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8下物理 8.7飞机为什么能上天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8下物理 8.7飞机为什么能上天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02-06 21:44: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下)《8.7 飞机为什么能上天》教学设计
课 题
北师大版八年级第八章第七节 飞机为什么能上天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的特点是学生对本节内容在生活中的感性认识几乎没有,由实验现象学生很难得出实验结论,要想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这节内容中的规律不是十分可行的,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采用了在演示实验+小探究的基础上由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结论后,再利用结论解释现象的模式来组织教学。
学情分析
我校八年级学生整体情况还不错,但两级分化较严重,有一部分学生对学习彻底失去了兴趣,因此,在教学上应多关注这部分学生,应充分考虑到这部分学生,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给予他们展示表现才华的机会,树立自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①知道流速与压强的关系: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大。能用流速与压强的关系解释与生活相关的一些现象。
②了解飞机的升力是怎样产生的。
③了解水翼船高速行驶的原理。
◆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和教师的分析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②通过分析飞机和水翼船的升力是怎样产生的,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情感、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对飞机和水翼船的视频观看及升力产生的分析,使学生体验科学、技术、社会的联系。
②通过解释日常生活生产中,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培养学生乐于探究物理道理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流体流速与压强的关系。
教学难点:飞机的升力产生的原因。
教具
纸条、两张16K白纸、飞机升力模型、电风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通过一段飞机起飞视频引入课题——飞机为什么能上天。
学生观看视频
增强学生的好奇心。
一、流体流速与压强的关系
1.通过杜甫的一句诗词导入流体与压强的关系。
学生进入情境
使学生生疑:这与我们所学的知识有什么关系
2.通过台风过后的几副图片加深学生对流体的初步认识。
学生观看图片
感受气流的威力
3.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课堂探究活动,在探究前让学生进行猜想。
学生根据自己的猜想进行探究活动。
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提高学习兴趣
4.教师帮助学生分析纸条飘起(白纸合拢)的原因。
问题:吹纸条时,什么与纸条接触了?吹气造成了纸条的上下表面的空气的流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纸条向上飘起说明了纸条上下表面的压力存在怎样的大小关系呢?
学生仔细听讲、与老师一块分析纸条飘起(白纸合拢)的原因。
5.教师播放课件
观看动画
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增。
6.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归纳得出结论:流体流动时,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大。
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利用实验探究结论,通过图片展示几个案例帮助学生弄清一些与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有关的物理现象。
①火车安全线
②撞船事故
③跑车图片,介绍气流偏倒器;
④“香蕉球”。
学生思考、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原因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通过案例分析要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真正体现从物理走向生活,从生活走向社会的理念。
二、飞机为什么能上天
1.演示实验——机翼的升力
学生认真观察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利用课件演示飞机机翼上下方气体的流速情况,引导学生仔细分析教材图8-46,结合学生已获得的知识,帮助学生弄清飞机升力产生的原因。
学生积极参与思考分析
通过flash动画加深学生对飞机升力原理的理解
3.分析常见几种飞行器的飞行原理。
认真听讲,参与分析
为了扩大学生的视野
三、水翼船原理
1.播放水翼船视频
观看视频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学生的视野
2.提问:通过观看水翼船视频,你能解释一下为什么水翼船能在水面上高速行驶吗?
学生积极思考
3.认识水翼船的构造:水翼船船身下面前后各装有有一个与机翼相似的水翼,但上面弯曲程度比下面大,水翼船在高速航行的过程中,水翼上方的压强小,下方的压强大,水对水翼产生了一个向上的举力,从而减小了船的阻力。
了解水翼船的构造,理解水翼船在水面上高速行驶的原因
课后小结
1.引导学生回顾本节的学习内容;组织学生在相互交流的基础上小结。
2.指导学生完成课堂练习。
作业布置
《练习册》
板书设计
第七节 飞机为什么能上天
一、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流体流动时,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大。
二、飞机的升力
机翼上方空气流速大,压强小;
机翼下方空气流速小,压强大;
机翼上下表面产生的压力差,就是飞机的升力。
三、水翼船
课后反思
本节内容的特点是学生对本节内容在生活中的感性认识几乎没有,因此,在教学中采用了在演示实验的基础上由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结论后,再解释实验现象的模式来组织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生活实例、视频动画来展现的,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教学效果很好。当然,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还需继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