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通用)2020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提分教程专题一地球运动规律(课件+练习)(打包4套)

文档属性

名称 (全国通用)2020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提分教程专题一地球运动规律(课件+练习)(打包4套)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0-02-06 08:15:51

文档简介







专题检测
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10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原创题)2019年1月3日10时26分,嫦娥四号探测器(重达3.8吨)自主着陆在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内的冯·卡门撞击坑内,实现人类探测器首次在月球背面软着陆。相比嫦娥三号,嫦娥四号的落月难度更大。嫦娥四号奔月、环月、落月整个过程的控制,特别是近月制动和落月的过程,没有重来的机会,对系统可靠性有着极高要求。上图为月球背面冯·卡门撞击坑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

1.与月球正面相比,月球背面更加崎岖不平。其主要原因是(  )
A.月球背面多火山爆发
B.月球背面能量释放导致月面剧震
C.冲向地球的流星体多撞击月球背面
D.月球背面昼夜温差更大
答案 C
解析 月球背面永远背向地球,面向外太空,当有流星体冲向地球时,月球背面最易受到冲击,形成许多陨石坑,造成极其崎岖不平的月貌。月球正面则很少受到冲击。故选C项。
2.相比嫦娥三号,嫦娥四号的落月难度更大。其主要原因最可能是(  )
A.嫦娥四号探测器重量更大
B.落月过程地面控制更困难
C.月球背面光线昏暗
D.月球背面温度变化极大
答案 B
解析 嫦娥三号在月球正面着陆,地球和月球之间通信便利,落月过程易于操控。而嫦娥四号在月球背面着陆,地球和月球背面之间通信困难,需要通过月球上空一定高度的中继星来完成月地信息沟通,落月过程地面控制难度增加。故选B项。
3.与月球正面相比,在月球背面进行深空射电探测具有一定优势。这种优势可能是月球背面(  )
A.不受地球无线电信号干扰
B.尘埃物质更少
C.处于黑夜,便于观测
D.表面更干燥
答案 A
解析 在月球正面进行深空探测的仪器,会受到地球无线电信号的干扰,探测效果较差;如果在月球背面,可以屏蔽地球无线电信号,探测效果好。故选A项。
(2019·广州调研)磁纬度是地球磁场坐标的要素之一,磁极点的磁纬度为90°。距磁极点约30°以内的范围常出现极光,这个区域称为极光区。下图示意地球磁纬度分布。据此完成4~5题。

4.图中便于游客观测极光的最佳地点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 B
解析 据材料信息“距磁极点约30°以内的范围常出现极光”可知,磁纬度大于60°的地区常出现极光。读图可知,图中近似平行的一组曲线为磁纬线,丙、丁两地磁纬度小于60°,不在极光区,排除C、D两项;乙地位于加拿大东部地区,甲地位于格陵兰岛,乙地基础设施完善,可进入性好,便于观测极光,B项正确,A项错误。
5.“极光之都”费尔班克斯(64°50′N,147°43′W)最适宜观测极光的月份是(  )
A.3月 B.6月 C.9月 D.12月
答案 D
解析 极光应选择夜晚观测。该地位于北半球高纬度,12月昼短夜长,便于观测极光。
(2019·北京海淀上学期期中)下图中的4条曲线反映R地某日近地面观测的辐射和温度随时间变化情况。其中,太阳总辐射强度是指到达地面的太阳短波总辐射强度,地面净辐射强度是指地面收入与支出辐射差额的强度。读图,完成6~8题。

