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一章第四节鱼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一章第四节鱼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8.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02-06 15:40: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鱼》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章第四节。第四章按照从无脊椎动物到脊椎动物的顺序介绍了动物的主要类群。教材前三节为无脊椎动物,后四节为脊椎动物,在介绍脊椎动物时又按照进化的顺序,从水生到陆生,从简单到复杂依次向学生展示,而鱼是脊椎动物中种类的一个类群,教材把它设为脊椎动物的第一节,对于学生走入脊椎动物的学习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因此在教材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二、学情分析?
要把教学理念真正的落实到教学行动上,教师还必须充分地了解学生。本节课的授课对象为八年级学生,他们的好奇心强,求知欲旺,大部分同学可能都有养鱼的经验,对鱼也比较熟悉,因此课堂参与的积极性较高。但是他们大多注意到的是鱼的形态,观察过鱼口的闭合,但是常常忽视腮的作用,对于鱼究竟是如何呼吸的,还不清楚。因此,结合者教材内容和学生情况,我将采用如下的教学学法。
三、教法学法分析
基于本节课课程特点,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在教学教程中着重采用如下教学方法:启发、引导、交流、讨论。本节课采用的主要教法是启发式谈话法,力求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并遵循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规律,利用多媒体的现代教育手段,结合图片文字信息,完成教学任务。
四、教学目标:???
1.说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主要区别。
2.概述鱼的主要特征。
3.举例说明鱼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4.关注我国渔业资源的发展现状及其保护。
五、教学重点难点?
1.鱼的主要特征;
2.鱼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3.通过“观察与思考”活动,认识鱼的呼吸特点。
六、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PPT、海水鱼和淡水鱼相关视频、学案及相关资料。?
2.学生准备:预习本节课。?
七、教学过程?
㈠情境引入:出示鱼相关的剪纸图片,感受鱼文化之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㈡自主探究:
【任务一】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1.出示鱼的X光图片,展示鱼的脊柱,联系生活中卡鱼刺的经历,引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相关概念。
2.用线将动物与对应的动物类群连接起来。一方面巩固之前学习的知识,另一方面强化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概念。
【任务二】多种多样的鱼
观看视频,了解鱼的多样性。强调四大家鱼。
【任务三】鱼的主要特征
1.观察鲫鱼的图片,讨论学案上的各题。
⑴鱼的身体可以分为哪几个部分?
⑵鱼的外形有什么特点?这样的特点有何作用?
⑶鲫鱼的体表有什么覆盖物?这对它的生活有什么作用?
2.观察鱼的运动。
⑴分析鱼的运动与那些结构有关。
⑵如图是鲫鱼的形态结构图,填写图中下列结构的名称。
3.观看鱼的呼吸视频,回答下列问题。
⑴水流入鱼口后,会从什么地方流出?
⑵鱼进行气体交换的器官是什么?该器官对主要部分是什么,它为什么是鲜红色的?
⑶流入的水和流出的水,溶解的气体成分发生变化。请完成下面示意图。
1)气体①为 ,气体②为 。
2)④ 是气体①的最终去向,是气体②的最初来源。
3)图中③指的是 。
4)溶解的气体成分的变化是 含量增加, 含量减少。
4.从以下四个方面总结鱼的主要特征:
⑴环境: 。
⑵体表: 。
⑶呼吸: 。
⑷运动: 。
5.资料分析:海马和鲸是鱼类吗?
资料1:海马因其头部酷似马头而得名,通常喜欢生活在珊瑚礁的缓流中,有背鳍,背鳍位于躯干及尾部之间;臀鳍短小;胸鳍发达;它的鳍用肉眼是不太容易看出来的。用鳃呼吸,在水中成直立状前进,奇特而珍贵。
资料2:鲸是优秀的潜水员。用肺呼吸。它的肺活量大,它的肺可容纳15000升气体,下潜时贮存大量氧气,上浮时呼出大量二氧化碳,这是它能长潜的奥秘之一。“喷泉式”呼吸方式,是鲸特有的生活习性。鲸在水下生活期间,紧闭鼻孔,露出水面呼吸时,鼻孔张开,凭借肺部的压力和肌肉的收缩,喷出一股白花花的水柱,并伴随一阵汽笛般的叫声。
【任务四】鱼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根据你的生活常识,说出鱼与人类生活有哪些联系。
㈣课堂小结
完成总结框图?
