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铭》优秀课件5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陋室铭》优秀课件5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2-06 10:33: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0张PPT)



null



实用课件制作:涡阳八中臧文清
导入新课

1、读课文,掌握文言实词,通晓文意。
2、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3、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目标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洛阳(现在属河南省)人,著名诗人。唐顺宗时,曾参加王叔文集团的政治革新运动,不久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后又连任连州、夔州、和州等地刺史。晚年回洛阳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作品有《刘宾客集》。代表作有《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其诗沉稳凝重,格调自然,格律粗切,白居易赠他“诗豪”的美誉。
作者简介
气出来的《陋室铭》
  刘禹锡因参加王叔文政治革新,失败后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小小的通判。按规定,通判应在县衙里住三间三厢的房子。可和州知县故意刁难,先安排他在城南面江而居,刘禹锡写下两句话,贴在门上:“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
和州知县知道后很生气,把刘禹锡的住处从县城南门迁到县城北门,面积由原来的三间减少到一间半。刘禹锡仍不计较,并见景生情,又在门上写了两句话:“垂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
写作背景
那位知县见其仍然悠闲自乐,满不在乎,又再次派人把他调到县城中部,而且只给一间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半年时间,知县强迫刘禹锡搬了三次家,面积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想想这位势利眼的狗官,实在欺人太甚,遂愤然提笔写下这篇超凡脱俗、情趣高雅的《陋室铭》,并请人刻上石碑,立在门前。
千百年后那位势利眼的狗官已化为尘土,而这篇铭文则成为“天下第一铭”名垂千古。
写作背景
今天修复的安徽和州刘禹锡陋室
花香不在多
室雅何须大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文体知识

商汤《盘铭》: 苟日新,又日新,日日新。

德馨(xīn) 苔(tái)痕
案牍(dú) 鸿儒(hónɡ rú)
西蜀(shǔ) 何陋(lòu)
调素琴(tiáo)
读准字音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陋室铭
刘禹锡
听读课文
本文韵脚:名,灵,馨, 青,丁,经,形,亭
押的是ing 和in韵
   速读全文并圈出本文韵脚是什么?所押的韵是什么?
押韵的规律:一般偶数句末字押韵。
原则:
“信”,就是译文要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不歪曲、不遗漏、不增译。
“达”,就是译文明白晓畅,符合现代汉语表达要求和习惯,无语病。
“雅”,就是译文语句规范、得体、生动、优美。

六字歌诀:留、对、换、加、删、调
(加字、换字、直译、意译)
方法:
文言文翻译
山不在高,有仙则 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 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 儒,往来无 白丁。

灵验
译文: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能天下闻名;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能降福显灵。这(虽)是间简陋的房子,但主人有美好的德行。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内。谈笑的是渊博的学者,往来的没有浅薄的人。
出名,
有名
课文翻译


德行美好

平民,指没有功名的人
读书人
长上
映入
可以调 素琴,阅金经。无丝竹 之

乱 耳,无案牍之 劳 形。南阳诸葛

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不加装
饰的琴
使……扰乱
译文:可以弹奏朴素的古琴,浏览珍贵的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声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茅庐,西蜀杨子云的亭子。孔子说:“(虽然是陋室,但只要君子住在里面,)有什么简陋的呢?
形体、躯体
调弄,弹
课文翻译
官府文书
佛经
指世俗
的乐曲
有什么简陋的呢?
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使……劳累
倒装句
何陋之有
(宾语前置句 “何陋”是前置的宾语,“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文言积累
1、文言句式
2、古今异义
(1)无案牍之劳形
(古义:身体 今义:样子、形状)

(2)孔子云
(古义:说 今义:云彩)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名”,名词作动词,出名
(2)无案牍之劳形
“劳”,动词使动用法,使…劳累。
文言积累
3、词类活用
4、一词多义
(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2)孔子云:何陋之有
(宾语前置的标志,无意义)


本文的主旨句是哪句?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
作者是怎样引出主旨句的?这种艺术手法叫什么手法?
“山不在高”“水不在深”类比“陋室”;“有仙则名”“有龙则灵”暗喻自己德馨。以山水作类比(比喻、比兴),引出主旨,表明陋室不陋。
山不高      
水不深
陋室



吾(德馨)


在作者看来,陋室真的简陋吗?从哪些方面看得出来?
陋室不陋
(景)
(人)
(事)

交往人物不俗
生活情趣高雅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3)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合作探究
自然环境清幽
赏析“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运用对偶和拟人,一个“上”字,一个“入”字,把苔痕和草色写活了。显得既有精神,又有情味,“绿”、“青”色调搭配和谐,突出了环境的清幽宁静,令人赏心悦目,表达喜爱之情.
合作探究
自然环境清幽
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
交往人物不俗
正面
反面
合作探究
实写
虚写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高雅脱俗
不慕富贵
合作探究
生活情趣高雅
正面
实写
反面
虚写
合作探究
诸葛亮:三国时蜀汉丞相,著名政治家和军事家。闲居草庐,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扬雄:西汉时辞赋家,语言学家,曾官至上品。潜心修学,对官职和金钱的淡泊,是后世的典范。
政治上建功立业
文学上万古流芳
作者明明是称赞他自己的“陋室”,为什么要在文中提到“南阳诸葛庐”和“西蜀子云亭”?
作者明明是称赞他自己的“陋室”,为什么要在文中提到“南阳诸葛庐”和“西蜀子云亭”?
运用类比证明陋室不陋,并自比古代贤人,表明自己虽身居陋室,但也具有他们那样的志趣、操守,安贫乐道,品德高尚。
合作探究