6.影响R地该日太阳总辐射强度变化的主要因素有(  )
①太阳高度 ②气候类型 ③地形特点 ④地表温度
⑤云量变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②④⑤
答案 C
解析 读图可知,在世界时23时~次日13时,该地太阳总辐射强度大于0,说明此时段该地为白天。正午前后,太阳总辐射强度较大,主要原因是太阳高度大,①正确;图中显示,太阳总辐射强度呈波动变化,主要与天气状况有关,随着云量的变化,太阳总辐射强度呈波动变化,⑤正确;从日出时间到世界时2时,该地太阳辐射总强度增加缓慢,在世界时2时之后,该地太阳总辐射强度迅速增大,可能与地形阻挡有关,③正确。故选择C项。
7.图中曲线与地面净辐射强度、近地面大气温度、地表温度依次对应的是(  )
A.甲、乙、丙 B.乙、丙、甲
C.丙、乙、甲 D.甲、丙、乙
答案 B
解析 白天接受太阳辐射,地面净辐射强度大于0,夜晚地面净辐射强度小于0,则乙代表地面净辐射强度;近地面大气温度在午后2时出现最大值,日出前后出现最小值,则丙代表近地面大气温度;地表温度大致与太阳总辐射强度同步变化,则甲代表地表温度。故B项正确。
8.此次的观测地点和时段可能是(  )
A.西欧平原,3、4月份 B.撒哈拉沙漠,7、8月份
C.青藏高原,5、6月份 D.准噶尔盆地,10、11月份
答案 C
解析 读图可知,在世界时6时前后,该地总辐射强度达一天中最大值,则此时为该地正午,则该地经度大约为90°E,排除A、B两项;此时该地昼长夜短,10、11月份准噶尔盆地昼短夜长,C项符合,D项错误。
(2019·超级全能生全国26省联考甲卷)2018年6月14日至7月15日,第21届世界杯足球赛在俄罗斯境内的11座城市举行,北京时间6月16日,王先生看到了好友小李在索契(43°35′N,39°43′E)比赛现场发布的微信朋友圈信息(见右图)。据此完成9~10题。

9.世界杯足球赛期间,索契(  )
A.昼长夜短且昼渐短
B.昼短夜长且昼渐长
C.日落前的物体影子朝向正东
D.日落前的物体影子朝向东南
答案 D
解析 索契位于北半球,6月14日至7月15日期间,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所以索契昼长夜短;6月22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索契昼长达一年中最长,6月14日至7月15日期间,索契昼长先变长后变短,A、B两项错误。世界杯期间,日落前太阳位于西北方位,索契此时的物影朝向东南,C项错误,D项正确。
10.据图推断小李发布信息时的当地区时大约是(  )
A.6月15日10:30 B.6月15日21:30
C.6月16日00:30 D.6月16日02:30
答案 B
解析 据图文材料可知,王先生在北京时间6月16日5:30时看到小李3个小时前发送的朋友圈信息,说明小李发送信息时,北京时间为6月16日2:30。据经度可知,索契位于东三区,当地时间比北京时间晚5个小时,所以小李在索契发布信息时当地的区时为6月15日的21:30,故B项正确。
(2019·南昌调研)下图为7月份某地观测者通过观测、记录下来的太阳运行示意图。据此完成11~13题。

11.图中日落的方位是(  )
A.西北 B.西南 C.正西 D.正北
答案 A
解析 7月份,太阳直射北半球,日落西北。
12.观察者所在半球及昼夜长短状况是(  )
A.北半球,昼长夜短 B.北半球,昼短夜长
C.南半球,昼长夜短 D.南半球,昼短夜长
答案 A
解析 读图可知,正午时,太阳位于正南方位,说明该地位于北半球,夏季昼长夜短。
13.日出时,伦敦时间是6时整,则观察者所在经度可能是(  )
A.15°E B.15°W C.0° D.30°E
答案 B
解析 该地昼长夜短,日出地方时在6时之前。此时伦敦时间为6时,因而该地应位于伦敦以西,故B项正确。
城市路灯有光控和钟控两种,光控路灯可根据光线强弱自动开关,一年中昼夜长短的变化,会导致光控路灯的开关时间不同。下图是我国某城市二分二至日光控路灯开关时刻示意图。据此完成14~15题。

