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答题的讲评策略-以说理题为例(庄振海)(课件 5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解答题的讲评策略-以说理题为例(庄振海)(课件 56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2-05 22:10: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7张PPT)
北京外国语大学瑞安附校
1
2
3
4
5
这是一类需要学生运用科学原理,使用准确科学语言,并运用因果关系,体现一定逻辑顺序,来阐述、解释某一科学问题或科学现象的综合性试题。
什么是
说理题?
能让外行的人(不具备基本知识者)听明白、听懂。
说理过程既是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经验及相关信息的过程,也是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通过说理,锻炼并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逻辑能力、分析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科学问题的能力。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2015年中考
说理题
的特点
侧重
表达
逻辑
力求
情境
丰富
强调
综合
分析
阅读 定向
辨认 定义
3 反思和修正
核对信息
检查说理
多角度评价
1 表征问题
①分析相关信息。对解答题中呈现的信息进行简要阐述,阐述要求有一定的逻辑;
②简述科学原理。解答过程中必须简述相关的科学原理、物理公式、化学方程式或数学推导; ③描述相关结论。结论的描述不仅符合科学原理,而且必须渗透相关的科学思想和方法。
1、等级描述型评价法
(1)常见的一种SOLO(等级评价)分类系统;
(2)分层评价
它不是把学习结果划分为对和错两类,而是
指向不同思维层次水平的评价。
它不仅能反映学习者学习的“量”,更能反映
学习的“质”,即学习者对学习任务反应的思维水平。
任何一种行为表现,都会有一系列基本的要素,这些要素构成学生学习某些知识、技能或行为表现的基本单元。只要找出这些基本单元,并将学生在这些基本单元中的行为表现作出准确的评定,则学生在完成这些具体任务时的总体特征就可以得到适当的评价。
2 基本要素
分析法
1 把握难度
精心选题
2 优化问题表征
转化 分解 建模
3 关注知识本质
加强应用迁移
6 向学生借力
互帮互助
5 具化认知过程
画流程图
4 加强自我监控
核实 论证 修正
恳请各位批评和指正!
(2015 金华 34)
科学课上,老师将一只生鸡蛋放入盛有稀盐酸的烧杯中,鸡蛋壳表面很快产生气泡,不一会儿,还出现了非常有趣的一幕:原来沉在烧杯底部的鸡蛋慢慢浮了上来,接近液面后又慢慢往下沉,如此,鸡蛋不断地在液体中上浮、下沉。请你用所学的科学知识对上述“有趣的一幕”作出合理的解释。
(2015 丽水 33)
上课时,老师演示了“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实验,可学生分组实验又是采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小科对此产生了疑问。老师解释说:“从某个角度分析,每一种制取氧气的方法都有其各自的特点和长处”。请你对这两种制取氧气的方法进行分析比较,从三个不同角度说出它们的差异和优势。
(2015 绍兴 35)将一密度比水小的木块,系好绳子后放入甲图容器中,并把绳子的另一端固定在容器底部的中央。然后沿器壁缓慢匀速倒入水(忽略其他因素影响),容器中水与木块位置变化如乙图。请你在丙图中画出木块从加水开始到被完全浸没后的过程中浮力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图,并说出各段变化的理由。(温馨提示:t1时木块恰好离开杯底,t2时绳子刚好拉直,t3时木块刚好完全浸没。)
(2015 衢州 32)
血糖平衡对保持人体健康有重要意义。一个正常人在早晨进食前,血糖含量约为5mmol/L,进食后1h血糖含量出现较大幅度上升,达到约7.5 mmol/L,进食后2h血糖含量又下降到约5mmol/L,并基本维持在这个水平(会有微小波动)。
请你把这个人从开始进食到饭后3h血糖含量的变化曲线画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 ,并解释血糖含量出现较大幅度上升和下降的原因 ▲ 。
(2015 温州 29)
无风的夜晚,在竹子的竹壁上钻孔有水流出,而晴朗的白天在竹壁上钻孔却没有水流出。无论晴朗的白天还是无风的夜晚,将竹子斜剖开(如图),发现竹子内的空心部分都没有水。竹壁中有丰富的导管,竹子的根系非常发达且有很强的吸水能力。
为什么无风的夜晚在竹壁上
钻孔会有水流出,而晴朗的白
天不会出现这种现象?请根据
以上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作出
