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北方地区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在地图上指出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和主要地形区以及土壤的分布。
2、运用气温降水图与我国气候图说出北方地区的气候特点。?
3、掌握北方地区重要的旱作农业区。
4、理解北方地区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5、了解华北平原春旱的成因及其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让学生在读图,分析地图的基础上,明确我国北方地区的位置、地形以及自然特征,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地理逻辑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北方地区自然特征的学习,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地理学科的情感
2、了解北方地区农业特点,帮助学生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及因地制宜发展的理念
二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土壤。
2、北方地区的主要农作物,及华北平原春旱的原因。
教学难点:
1、读气温与降水图分析北方各地的气候差异,并说出起主导因素。
2、理解华北平原春旱的原因,了解人们的应对措施。
三、学情分析
通过一年多对地理的学习,初二的学生已经能够掌握学习地理的方法与技能。为本节课的顺利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本节课是对四大地理区域学习的开始,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节课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利用地图和资料,充分运用读图分析和归纳法,重点对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进行分析。
教学方法:
多媒体直观演示法、读图分析法、讲解法、谈话法、讨论法
五、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展示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图,复习上节课所学知识,在图中指出我国北方地区。播放《沁园春·雪》视频,说说这首诗词、这些景观反映的是哪个地区的自然景观?引入北方地区的学习。你知道我国北方地区有哪些自然特征吗?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毛主席笔下的“北国”吧!
设计意图:(通过诗词欣赏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快速进入课堂状态)
(二)新课讲授
“黑土地”和“黄土地”
师:毛主席的《沁园春·雪》为我们描述了一副形象生动的北方画卷,我们今天就来一起深入了解北方地区主要自然特征。学习地理,我们都知道认识一个区域一个地区,首先必须先了解一下它的大致地理位置,看看它在我国的哪个地方,是不是?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张图片,大家带着老师提出的问题认真观察。
活动1:
让学生观察图6.3“北方地区的地形”回答问题
(1)我国北方地区的范围和位置?(学生动手在课本地图中找到北方地区位置)
答:北方地区处于中纬度,东部濒临海洋。
北方地区位于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 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和黄海。
(2)我国北方地区有哪些著名的地形区?地形以什么为主?
答:以平原、高原为主。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
(运用地图中的图例分析,不同的颜色代表的不同海拔高度)
过渡:同学们,我们这里的气候怎样?想一想:那么北方和我们的气候一样吗?
活动2:
师:让学生观察图“中国的温度带”、“中国的干湿区”、“中国的主要气候类型”并回答下面问题
(1)北方地区属于什么温度带?
(2)北方地区年降水量是多少?属于湿润区还是半湿润区?
(3)北方地区属于什么气候类型?
总结:北方地区属于暖温带、中温带;属于半湿润区,年降水量是400-800毫米。是我国的温带季风气候。
过渡:同学们,回到我们这节课的标题中“黑土地”和“黄土地”。为什么土壤是黑色,黄色的?它们分布在哪些地形区上?
活动3:
请学生观看图6.4“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景观图”。
师:这三幅景观图反映了北方地区三个重要地形区景象。
答:东北平原在冷湿的环境下发育了肥沃的黑色土壤,黄土高原被深厚的黄土所覆盖,黄河、海河从黄土高原携带大量泥沙在下游地区堆积,形成了广阔的华北平原,所以我们又把东北平原称为“黑土地”,把黄土高原、华北平原成为“黄土地”。
总结:北方地区土壤:“黑土地”和“黄土地”
活动4:请学生进行合作探究活动
读图6.5认识北方地区的气候差异。 以6人为一组讨论并思考下列问题:
(1)概括图6.5,齐齐哈尔、石家庄和延安三个城市气候的共同特征。
(2)比较石家庄和齐齐哈尔的气候差异,结合图6.3说明导致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原因。
(3)比较石家庄和延安的气候差异,结合图6.3说明导致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原因。
教师点拨:1、三个城市都是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
2、冬季:齐齐哈尔气温远低于石家庄,夏季:齐齐哈尔气温也低于石家庄;年降水量齐齐哈尔小于石家庄。(主要原因:纬度因素)
3、冬季和夏季延安的气温都低于石家庄。(主要原因:地形因素,延安位于黄土高原,海拔较高)
4、石家庄年降水量大于延安。(主要原因:海陆因素,石家庄距海近,受夏季风影响大)
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点进行回顾。并通过习题练习,巩固知识。
课堂总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位置与范围、气候与地形、土壤,知道了“黑土地”“黄土地”的由来,并通过探索学习的方式,进行读图分析,初步认识了北方地区的气候差异。
八、板书设计
自然特征与农业
黑土地、黄土地
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
位置与范围:以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
以平原、高原为主
2、地形特征: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 东部
黄土高原 西部
温带季风气候
温度带:中温带、暖温带
气候特征: 气温:最冷月0℃以下、最热月20℃以上
降水:年降水量在400—800mm。季节分配不均,集
中于夏季,属半湿润区。
东北平原—“黑土地”
4、土 壤:
华北平原、黄土高原—“黄土地”
九、布置作业:1、完成练习册“自主预习”部分习题
2、预习北方地区的农业发展
十、教学反思:本节知识主要介绍了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在教学过程中,我用充分应用多媒体资源,通过展示图片的方法帮助学生更好的感知“北国风光”,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调动学习兴趣后,通过活动的方式让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交流与讨论,加深学生对本节知识点的记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提高教学效率,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本节不足之处主要在于讲解北方的气候差异时,材料引申讲解还有所欠缺,下次应注意改进,同时要多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