14.该城市的经度最可能是(  )
A.108°E B.121°E C.131°E D.141°E
答案 B
解析 根据四个日期开关灯时间分析,a、c两个日期昼夜基本等长,为二分日;b日期昼长夜短,为夏至日;d日期昼短夜长,为冬至日。由于大气的散射,日出前一段时间关灯,日落后一段时间开灯。a为春分日,131°E和141°E经线的北京时间5时41分早已日出,排除C、D两项;北京时间18时36分,108°E经线还未日落,排除A项。
15.该城市光控路灯耗电量最多的节气是(  )
A.a B.b C.c D.d
答案 D
解析 d节气为冬至日,开灯时间为17时05分,时间较早,关灯时间为7时13分,时间最晚,灯亮时间最长,路灯耗电量最多。
(2019·江苏苏锡常镇四市三模)下图为2019年某日世界三城市太阳视运动示意图,其中甲表示墨尔本(38°S,145°E),a取值为36°。读图完成16~17题。

16.此日所在时段大致为(  )
①2~3月 ②5~6月 ③7~8月 ④9~10月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 B
解析 甲为墨尔本某日太阳视运动,该日墨尔本日出东北,日落西北,表明该日处于北半球夏半年,故B项正确。
17.乙和丙最可能是(  )
①新加坡(1°N,104°E) ②常州(31°N,120°E) ③悉尼(33°S,150°E) ④纽约(40°N,75°W)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 A
解析 读图可知,墨尔本正午太阳高度约为36°,可知该日太阳直射点与38°S纬度距离为54°,太阳直射点位于16°N。读图可知,乙地该日正午太阳高度约为75°,正午太阳位于正北,符合新加坡;丙地正午太阳高度约为76°,正午太阳位于正南,符合常州。结合选项计算可知,该日悉尼正午太阳高度为41°,纽约正午太阳高度为66°,都小于70°,不符合题意。故选A项。
(2019·北京西城区一模)高达528米的北京中信大厦(中国尊)于2018年全面竣工。读图一“中国尊”和图二“中国尊所在区域电子地图”,完成18~20题。

18.图一照片的拍摄时间(北京时间)最可能介于(  )
A.4:00~6:00 B.10:00~12:00
C.12:00~14:00 D.17:00~19:00
答案 D
解析 图一照片中,中国尊的右侧有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大楼,说明拍摄方向是面朝西方。图示为日落时期,拍摄时的北京时间最可能介于17:00~19:00,D项正确。
19.若图一照片拍摄当日,天安门升旗时间为4:46,则该日北京(  )
A.日出东南方向 B.正午日影较长
C.正值秋高气爽 D.处于夏至前后
答案 D
解析 若图一照片拍摄当日,天安门升旗时间为4:46,升旗时间与日出同步,日出在6点前,则该日北京日出东北方向,北半球是夏季,A、C两项错误。夏季正午日影较短,B项错误。处于夏至前后,D项正确。
20.图二所示城市功能区(  )
A.位于北京市的中心 B.早晚人口流动量大
C.土地利用率比较低 D.多高新技术制造业
答案 B
解析 图二所示有商业大厦、宾馆酒店等,所示功能区为中心商务区,早晚人口流动量大,B项正确。北京市的中心有故宫、天安门广场等,A项错误;商业区土地利用率比较高,C项错误;高新技术制造业集中于工业区,D项错误。
(2019·皖中名校联盟联考)某日,在我国南方某中学上学的小郑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前几天正午放学,正午太阳还在正南,今天正午放学,正午太阳却在正北了。据此完成21~23题。
21.该中学可能位于(  )
A.海口 B.济南 C.杭州 D.合肥
答案 A
解析 该地正午太阳方位由正南转为正北,说明该地能出现阳光直射现象,应位于北回归线以南,故A项正确。
22.从理论上说,当地该日日落时太阳的方位是(  )
A.正西 B.西南 C.西北 D.正南
答案 C
解析 当日太阳直射北半球,日落时,太阳位于西北方向,C项正确。
23.该时间段内,当地学校操场的旗杆正午影长的变化情况是(  )
A.一直变长 B.一直变短
C.先变短,后变长 D.先变长,后变短
答案 C
解析 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正午影长越短,该时间段内,该地正午太阳高度先变大后变小,因而影长先变短后变长,故C项正确。
如图为我国某市(21°34′N)某小区楼盘和停车场示意图,停车场东西长度与楼长一致,三栋楼的高度均是48 m,楼层高3 m,小区周边均为低矮建筑物。读图完成24~25题。

