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5张PPT)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 甫
歌行体
null
实用课件制作:涡阳八中臧文清
杜甫(712-770),字子美,因居少陵,自称少陵布衣、少陵野老,因其做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称杜拾遗、杜工部,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有《杜工部集》,与李白并称“李杜”,又因有别于杜牧,亦称“老杜”。杜甫生活在唐王朝由盛转衰之时,其诗反映社会动乱和人民疾苦,被称为“诗史”。 诗风“沉郁顿挫”,语言精炼传神,对后世诗人影响极大,他被誉为“诗圣”。代表作有《登高》《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
作者简介
安史之乱造成时局动荡,百姓颠沛流离。公元759年底,为了躲避“安史之乱”,杜甫来到成都,靠亲戚朋友帮助维持生活。第二年,杜甫在成都浣花溪畔营建了一座草堂,后世称“杜甫草堂”。761年8月,成都平原风雨成灾,草堂被吹破了,杜甫一家只好在风吹雨淋中度过了一个难堪的不眠之夜。面对此情此景,杜甫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不朽的诗篇。
写作背景
“歌”指歌行,古代诗歌的一种。汉魏以下的乐府诗,题名为“歌”或“行”的颇多,二者虽名称不同,其实并无严格区别。后遂有“歌行”一体。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富于变化。
这首诗因“茅屋为秋风所破”而“歌”,是一首叙事抒情诗。“为”,被的意思。
文体知识
歌行体
1、反复朗读,背诵课文,理解文意,积累
常用的文言词语。
2、品味诗歌语言,体会作者心怀天下、忧
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爱国、为民的人生观、价值观。
学习目标
为 怒号 三重茅 挂罥
长林梢 飘转 沉塘坳
俄顷 布衾 丧乱 广厦
庇护 突兀 见此屋
zhuǎn
shà
qǐng
xiàn
sāng
háo
juàn
cháng
bì
wù
chóng
qīn
ào
读准字音
wéi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读准停顿
疏通文意
八月秋高风 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 长林梢,
下者飘转沉塘坳。
译文:八月里秋深狂风怒号,卷走我屋顶上多层茅草。茅草飞渡过江水洒落江边,飞得高的挂在高高的树梢上,飞得低的飘飘洒洒沉到池塘水中。
秋深
大声吼叫
多层
挂
高
江边
洼地
疏通文意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 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
归来倚杖自叹息。
译文:南村的一群顽童欺负我年老无力,竟然狠心这样当面做“贼”抢东西,公然抱着茅草跑进竹林去了。我嘴唇干燥也喝止不住,回来后倚着拐杖独自叹息。
狠心
当面
做
喝止不住
竹林
拄着拐杖
疏通文意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 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 彻!
译文:一会儿风停了,乌云像墨一样黑,深秋天空阴沉迷蒙渐渐黑下来了。布被盖了多年,冰冷如铁板,孩子睡相不好,把被子蹬破了。屋顶漏雨,屋内没有干的地方,房顶的雨水像麻线一样不停地往下漏。自从战乱,我睡眠的时间很少,长夜漫漫,屋漏床湿,怎能挨到天亮!
一会儿
阴沉迷蒙的样子
接近
睡相不好
被子
怎能、如何
到
战乱,指安史之乱
疏通文意
安得 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 寒士 俱欢颜,
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
见此屋,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译文:如何能得到千万间宽敞的大屋,庇护天下贫寒的士人都喜欢!风雨中不动安稳如大山。唉!什么时候眼前才能出现这些高耸的房屋,到那时即使只有我的茅屋被秋风吹破,我自己受冻而死也心甘情愿。
庇护
贫寒的世人
都
同“现”,出现
高耸的样子
我
满足,心甘
宽敞的大屋
如何
二、词类活用
俄顷风定云墨色(名词活用作动词,变成黑色)
风雨不动安如山(名词活用作状语,在风雨中)
娇儿恶卧踏里裂(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裂开)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见:通“现”,出现)
文言积累
一、通假字
经过安史之乱颠沛流离生活的杜甫来到成都,在友人的帮助下,在成都西郊浣花溪搭了几间茅屋,艰难度日。茅屋难以抵挡狂风大雨的袭击,茅草被风吹走,终日屋漏,难以入睡。
这首诗记叙了一件什么事?
