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7下生物 6.1免疫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冀教版7下生物 6.1免疫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02-07 09:38: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免疫
一、课前系统部分
(一)课标分析
《免疫》是冀教版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六章《增强免疫 预防疾病》第一节的内容。对本节课,《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帮助学生形成“免疫系统可抵抗能引起疾病的微生物、异己物质等,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物质。”的重要概念。
(二)教材分析
教材中重点介绍了免疫对人体的作用和免疫类型;阐明了人体第一道防线、第二道防线和第三道防线的组成;说明免疫的概念和计划免疫。本课的学习为本章学习奠定了知识基础。
(三)学情分析
本节主要介绍了人体的三道防线,免疫系统如何清除进入人体的抗原物质、清除自身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维持人体内部环境的平衡和稳定的相关知识,涉及人体的皮肤、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等。而本节的知识(抗原、抗体、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等)较多且抽象难懂,学生学习起来不容易理解。虽然学生有过接种疫苗的经历,但是对于为什么接种疫苗能预防疾病却一知半解,甚至有的学生认为接种疫苗一次就能预防百病的错误认识。
(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阐明人体第一道防线、第二道防线和第三道防线的组成和功能。
(2)区别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3)说明免疫的概念,认同计划免疫的意义。
2.能力目标
(1)通过分析文字和图片资料等,提高学生分析说明问题的能力、运用知识能力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2)通过对三道防线的组成、功能的归纳,培养学生类比、整理、归纳知识的能力;
(3)通过联系生活实例,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生物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过敏的分析,体会免疫有利有弊,利大于弊,渗透辩证思想。
(2)通过计划免疫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党和国家对下一代身体健康的关心和对提高人口素质的重视,从而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五)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阐明人体第一道防线、第二道防线和第三道防线的组成和功能。
区别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2、教学难点:特异性免疫的形成过程。
(六)教学策略
针对学情和教学目标,教师要调动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和学习积极性,必须通过联系生活实例,上课语言生动、风趣、活泼。力争使教学内容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生活化。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助于学生的学习,并结合图片、动画等演示以助学生理解。
(七)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录像、学案
二、课堂系统部分——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手上100个细菌,理论上半天后变成25600个,但没发生。因为人体的免疫功能。
引发思考
设疑激趣
学习目标
课件出示学习目标
明确学习目标
明确目标
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
以战争场面初识第一道和第二道防线。
活动一:阅读P99资料分析的4幅图完成问题
任务一:分析他们分别属于第几道防线
任务二:尝试归纳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的组成和功能
归纳小结
假想守城防御
知识迁移,资料分析。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任务一或任务二,进行展示。
知识迁移,帮助理解
第三道防线
活动二:
任务一:阅读P101甲型肝炎的资料,完成学案问题(必做)
以战争场面类比第三道防线。
任务二:注射甲肝疫苗后还会患乙肝吗?试分析原因。
任务三:用你喜欢的方式把抗原、抗体、淋巴细胞间的关系表现出来。(图表、图画、纸模型、小故事等)
归纳小结
阅读资料,完成学案
带着问题,理解第三道防线
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任务二或任务三,进行展示
明确相关概念
生动形象,利于理解。
检测对第三道防线的理解情况。
培养表达能力。
免疫的类型
活动三
任务一:填表比较三道防线
任务二:根据表格归纳免疫的类型
连线练习
出示计划免疫接种证,讲授计划免疫。
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任务一或任务二,进行展示。
连线
使学生认识到党和国家对下一代身体健康的关心和对提高人口素质的重视
培养比较分析归纳能力。
检查学习效果
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免疫系统组成
活动四:填表归纳免疫系统组成
填表归纳
归纳
免疫的概念
活动五
任务一:看录像找出免疫的概念。
任务二:过敏是怎么回事?
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任务一或任务二,进行展示。
渗透辩证思想
小结
给出小结词语
用给出词语进行小结
巩固
作业
1、完成《同步训练》
2、画出本课概念图
完成作业
巩固复习,整合本课所学知识
附:学案
《免疫》
班级 姓名 学号
学习目标:1、人体第一道防线、第二道防线和第三道防线的组成和功能。★
2、区别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3、免疫的概念和计划免疫。
活动一:阅读P99资料分析的4幅图完成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问题
任务1:分析他们分别属于第几道防线
第一道防线: 第二道防线:
任务2:尝试归纳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的组成和功能
组成
功能
第一道防线
第二道防线
活动二:阅读P101甲型肝炎的资料完成第三道防线的问题
任务一:完成以下问题(必做)
1、病原体侵入人体后,能够刺激 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叫做抗体。
2、引起人体产生 的物质叫做抗原。
3、引起甲型肝炎的病原体是___________,属于__________(抗原或抗体),甲型肝炎疫苗属于___________(抗原或抗体)。
任务二:注射甲肝疫苗后还会患乙肝吗?试分析原因。
任务三:用你喜欢的方式把抗原、抗体、淋巴细胞间的关系表现出来。(图表、图画、纸模型、小故事等)
活动三:比较三道防线,分析免疫的类型
任务一:填表比较三道防线
第一道防线
第二道防线
第三道防线
作用范围(一种多种)
形成时间(先天后天)
任务二:根据表格归纳免疫的类型
活动四:填表归纳免疫系统组成
免疫系统
——————————|——————————
| 产生 产生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要有| 主要是| 主要有|
| | |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活动五:免疫的概念
任务一:看录像找出免疫的概念。
任务二:过敏是怎么回事?
小结:用以下重点词完成小结
免疫、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第一道防线、第二道防线、第三道防线、抗原、抗体、淋巴细胞
三、课后系统部分——教学后记
本课设计从生活中的现象入手,利用图片、课内阅读资料、动画等多种教学资源,阐明了人体三道防线的组成和功能,重点分析了特异性免疫的形成过程,使学生从本质上区别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本课设计的亮点主要有:1、在每个环节我都设计两个以上不同层次的学习任务,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选择自己能够完成的任务层次完成任务。这种设计既保证了人人都能参与到课堂中,又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实现分层教学。2、本课由一系列活动构成,给予学生较多亲自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机会,通过活动让学生真正动起来,眼脑手口并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讨论交流能力、分析比较能力、归纳表达能力等多方面能力。3、设计了适合本课的学案,让学生把获取的知识记录下来,也实现了边讲边练、讲练结合。4、在“归纳免疫系统组成”、“利用给出词语进行小结”等活动中,引导学生归纳知识,发现知识间的逻辑联系,教会学生绘制简单的概念图的学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