解释。
(2010 温州 34)夏天夜晚,常会看到灯蛾扑火现象。灯蛾围着烛焰等光源一圈又一圈飞行,圈子越来越小,直至遇到火焰。远古时期就有灯蛾,那时灯蛾在夜间飞行是依靠星光来辨别方向的,遥远的星光到达地球时近似于平行光线。
科学家对“灯蛾为什么会扑火”这一问题的解释,用如图加以表达。请运用图中信息,结合相关知识,对“灯蛾扑火”现象作出解释: ▲ 。
(3)控制电路中的电池组在使用一段时间后电压会下降,需定期更换,否则会导致路灯比平常天色更暗些才能点亮。请说明理由: ▲ 。
(2013 温州 36)小明想对小区路灯进行自动化管理,设计电路如下图所示。其中光控开关的工作原理是:闭合开关S1,当光照度降低时,光敏电阻R2的阻值增大,其两端电压也随之变大,当电压达到3伏时,开关S2就自动连接ac,使路灯L点亮。反之,当光照度增强到一定值时,开关S2就会自动连接ab,使路灯L熄灭。
光照度
(勒克斯) 5 10 15 20 25 30
光敏电阻R2
阻值(欧) 60 30 20 15 12 10
(2014 温州 36)为判断短跑比赛时是否抢跑,某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抢跑自动指示”电路。其工作原理是:当运动员蹲在起跑器上后,先闭合S;发令时闭合S1,发令指示灯亮;运动员起跑后,装在起跑器上的压敏电阻R0因受到的压力减小,其阻值改变,电磁铁线圈中的电流明显变大,S2被吸引而闭合,起跑指示灯亮。若起跑指示灯比发令指示灯先亮,表示运动员抢跑。
(3)压敏电阻通常有两种类型:
A.阻值随压力增大而增大;
B.阻值随压力增大而减小。则该模型的压敏电阻应选择哪种类型,结合电路简要说明理由 ▲ 。
目标
状态
科学事实、概念和原理
问题
条件
起始
状态
清晰
明确
清晰
明确
良构问题
洗碗时,空瓷碗漂浮在水槽中,用水槽中的水把碗装满,瓷碗沉入水槽底部。当瓷碗下沉以后水槽中的水面是上升还是下降了?
(2015 丽水 33)
上课时,老师演示了“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实验,可学生分组实验又是采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小科对此产生了疑问。老师解释说:“从某个角度分析,每一种制取氧气的方法都有其各自的特点和长处”。请你对这两种制取氧气的方法进行分析比较,从三个不同角度说出它们的差异和优势。
(3)控制电路中的电池组在使用一段时间后电压会下降,需定期更换,否则会导致路灯比平常天色更暗些才能点亮。请说明理由: ▲ 。
(2013 温州 36)小明想对小区路灯进行自动化管理,设计电路如下图所示。其中光控开关的工作原理是:闭合开关S1,当光照度降低时,光敏电阻R2的阻值增大,其两端电压也随之变大,当电压达到3伏时,开关S2就自动连接ac,使路灯L点亮。反之,当光照度增强到一定值时,开关S2就会自动连接ab,使路灯L熄灭。
光照度
(勒克斯) 5 10 15 20 25 30
光敏电阻R2
阻值(欧) 60 30 20 15 12 10
目标状态
起始状态
科学原理、方法
逻辑性
非良构问题
日常生活中人们所面临的问题大都是非良构问题。这类说理题的问题情境大多数是以生活情境为主,这类题目的起始状态、目标状态模糊, 学生不容易表征问题,从而不能确定用什么科学事实、概念、原理来解释,并且解决的方式也比较多元。
非良构问题具有非常规性、开放性和应用性的特点,这类问题的解决有利于学生高阶思维的培养。因此,复习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有选择、有计划地设计非良构问题,通过这类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能力和迁移能力。
(2015 温州 29)
无风的夜晚,在竹子的竹壁上钻孔有水流出,而晴朗的白天在竹壁上钻孔却没有水流出。无论晴朗的白天还是无风的夜晚,将竹子斜剖开(如图),发现竹子内的空心部分都没有水。竹壁中有丰富的导管,竹子的根系非常发达且有很强的吸水能力。
为什么无风的夜晚在竹壁上
钻孔会有水流出,而晴朗的白
天不会出现这种现象?请根据
以上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作出
解释。
初春温度较低,农民常在傍晚向秧田多灌一些水,在次日早上又把秧田中的水放浅些,这样会提高秧田温度以利秧苗生长。请你用所学的热学知识给予解释。
定义
辨认
定向
阅读
将原型变成模型
① 辨认有用信息和无关信息;
②利用有用信息的背景知识来理解信息,对已知的信息产生判断;
③对题中的未知疑问产生子问题;
根据题干描述及已有知识,对原始问题作出初步判断;不连续、不完整、偶尔顿悟
从文字、图表、表格及公式中获取信息
1、无风的夜晚竹子出水,水是怎么来的?
2、晴朗的白天竹子不出水,水到哪里去了?
①根具有吸水能力;
②根吸收的水通过导管运输到叶;
③导管中积累水分。
①水分通过蒸腾作用散失。
②晴朗的白天比无风的夜晚蒸腾作用强;
辨认
运输机参加抗震救灾,在沿水平向右作匀速直线运动过程中,间隔相同时间从飞机上静止释放四个相同的物资。物资在空中下落与物资着地位置的情况如下图所示(地面水平,空气阻力不计)。救灾物资为什么会出现如上面两图中所示的排列情况?请你结合图中信息及所学知识做出解释。