㈤效果检测
1.下列动物体内没有脊椎骨的是( )
A.蜈蚣 B.草鱼 C.蟾蜍 D.企鹅
2.我国有漫长的海岸线,众多的江河湖泊,因此鱼类十分丰富,据调查我国的淡水鱼就有1000多种,其中属于四大家鱼的是( )
A.鲫鱼、鲢鱼、草鱼、大马哈鱼
B.青鱼、草鱼、鲢鱼、鳙鱼
C.鲫鱼、乌鱼、草鱼、鲳鱼
D.鲢鱼、黄花鱼、草鱼、鳙鱼
3.鲫鱼的运动方式是游泳,游泳主要靠( )
A.胸鳍和腹鳍的摆动
B.各种鳍的共同作用
C.尾鳍的作用
D.尾部和躯干部的左右摆动产生前进的动力
4.水由鱼口进入,经鱼鳃、鳃盖后缘流出时,溶解的气体成分的变化是( )
A.氧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含量增高
B.氧含量增高,二氧化碳含量减少
C.氧、二氧化碳含量都增高
D.氧、二氧化碳含量都减少
5.鱼的呼吸器官是( )
A.鳔 B.鳃 C.口 D.肺
6.关于鱼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鱼的身体内部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因此,属于脊椎动物
B.鱼的身体分头部、躯干部和尾部,通常左右侧扁,大多呈流线型
C.鱼用鳃呼吸,鳃的主要部分是鳃丝,鳃丝中密布毛细血管
D.鱼生活在水中,可以通过鳍的划动产生动力来游泳
7.鱼的呼吸器官是 ,其主要部分是 ,其内密布 。
8.鱼的主要特征是:生活在 ;体表常有 ;用 呼吸;通过 和 的摆动以及 的协调作用游泳。
㈥作业布置
竭泽而渔
鱼类养殖业和捕捞业都是国家的重要产业,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然而,由于长期过度捕捞和水污染等原因,鱼类的生存面临严重威胁。请根据本节课以及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为渔业资源的保护和开发提出合理的建议。
八、板书设计
第四节 鱼→脊椎动物
无脊椎动物
主要特征:1.生活在水中;
2.用鳃呼吸;
3.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九、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仍有几点做的不到位的地方。在日后的工作中,应及时改进。
第一,课前预习检查不到位。课前预习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帮助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点有基本的了解,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在听课时做到有重点的听。要想帮助学生养成这个习惯,必须做到及时检查,及时指导,对于自我约束能力差的学生要及时提醒,及时教育,逐步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二,知识储备有待充实。现在的学生有丰富的信息来源渠道,获取了大量的课外信息,加上学生本能的好奇心,资料分析的处理,练习题的设置等都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入手,既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又要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还要设置合适的难度使学生能够圆满地完成学习任务,这样就要求教师查阅大量的资料,选择更为合理的教学方法。
第三,驾驭课堂能力有待提高。由于经验不足,课堂上的教学手段较为单一,不能很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要向其他同事学习,首先就要让课堂充分的活跃起来,并且要做到活而不乱,这样才能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注重知识的发现过程,达到授人以渔的目的。
第四,要关注学生的感受。作为新步入工作岗位的新教师,在备课和授课过程中,只关注了自己,只关注如何设计教学环节,却忽略了学生的配合情况。教师要多观察所有的学生以及学生的各个方面,多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于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要及时评价,有些同学回答正确,要及时鼓励和表扬,号召其他同学向他学习,发他们的学习动力。有些同学没有答对,要进行恰当的引导,或者鼓励其他同学对其更正。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反思,对于自己的不足之处,我会及时改正。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坚持听课,向其他老教师请教,虚心听取他人意见和建议,完善自己,争取迅速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