24.下列楼层房屋冬至日正午见不到阳光的是(  )
A.一栋1楼 B.一栋3楼
C.二栋5楼 D.三栋1楼
答案 C
解析 根据当地纬度,结合冬至日太阳直射23°26′S,可计算出该市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为45°,楼影长是48 m,一栋楼、二栋楼的间隔是30 m,所以二栋从地面到18 m高的楼层冬至日正午见不到阳光,即二栋1~6楼冬至日正午都见不到阳光。二栋和三栋间距是50 m,三栋1楼冬至日正午有阳光照射,材料提到小区周边均为低矮建筑物,则一栋1楼冬至日正午也有阳光照射。
25.考虑到夏季被阳光照晒的情况,不宜选(  )
A.甲车位 B.乙车位 C.丙车位 D.丁车位
答案 A
解析 根据该市纬度可知,一年中大部分时间正午太阳位于正南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半球夏季光照强度大于冬季。根据停车场车位图可知,甲车位位于停车场西北方位,夏季被二栋楼遮挡阳光的机会最小,最容易被阳光照晒到,且照晒时间较长,所以,考虑到夏季阳光照晒情况,不宜选甲车位。







PAGE



- 9 -



(共45张PPT)
专题检测
答案
解析






专题一 地球运动规律

考点一 运用“综合思维”解决时间计算问题
[考情报告] 地方时、区时和日期计算是高考的主要命题点,多以某重大事件发生的时空图文信息为载体,侧重考查空间想象、读图分析、地理计算等能力;侧重考查考生的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常以选择题的形式呈现。

(2018·全国卷Ⅱ)恩克斯堡岛(如下图)是考察南极冰盖雪被、陆缘冰及海冰的理想之地。2018年2月7日,五星红旗在恩克斯堡岛上徐徐升起,我国第五个南极科学考察站选址奠基仪式正式举行。据此完成下题。

2月7日,当恩克斯堡岛正午时,北京时间约为(  )
A.2月7日9时
B.2月7日15时
C.2月7日17时
D.2月8日7时


 A

(2018·海南高考)下图示意海南岛的位置。读图,完成下题。

1月1日,当海口正午时,地球上进入新年的区域面积占地球总面积的比例(  )
A.等于1/2 B.多于1/2少于2/3
C.等于2/3 D.多于2/3


 D

1.运用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解决有关时间计算问题

不同时间同一区域或同一时间不同区域,地理景观或人类活动存在差异性。自然景观或人类活动的时空差异往往是命题者乐于进行考查的内容,将时间计算和地理事象区域认知紧密结合,是常见的考查方式。
2.运用综合思维分析地球上两个日期的时空变化规律
(1)新、旧一天在地球上占比问题(静态)
判断某一时刻,地球上两个不同日期范围各占多少时,可以先画出表示全球范围的数轴,然后在数轴上画出180°经线表示日界线,之后再按照时间计算的方法找出相应的0时经线,最终则可以根据0时经线向东至180°经线为新的一天,0时经线向西至180°经线为旧的一天,确定两个不同日期的范围。如图为新的一天占全球1/4的示意图:

特别提醒 180°经线的地方时是几时,新的一天所占时间就是几小时;反过来,新的一天所占时间是几小时,180°经线的地方时就是几时。
(2)地球上两个日期空间变化问题(动态)
地球上较早一天出现在日界线(人为界线)以西,随着地球自转较早一天的范围逐渐向西扩大,较晚一天的范围则逐渐向西缩小,直至较晚一天完全消失,原来较早一天则开始成为较晚一天,新的一天又开始出现。周而复始。(见下图)


考向 1 结合实际生活考查时间计算
(2019·百千大联考)中国国航直飞德国的国际航班于北京时间6月26日11:00从浦东国际机场起飞,航班到达德国法兰克福(50°02′N,8°34′E)机场时,当地区时为6月26日17:00。读图,完成1~2题。

1.若不考虑当地的天气状况,航班起飞时,法兰克福可能(  )
A.旭日东升 B.艳阳高照
C.夕阳西下 D.正值深夜
答案 A
解析 法兰克福位于东一区,与北京时间相差7小时,航班起飞时,法兰克福当地时间为4:00。由于法兰克福纬度较高,6月26日昼长时间接近16小时,4:00当地可能日出,故A项正确。
2.该航班全程飞行时间为(  )
A.9小时 B.10小时
C.13小时 D.14小时
答案 C
解析 飞机起飞时,法兰克福的区时为4:00;到达时,当地时间为17:00,全程飞行时长为13小时,故C项正确。
考向 2 时间计算和日期变更的综合考查
(2019·陕西四校联考)夏威夷航空一架飞往檀香山的HAL446航班,本应在当地时间2017年12月31日晚间11时55分从新西兰奥克兰(东十二区)起飞,可是由于意外延误了10分钟,在檀香山时间2017年12月31日10时16分抵达。这个奇妙的巧合,让这个班机从2018年“飞回了”2017年!据此完成1~2题。
1.这架飞机从“未来”飞到“过去”是因为飞机(  )
A.自西向东飞过日界线,日期加1天
B.自西向东飞过日界线,日期减1天
C.自东向西飞过日界线,日期加1天
D.自东向西飞过日界线,日期减1天
答案 B
解析 据材料可知,飞机在新西兰奥克兰时间2018年1月1日0时5分起飞,在檀香山时间2017年12月31日10时16分抵达,说明飞行过程中自西向东跨越了日界线,日期减1天。
2.飞机从新西兰奥克兰到达檀香山(西十区),共用时(  )
A.12小时21分 B.11小时49分
C.8小时11分 D.12小时11分
答案 C
解析 飞机起飞时间是新西兰奥克兰时间2018年1月1日0时5分,此时檀香山时间为2017年12月31日2时5分,结合飞机到达檀香山的时间可知,飞机飞行了8小时11分。
考向 3 地球上不同日期空间分布的考查
(2019·河北邢台上学期四模)北京时间2018年8月18日20时,第18届亚运会在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6°12′S,106°50′E)开幕。读图,完成1~2题。

1.开幕式当日,运动员们观察到日出方向为(  )
A.东南方 B.西北方 C.西南方 D.东北方
答案 D
解析 据材料可知,开幕式在北京时间8月18日20时举行。这一天太阳直射北半球,日出东北方,故D项正确。
2.雅加达亚运会开幕时,地球上时间为8月18日的地区约占全球的(  )
A.1/4 B.1/3 C.1/2 D.全部
答案 D
解析 据材料可知,雅加达亚运会开幕时,北京时间为8月18日20时,则180°经线的地方时为0时,即两条日界线重合,因而地球上时间为8月18日的地区为全球,故D项正确。
考点二 结合“区域认知”分析昼夜长短时空变化规律
[考情报告] 昼夜长短状况及其纬度分布规律、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日出日落方位及昼长夜长计算是高考必考的内容,常以区域图、地理表格为载体,以社会生活场景为背景,侧重考查昼夜长短变化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侧重考查考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区域认知能力和地理实践力。常以选择题的形式呈现。