整体把握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诗人由己及人,希冀“广厦千万间”,使“天下寒士俱欢颜”,表达了诗人关心民生疾苦、忧国忧民的深沉情感。
合作探究
给每一小节拟一个小标题,并说说其中蕴含着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秋风卷茅
群童抱茅
秋雨漏屋
祈盼广厦
痛惜
焦灼无奈
忧思痛苦
忧国忧民
写景记事
直抒胸臆
(1)年老体弱——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仗自叹息。
(2)生活贫困——布衾多年冷似铁。(床头屋漏无干处)
(3)忧心国事——自经丧乱少睡眠。
(4)关心天下“寒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读了这首诗,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用诗中的句子描绘一下。
示例:舍己为人——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整体把握
秋风肆虐之中,诗人茅屋的屋顶茅草被风卷走的惨状。
合作探究
第一节诗使你想像到了怎样的情景?哪些词语渲染了风的威力?
“怒”字把秋风拟人化,突出了风大、猛烈和无情,也使秋风富有强烈的感彩。
卷、飞、渡、洒、挂、罥、飘转、沉等一系列的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风吹茅草的情状,表达了诗人的无奈、焦灼、苦痛的心情。
不是。杜甫如其说生孩子们的气,倒不如说生社会的气,社会动乱造成人民贫困、灾难。导致了穷孩子们抢茅草盖屋或回家当柴烧。
合作探究
你认为孩子们抱走茅草是恶作剧吗?
这里表达诗人苦痛的心情。诗人饱经战乱之苦,颠沛流离,心力憔悴。
合作探究
诗人写这首诗时才49岁,可他为什么要说“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呢?
首先,他可能在叹息自己命运之苦:茅屋已破,将来日子怎么过呢?
其次,他也可能在叹息这战争,它给人们带来了多么大的苦难!
第三,他还可能在叹息,世道艰难,像他自己这样的苦人太多!
合作探究
诗人“归来依杖自叹息”,你认为他在“叹息”什么?
环境描写。
合作探究
赏析“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这两句诗描写了傍晚雨来临之前的景色,渲染了凄苦的氛围,衬托诗人愁苦的心情,为下面内容做铺垫。
破旧的床铺,都快散架似的;破旧的棉被,被睡相不好的儿子踏得都快四分五裂了。破败的茅屋,外面下着大雨,屋里下着小雨,屋里已很难找到一块干燥的地方了。
这四句诗生动地写出了诗人家境的贫困和无奈,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凄苦之情。
合作探究
品读“布衾多年冷似铁……雨脚如麻末断绝”四句,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这幅画面,说明诗人此时的心理感受。
“冷似铁” 中的“铁”字说明被子因为长期颠沛流离,没有时间洗,又或者没有钱来买新被褥,只有一床被子。所以很脏、很硬,并且还破了。侧面衬托出杜甫的生活贫寒,饱受真正之苦。
合作探究
“冷似铁”怎样理解?
诗人从眼前的个人处境联想到“安史之乱”以来的种种痛苦经历,从风雨飘摇中的茅屋联想到战乱频仍、残破不堪的国家,诗人如何能入睡呢?表现了诗人既盼雨停,又盼天亮的迫切心情,也由个人的艰难处境联想到其他人的类似处境,自然而然地过渡到全诗的结尾。
合作探究
“谈谈你对的“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理解?
全诗的主旨句。诗人触景生情,直抒胸臆,由个人的痛苦联想到风雨中千千万万的贫寒之士。
表达了诗人渴望广济苍生的博大胸怀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合作探究
如何理解“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唉,什么时候,我眼前能突然见到这样的房屋?即便唯独我的房子破漏,让我受冻甚至冻死,我也心甘情愿!
