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1 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教科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1 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教科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2-06 22:44: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教学设计
一 课标分析
《课标》以全面提高每一位学生的科学素质为核心理念,以生活中的科学为逻辑起点。科学课程要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生活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科学的重要性,了解科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科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我们要创造学习科学良好的条件和环境,使学生在学习中体验科学的魅力和乐趣;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乐趣、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初步的科学实践能力。
二、教材分析
本课是教科版五年级下册《沉和浮》单元的起始课《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本课从学生常见的现象开始。首先,涉及更多物体的沉浮。在观察物体沉浮的过程中,整理物体的沉浮与哪些因素有关。接着,探究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的体积、重量没有关系,只是与物体的密度有关,在这里埋下一个伏笔。
教科书内容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观察物体的沉浮”,让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观察活动——观察砖块、木块、塑料块在水中的沉浮;确定判断物体沉浮的标准。同时,规定了操作方法:把物体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而不是扔进水里,也不是放在水面上。第二部分“观察更多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教科书安排了七种有结构的材料让学生进行观察。在进行观察之前,又对观察活动提出了进一步要求:先预测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说说预测的理由,再把它们放到水中观察。第三部分“观察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这部分研究的是材料对沉浮的影响,实际上指向物质的密度概念。教科书用橡皮、萝卜、回形针和木块作为研究材料,进行实验研究。通过实验学生明白,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把它们的体积增大或缩小,它们的沉浮状况不会改变。可见,这部分内容隐含着材料本身的质地(物体的密度)与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有关系的道理。
《课标》也提出了这样一条理念:“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因此我在把握教材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整合。先让学生设计实验计划、设计实验表格,在进行预测或实验。而且,对于物体沉浮的研究,我也不拘泥于课本仅有的几种材料。我让学生自带材料,丰富实验的内容,从而得出更为准确的实验结论。
三、学情分析
在生活中,学生观察到一些物体的沉浮,并对物体的沉浮产生兴趣。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判断出一些常见物体的沉浮,但是对有些常见物体没尝试过,不能够做出准确判断。另外,对于物体沉浮,学生很容易认为物体的沉浮与它们的大小、轻重有关。学生对探究物体的沉浮表现出浓厚的兴趣,通过亲自动手探究后,发现原来的认识可能有偏差。这就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而实践是证明猜想的唯一办法。
四、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目标:
⑴、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⑵、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
2、科学探究目标:
⑴、对物体的沉浮做出大胆预测,并用实验验证,做好记录。
⑵、学会用切分和叠加物体的方法研究沉浮变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⑴、体会到科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⑵、认识到用实验验证猜想,能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五、重点难点
1、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了解一些常见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情况。并进行大胆猜测,以及想办法验证自己的猜测,得出结论,明白实践是检验真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2、难点是让学生通过自己探究和与他人的合作,明白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
六、材料准备
1、教师准备:水槽、小刀;黄瓜、回形针等
2、学生准备:各种供研究沉浮的物体
七、教学过程
(一)【检查学生的课前准备,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1、课前,老师让你们准备的物体,都准备了吗?(生:说准备情况)
2、看来,你们都做了充分的准备。你们准备的物体,在水中是沉的,还是浮的?
(二)【制定研究计划】
1、怎样才能知道它们在水中是沉还是浮?(生:做实验)
在做实验之前,你们能不能制定一个研究计划?
2、[出示课件,]简述研究计划的写法
3、学生合作,制定小组的研究计划。
4、汇报展示。
师:及时指出问题,并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
(三)【执行研究计划,先对准备物体的沉浮进行预测】
1、学生按照计划,先进行预测,并写上预测理由。
2、学生汇报。师板书预测的理由。(轻重、大小、材料、是否空心、……)
(四)【学生实验】
1、怎样才能知道它在水中是沉还是浮?(生:实验)
2、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后,并回答:
⑴怎样将物体放入水中?
⑵怎样判断物体的沉浮?
⑶观察物体的角度
3、学生默读操作方法。
4、组长领取材料,学生开始实验。
5、学生汇报
6、得出实验结论:物体在水中有的沉,有的浮。
(五)【探究同一种材料的物体,它的沉浮原因】
1、物体的沉浮与它的轻重和体积大小,有关系吗?怎样来研究?
这节课我们来研究,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大小,在水中的沉浮变吗?
2、老师手里有一根黄瓜,你想怎样改变?(把它切成二分之一、四分之一、八分之一…,看它在水中的沉浮变吗?)
橡皮同样。
刚才两个实验都是把物体怎样改变?(减小),反过来,咱们还可以增大它的重量和体积。以回形针为例,怎样增大?
3、看实验提示。
4、分组实验
5、学生汇报
6、师生得出实验结论: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
(六)【生谈收获】
(七)【课下作业】
这节课,我们只研究了同种材料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和轻重、大小的关系。课下,继续研究: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和其轻重、大小有关系吗?希望这节课的学习对你们有帮助。
八、板书设计
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猜测:物体的沉浮可能与物体的 轻重、大小、材料、是否空心、等有关
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它在水中的沉浮状态不变。
九、教后反思
《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是学生既熟悉有抽象的概念。物体在水中有的沉,有的浮,是学生所熟悉的。但物体的沉浮和什么有关,却是学生模糊的。因此,在教学设计上,我首先从学生熟悉的现象出发,引出疑问,激发学生求知欲,然后通过实验发现规律。
依据新课标,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依赖于学生的学习和探究活动,必须紧密结合科学知识,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内化形成,而不是简单地通过讲授教给学生。所以,我注重把课堂时间最大限度地还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主动探究,获得科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当然本节课也有很多不足之处,比如说:我的课堂语言不够精炼、简洁;板书不够规范等。望各位领导、同仁不吝赐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