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古诗词诵读(四) 同步练习题(word版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古诗词诵读(四) 同步练习题(word版有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2-06 14:24: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古诗词诵读(四)
一、解释下面加点词语的意思。
1.游园不值( )
2.应怜屐齿印苍苔( )
3.小扣柴扉久不开( )
4.才始送春归( )
二、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2.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3.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4.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三、根据诗词内容填空。
1.《游园不值》是 代著名诗人 写的,这首诗前两句写作者去游园,没能进到园里去,本来是件 的事,但是作者从 看到了满园的春色,心情由 转为 。表达了作者 之情。
2.在《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中,作者把水比作眼波,把山比作眉峰的诗句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一词中,作者巧妙地把“惜春”和“惜别”联系在一起,表现美好情怀的句子是 。
四、对《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一、二句是对偶句,又是比喻句,交代送别之地,从空间着眼,景中寓情。
B.三、四句巧用设问,一问一答,点明行人去处。此二句语言朴实无华,通俗易懂,又流光溢彩,摇曳多姿。
C.下片写离别之情,“才始”、“又”清晰地交代了时间顺序。此二句又为粘对句。
D.整首词善用比喻和想像,写得形象、别致、流利、深刻,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
五、诗词阅读。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宋]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1.本词上、下片各写了什么?请作简要概括。

2.上片“眼波横”“眉峰聚”的比喻有什么新巧、动人之处?“眉眼盈盈处”的丰富含意是什么?



3.下片四句用了三个“春”字,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意?

参考答案
一、1.没有遇到人 2.在青苔上留下印迹 3.轻轻地敲 4.方才
二、1.园主人大概是怕木屐齿踩坏了苍苔,为什么客人轻轻敲柴门久久地不开。
2.那满园的美丽春色怎能关闭得住,一枝红色杏花已经早早探出墙来。
3.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山如美人蹙起的眉毛。想问行人去哪里?到山水交汇的地方。
4.刚刚把春天送走,又要送你归去。要是到江南赶上春天,千万要把春天的景色留住。
三、1.宋 叶绍翁 扫兴 伸出墙外的红杏 扫兴 快慰 对春天的赞美
2.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四、B
五、1.上片写眼前送别之景,下片写朋友将去之地。
2.词人从“眉如春山”“眼如秋水”的比喻中翻出比喻,反过来用“眉峰”“眼波”比喻山水,构思新奇。“眉眼盈盈处”一语双关,既指友人所去浙东的秀丽山水,又描绘了送别时脉脉含情的神态。
3.“春归”“君归”全都无法挽留,“才送”“又送”可见悲情不断,以“春归”映衬“君归”,表现愁苦之深。但词人痴想友人能赶上春并和春同住,寄托了对友人的美好祝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