诗人从个人安居推及世间他人,宁愿冻死,以换取天下穷苦人的温暖。表达了诗人舍己为人、至死不悔的伟大精神。
合作探究
如何理解“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这首古诗描述了茅屋遭受风卷雨淋的情景,诗人由个人的痛苦想到了饱经战乱、流离失所的广大人民,表达了诗人渴望广济苍生的博大胸怀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合作探究
主 旨
写作特色
(1)语言鲜明,用词生动、准确。
如开头五句,句句押韵,“号”“茅”“郊”“梢”“坳”五个开口呼的韵脚似乎让读者听到 了阵阵风声。“卷”“飞渡”“洒”“挂罥”“飘转”,一个接一个的动词不仅描写出茅草被狂风卷起时的状态,而且紧紧地牵动着诗人的视线,拨动着诗人的心弦。
(2)描写、记叙、抒情有机结合。
我们读开头五句诗,仿佛看见一个衣衫单薄、破旧的干瘦老人拄着拐杖,立在屋外,眼巴巴地望着怒吼的秋风把他屋上的茅草一层又一层地卷了起来,吹过江去,稀里哗啦地洒在江郊各处。他对大风破屋的焦灼和怨愤之情,怎能不激起我们的共鸣!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
杜甫忧国忧民的诗歌名句:
拓展延伸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陆游
位卑未敢忘忧国。 ——陆游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屈原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顾炎武
拓展延伸
课堂小结
“沉郁顿挫”是杜甫诗歌最为鲜明的特征。沉郁,是就内容而言的,包括题材的严肃、境界的阔大、感情的悲壮等;顿挫,是就表达而言的,包括结构起承转合、情感的跌宕起伏、音律节奏的变化、艺术手法的蕴藉等。这首诗在这两个方面都体现得非常明显。
1、按照要求填空。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 ”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 ”,他的诗也被称为“ ”。
李杜
课堂检测
诗圣
诗史
2、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
(1)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 )
(2)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 )
(3)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 )
对偶
课堂检测
比喻
夸张、比喻
3、理解性默写。
(1)交代时代背景的诗句是:
(2)描写秋天凄凉氛围的语句是: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课堂检测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3)表现诗人崇高理想和美好愿望以及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的诗句是:
(4)在诗中表现杜甫舍己为人的献身精神,博大的胸襟、至死不悔的决心的两句诗是: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课堂检测
4、翻译下列句子。
(1)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2)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3)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一会儿,风停了,乌云像墨一样黑,秋天的天空乌云密布,天也渐近黄昏,黑了下来。
哪里能得到千万间高大的房屋,普遍地遮蔽天下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都喜笑颜开,
课堂检测
屋顶漏雨,屋内没有干的地方,房顶的雨水像麻线一样不停地往下漏。
5、下列选项中,理解错误的是( )
A、“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中,作者流离在外多年,此时已年老体衰,无力与孩童争抢茅草了;
B、“八月秋高风怒号”等句通过描写茅草被秋风卷起高飞的场景,烘托出一片凄凉氛围,引出下文;
C、“归来倚仗自叹息”中,诗人一叹叹多苦,使文字背后的感情更为丰富,引人深思;
D、全诗作者通过内心感慨表达了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A
课堂检测
6、下列选项中,理解错误的是( )
A、孩童抢去了作者的茅草,作者描写此事并非是迁怒于孩童,而是隐晦指明当今社会黑暗之极;
B、全诗整体思想向上,虽然记叙了全家茅屋吹散而受雨淋的悲惨情景,最后笔锋一转,抒发了作者对未来的期盼;
C、“布衾多年冷似铁”中,通过描写被褥老旧,衬托出人民饱受战争疾苦;
D、最后一段作者表达了期盼广厦的感情,使全诗感情升华。
B
课堂检测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