(2017·全国卷Ⅲ)某日,小明在互联网上看到世界各地好友当天发来的信息:
甲:温暖的海风夹着即将到来的夏天的味道扑面而来。
乙:冬季临近,金黄的落叶铺满了一地。
丙:又一次入秋失败了,这还是我四季分明的家乡吗?
丁:又是黑夜漫长的季节,向北望去,小城上空的极光如彩色帷幕般挂在夜空。
据此完成(1)~(2)题。
(1)以上四人所在地从北到南的排列顺序是(  )
A.甲乙丙丁 B.丁乙丙甲
C.丁丙甲乙 D.甲丙乙丁
(2)当天可能是(  )
A.4月28日 B.6月28日
C.9月2日 D.11月2日


 (1)B (2)D

1.从区域认知的角度分析昼夜长短的时空变化规律
(1)昼夜长短分布——抓“直射点位置”
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位置决定昼夜长短状况。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就昼长夜短,且越向该半球的高纬度地区白昼时间越长。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的极点周围出现极昼现象(极昼区各纬度昼长均为24小时)。另一半球相反。如图所示:

(2)昼夜长短变化——抓“移动方向”
此处的“移动方向”主要是指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它决定昼长、夜长的变化趋势,纬度高低决定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昼夜长短的变化与季节(日期)变化紧密相关,而季节(日期)变化又与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及其变化紧密相关。太阳直射点向哪个方向(南、北)移动,哪个半球(南、北半球)就昼变长夜变短;且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极昼、极夜区除外)。如图所示:

特别提醒 (1)无论哪一日期,南、北半球纬度相等的纬线昼夜长短“对称”分布,即相同纬度地区北半球昼长=南半球夜长。如30°N昼长=30°S夜长。
(2)关于6月22日(夏至日)或12月22日(冬至日)对称的两个日期,地球上昼夜长短分布特征相同,日出、日落方位相同。
2.从综合思维的角度掌握昼夜长短的计算方法
(1)利用昼弧或夜弧的弧度数进行计算
昼(夜)长=昼(夜)弧/15°

(2)根据日出、日落时间进行计算
Ⅰ.依据
①白天,日出、日落时间关于正午12点对称;②夜间,日出、日落时间关于0点对称;③上午时长=下午时长;④前半夜时长=后半夜时长。如图所示:

Ⅱ.计算方法
①昼长时间=日落时间-日出时间=2×(12-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12)=24-夜长
②日出时间=12-昼长/2=夜长的一半
③日落时间=12+昼长/2=24-夜长/2

考向 1 不同地点昼夜长短及变化规律的考查
如图为北半球四地连续两个月昼长变化图。读图完成1~2题。

1.图示两个月份最可能是(  )
A.1月、2月
B.4月、5月
C.6月、7月
D.9月、10月
答案 B
解析 据图可知,北半球四地昼长均大于12小时,说明太阳直射北半球;同时四地两个月内昼长不断变长,说明在此期间太阳直射点一直向北移动。结合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规律可知,符合条件的时间应该在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到夏至日(6月22日前后)之间。故选B项。
2.在图示月份的某一天,四地中(  )
A.①地日落地方时最早
B.②地正午日影朝向南方
C.③地的昼夜时差最大
D.④地太阳高度变化最大
答案 D
解析 图示时间内,①地昼长最长,说明纬度最高,日出时间最早,日落时间最晚;由图示看,在图示月份中,②地昼长最大约为22小时,说明离北极点较近,位于北回归线以北,故②地正午日影朝向北方;纬度越高,昼夜时差越大,①地纬度最高,所以①地昼夜时差最大;④地纬度最低,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故一天内太阳高度变化最大。故选D项。
考向 2 
某同学对居住地每天的日出时间进行了一段时间的持续观测与记录,绘成下图。读图完成1~2题。

