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生活中有很多静电现象,通过摩擦等方式可以使物体带电。 2.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 3.电荷在电路中持续流动起来可以产生电流。 过程与方法: 根据已有知识,运用逻辑推理,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探究身边科学现象的兴趣。
【教学重点】解释静电现象。
【教学难点】认识正负电荷。
师:好,分几个组啊?1234刚好是8个组,总共几个人
生:51个人
师:第一组在这,组长站起来我看一下,上课过程中的一些材料,组长负责上来拿一下。看牢一个个人都盯着我看,上课前我都没有和大家见过面,心中有什么好奇有什么想问的没有?来,你说
生:老师你姓什么?
师:你姓什么?我姓……好都先问完。
生:从哪儿来的?
师:都很好奇,看看眼睛都盯着我看,这个时候就是上课的状态,如果这个时候都能以这样的状态来对待课堂,对待上课,这种状态是最好的。都怀着一种好奇心来学习科学。这种状态,喜不喜欢上科学?
生:喜欢
师:这说明科学这门功课对大家很有吸引力。那么希望大家也能喜欢吴老师的课,来自莲都的吴老师给大家上课。好,准备好了没有?
生:准备好了
师:那我们就开始上课。好,上课…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请坐
?
师:刚才大家也很好奇老师做的这个课件,今天我们上什么呢?上“生活中的静电现象”,知道静电吗?
生:知道
师:那谁来说说看,你了解的静电?你了解的静电?刚才不是说有人知道嘛!缩头啦!说不出来?那么有一个现象大家肯定接触到过了,可能大家都知道,看看,手上一支笔看到没有?
生:看到了
师:看到啊,(老师用笔在头发上摩擦,然后接触桌子上的小碎纸屑)奇怪吗?
生:恩,很奇怪
师:有人就很想试试了,蠢蠢欲动的,那么,大家平时都会挠痒痒,用手挠,这个手会不会吸?
生笑…
(自评:学生对于静电吸引小纸屑的现象很感兴趣,达到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同时通过“知道静电吗”了解学生的“静电”的前概念,为后续学习做铺垫。)
师:很想尝试一下,对吧?那么接下去呢老师就给大家一些材料,大家可以试试看,哪些东西通过怎样的摩擦会出现跟老师同样的现象,要不要试试看?
生:要
师:老师提供给大家的呢?(老师操作课件,跳过很多图片,学生发出惊叹声)提供给大家,这里呢老师有些材料没带来,这里呢里面有橡胶棒、塑料棒、尺子、另外呢有丝绸、皮毛和纸屑这个袋子里都有,还有一块木头。大家都可以尝试一下看,通过任意选两种东西,进行摩擦,试试看,然后去接近老师袋子里给大家提供的这些纸屑,把它倒出来,试试看,然后注意一点就是尽量不要用手直接接触摩擦的那个位置,尽量不要去接触。然后注意,尽量的做几次。明白了没有?
生:明白了
师:好,组长上来领走一份,拿到之后就可以开始尝试了
各小组组长上讲台前领取老师提供的材料后开始试验。老师到各小组巡视。
(自评:抓住了出示材料的时机,但是所准备的材料的结构性不够强,同时应该提供一张表格,更有利于孩子们有序的展开探究活动,并且记录相关个内容。)
师:好,把桌子上的东西收拾一下。……我看看,哪一组先收拾好。
学生收拾材料。
师:第八组好了,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第四组,…恩,都收拾好,很好。好,哪一小组来说说看,你选择的哪两样东西摩擦后发现是可以吸起小纸屑的?哪两样东西摩擦之后可以吸起小纸屑。来你说
生1:毛皮和尺子摩擦后可以吸起小纸屑
师:毛皮和什么?
生1:毛皮和尺子
师:毛皮和尺子是吧,相同的就不说了,不同的
生2:橡胶棒也可以吸起来。
师:橡胶棒和什么摩擦可以吸起来?
生2:橡胶棒和头发
师:跟头发。你说
生3:橡胶棒和木头
师:橡胶棒和木头摩擦什么可以吸?
生3:橡胶棒可以吸,木头棒也可以
师:橡胶棒和木头棒都可以吸,是吧。还有什么可以吸?
生4:橡胶棒和皮毛摩擦后橡胶棒可以吸。
师:橡胶棒可以吸,还有没有不同的,相同的我们就不说了。你说
生5:丝绸和尺子摩擦,尺子可以吸起小纸屑。
师:还有没有?你说
生6:木棒
师:木棒可以吸,还有吗?我记得刚才还有嘛。你说
生7:橡胶棒和皮肤摩擦,橡胶棒也能够吸
师:橡胶棒和皮肤摩擦,橡胶棒也能够吸。…还有没有?给大家提供的丝绸和皮毛,那两块东西和别的东西摩擦会不会吸。
生8:不会吸,生9:不会……
师:皮毛去接触那个小碎片的时候会不会吸上来?会不会?
