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例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学会求比例尺,图上距离和
实际距离。
2. 使学生经历比例尺产生过程和探究比例尺应用的过程,
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比例尺的概念,根据比例尺的意义求比例尺、
实际距离和图上距离。难点:从不同的角度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教学教具
黑色水彩笔、白纸。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脑筋急转弯:从贵州到广州大约有864公里,老师坐高铁
去广州大约需要四小时,但是一只蚂蚁从贵州爬到广州只需要几分钟,这是为什么呢?
学生讨论得出:蚂蚁是在地图上爬。
教师展示不同大小的地图,学生观察这些地图有什么不同点
和相同点。
(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
1.教学例题
出示例题:红光小学有一块长方形草坪,长50米,
宽30米。把这块草坪按一定的比例缩小,你能在纸上画出这个长方形草坪的平面图吗?
(1)提问:怎样理解按一定的比例缩小呢?
(2)学生在纸上按照自己想法把长方形草坪的平面图画出来。
(3)在黑板上展示几位学生的画法,并说出自己是怎样画的。(板书长和宽的实际距离和图上距离)
2.教学比例尺的意义
师:我们把草坪的大小按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画出来了,但是在绘制地图和其他平面图的时候,我们是不是也可以按照这样的方法画吗?请同学们自学书的43页。
提问:通过自学你学习到了哪些知识?(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比例尺)
教师强调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叫作这幅图的比例尺,并板书。
师问:那么什么是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你能结合上面这道题里这几位同学画的图为例,一起来说一说。 师:上面这道题里这几位同学画的图的比例尺是多少?它的实际意义是什么?(板书:答案)
师强调比例尺是一个比,并且为了计算简便,通常把比例尺写成前项为1的比。
3.教学同一幅图按不同比例尺画出的平面图的变化
师:那么我们画的是同一个长50米,宽30米的长方形草坪的平面图,可画出的图的大小各不相同呢?(因为比例尺不同)
师:请同学们观察黑板上几个比例尺数值的变化,以及比例尺对应图的大小的变化,你有什么发现?同桌同学相互交流。
指出:当比例尺的前项都是1的时候,后项越大,图上1cm表示的实际距离越大,在图上画的图就越小。
4.教学线段比例尺
师:读出上面这几幅图的比例尺,并说出它表示的实际意义。
师:最后一幅地图中,把比例尺的后项1000000cm画成千米是多少?
师:是10千米,也就是说图上的1cm表示实际距离的10千米,那么这种关系,我们可以更形象的用线段图表示出来。
展示出线段比例尺,并说明图上每一格长都是1cm。
师问:同学们,你们能看懂这个比例尺吗?同桌之间相互谈论一下。(并请同学起来回答)
说明:用线段表示的比例尺叫线段比例尺,刚才用数值表示的比例尺叫数值比例尺。
提问:比较两种比例尺,说说它们有什么区别呢?
(三)课堂练习,加强理解
1.做“练一练”第一题。
同桌之间相互讨论,然后口答。
2.教学“练一练”第二题。
学生默读题目,进行解答,教师巡视,并请学生到黑板
上写出解答过程。
3.出示几张平面图,请同学们说出图上比例尺的实际意义。
4.出示螺丝钉的平面图,比例尺为5:1。
问:你们能看懂这幅图的比例尺吗?同桌之间相互讨论一下。
说明:当把小的零件画在纸上时,由于零件很小,就需要用到这种放大的比例尺。今后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比例尺。
(四)课末总结,梳理提升
师:在本节课的学习中,你有什么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