1.a~b期间,该地的昼夜长短及其变化趋势是(  )
A.昼长夜短,且昼渐长夜渐短
B.昼长夜短,且昼渐短夜渐长
C.昼短夜长,且昼渐长夜渐短
D.昼短夜长,且昼渐短夜渐长
答案 C
解析 由图示信息知,a~b期间日出时间逐渐提前,但仍在当地时间6:00后日出,说明期间昼短夜长,且昼渐长夜渐短。
2.该地一年中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约为(  )
A.1小时40分钟 B.2小时20分钟
C.3小时20分钟 D.4小时40分钟
答案 D
解析 结合图示知,该地日出最早约5:20、最晚约7:40,据此可推算出该地一年中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约为4小时40分钟。

考向 3 
(2019·湖北名校大联考阶段性测评一)新疆阿图什天门(39°N,75°E)是地球上最高的天然石拱门。右图示意某年5月1日21:20(北京时间)某摄影爱好者拍摄的阿图什天门日落照片。据此完成1~3题。

1.拍摄照片时,当地地方时为(  )
A.1日18:20 B.1日0:20
C.2日0:20 D.2日18:20
答案 A
解析 拍摄照片时间为北京时间5月1日21:20,正是阿图什天门日落时间,当地经度是75°E,当地时间比北京时间晚3小时,所以当地时间是1日18:20,A项正确。
2.拍摄照片时,拍摄者位于太阳的(  )
A.东北 B.西北 C.东南 D.西南
答案 C
解析 5月1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日落西北,拍摄者位于太阳的东南,故C项正确。
3.拍摄照片当日,该地可能出现的地理现象是(  )
A.与北京同时日出
B.正午太阳高度比上海小
C.地球自转线速度大于广州
D.正午物体影长达一年中最小值
答案 B
解析 5月1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北京与阿图什纬度相近但经度不同,时刻不同,不可能同时日出,A项错误;此日,阿图什距离直射点比上海远,正午太阳高度小,B项正确;纬度越高自转线速度越小,C项错误;正午太阳高度越小,物体影长越长,夏至日(6月22日前后)阿图什的影子最短,D项错误。
考点三 巧用正午太阳高度,落实“地理实践力”
[考情报告] 正午太阳高度分布和变化规律、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是高考的主要命题点,常以热点事件或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为切入点,综合考查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侧重考查考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地理实践力。常以选择题的形式呈现。

(2016·江苏高考)住宅的环境设计特别关注树种的选择与布局,不同树种对光照与风有不同影响。下图为华北某低碳社区(40°N)住宅景观设计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仅考虑阳光与风两种因素,树种与房屋组合最好的设计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为保证冬季太阳能最佳利用效果,图中热水器安装角度合理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C (2)D

1.运用综合思维,掌握正午太阳高度时空变化规律
(1)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变化特点的判断技巧
①分布看“远近”——远小近大
距离直射点所在的纬线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距离越远,正午太阳高度越小。
②变化看“移动”——来增去减
太阳直射点向某地所在的方向移来时,该地的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大;太阳直射点远离某地移去时,该地的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减小。
③位置看“数值”——90°的出现

(2)巧用“对称法”推断正午太阳高度
①在直射经线上,正午太阳高度以直射点纬度为中心呈南北对称分布(相同纬度差)。
②在季节变化中,回归线以外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在二至日前与后相同时段对称;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在直射日期前与后相同时段对称。
③在一天中,太阳高度在正午时刻前与后相同时段对称。如某地10时太阳高度为60°,则14时的太阳高度与之相同。
2.落实地理实践力,掌握两类太阳高度在实践中的计算与应用
(1)计算楼距、楼高:为了保证各楼层都有良好的采光,楼与楼之间应当保持适当距离。以我国为例,见甲图,南楼高度为h,该地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为θ,则最小楼间距L为:L=h·cotθ。

这类实践案例中,h和L是两个变量,在二者之一固定不变的情况下讨论另一变量值的变化即可。
城市居民购买高层住宅,满足全年均可实现无遮挡阳光的楼层。这样的案例也要采用这种思考方法。
(2)计算太阳能热水器的角度:为了更好地利用太阳能,应不断调整太阳能热水器与楼顶平面之间的倾角(α),使太阳光线与受热板成直角,其倾角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关系为α+θ=90°。(如乙图)

