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与反思- 4.1 昼夜交替现象 教科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与反思- 4.1 昼夜交替现象 教科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2-06 22:37:32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反思
《昼夜交替现象》
《昼夜交替现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昼夜交替现象有多种可能的解释。
2.昼夜现象与地球和太阳的相对圆周运动有关。
过程与方法
1.提出地球产生昼夜现象的多种假设,并能用模拟实验进行验证
2.做好模拟实验和运用实验收集的证据。
3.根据实验的情况修正自己的解释。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到积极参与讨论,并发表有根据的解释是重要的。
2.认识到同一现象,可能有多种不同的解释,需要更多的证据来加以判断。
3.培养主动探索,积极合作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设计模拟实验验证假设。
教学难点:解释地球产生昼夜交替的现象的原理。
【教学准备】
地球仪、手电筒、实验记录单及相关影像资料。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图片展示昼夜现象,引出昼夜交替现象。(板书:昼夜交替现象)
2、提问:地球上为什么会产生昼夜交替现象呢?
二、推测假设:
1、教师图片展示古人的推测。(可请学生观察示意图的画法)
过渡:几百年前,人们也在想,还有没有其他可能产生昼夜交替现象,于是人们就开始研究、探索,发现还有很多种可能产生昼夜交替的现象。人们都提出了哪些假设呢?今天我想请同学们自己来说出自己的猜想。
2、学生集体交流,作出假设。(教师板书记录学生的假设)
3、“自转、围绕着转”概念解释,学生上台演示。
模拟实验
教师出示实验器材,明白用途。(模拟实验是研究天体运动经常要用到的方法)
小组确定自己的假设,并讨论出实验方案。
小组代表汇报实验方案,并上台演示。
教师根据学生的演示情况,边强调实验注意事项边演示:(1)确定地球仪上一个固定区域作为观察目标;(2)明确所观察的固定区域出现亮暗变化即为昼夜交替;(3)注意转动方式;(4)为了便于观察,转动速度不能太快
材料员领取实验材料,实验记录表。小组实验并记录,教师巡视,交流沟通。
假设
实验情况(标记处的昼夜情况)
能否解释昼夜交替现象(能或否)
第一种假设
第二种假设
第三种假设
第四种假设
学生上台展示、交流、给予评价,鼓励学生评价。(两次:生生,师生)
实验小结:地球和太阳做相对圆周运动都能够出现昼夜交替现象。
四、总结、延伸:
我们今天对昼夜交替现象提出了这么多假设,而且这些假设都能出现昼夜交替现象。到底哪一种是对的呢?由于证据有限,我们的疑惑还暂时不能解开,留待以后我们再继续寻找新证据,直到最终找到答案。
板书设计:
昼夜交替现象
①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   
②地球不动,太阳绕着地球转
③太阳不动,地球自转
④地球围着太阳转,同时自转
《昼夜交替现象》教学反思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经成为时下比较注重的热门课题;是当前深化课堂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有效教学要关注的是学生参与课堂的程度,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如何学习”,学习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方法。结合小学科学学科和小学生的特点以及有效性教学的特点,来谈谈《昼夜交替》一课在科学课堂中追求有效、高效教学的几点做法。
一、设计合理的教学目标
昼夜交替是我们每天都要经历的现象。但是成因很多同学不定知晓。本课的教学目标是希望学生能够运用示意图对昼夜现象的形成进行解释。围绕这个目标设计了三个有层次的活动:一是学生自由发表有关昼夜交替现象的假说;二是做有关昼夜现象的模拟实现;三是根据模拟现象提出有根据的多种可能的解释并对这些解释进行分析。
二、挖掘材料的结构内涵
1.选择有结构的实验材料。
有结构的实验材料就是指能揭示科学概念的材料。如将小地球仪、小灯泡作为有结构的实验材料提供给学生,目的是要避免学生从零乱的材料中片面认识事物特征,而让学生较全面地从本质上认识事物,获取科学的知识与方法,给学生较大的思考空间。
2.采用有意义的典型材料。
通过典型材料引发典型经历,典型经历引发科学思维,科学思维引发科学认识,科学认识的提高就是科学课堂效率的提高。如在演示实验中将大的地球仪和没有灯罩的台灯组合进行模拟实验观察,并选取相关的多媒体资料,让学生观察这一动态活动过程,使学生的认识水平得到了发展。
三、选用学生提出的问题
教学中围绕昼夜现象的形成跟太阳的照射,地球是球体,球体不断自转,三个因素有关的事实展开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活动。课堂上为了提高学习有效性,我为学生营造了一种和谐宽松的气氛不断的激励学生敢于想敢于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并始终注意用学生提出的问题做为探究的动力点,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用学生提出的问题作为有效教学的动力。
?在本课的教学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对学生的探究思维范围估计不足。由于时间关系,学生的模拟实验展示验证假想的部分还不够充分。有些假想教师没有解释清楚,所以课堂没能那么生动有效。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还需要更全面、细致的考虑,对学生、对教材要更深入的了解,运用更多的方式使课堂教学更有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