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1.(2019·重庆·真)唐代有男女同服之俗,男女同样参加骑马、打球、饮酒、舞蹈等活动。唐代的女服还曾流行由波斯(今伊朗)传入的胡服。材料直接反映出唐代( )
A.经济的繁荣 B.政治的清明 C.文学艺术的兴盛 D.社会风气的开放
2.(2019·大庆·真)第一个系统地把天竺佛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记录下来并介绍到中国的人是( )
A.文成公主 B.松赞干布
C.玄奘 D.鉴真
3.(2019·聊城·真)唐代中后期,“波斯锦”“胡锦”“番锦”通过丝调之路,不断输入中国,内地也生产“胡式锦”。这主要表明( )
A.唐朝采取开明民族政策 B.中外交流开启唐朝盛世
C.唐朝中后期手工业衰落 D.中外文化交流日益加强
4.(2019·南通·真)唐开成三年(838年),日本僧人圆仁来到今南通如东的国清寺。此后他走遍半个中国,研学佛法,受到朝廷及地方州县的热情接待。这说明了唐朝( )
A.重视中外文化交流 B.中外贸易往来频繁
C.实行开明民族政策 D.社会生活丰富多彩
5.(2019·徐州·真)右图中的路线示意的是( )
A.张骞通西域
B.文成公主入藏
C.玄奘西行
D.郑和下西洋
6.(2019·临沂·真)如图中的历史人物是日本佛教南山律宗的开山祖师,著名医学家,被日本人民誉为“文化之父”和“律宗之祖”。下列关于他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他接受日本僧人的邀请顺利东渡日本
②他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③他是唐朝与日本的文化交流中最有影响的人物
④他只潜心研究佛经而不过问其他领域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7.(2019·北京·真)一位同学在学习唐朝历史后,拟定了一幅对联(见右图),横批应为( )
A.海路通达 B.经济繁荣
C.民族和睦 D.文明互鉴
8.(2019·郴州·模拟) “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这首诗反映了唐朝文化( )
A.对日本的影响 B.对新罗的影响 C.对天竺的影响 D.对波斯的影响
9.(2019·株洲·模拟)“传法为重,舍身为轻;六度出海,终抵东瀛。”上述对联高度赞扬了鉴真不畏艰险、执着追求的精神。文中提到的“东瀛”是指( )
A.朝鲜 B.日本 C.天竺 D.越南
10.(2019·武汉·模拟)上海世博会日本馆里,有一个以“遣唐使”为中心的展区。下列关于唐朝与日本交往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玄奘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 B.日本按照唐朝模式进行政治改革
C.唐朝时期日本派遣十几批遣唐使来华 D.中日两国交往频繁
11.(2019·大同·模拟)唐朝时期,对外贸易繁荣,其中居唐朝进口首位的是 ( )
A.日本物产 B.天竺物产 C.大食物产 D.新罗物产
12.(2019·菏泽·模拟) 古代朝鲜半岛上的新罗仿唐制,采用的选拔官吏的制度是( )
A.察举制 B.九品中正制 C.科举制 D.民主选举制
13.(2019·东平·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4年4月14日,大型群雕《鉴真东渡》在江苏扬州大明寺鉴真广场正式落成。据了解,《鉴真东渡》雕塑连底座高7.8米,宽13.8米,雕塑再现了唐代高僧鉴真东渡日本前的情景。
材料二 唐高僧玄奘“西行取经”的故事对中国人来说并不陌生,西行的目的地天竺是佛教发源地,玄奘曾在天竺那烂陀寺游学。2014年5月14日,一场主题为“在佛陀脚步之上”的展览在香港开幕,展品就包括出土自那烂陀寺的文物。
(1)玄奘和鉴真在促进唐朝与外国的友好交往中分别做出了哪些贡献?他们在文化传播的方式上有何不同?
(2)我们从玄奘和鉴真的经历中能学到哪些精神?
