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2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0课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2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2-06 11:17: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2张PPT。<教学目标>
  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完善过程。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意义。理解中国必须长期坚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伟大旗帜并不断发展,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必将取得最终的胜利。
<教学重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完善。
<教学难点>
  本节课涉及到的政治理论多,相关历史背景跨度大,学生不易理解。一、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
  20世纪80年代初到90年代,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础。
提出。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逐步展开,取得成绩的同时也有一系列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新形势下邓小平领导中国共产党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1982年中共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揭开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篇章。扩展。1987年中共十三大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概括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二是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走向胜利的政治保证、立国之本。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内外局势发生重大变化,社会主义事业出现严重曲折。面对党内外出现社会主义思想的混乱,1992年邓小平到南方视察,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称为“南方谈话”。“南方谈话”从理论上回答了当时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坚定了人们的社会主义信念。充实发展:南方谈话(1992年)内容(主要精神,四句)
①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
②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
③要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
④发展才是硬道理。①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②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意义依据史实,为什么说邓小平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邓小平提出实行改革开放;改革开放后,提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中共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共十三大,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经济发展分三步走战略部署。
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邓小平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一系列问题,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和道路,所以说,他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1)1992年中共十四大,高度评价了邓小平建设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理论,确立了它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2)1997年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
思想,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最终确立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实行改革开放中共十二大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共十三大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中共十四大确立了它在全党的指导地位.中共十五大通过新党章,确立它为党的指导思想 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和确立 为什么说邓小平是
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
确立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南方谈话邓小平
理论毛泽东思想








解决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如何独立并走向社会主义的问题 解决什么是社会主义和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建设实际相结合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评价邓小平同志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卓越领导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者。

2002年11月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江泽民同志作报告。二、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1.时间:2002年
2.主要内容: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3.意义:
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三个代表”具体内容三、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1.时间:2007年。
2.主要内容:“科学发展观”被写进党章。
3.意义: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2007年10月15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胡锦涛同志作报告。四、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1.时间:2012年
2.主题: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
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
导,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3.内容:科学发展观被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确定了全面建 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习近平当选为 中共中央总书记。在中共十八届一中全会上,习近平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五、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五、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
1.时间:2017年
2.主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3.内容:习近平作了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报告;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4.意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与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阅读材料,说出中共八大与中共十九大召开时中国的主要矛盾分别是什么;联系中共八大与十九大召开的背景,思考回答为什么主要矛盾变化了?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指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的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的实质……也就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材料二 习近平在中共十九大上作了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报告。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主要矛盾:
中共八大: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的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中共十九大: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历史背景:
中共八大时: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我国的社会生产力比较低下,不能满足人民的需要; 中共十九大时: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持续高速增长,多种工农业产品的产量名列前茅。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综合国力不断跃上新台阶。 但是我国在地域上、程度上存在着发展不平衡的现象,需要国家调整国家政策,促使人民生活水平的整体提高,实现共同富裕。
原因:经济发展状况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