹一星”主要指 、 、 。
2.本文是一篇人物传记。人物传记是记录人物生平事迹的一种实用文。一般分为两类,一类用来记述自己的生平,叫做“自传”;一类是记述他人的生平,称为“他传”。两种的写法都有一个特点,内容必须真实,不能有过多想象和虚构的成分。
语言积累
1、给加点的字注音。
邓稼先( ) 元勋( )致死不懈( )鞠躬尽瘁( )选聘( )
无垠 ( )殷红( )彷徨( )鲜为人知( )锋芒毕露( )
你还积累了哪些生字?请整理到下面。
2、解释词语。
兽铤亡群 源:Z.xx.k.Com]
家喻户晓
鲜为人知
元勋
可歌可泣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当之无愧
锋芒毕露
可歌可泣
教师推荐
3、从积累的生字词里面找出至少三个词语写一段文字。
4、找出文中你喜欢的句子,看谁背得快!
二、整体感知
用圈点批注的方法认真阅读全文,并分别概括全文六个部分的主要内容,并思考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用几句话说说“我眼中的邓稼先”。
三、重点品读
?1.本文作者是与邓稼先有着50年深厚友情的挚友,他在本文第一部分中为何不直接切题写邓稼先,而是要概述中华民族百年的屈辱史?
2.细读文章第三部分,分别概括两人的性格特征。想一想:作者为何要将邓稼先与奥本海默进行对比?
3.研读文章第五部分,分析作者引用《吊古战场文》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该部分中还引用了“五四”时期的一首歌,其用意是什么?
(译文:广大呀,广大呀!空旷的沙漠无边无际,辽阔的荒漠不见人烟。河水象飘带一样弯曲流动。群山像犬牙一样交错在一起。幽暗啊悲惨凄凉,明风悲号,天日昏黄。飞返折断,百草枯死,寒冷得如霜冻的早晨,各种飞身无处可栖,在天上乱窜,许多怪兽争斗激烈,失群狂奔。亭长告诉我说:“这犹是古战场啊!常常有失败的一方全军都夜没在这里,时常能听到鬼哭的声音,每逢天阴的时候,就会听得更加清楚。”)
4.本文语言运用颇具特色。排比的运用使节奏感鲜明,增强了文章的气势;对比的运用使文章的形象更加突出;长短句的结合,又使文气活跃,抒情味浓厚,感染力强。品读课文,按照“我发现……词语关键(好、重要),因为……”的句式组织好语言,准备发言交流。
例如: 我发现“对这一转变作出了巨大贡献的,有一位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的科学家:邓稼先”一句很重要。因为它把邓稼先这位科学家放在一个大的历史背景上写,形象地表明了在中国由“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的巨大转变中作出巨大贡献的人就是邓稼先,指明了本文的主人公,引起下文。
5.学贵有疑:同学们若还有疑问,请写在下面。
四、拓展延伸
1.试从课文中找出具体的材料说明:本文作者具有传统眼光,历史视野,全球胸襟。
2. 同学们,你读了本文后一定有许多心灵的震撼、人生的感悟和生命的启迪。我们应该为什么活着?我们要做什么样的人?请写下你学习本文后的感想。
五、达标检测,巩固提高
(一)、仿写下列句子。
仿照“粗估”参数的时候,要有物理直觉;昼夜不断的筹划计算时,要有数学见地;决定方案时,要有勇进的胆识和稳健的判断。
写句子: 的时候,要有 ; 的时候,要有 ; 的时候,要有 。
(二)、2016菏泽中考,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我不能走”
  青海、新疆,神秘的古罗布泊,马革裹尸的战场,不知道稼先有没有想起过我们在昆明时一起背诵的《吊古战场文》:
……
“粗估”参数的时候,要有物理 ;筹划昼夜不断的计算时,要有数学 ;决定方案时,要有勇进的 ,又要有稳健的 。可是理论是否够准确永远是一个问题。不知稼先在关键性的方案上签字的时候,手有没有颤抖?
