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负数
课题内容:生活中的负数 (北师大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第84-86页)
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情境了解负数的意义,学会用正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会正确读写负数。
2.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感受符号的简洁及使用负数的优越性。
3.切身感受负数在生活中的应用。结合负数史料引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了解正负数的意义,应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教学难点:了解负数的意义及对0的再认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一)负数引入:
1、? 课前利用一点时间,让学生玩游戏,如:“剪刀石头布”(可以先了解学生喜爱的游戏,再组织游戏。要求:在相同的时间里,同桌两人玩,记住自己输赢次数。)
2、引入:
(1)汇报刚才的游戏结果:
生:输一次,赢两次……
师:赢两次可以用2(板书)表示,但输了两次还能用2表示吗?你能用一种新数表示输了两次吗?
把自己的想法写在纸上,再在小组里交流。
(2)展示学生作品
生:-2 输2 哭脸图2 02
生:减2
师:比较哪种数写起来最简便,而且一眼能看出输了2次呢?是呀,用这种符号来记录又简便,又能让人一眼看出输了2次。而且这种记录方法跟数学家规定的一模一样!现在的人们就用这种形式来区分!1前面的符号,在这里表示负号,它与我们以前学过的减号一样,但在数字之前就表示负号。同学们,像这样带有符号的是什么数呢?(负数)那么,为了区分负数,我们也可以给嬴两次所表示的2,前面添上一个这样的符号“+”,它就是(正数),嬴和输是一对相反意义的量,它们可以用正负数来表示。
介绍读法:-1,读作:负一 +2,读作:正二(板书)
生活中你还遇到过这样相反意义的量吗?
(学生回答)
像这样相反意义的量我们可以用正负数来进行区分。接下来,老师说出一些信息,你能把听到的数据准确地记录下来吗?(没问题。)
1、 足球比赛,中国国家队上半场进了2个球,下半场丢了2个球。
2、 学校四年级共转来25名新同学,五年级转走了10名同学。
3、 张阿姨做生意,三月份赚了6000元,四月份亏了2000元。
足球比赛
转学情况
帐目结算
上半场
个
四年级
人
三月份
元
下半场
个
五年级
人
四月份
元
师:反馈时提问:你们是怎么想的?
(生答略)
师:进两个球用“+2”表示(板书“+2”),怎么读呢?(正2)
丢两个球写成“-2”(板书“-2”),猜猜这个数怎么读?(负2)再读一遍!
师: 转来25人怎么表示?(正25)转走18人呢?(负18)
师:赚6000呢?(+6000)写哪边?(右边)亏2000怎么表示?(-2000)。
(黑板上已逐渐把几个正数放在右侧成一列,负数在左侧成一列)
师:很明显,这里用到的加、减号和以前的意义不一样了,“+”叫正号,“-”叫负号。(同时板书:+正号 -负号)
师:会读了吗?咱们来个快速抢答,看谁反应快!
(师逐个出示写有“-100,+6.8,-1.5, 36”的四个磁力卡片,同时追问是正数还是负数?并适时贴在黑板上)
师:这个数(36)是正数还是负数?(学生七嘴八舌,有的认为是正数,有的认为什么数都不是。
师:你怎么认为是正数?
生:我觉得36是正数,因为可以把正号省略了。
师:真是这样的,为了书写更简便,可以把正号省略不写。这些数去掉正号之后,(师指黑板上的正数)你们熟悉吗?(熟悉)对,正数我们以前已经认识了。
师:哎,正号能省略,干脆,我们把负号也省略了?(不行)怎么不行啊?
生:那就又没办法区分了。
师:看来负号不能省略,如果没有这个负号,就不能区分这些意义相反的量。
(二)揭示课题:
师:通过刚才的分析和讨论,我们一起认识了负数这个新朋友。对负数的认识,我们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古代的人遇到这样问题时,也想出了不同的方法。想知道吗?(想)
(投影介绍)“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认识和应用负数的国家。早在两千多年前的《九章算术》中,就有正数和负数的记载。在古代人民生活中,以收入钱为正,以支出钱为负。在粮食生产中,以产量增加为正,以产量减少为负。
古代的人们为区别正、负数,常用红色的算筹表示正数、黑色的算筹表示负数。而西方国家认识正、负数比咱们中国晚了数百年。”
师:你有什么感受?
生1:我觉得古代的人真聪明。
生2:我觉得咱们中国特别了不起。
师:看的出来,同学们都在为祖先、为我们的国家感到骄傲;其实同学们也非常了不起,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大家就想到了文字呀,符号呀这么多种方法,我为你们感到骄傲!接下来一起到我们的生活中去了解负数、认识负数好不好?(板书课题:生活中的负数)
二、借助温度,意义建构:
(一)利用学具操作,理解温度中的正、负数
师:每天晚上7时30分,中央台新闻联播后都会播放各大城市的天气预报。看过吗?我这记录了两个城市今年二月某一天的气温情况,一起来看。
(出示)哈尔滨零下15摄氏度到零下3摄氏度, 北京零下5摄氏度到5摄氏度,
师:零下15摄氏度可以用—15℃来表示,介绍温度符号:“℃”,读作:摄氏度
师:“-5摄氏度”,还可以怎么说?
生:零下5度。
师:哎,北京的气温是-5℃到 5℃,这两个温度的意思一样吗?
生:不一样。一个是零上5度,一个是零下5度。
师:零上5度表示什么意思?零下5度又表示什么意思?