生:会
师:有的组发现了,有的组没试过,那么通过这样的实验大家有什么发现?通过刚才的这个实验,大家有什么发现?似乎怎么样?你说……似乎什么?似乎有什么感觉?通过刚才的实验?
生10:木头怎么摩擦都吸不起来。
师:可是有的小组说可以吸上来一两片。这样摩擦之后你会发现很多物体通过和别的物体的摩擦,都会有什么现象?静电现象,很多物体都有这样的现象,只不过有些物体明显一些,有些物体不太明显。所以科学家们研究,统一规定,用丝绸和玻璃棒摩擦,玻璃棒所带的电荷就给它确定为正电荷,还用毛皮和橡胶棒摩擦,橡胶棒所带的就是负电。那么大家想想看,既然说生活中这么东西都有带点的现象,都有正电荷负电荷,静电呢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很多现象都存在,(操作课件出示静电图片)这些现象见到过没有,大家平时在梳头,梳得时候头发被梳子粘牢了。在生活中还有没有发现静电现象?像这样粘起来的,特别是身体上。前一段时间天气很干燥的时候…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穿衣服的时候…有没有发现过…
(自评:在日常生活中你还发现了哪些静电现象的问题,孩子能说出来的似乎很少,这是什么原因,学生对于静电的前概念似乎很少)
生11:有发现过,脱毛衣的时候会有响声。
师:毛衣从头上拉出去时怎么样?噼噼啪啪的声音,如果晚上灯暗一点还会怎么样?“哗”一下,火花一样的东西冒出来。还有一种现象不知道大家见到过没有?干嘛?就是穿裤子,穿一件裤子,比较薄,天气又比较干燥,裤子会怎么样?似乎会吸在那个大腿上。这些现象都是静电现象,而且生活当中很多,(课件出示闪电图片)这是什么?这个也是静电现象。(怒发冲冠图片)这个是莱顿瓶,储电器,这个图片叫什么?怒发冲冠,爆炸头。生活中的静电现象随处可见,很多地方都可以见得到,类似的这样可以吸起来或者发出轻微的闪电现象,那么我们周围的一切事物当中,包括人类在内都有静电现象,那么电在平时给你什么感觉?能不能随便摸(触摸插座的动作)那我现在摸你有没有电?
生:有的时候有?
师:什么时候有?
生:天气很干燥的时候。
师:天气很干燥的时候突然接触到时会有,会不会有危险?
生:不会
师:摸这个会不会有危险?(摸插座的动作)
生:有
师:静电现象在我们生活中都存在,但是我们摸去有电吗?这个有电吗?这个有电吗?(摸纯净水瓶子和桌子)
生:没有
师:老师说起来说都带电,都带静电,那这些摸去都没感觉啊?为什么?因为不干燥?那你干燥的时候摸摸看,带不带电?那这是为什么呢?来,(课件出示“为什么物体不带电?”的声音解说)明白了没有?
生:明白了
师:为什么我们不带电?
生:因为正电荷负电荷的数量相等。(老师点头走下讲台)
师:物体当中的正负电荷数量相等,在这种情况下,对外就怎么样?不带电了。通过刚才摩擦起电大家也知道了,任何两个物体摩擦之后它就带电了,只不过有的时候明显,有的时候不太明显。那么这里另外呢,用丝绸和玻璃棒摩擦,玻璃棒所带的电荷是正电荷,用毛皮和橡胶棒摩擦,橡胶棒所带的就是负电。这是统一规定的。了解一下正电荷和负电荷。
(课件影像解释物体带正负电荷的原因)
师:你们明白了吗?
生:明白了
师:两个物体摩擦之后,正负电荷发生了转移,所以说就出现了带正电,带负电的现象。(出示红果果、绿泡泡图片)这两个知道吧,看过没有,见过没有?看他们两个人身上都粘了两个气球。这个奇怪吧。气球有没有?有。他这个神奇的魔术打架看一下,他这个气球可以轻轻地粘在身体上,很多同学心中已经在想了,这个是不是就是静电现象?
生:静电现象
师:为什么可以粘住?想一想为什么可以粘住呢?为什么可以粘在身体上呢?这里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为什么气球可以轻轻松松的粘在身体上,今天我们能不能做得到?
(课件影像出示绿泡泡把气球粘在身上的具体做法,老师现场吹起一个气球。)
师:为什么?
生:静电
师:因为是静电,所以可以。我们来试试看,回去之后我们也可以给家里人试试看,给其他班级没有上过的同学演示给他们看看,我今天可以把气球粘在身体上,会不会成功?
生:会
生:不会
师:有人说不会成功,有人说会成功,试试看。(老师拿着气球演示)
生:嗯?
师:为什么?我今天衣服穿太多了?再试一次。试几次?
生:两到三次
师:两到三次。(老师接着继续演示)如果两到三次不成功,才算不成功。
生:嗯?
师:还是不成功。我再试一次行不行?心中有点泄气了(老师接着继续演示)
生:嗯…哎…
师:为什么?
