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1张PPT)
辛亥革命
同盟会成立后,推动并领导了一些武装起义,加快了革命在全国的发展,使清政府的统治基础更加动摇。
革命志士的奋斗
革命志士的奋斗
1.萍浏醴起义
2.安庆起义
3.广西镇南关起义
4.黄花岗起义
革命者用鲜血在唤醒着祖国大地上更多的人们。虽然屡战屡败,但每一次的战败都在扩大“三民主义”的影响,在革命者前赴后继的呐喊中,终于迎来了中国历史上一次翻天覆地的革命风暴。
武昌起义—辛亥革命爆发
1911年,湖北革命组织文学社与共进会,在同盟会的推动下,积极谋划起义。
蒋翊武
孙武
起义的谋划
武昌起义—辛亥革命爆发
主要力量
湖北新军为清末张之洞于湖北训练的新式军队。中下层军官不少曾官费派日留学,因而遍布革命党人。当中以共进会及文学社两个革命团体渗透最广。本是为了巩固清王朝的统治,但湖北新军后来反而成为清王朝的掘墓人之一。
倾向革命的湖北新军
湖北的革命党人为发动起义进行了认真的准备,如成立了起义的领导机构,推蒋翊武为临时总司令,孙武为参谋长,计划定于10月16日起义。
武昌起义—辛亥革命爆发
由于起义计划泄露, 1911年10月10日晚,武昌城内新军第八镇工程营的革命党人提前起义。在熊秉坤等率领下,他们冲出营房,奔向楚望台军械库,在守库士兵的配合下,迅速占领了楚望台军械库。震动中外的武昌起义爆发了。
武昌起义—辛亥革命爆发
1911年10月11日,湖北革命党人在清政府设立的湖北省谘议局成立军政府鄂军都督府,即湖北军政府,并宣布废除宣统年号,建立中华民国。军政府推举新军将领黎元洪为都督。
1911年10月,湖北军政府成立
黎元洪
湖北军政府旗帜
武昌起义—辛亥革命爆发
武昌起义胜利后,各省纷纷响应。到11月下旬,全国已有一半以上的省份宣布独立,支持革命。
★武昌
武昌起义后全国
十几个省宣布独立
汉口
汉阳
1911年是农历辛亥年,历史上称这次革命为“辛亥革命”
发展
武昌起义成功的有利条件
①汉口资本主义发展较早;
②有革命组织文学社和共进会积极策划;
③中国同盟会的推动和帮助;
④湖北新军倾向革命。
辛亥革命历史意义
①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
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
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②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
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
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
步潮流的闸门。
《复兴之路》的解说词:“皇帝倒了,辫子剪了,这是1912年给中国人最大的感受”。
1912年3月5日,大总统孙中山令内务部晓示人民一律剪辫。
辛亥革命为什么能够取得胜利
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革命有着正确的指导思想——三民主义
革命有一定的群众基础——得到了广大民众的支持
革命党人坚持不懈的努力
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