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教学设计
一、 教材背景及教材分析:
本节主要在了解了消化和呼吸系统的基础上,科学地认识循环系统的相关知识,通过对血液这一司空见惯的东西的了解,熟练的掌握血液的相关科学知识,并培养学生珍爱生命,为输血和义务献血树立正确的科学观点。
由于学习的对象是初一年级的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再加上血液这一熟悉的物质,他们对这节课的掌握不是很难,因此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掌握好组织教学,对学生多关心、多指导、多督促,鼓励他们树立信心,抓紧教学落实,力争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二、教学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描述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
2)使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尝试识别红细胞和白细胞。
3)能够简单分析血液常规指标,提高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组织学生分析、讨论,提出血液的组成,通过学生分组实验“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组织学生讨论、区别三种血细胞的数量、形态、功能的不同,既达到了学习理解本节知识的目的,又提高了学生的实验能力。
情感与价值观:
正确理解血液的成分和功能,为输血和义务献血树立科学的观念。
三、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描述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
教学难点
使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尝试识别红细胞和白细胞
四、 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
采用投影,多媒体手段结合教学,通过设疑引学,分析理解,答疑解惑等环节,实现本课教学目标。
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繁忙的运输线,穿梭的陆路运输,航运、航空运输,保障了人员往来的需求,同时也为不同地区货物的往来提供了便利。人员、货物的往来运输,有赖于运输线的正常有序的运转。
师:现实生活中需要交通运输,满足人员及货物往来的需要。人体作为一个统一的生命体,是否也需要有这样的运输线来完成人体内物质的运输呢?
生:需要。
师:如何推断在人体内存在这样的运输线呢?
生:人属于生物,生物在生活过程中需要营养,同时还需要排出废物。如果没有正常的运输,营养物质的进入和废物的排出就不能完成。
生:前面我们学习了人体的消化和吸收,吸收的营养物质在消化道被吸收后,只有通过运输系统转运走,送到身体其他部位。
师:很好!同学们能够运用已有的生物学知识,进行合理的推断,形成新认识。在人体内确实存在着这样的运输线——循环系统,其中的血液循环担负着人体内主要的物质运输任务。
师:资料介绍,关于血液循环理论的创始人威廉·哈维及血液循环理论。 人类历史上对血液的认识也是经历了由恐惧、崇拜到现代医学全面客观地认识血液的过程。
今天,我们来认识在人体内物质运输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的血液。
问题引导,新知讲授
板书:流动的组织——血液。
师:大屏幕展示问题,引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为什么失血过多会导致死亡?
为什么通过化验血液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检查健康的状况或诊断疾病?
鲜红的血液里面有什么?
血液对人有什么作用?
.血液的组成。(课件动画展示血液经抗凝处理出现分层现象过程,提供收集的数份血液常规化验单,组织学生分组分析讨论。)
师:仔细观察血液的分层现象,结合化验单的项目,了解血液成分和所处的层次
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推荐代表发言
生:由于组成血液的各部分重量(密度)不同,重一些的沉在下面,颜色鲜红,是红细胞,上面的为淡黄色的较为透明的液体,是血浆。
生:我们看到化验单上有WBC、RBC、PLT等它们是血液中的细胞结 构,分别是白细胞、红细 胞、血小板。其中白细胞和血小板在血浆和红细胞分层的部位,含量较少
师:大家说得很对,血液就是由血浆(处于上层淡黄色的液体)和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构成,其中红细胞就是位于下层颜色深红的液体,在分层交界处有很薄的一层白色的物质,这就是白细胞和血小板。
血液各组成成分作用
师:在血液的组成成分中血浆起什么作用呢?
生:可以运载血细胞,运输里面溶解的各种物质:营养物质和废物。
师:血液的其他组成部分分别起什么作用?化验室的医生在显微镜 下看到了什么?你们想否想看一看
师:给出讨论提纲,有目的地进行观察和讨论。
实验:学生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
结合提纲展开讨论:如何在镜下分辨血细胞?各类血细胞的形态、数 量有何特点? 师:投影人血的永久涂片供学生观察
生:数量最多的是红细胞,颜色是红色,形状像两面凹的圆饼。还有 一些个头比红细胞大些,但形状不是很规则的,数量没有红细胞多, 这是白细胞
师:为什么找不到血小板?
生:血小板太小了,数量也不多,所以在光学显微镜下很难分辨。
师:对。血液中的各中血细胞的形态和数量,都有不同的,依次可以 帮助我们在镜下分辨它们。同时也只有它们的形态、数量保持正常, 人体才能保证健康,否则,人就会患病。结合提供的相关资料,分析 各组手中的血常规化验结果,作出简单诊断,并说明各种组分的作用。 ( 大屏幕出示有关RBC、WBC、HB和PLT的正常参考值和说明)生: 各组结合提供的参考,分析、充分讨论,达成共识。
生:我们拿到的这份化验单,各项目对应比较,发现红细胞数量偏 低,而且血红蛋白含量也低于正常值。我们通过讨论初步认为此人 患有贫血
生:老师,血红蛋白与氧气的结合特点有些象小说里的侠客,“劫 富济贫”:氧气多的地方血红蛋白与氧气结合,氧气少的地方和氧 气分离,随着血液的流动,把氧气从多的地方运送到少的地方。
师:这个比喻很恰当,这样可帮助我们记忆血红蛋白结合氧的特点。
师:青少年处在生长发育较为迅速的时期,有时营养供应不足或不 均衡,容易出现发育期的营养不良,如缺铁性贫血。所以一定要注 意营养均衡,保证身体健康。
生:我们这份单子,白细胞数量比参考值偏高。白细胞是负责吞噬侵入身体的各种病菌的。我们认为这个人身体有炎症或者是患有白血病。
师:多媒体展示白细胞吞噬细菌的画面
师:人体中白细胞的种类是比较多的,相关的检测项目也很多,对某种病下结论一般需作许多相关检查,不能单凭一项检测就下结论。我们只是参照常规,作出简单常规推断。
生:血小板数量偏低,容易出现受伤不容易止血的现象。因为血小板可以聚集在伤口处,并释放与血液凝固有关的物质。
师:课件展示血小板止血凝血的动画
师:同学们通过对血常规化验结果的简要分析认识到,血液组成各 部分在人体中的作用各不相同。大家不妨将本节课所认识的有关血 液的主要成分和作用以图表的形式归纳整理出来。
生:归纳图表。
师: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请同学们谈谈各自对血液的认识。
生:血液在人体内不仅担负着体内物质运输的作用,同时还具有吞 噬病菌的防御功能以及止血和凝血作用,所以血液对人体的健康和 相关生理功能的发挥起着重要的作用。
生:各种血细胞都有一定的寿命,寿命长短还不一样。
师:随着技术的进步,人们对血液的认识不断深入,例如造血干细 胞和干细胞的研究等,这方面同学们应当关注
三、 本课小结
本节课通过实验观察,我们知道了血液是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的,了解了血液独有的组成成分和相适应的生理功能
板书设计
血液
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两部分构成。
成分
血浆 功能
血液 红细胞
血细胞 白细胞 形态、结构、功能
血小板
功能:运输、防御、调节体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