1、为什么在下落过程中飞机与物资会在一条直线上?
2、为什么在下落过程中飞机物资间的距离会变大?
3、为什么在落地后,物资间的距离是相等的?
2014起跑器:
选择哪种压敏电阻,可以使运动员起跑对压敏电阻的压力减小后,起跑指示灯亮?
2015竹子出水:
原问题:无风的夜晚,竹子为什么出水?
晴朗的白天,竹子为什么不出水?
新问题:蒸腾作用的强弱对导管中水量有什么影响?
定义
(2015 温州 29)
无风的夜晚,在竹子的竹壁上钻孔有水流出,而晴朗的白天在竹壁上钻孔却没有水流出。无论晴朗的白天还是无风的夜晚,将竹子斜剖开(如图),发现竹子内的空心部分都没有水。竹壁中有丰富的导管,竹子的根系非常发达且有很强的吸水能力。
为什么无风的夜晚在竹壁上
钻孔会有水流出,而晴朗的白
天不会出现这种现象?请根据
以上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作出
解释。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主体?考生
解决什么问题?导管中的水量为什么会发生变化?
问题的核心概念?植物体内水分的运输原理(蒸腾作用)
分析条件
解决问题的约束条件?
①无风的夜晚导管中水积累多;
②晴朗的白天导管中水积累少;
定义和表征问题
蒸腾作用强弱对导管中水量的影响?
形成思路
知识
植物体内水分运输的原理
(2010 温州 34)夏天夜晚,常会看到灯蛾扑火现象。灯蛾围着烛焰等光源一圈又一圈飞行,圈子越来越小,直至遇到火焰。远古时期就有灯蛾,那时灯蛾在夜间飞行是依靠星光来辨别方向的,遥远的星光到达地球时近似于平行光线。
科学家对“灯蛾为什么会扑火”这一问题的解释,用如图加以表达。请运用图中信息,结合相关知识,对“灯蛾扑火”现象作出解释: ▲ 。
答案示例: 远古的灯蛾与光线(星光)成一定夹角(α)飞行,由于遗传,现代的灯蛾仍保持与光线成相同夹角飞行的习性,烛焰等光源发出的是发散光线,导致灯蛾扑火。
满分回答(3分):答出四个因素,且逻辑关系严密。例如,答出远古灯蛾的特点,答出现代灯蛾的飞行特点,答出遗传,答出火光与星光的不同。
2分的回答:至少答出四个因素中的三个,且表达的逻辑性较强。
1分的回答 :只答出四个因素中的两个,且表达无科学性错误。
丽水卷32.某兴趣小组同学将电子表与水培植物组合在
一起,制作水培植物电子表:准备一盆水培植物,其中
放养了几条小鱼和几个田螺,用镁带和铅笔芯做电极,
插入水培植物的茎中,然后用导线将两个电极与一个没
有电池的电子表连接成闭合电路,如图所示。
(1)发现电子表能显示示数,则插上电极的水培植物相当于闭合电路中的 ▲ ;
(2)放在窗台上的整盆水培植物及周围环境是一个生态系统,为什么? ▲ 。
分值 评分说明
4分 能结合该水培植物正确分析生态系统的各成分,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例如:水培植物中有生产者绿色植物,也有消费者鱼和田螺,还有分解者微生物;同时在周围环境中还有水、空气和阳光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它们构成统一的整体,所以是一个生态系统。
3分 能结合该水培植物正确分析有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但分析中生物因素缺少一项,或者非生物因素没有说明。例如:水培植物中有生产者绿色植物,也有消费者鱼和田螺,同时在周围环境中还有水、空气和阳光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它们构成统一的整体。
2分 能分析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但是不能结合水培植物说明;或者直接说明有什么生物,没有从生态系统角度分析。例如:因为有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因为有植物、小鱼、田螺、水、空气。
1分 能说明生态系统中的某一成分或某一因素。例如:这里有植物;这里有小鱼;这里有田螺等。
0分 没有作答,作答内容与生态系统成分无关。
29.答题要点:①根的吸水能力;②水分的运输;③水分主要通过蒸腾作用散失;
④无风的夜晚与晴朗的白天蒸腾作用强弱的比较;⑤导管中水分的积累。
5分答案:答出5点,且逻辑关系合理
示例:竹子的根具有很强的吸水能力,根吸收的水经导管运输到叶,主要通过蒸腾作用散失,晴朗的白天蒸腾作用强,水分散失快,因此导管中水分积累少;而无风的夜晚,竹子蒸腾作用弱,水分散失慢,根吸收的水在导管中积累多。
4分答案:答出4点,且逻辑关系合理
示例:竹子的根具有很强的吸水能力,根吸收的水经导管运输到叶,主要通过蒸腾作用 散失,晴朗的白天蒸腾作用强,水分散失快;而无风的夜晚,竹子蒸腾作用弱,水分散失慢。
3分答案:答出3点,且逻辑关系合理
示例:竹子的根具有很强的吸水能力,晴朗的白天蒸腾作用强,水分散失快;
无风的夜 晚蒸腾作用弱,水分散失慢。
2分答案:答出2点,且逻辑关系合理
示例:竹子晴朗的白天蒸腾作用强,水分散失快,无风的夜晚蒸腾作用弱,水分散失慢。
1分答案:答出1点
示例:晴朗的白天蒸腾作用强,无风的夜晚蒸腾作用弱。