太阳能光伏板采用“追日”式的设计(保证板面全白天与阳光垂直以获得最多太阳辐射能),光伏板与水平地面的夹角也要随太阳高度的变化而自动调节,同时光伏板的朝向也要随着太阳位置的日变化而变化。这运用了太阳高度日变化的规律,计算原理与上相同。

考向 1 
武汉某建筑采用大玻璃幕墙的设计方案。为达到最佳遮阳和采光效果,设计师把该地二分二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建筑物玻璃幕墙高度和屋檐外延长度巧妙结合起来,如下图所示。这种设计既可以增加建筑物的美观性,也可以极大地减少玻璃幕墙的日射负荷,显出很好的节能性。读图完成1~2题。

1.一年内,正午室内太阳直接照射面积由最小到最大的变化过程中,该地(  )
A.昼长逐渐增加 B.正午太阳高度不断降低
C.月均温不断降低 D.月均降水量不断减少
答案 B
解析 一年内,正午室内太阳直接照射面积由最小到最大的变化过程,即当地正午太阳高度由最大变到最小的过程。武汉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该地正午太阳高度由最大变为最小,即时间由夏至日经秋分日到冬至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武汉昼长逐渐减小,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变小,月均温先升高后降低,月均降水量呈波动减少趋势。
2.为达到最佳遮阳效果,随纬度的变化需调节玻璃幕墙高度和屋檐外延长度。若玻璃幕墙高度不变,在我国北方地区,随着纬度升高,屋檐外延长度应(  )
A.变长 B.变短
C.先变长后变短 D.先变短后变长
答案 A
解析 纬度越高,其正午太阳高度越小,要使屋檐外延能挡住进入房间的光线,应加长屋檐外延长度。
考向 2 
(2019·湖北四地七校联考)五峰土家族自治县(29°50′N 至30°10′N)地处湖北省西南部,属武陵山支脉,是一个典型的少数民族山区县。右图为该县在未被利用的荒山荒坡上建成的太阳能光伏电站电池板景观图,该工程太阳能电池板可灵活调整朝向和倾角以提高太阳能的利用率。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有关该电站太阳能集热板的朝向变化正确的是(  )
A.春分日—先朝东,后朝北,再朝西
B.夏至日—先朝东北,后朝南,再朝西北
C.秋分日—先朝东南,后朝南,再朝西南
D.冬至日—先朝东南,后朝北,再朝西南
答案 B
解析 太阳能集热板面应与阳光垂直,根据纬度,该电站位于北温带,正午太阳位于南部天空,夏至日日出东北,日落西北,太阳能集热板的朝向变化是:夏至日,先朝东北,后朝南,再朝西北,B项正确;春分日、秋分日,先朝东,后朝南,再朝西,A、C两项错误;冬至日,日出东南,日落西南,先朝东南,后朝南,再朝西南,D项错误。
2.某时段期间,该电站太阳能集热板正午时的倾角逐日增大,该时段最可能是(  )
A.清明节至劳动节
B.儿童节至建军节
C.教师节至国庆节
D.国庆节至元旦
答案 C
解析 某时段期间,该电站太阳能集热板正午时的倾角逐日增大,说明正午太阳高度逐日减小,太阳直射点向南移,该时段最可能是教师节至国庆节,C项正确;清明节至劳动节太阳直射点北移,A项错误;儿童节至建军节太阳直射点先北移再南移,国庆节至元旦太阳直射点先南移再北移,B、D两项错误。







PAGE



- 15 -



(共73张PPT)
专题一 地球运动规律
运用“综合思维”解决时间计算问题
考点一
结合“区域认知”分析昼夜长短时空变化规律
考点二
巧用正午太阳高度,落实“地理实践力”
考点三
答案
解析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