生:比0摄氏度高5度;比0摄氏度低5度。
师:(手势)那零上的温度都可以用什么数表示?(正数)那零下的温度呢?(负数)
师:(继续用手势)那0在这正好是一个什么?
生1:中间数。
生2:分界数。
师:换一个词,“分界点”可以吗?(可以)
(师生一起说)那我们可以说,“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
师:气温是0摄氏度的时候,有什么感觉?
生1:有点冷。
生2:不冷不热。
师:据我的了解,瑞典的天文学家摄尔休斯把自然状态下水刚开始结冰时的温度规定为“0摄氏度”。现在有时也简单说成“0度”
师:你知道生活中用什么来测量温度吗?(温度计)
师:(出示温度计教具,这时的温度计上的数值被覆盖着,学生看不到)这是一个大号的摄氏温度计,1个小格代表1摄氏度。中间红颜色的绸带代表水银柱,上、下可以动。你们能在温度计上表示温度吗?(能!)
师:谁能把5℃表示出来?你来试试。
(一生到前面来操作,并把最下面的刻度作为0,并把上面数第5个小格处确定为5摄氏度)
师:大家都是这么想的吗?有不同意见吗?
生:(齐说)是。同意。
师:麻烦你帮我们把-5℃再表示出来。(生直立在黑板前,挠头。)
师:怎么了?出现什么问题了?
生:没法表示了!
师:大家也帮忙想一想,为什么不能表示出-5℃了?怎样才能在温度计上表示出来呢?
生:(七嘴八舌,小声议论)
师:先要找到谁的位置?
生:(集体发言)应该先找到0。
师:大家都不约而同的说要先找到0的位置,可为什么要先确定好0的位置呢?
生:因为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
师:都是这样想的?(是)
师:(逐个将温度计上的刻度揭开)先揭掉0,这是10,那这就是……(边读边揭掉)越往上温度越怎么样?(高)
师:(向站在黑板前的孩子说)刚才有点难为你了,现在你能把5℃表示出来?(能)再试试看!
师:再找一个同学来表示出-5℃。
(两名学生动手拨温度计)
师:一个零上5℃,一个零下5℃,(手比划)相差了这么多!还想拨吗?(想)
师:谁能把-15℃表示出来?大家看他想的跟你一样不一样。(学生操作)
师:同意吗?-5℃和-15℃这两个温度相比,哪个更冷?(-15℃冷)
师:你们怎么知道的?
生1:从温度计上看出来的,—5℃高,-15℃低。
生2:-15℃在-5℃下面。。
师:那也就是说,在温度计上,越向下温度越(冷)。用你的动作和表情告诉我-15℃时有什么感觉?(生表示出哆嗦的样子)
师:新疆的北部地区,冬天有时能达到-40℃,怎么样?
生:(自觉用动作表示)更冷了!太冷了!
师:还能在这个温度计上表示出来吗?(不能)谁能到前面来指一指,-40℃大概在哪?(一生到前面来比划)
师:这个同学很聪明,不仅会估计,而且有方法。
师:现在老师给你4个温度,你可以很快的排列出这四个温度的大小吗?
-1℃、0℃、 2℃、-10℃
反馈时,借助温度计告诉学生:0上的温度,数字越大,温度越高;0下的温度,数字大的温度反而低。
师:关于温度,你还知道什么?(例如:温度是无穷无尽的。宇宙中最低的温度大约是-230℃。)
(二)借助数轴图,认识正负数
师:如果让温度计躺下,你有哪些惊奇的发现?(温度计右转90度成数轴尺),请生读一读。你能读完吗?
生读。
师:(指着数轴图)介绍:0左边的是负数,0右边的是正数。板书:正数、负数
师:读一读数轴图上的负数,我们读的完吗?说明负数有无数个,那么我们可以在负数这一栏里写上省略号;正数呢?(也写上省略号)
师:你还能再说出几个负数来吗?老师这里还有两个数,你们知道它们是正数还是负数吗?- ,—0.17追问:为什么它们都是负数?
(二)总结归纳正、负数和0的关系
师: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的负数,谁能到前面来用一个圈把所有的负数圈出来?再找一个同学,用一个圈把所有的正数圈出来。(两生在黑板前画,结果一个圈了省略号,一个没圈)
师:这个省略号到底圈不圈?
生:因为还有很多正、负数,所以要把省略号圈进去。
师:(表扬)考虑问题要全面、细致。
师:哎,还有个问题。这0可够孤单的,负数没要,正数也没要。0算正数还是负数?你们的意见呢?
生1:0是正数。
生2:都算。
生3:都不算
生4:0是自然数。
生5:0是分界点。
师:在学习温度时,我们已经认识到:0上的温度用正数表示,0下的温度用负数表示。所以: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板书)
师:想想看,所有正数和0比,谁大谁小? 所有负数和0比呢?
(板书:负数<0<正数)
三、展开练习,拓展应用:
师:刚才我们对生活中的正负数有了进一步的认识。那么我们来做一道练习检查一下吧,看看大家学得怎么样?
1、课本P87练一练第1小题。
2、快速抢答:
⑴阿姨体重增加4千克,可以记作+4,那么—1表示( )。
⑵汽车到南门口站,如果把下车15人记作—15,那么,上车8人可以记作:( )。( )
⑶如果把大雁向南飞30,记作:+30米,那么它向北飞50米,可以记作( )。
四、课堂小结、课后延伸: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们都有了哪些收获?
师:在今天的课堂上,我们只是初步的认识了负数,其实负数在我们生活中还有着广泛的应用。希望同学们能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走进生活,去发现更多更有趣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