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7章 第一节 日本教案(word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7章 第一节 日本教案(word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0-02-06 23:21: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 第七章第一节 日本
教 材 分 析 课标解读 课标解读:(1)在地图上指出某一国家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2)根据地图和资料,说出某一国家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指出特有的自然地理现象和突出的自然灾害,并简单说明其形成的主要原因;(3)运用地图和资料,联系某一国家自然条件特点,说出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
教材地位 本节课是在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之后学习的第一个亚洲国家,也是学生第一次学习国家地理,从教材编排顺序来看本节课的学习为后面学习印度、俄罗斯等中国的邻国起到案例学习作用,因此,本节课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会为后边国家地理的学习起到重要的指导和示范作用!
学情 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为七年级学生,经过半学期的学习,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分析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完全有可能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另外学生通过学习本册第六章《我们所在的大洲——亚洲》,也积累了一定的读图、识图能力和活动探究能力,让学生独立或合作中进行读图、识图并分析相关问题,更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需要。以上都为本节课以探究活动为主来进行提供了必要的保障。
教学 三维 目标 知识和技能1.了解日本的位置特点及其对地形、气候、资源等方面的影响,并掌握日本自然地理的基本特征;2.能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日本多火山、地震的成因,并了解地震和防震的相关知识;3.探究日本经济发达的主要原因及水平,记住日本主要工业区的分布及其分布原因。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文字资料,开展小组讨论、分析处理资料,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2. 初步掌握学习国家地理的方法,提高学生运用地图的能力和地理学习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 培养学生关于探索地理事物因果关系的学习习惯;2. 了解地理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1.多火山、地震的岛国???2.日本经济发展和分布特点及成因难点:日本工业布局及其原因
教 学方 法 问题引导法、读图分析法、学生自主学习、小组讨论、探究法
教 具 多媒体课件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引入 展示图片:与“鱼”相关的生产、饮食、文字和节日图片 欣赏图片思考:图片中景观与哪个国家相关 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承转 日本是个鱼味十足的国家,鱼在人们的生活和生产中占据重要地位,这是为什么呢? 思考 以问题作为引导,为新知识的学习创设学习目标
新 课 学 习 新 课 学 习 新 课 学 习 板书:日本探究活动一:日本的自然环境与日本的“鱼味十足”(一)展示:世界地图、亚洲地理分区图、大比例尺日本地图板书:东亚岛国(一)地理位置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北部2、纬度位置: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少部分位于亚热带3、相对位置西与俄罗斯、中国、朝鲜、韩国隔海相望展示:日本地形图板书:(二)领土组成四大岛和周围的一些小岛 问:日本以什么地形为主?结合地形图,找出答案。板书:(三)多山地形 展示:富士山风光图片承转:著名的富士山高达3776米,是日本第一高峰。富士山是日本国的象征,是日本著名的旅游胜地,风景优美。但它也是一座能给人带来灾难的活火山,日本火山众多,火山爆发常伴有地震的发生,所以日本是个多火山、地震的国家。问:日本为什么有那么多的火山地震呢?我们平时要掌握哪些防震本领呢?小结:日本地处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地壳比较活跃,因此多火山、地震。(三)问:日本的气候又有什么特征呢?练习:读东京和北京气温和降水量对比表格。思考下列问题。城市1月均温7月均温年降水量东京3.7℃25.1℃1610mm北京-4.7℃26.1℃636mm① 从降水量、气温变化幅度两方面比较东京和北京气候特征的主要差异。 ② 分析导致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 板书:(四)深受海洋影响的季风气候小结:多火山、地震岛国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地形、气候特征。问:日本的自然环境与日本的“鱼味十足”之间有什么必然关系吗? 1、在图上找到日本2、分析日本的海陆位置3、小组自主、合作学习:(1)进一步分析日本的海陆位置:东临太平洋,西临日本海(2)分析日本的纬度位置和相对位置 自主学习:读图,(1)找出组成日本领土的四大岛屿以及濑户内海、东京湾(2)比较哪一个岛屿的面积最大?自主学习:在日本地形图上找出富士山、关东平原小组讨论、交流:分析日本地形特征学生回答:日本以山地丘陵地形为主,平原面积狭小,多位于河流下游和沿海一带。观看:日本火山、地震图片,感受日本既是火山博物馆还是个地震频发的国家 阅读:世界板块分布图自主思考、发言模拟地震发生,学生在教室内进行防震演练 回顾:亚洲气候分布特征然后阅读“亚洲气候类型分布图” 小组讨论、完成练习 归纳日本自然地理环境特点 小组合作探究:岛国,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且多不冻港,这对日本的渔业、造船业、海上运输和对外贸易都十分有利。(2)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使其农业发展受限。(3)日本矿产资源缺乏,发挥海岛、多港湾的优势,向大海要资源,大力发展。 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 通过学生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培养学生自主思考能力 培养学生自主思考能力 培养学生读图、分析归纳能力 培养学生的防震、减灾意识 学生通过对比,得出日本“与亚洲同纬相比,夏季较凉爽,冬季较温暖,全年降水量较多”的特征。学生通过以上比较,进行知识的升华,从而明确气候具有“大陆性特征和海洋性特征的含义?”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 以问题前后呼应,分析日本自然环境对渔业发展的影响,既保证教学环节的完整,又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承转 阅读文字资料承转:二战后日本为什么能快速恢复,日本工业有什么特点? 感受日本发达的渔业依靠强大的工业支持 以问题的形式引导,培养学生的思维活动
新 课 学 习 探究二:日本工业的分布及其原因展示资料:日本主要工业原料进口量占原料需求总量百分比的文字和图片资料。小结:日本是个矿产资源缺乏的国家问:日本怎样从一个资源小国变成一个经济大国的呢?板书:高度发达的经济日本的对外贸易进口:工业原料和燃料出口:工业制成品 展示:日本主要工业分布图问:日本工业主要分布在哪里呢? 板书:工业分布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小结:发达的工业为日本渔业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阅读资料,自主思考:日本为什么要大量进口能源和矿产?它们又来自哪些国家和地区?同学间交流、补充答案 小组合作探究:借助便利的海运进口原材料,解决资源缺乏的问题利用发达的科技、高素质的劳动力和高效率的管理加工原料、制造产品借助便利的海运出口工业制成品形成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阅读,找出日本主要工业城市:大阪、神户、横滨、东京学生上台指图 小组合作探究:日本工业分布有什么特点?为什么? 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能力 培养学生读图能力 培养学生指图、讲解能力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能力 对前面的问题起到呼应、总结作用
课堂总结 本节课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
知识构建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构建本课所学知识 梳理知识,形成知识链
课堂反馈 反馈活动——填充图册 完成课堂练习 学练结合,巩固新知
教学 反思 以分析日本发达的渔业为线索串联学习日本的自然环境和发达的工业,在整节课的学习中,注重培养学生阅读文字、图片资料,从中提取有用地理信息,培养学生的地理逻辑思维、地理分析和归纳能力;同时注重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学习,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拓宽了学生的学习空间,构建了开放式的地理课堂,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体现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课堂中,教师注重对学生的评价,以此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鼓励了学生的自信心。不过,这节课的板书不够美观,格式还需进一步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