[1] 教育部基教司师范司:《新课程与学生评价改革》,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3月第1版,第86页;
①运动员起跑
②压敏电阻压力减小
③压敏电阻电阻减小
④电磁铁电流增大
⑤电磁铁磁性增大
⑥ S2 被吸引闭合
⑦起跑灯亮
分值 表征问题 科学原理以及逻辑 结论
3分 逻辑完整、正确
②④⑤⑥或⑦⑥⑤④
2分 问题涉及两个条件
条件1:①→ ②
条件2: ①→ ⑦ 逻辑完整,但不严谨
②⑤④⑥或⑦⑥④⑤
1分 问题涉及一个条件
条件1:①→ ②
或条件2: ①→ ⑦ 逻辑不完整,但正确
②④⑤或②④⑥或②⑤⑥
或⑦ ⑤④或⑦ ⑥④或⑦ ⑥⑤ 获得与表征问题、理由内在逻辑一致的结论。
0分 没有定义和表征问题 逻辑不完整,也不严谨
②⑤④或②⑥④或②⑥⑤
或⑦④⑤或⑦④⑥或⑦⑤⑥ 获得结论,但与表征问题、理由内在逻辑不一致;或没有获得结论。
①根具有较强的吸水能力;
②水分从根输送到导管再输送到叶;
③水分主要通过叶的蒸腾作用散失;
④晴朗白天,蒸腾作用更强,水分散失更多;
⑤导管中积累的水变少;
⑥无风夜晚,蒸腾作用更弱,水分散失更少;
⑦导管中积累的水变多;
分值 表征问题 科学原理以及逻辑 结论
3分