(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
第5课 安史之与唐朝衰亡
1.(2019·滨州·真)唐朝从“小邑犹藏万家室”到“人烟断绝,千里萧条”的转折点是( )
A.开凿运河 B.安史之乱 C.黄巢起义 D.靖康之变
2.(2019·吉林·真)唐朝的国势由盛转衰的标志性事件是( )
A.陈胜、吴广起义 B.黄巾起义 C.安史之乱 D.黄巢起义
3.(2019·黄石·模拟)下列关于五代十国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的延续 B.五代政权在北方,而十国则都在南方
C.这一时期北方战乱不断,南方相对安定 D.第一时期,统一始终是客现存在的必然趋势
4.(2019·潍坊·模拟)下列哪一项不是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 )
A.唐玄宗统治后期,宠爱杨贵妃,不理朝政 B.天灾人祸,战火连绵
C.唐玄宗任用奸臣,朝政腐败式出 D.唐朝内地兵力空虚
5.(2019·唐山·模拟)发动安史之乱的两位叛军首领是( )
①安禄山 ②李光弼 ③郭子仪 ④史思明
A. ①④ B.②③ C. ①③ D.②④
6.(2019·宁波·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自高宗永徽以后,都督带使持节者,始谓之节度使,然犹以名官。景云二年(717年),以贺拔延嗣为凉州都督,河西节度使。由此而后,接乎开元,朔方、陇右、河东、河西诸镇、皆置节度使...既有其土地,又有其甲兵,又有其财赋,以布列天下。”
——《新唐书》卷五十
(1)节度使的设置始于哪个朝代?据材料分析,节度使有什么权力?
(2)该朝著名的节度使叛乱是什么?有何影响?
(3)节度使权力的不断增大最终导致了什么局面?
单元综合
1.(2019·黄冈·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7分)
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自古以来,我国同世界上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为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打下了坚实基础。
材料一 盛唐时期,政治清明,社会经济呈现一派高度繁荣景象,与少数民族和外国交流频繁,开放的社会风气,多彩的文学和艺术,这些都使得唐代的社会生活和文化更加丰富多彩,呈现出多元开放的时代特征,充满着蓬勃向上的活力。
材料二 唐朝先进的经济、文化具有巨大的吸引力,使得当时的中外交流出现了盛况空前的局面。唐文化可谓博大精深、兼收并蓄、泽被东西,中国同亚非欧频繁往来,吸收外来文化的优秀成分,域外民族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音乐舞蹈相继传入中原地区,并日益流行,出现了“胡风盛行”的景象。玄奘西行带回大量佛经,他撰写的《大唐西域记》成为研究天竺等地区的宝贵资料;鉴真东渡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以上材料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和《中国古代史(全一册)》
(1)根据材料一、二,用简洁的语言归纳概括盛唐气象的重要表现(2分)和唐文化的特点。(2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举出一个典型事例,说明盛唐时期中华文明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1分)
(3)唐文化影响深远。在我们今天的文化生活中有哪些唐文化的痕迹?(2分)
2.(2019·株洲·真)(14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唐太宗和唐玄宗前期的统治
唐太宗 唐玄宗
政治 勤于政事,善于用人、虚心纳谏 重用贤能,整顿吏治
经济 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发展经济,改革税制
文化 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 注重文教,编修经典
——根据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整理
材料二 唐玄宗本人的变化,是当时社会危机难以克服的主要原因。开元初,他注意节俭,反对铺张浪费。天宝时则骄奢淫逸,挥霍无度。在用人方面,玄宗不再是任人唯贤,而是专用投其所好者。李林甫、杨国忠都是因此而受重用的。李林甫是“口有蜜,腹有剑”的人物,凡是才能在他之上而被皇帝所重视的人,他都千方百计的将其除掉。面对各种社会问题,玄宗毫无改弦更张之意,仍然沉溺于酒色之中,每年十月照例到华清宫去过冬。安禄山为了讨好玄宗和杨贵妃,在得知玄宗要在华清宫新开浴池的时候,立即在范阳以白玉石制成鱼龙凫雁,还有石莲花,置于池中,使玄宗喜悦异常。
——摘編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请回答:
(1)唐太宗和唐玄宗统治时期分别出现了什么盛世局面?(4分)根据材料一归纳唐朝能够出现这两个盛世局面的共同原因。(3分)
(2)根据材料二,比较唐玄宗前期和后期统治的不同之处。(3分)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玄宗后期统治带来的严重后果。(2分)据此,你可以得到哪认识?(2分)
3.(2019·青海·真)唐朝是中国古代史上的鼎盛时期,在当时世界上声名显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9分)
材料一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来流脂栗米白,公私仓廪具丰实。
——[唐]杜甫《忆昔》
(1)材料中的唐诗描写了唐朝开元时期繁荣富庶的盛世景象,这盛世局面的出现与唐玄宗采取的哪些措施有关?(2分)
材料二 观察图1和图2
图1 图2
(2)农业工具的创新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材料二中唐朝出现的两种新农具分别有什么用途?(2分)
材料三 水国寒消春日长,燕莺催促花枝忙。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
——[唐]周匡物《及第谣》
(3)材料三中的唐诗体现了我国古代史上哪种选官制度?(1分)唐太宗和武则天对这一制度的完善分别作出了怎样的贡献?(2分)
材料四 在他西行前,国人称印度为天竺。此外,印度还有“身毒”“贤豆”等叫法。他在印度求法时认为译为“印度”比较合适。他回国后,这一译法逐渐流行,沿用至今。
(4)材料四的“他”是谁?(1分)回国后,根据他的口述,由其弟子记录而成的著作是什么?(1分)
答案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1-5 DCDAC 6-10BDABA 11-12DC
13.(1)玄奘:贞观年间,西行天竺,是唐朝时中国同天竺交往的最杰出的使者。他带回大量佛经,主持译经工作,为中国佛教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由玄奘口述、弟子整理的《大唐西域记》,记载了他所游历过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鉴真:东渡日本后,鉴真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主持修建的唐招提寺,被日本政府定为一级国宝。
方式:鉴真是向日本传播唐朝文化,玄奘是把天竺的文化带回唐朝。
(2)做事坚持不懈,不怕艰苦,有坚强的毅力,不达目的不罢休。(言之有理即可)
(3)对外开放;对外交往频繁;对外交往范围广泛;双向交流等。
第5课 安史之与唐朝衰亡 1-5 BCBBA
6.(1)始于唐朝。拥有土地权、兵权、行政权和财权。
(2)安史之乱。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使唐朝从此由盛转衰。
(3)导致了藩镇割据的局面。
单元综合
1.(1)盛唐气象:清明的政治;繁荣的经济;密切的民族交往;开放的社会风气;频繁的中外交流;多彩的文学艺术;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和文化。(2分。每点1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有其他表述,只要言之成理、持之有据可同等给分)文化特点:多元开放;博大精深;兼收并蓄;泽被东西。(2分。每点1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有其他表述,只要言之成理、持之有据可同等给分)
(2)从“胡风盛行”、玄奖西行、鉴真东渡中任举出一个即可。(1分)
(3)(在今天的文化生活中,盛唐文化的痕迹到处可见)如:许多诗歌爱好者喜好唐诗,写作古诗;许多书法绘画爱好者,临摹唐代书画家的作品;一些文艺工作者表演唐朝时期的乐舞;唐朝时期留下的许多名胜古迹,成为今天旅游生活中的重要项目;唐朝时期的服饰影响至今,如唐装成为今天人们喜爱的服饰之一。(2分。每点1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有其他表述,只要言之成理、持之有据可同等给分)
2.(1)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善于用人、重视经济发展、完善科举制;
(2)前期:节俭、反对浪费;任人唯贤;励精图治;
后期:骄奢淫逸,挥霍无度;任人唯亲;沉迷酒色、不理朝政;
(4)后果:社会危机严重;认识:发展经济,关注民生;重视人才的培养与任用;对各级官吏要加强监督。
3.(1)发展经济,改革税制;
(2)耕地和灌溉;
(3)科举制;唐太宗: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武则天: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亲自面试考生,不拘一格选拔人才,扩大统治基础。
(4)玄奘;《大唐西域记》。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