……
  我父亲诞生于1896年,那是中华民族任人宰割的时代,他一生都喜欢这首歌曲。
请将“A胆识 B见地 C判断 D直觉”填入文中相应的空白处。(2分)
“马革裹尸”是什么意思?你用这个成语造句吗?(2分)
这段文字开头的《吊古战场文》渲染了怎样的气氛对于表现邓稼先的形象有什么作用?(3分)
请找出文章里有关环境描写的句子,并说说它的作用。(3分)
 5、依据文章内容,你认为邓稼先的手是否会颤抖?请说明理由。(3分)
 6、“我不能走。”简短的话语表现了邓稼先怎样的精神品质?(3分)
 
【使用建议】第一课时:按照前面的【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完成学案;
第二课时:1.检查展示学生积累字词情况,纠正字音;
2.口头展示整体感知的两个题;
3.合作探究并展示重点品读的六个题,师生评价点拨;
4.学生质疑解疑;
5.口头展示拓展延伸。
《邓稼先》导学案答案
一、【资料链接】
杨振宁、理论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核物理学家、两弹一星、核弹、导弹、人造卫星
二、整体感知
1、(一)、历史背景(引子)
(二)、生平经历和贡献
(三)、人物对比(补充扩展)
(四)、巨大贡献(补充扩展)
(五)、沙漠创业(具体化)
(六)、热情赞颂(总结)
2、邓稼先是一位无私奉献,忠厚平实,真诚坦白,有胆有识,身先士卒,对祖国、民族的发展有巨大贡献的杰出科学家。
三、重点品读
1、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的历史,是为了说明邓稼先是对中华民族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这一巨大转变做出贡献的科学家,是对历史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历史人物。
2、奥本海默:拔尖、锋芒毕露、善于辞令、复杂的人
邓稼先:最不引人注目、忠厚平实、“纯”
更能突出邓稼先的性格品质和奉献精神,自然而然的得出结论:“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3、引用《吊古战场文》渲染了古罗布泊荒无人烟、凄凉萧索的环境气氛,从侧面写出了邓稼先工作环境的艰苦,同时也含蓄地将研制“两弹”比作一场鏖战,而科学家工作的地方就是一个不见硝烟的战场。
引用“五四”时代的一首歌,意在把邓稼先放在特定时代的社会背景中加以审视,把他的个人经历和国家命运的兴衰、民族的强弱联系起来,暗示邓稼先远大的志向、赤诚热烈的爱国热情和为事业奉献一切的牺牲精神,赞颂了邓稼先就是“只手撑天空”的响当当的中国男儿。

四、拓展延伸
1、作者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赞扬“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 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是“最有中 国农民的朴实气质的人”。因为作者自己具有较深厚的传统 文化底蕴,所以能从传统文化的角度看问题。又如,课文从 近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蒙受屈辱和宰割写起,引用唐代李华 的《吊古战场文》和作者儿时从父亲口中学到的《中国男儿 歌》,让读者跟着作者把眼光射到历史深处。因为作者是炎 黄子孙,在中国大陆长大,从小受到民族精神的熏陶,所以 始终从近一百多年来的中国近现代史看问题。 写法特色 又如,作者把邓稼先同奥本海默对比,始 终把邓稼先放在国际大舞台上写,显示出 作者的全球视野,一下子提升了文章的境 界。这是因为作者学贯中西,胸怀世界, 所以有条件把中国和美国的顶尖人物拿来 作对比。总之,由于作者熟悉我国传统文 化,又具有历史眼光和全球视野,所以使 课文内涵丰富,底蕴厚重,凸现了一个立 体的光芒四射的邓稼先形象。
2. 略
五、达标检测,巩固提高
(一)示例:分析问题的时候,要有历史眼光;苦思冥想地书写创作时,要有语言积累;完成作品时,要有苛刻的批评和深刻的反思. 
(二)1、DBAC
2、(释义、造句略)
3、悲壮、凄凉;表现邓稼先工作环境艰苦,突出他为国不辞辛劳的精神。
4、“戈壁滩上常风沙呼啸,气温往往在零下三十多摄氏度。”突出环境的恶劣,烘托人物形象。
5、示例一:不会颤抖。因为邓稼先作为科学家,他有勇进的胆识和稳健的判断。
示例二:会颤抖。因为理论是否够准确永远是一个问题。
6、表现了邓稼先对自己所从事工作的执着、勇敢、无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