诸葛庐
杨子云
陋室
自己
“孔子云:何陋之有?”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引用名言证明陋室不陋,并自比古代贤人,表明自己虽身居陋室,但也具有他们那样的志趣、操守,安贫乐道,品德高尚。
结构上呼应前文,总结全文;
内容上突出中心,引人深思。
合作探究
文章题目为“陋室铭”,文末又说“何陋之有”,这些矛盾吗?
不矛盾。“陋”是针对房子本身的简陋而言,即物质生活的简陋,而“不陋”是说如果主人的精神品质高尚的话,房子就不显得简陋了。“陋”是指物质上的,而“不陋”是指精神上的。
这种立意手法我们把它叫做反向立意。 
合作探究
一( ):

二( ):

三( ):
划分结构。
用类比引出主旨,说明陋室不陋在于主人品德高尚。
描写居室环境清幽、交往人物不俗和生活情趣高雅,突出陋室不陋。
引古贤以自况,强调陋室不陋。
1-3句

4-7句

8-9句
合作探究
作者借山水有仙人、神龙比喻陋室主人有好的品德是为了表明什么心迹呢?
这种借他物来表明心迹的手法叫什么?
表达自己安贫乐道的情趣和高洁傲岸的节操。
托物言志
合作探究
“托物言志”是指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托、传达作者的某种情感、抱负和志趣的写作手法。

将个人之“志”寄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于是,这个“物”便成为作者志趣、意愿或理想的寄托者。写作时常常以物为喻,往往写得比较含蓄。
如“松、竹、梅”岁寒三友,常用于表示高洁的志向;“泥土”常用于抒发谦逊的情怀,“蜡烛”常用于颂扬无私奉献的精神。
合作探究
菊花 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寒菊 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赠刘景文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合作探究
托物言志的诗词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梅花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墨梅 王冕
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合作探究
托物言志的诗词
石灰吟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竹石 郑板桥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赠从弟(其二)刘桢
亭亭山上松, 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 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 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 松柏有本性!

合作探究
托物言志的诗词
主 旨
本文托物言志,借陋室表达自己安贫乐道的情趣和高洁傲岸的节操。
合作探究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对于作者这种交往方式,你有什么看法?
示例①:这种交友方式可取,我们就是要与那些有知识有学问的人交往,这样才能不断进步。

示例②:这种交友方式不可取,他自命清高,看不起平民百姓。
合作探究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2)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
(3)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
合作探究
相接的两句话,字数相同,词性相同,意思相对,这样的句子叫骈句,也就是修辞中的对偶。
对偶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
(4)调素琴,
阅金经。
(5)无丝竹之乱耳,
无案牍之劳形。
(6)南阳诸葛庐,
西蜀子云亭。
找出课文中对偶句并体会其作用。
(1)托物言志:作者的志向放在对陋
室的描写中表达出来。
(2)骈散结合、用韵。
(3)类比:开头 山、水与陋室类比
结尾 以古代名贤自况
合作探究
写作特色
陋室铭
设喻引题




比喻起兴
陋室
德馨

陋室不陋

环境优美(清幽景)
情趣高雅(高雅事)
引古贤以自况
反诘点题

交友不俗(不俗人)
托物言志 虚实结合 骈散结合 类比 陪衬比喻  
安贫乐道 高洁傲岸

(君子之德)
课堂小结
列举历史和现实生活中陋室不陋的例子。
杜甫草堂
蒲松龄的书屋聊斋
钱钟书的书斋
拓展延伸




本文通过对陋室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不慕荣华、安贫乐道的情趣,处在物质生活丰富的今天,你如何看待作者的这种生活态度?
刘禹锡身居陋室却表现出安贫乐道、高洁傲岸的品质,对于我们来说,无论是居于陋室还是身处豪宅,最重要的是居住的人能有“德馨”。
拓展延伸
“座右铭”,本指古人写出来放在座位的右边的格言,后泛指人们激励、警戒自己,作为行动指南的格言。历史上,中外许多名人都有自己的“座右铭”。
拓展延伸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归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蒲松龄)

天空虽不曾留下痕迹,但我已飞过。(泰戈尔)

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 (徐悲鸿)

拓展延伸
座右铭大全

君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
(孙中山)

如果错过了太阳时你流了泪,那么你也要错过群星了。 (泰戈尔)

人生的选择决定一切。 (乔布斯)
拓展延伸
座右铭大全
1、填空
(1)概括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 。
(2)写出“陋室”环境清幽的句子是:
, 。
(3)表明主人的生活情趣高雅的句子是:
, 。
(4)表明了主人不热衷于名利的句子是:
, 。
斯是陋室 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

可以调素琴 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 无案牍之劳形
课堂检测
(5)本文借“陋室”抒发了作者的情怀,以
句贯穿全篇。
(6)文中的“仙”和“龙”比喻 的人,能概括全篇的词语是 。
(7)本文采用 的写法,通过写陋室,表达陋室主人 的节操和
的情趣。
惟吾德馨
品德高尚
德馨
托物言志
高洁傲岸
安贫乐道
课堂检测
(8)文章有两处采用了虚实结合的方法,分别写出来
1)实写 ;虚写 。
2)实写 ;
虚写 。
(9)欣赏山水尤重内在的句子是: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课堂检测
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
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证明陋室不陋,引古人自况,陪衬比喻
2、文末提到三位古人,起什么作用?
再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