2分 表征清晰
④⑤⑥⑦ 逻辑完整、正确
①②③④⑤⑥⑦或①②③
⑥⑦④⑤


1分 表征不清晰
④⑤或⑥⑦ 逻辑不完整,但正确
(有很多种) 获得与表征问题、理由内在逻辑一致的结论。
0分 没有定义和表征问题 逻辑不完整,也不严谨
获得结论,但与表征问题、理由内在逻辑不一致;
或没有获得结论。
起始与目标状态清晰;
涉及科学原理少;
逻辑清楚。
起始与目标状态模糊;
涉及科学原理少;逻辑清楚。
起始与目标状态模糊;
涉及科学原理多;
逻辑需要精心整理。
先做后教
交流修正
提炼方法
例 初春温度较低,农民常在傍晚向秧田多灌一些水,在次日早上又把秧田中的水放浅些,这样会提高秧田温度以利秧苗生长。请你用所学的热学知识给予解释。
本题中“傍晚”和“早上”是关键字词。从热学上看来它们主要的差别是:傍晚后气温下降,秧田要放热降温;早上太阳出来了,在阳光照射下,秧田要吸热升温。这就是本题所涉及的科学现象。
  “多灌水”和“把水放浅”也是关键字词。从科学上看来,多灌水则表示秧田水的质量增加,把水放浅则表示秧田水的质量减少。水的质量增加和减少,这是本题所提供的条件。“会提高秧田温度”,这是本题要求得出的结论。
经过问题表征后,弄清了题目所涉及的科学现象,提供的条件和要求得到的结论,那就是:傍晚后秧田放热降温,要增加水的质量,才能延缓秧田的温度的下降,早上后秧田吸热升温,要减少水的质量,才能尽快提高秧田的温度。
实际上就形成了两个类似的问题:
1.傍晚在秧田里增加水,为什么会延缓秧田温度的下降?

2.早上在秧田里减少水,为什么会加快秧田温度的上升?
根据放热公式Q=cm△t,则△t=Q/cm。在放热Q一定的情况下,傍晚由于多灌水,水的质量m增加,水的比热c又很大,水的温度降低量△t就很小。跟不灌水或少灌水相比,秧田可以保持较高的温度。同理,根据吸热公式Q=cm△t ,则△t=Q/cm 。在吸热Q一定的情况下,尽管水的比热c大,但是放浅水,水的质量m大量减少,所以水的温度升高量△t就比较大,相对不放水说来,秧田的温度就升得更高。
小华感冒咳嗽,妈妈给她买了“双黄连口服液”。粗心的小华将口服液盒内特制吸管弄丢了,只好拿来一根饮料吸管插入瓶中,结果她费了很大的劲才把药液“吸”上来。为什么两种吸管“吸”药的效果不同呢?善于观察的她发现,这两种吸管的形状有相同之处:都是一端平口,另一端成较尖锐的斜切口(如图1);也有不同之处:饮料吸管外壁光滑,口服液吸管外壁有棱,两种吸管的截面形状如图2所示。
请你运用科学知识解释为什么两种吸管“吸”药的效果不同。
问题表征的过程中的几种情况:
1.形状不同
压强不同
表面积不同
2.管软
费力(生活经验)
易扁
3.粗糙
摩擦力(表征不完整)
4.有棱的吸管
空气流动
空气进入
流速大气压小
(表征正确但科学知识提取错误)
某同学从超市买来一个玻璃瓶装的铁皮盖罐头,想把瓶盖拧开,可是怎么也拧不动。他的哥哥用螺丝刀沿瓶盖的边轻轻撬了几下,一拧就打开了。你有没有像这样开过罐头?请说说同学的哥哥这样做的道理。
文字多信息大;
信息较难提取,有较多的无关信息
问题表征困难的因素:
学生在学习科学知识时对知识获得的情境体验不够(甚至不科学),导致学生不懂得知识应用的条件和情境。另外前概念、生活经验、对现象观察不全面也会影响问题表征。
起跑
运动员

起跑指示灯


2
条件1
压力变小

电阻变小
压敏电阻
电流与电阻成反比
磁性增强

电流增大
电磁铁
被吸引闭合
S2
认知过程分析
分析过程

导管
失水多

蒸腾作用强
吸水

来源
主要去路
失水

蒸腾作用弱

失水少
水变少
导管
水变多
导管


2


1
定义问题
2014起跑器:
选择哪种压敏电阻,可以使运动员起跑对压敏电阻的压力减小后,起跑指示灯亮?
2015竹子出水:
原问题:无风的夜晚,竹子为什么出水?晴朗的白天,竹子为什么不出水?
新问题:蒸腾作用的强弱对导管中水量的影响?
1、无风的夜晚竹子出水,水是怎么来的?
2、晴朗的白天竹子不出水,水到哪里去了?
①根具有吸水能力;
②根吸收的水通过导管运输到叶;
③导管中积累水分。
①水分通过蒸腾作用散失。
②晴朗的白天比无风的夜晚蒸腾作用强;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