生:衣服太多了…今天太冷了……
师:为什么他可以成功啊?他衣服穿少一点,呵呵……(老师举手,示意学生举手回答问题)
师:为什么?有没有人知道?衣服穿太多了,衣服穿少一点,这个老师可以告诉大家,这里连续几天天气都在干什么啊?
生:下雨
师:下雨,下雨之后了,空气中水汽相对来说重一些,那么这个摩擦之后的产生的电荷很快被空气中的水分带走了。大家很想试,大家可以回去试。气球老师这里带来有,过会儿可以到老师这里拿,拿回去之后再试试。那这个摩擦之后啊,如果去粘(用和头发摩擦过的气球去粘学生的头发),可以把头发粘起来,女同学的长头发一下子就粘起来了,大家看到没有?
生:粘起来了…看到了…帮我也试试…(学生很激动、很兴奋)
师:为什么?好像科学特别喜欢问为什么。大家有句口头禅“因为所以科学道理”,科学什么道理。什么道理?为什么这两者能吸?……为什么这两个能吸起来?……心中有没有这个疑问?看得出,很多同学心中有这个疑问。这个克里克里给大家做了一个解释,
(课件影像出示克里克里对于气球粘在身上这个现象的解释)
师:大家看到没有,气球上带的负电荷和衣服上的正电荷会怎么样?
生:会吸起来
师:吸起来,这让你想起什么?三年级的时候你曾经上过什么课?
生:吸铁石
师:吸铁石它有什么特点?你还记得吗?你说
生:正极和负极会相互吸起来。
师:正极和负极相互吸起来,这个似乎好像跟这个像不像?
生:像
师:很像,正极和负极他们两者是相吸的,那么正极和正极呢?
生:相斥
师:这个原理和磁铁上的原理相同。(老师调整课件,出示正负电荷之间的关系图文)
师:同一种电荷会互相排斥,不同的电荷互相吸引。这是和磁铁正极和负极的原理非常的像。非常的接近。那么日常中,既然说这个电,如果说正电荷和负电荷都不动的话,我们怎么运用这个电,怎么让这个电为我们所用,家用电器用的跟我们身上的这个一样吗?一样不一样?
生:不一样
师:不一样,我们这里所看到的这些都是这种电压很低静电,它人体没有伤害,但是家用电器上所使用的这个电,对人体就有危害,电压很高,电流很强,对人体有一定的伤害,所以大家不能随意的触摸家用电器。那么,我们要让电荷为我们所用,我们必须啊让电荷能够动起来。让电荷动起来必须要有一些最基本的条件,一个是电源,一个是用电器,还有呢就是导线。有了这些之后,里面的电荷就开始怎么样?(老师操作课件,影像演示电流流动的示意图)
生:动了
师:电流都是朝一个方向动的,这样我们就可以运用生活中的一些电了,要让电荷动起来就必须要用上像这样的电源、用电器和导线。让本来静止不动的电荷怎么样,这样就能够为我们所用。
师:思考两个问题,油罐车后面都有一个尾巴,还有一些建筑物,大家看一下,都有一根避雷针,油罐车为什么会有一条尾巴?小组内部讨论一下看,为什么要拖一条尾巴。
(学生小组讨论,老师巡视)
师:结合今天的知识,大家想想看,拖一个尾巴它有什么作用?特别又是油罐车,这个肯定是有作用的。
(课件影像的使用使知识传授的味道更浓)
师:明白没有
生:明白了
师:那么大家想想在日常生活中,比如说刚才老师提到的,梳子和头发这样粘起来的,那个梳子一梳,那个头发就粘起来了,有什么办法去消除它?用梳子梳头发,头发被粘起来这个,很难受,有什么办法?用梳子梳头发,头发被粘起来了,我想把它消除掉,你有什么办法?
生:用点水
师:头发抹点水,这样你再去梳的话,就不会了,为什么?
生:因为变得潮湿了
师:潮湿了会有什么作用?可以把电荷带走了。刚才老师说了,今天为什么气球粘不上去的原因也就是空气太潮湿了。再比如说,我这个裤子很薄,粘在大腿上,怎么办?抹点水。那么,雷,避雷,这个到底是什么原因,我们来看一下。
(课件影像解释避雷针的工作原理,老师读文字)
师:那么生活当中这种现象呢还有很多,这个单元会有很多的跟电有关的知识,大家可以好好关注一下,那这杰克我们就上到这里。
?
自评:
1.?????? 学生探究的时间不足,学生在无序的“玩”摩擦起电,课堂缺少探究味。材料的提供,教师的引导方式都不是很合理。因此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没有什么收获,也就没有什么交流的东西。
2.?????? 老师的语言太多,老师在“传授”知识,强硬让学生明白他们本身有点知道,但还不是很清楚的知识。
3.?????? 影像资料的出示时机以及时间太长,“抢”了学生自己探究的时间,有点喧宾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