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巩乃斯的马
[语言建构]
一、读准字音
(一)单音字
畸形(jī) 龇牙(zī) 后裔(yì)
鬃毛(zōnɡ) 笨拙(zhuō) 牝马(pìn)
马驹儿(jū) 穹庐(qiónɡ) 篝火(ɡōu)
毡房(zhān) 蓦然(mò) 喧嚣(xiāo)
悲怆(chuànɡ) 屹立(yì) 骐骥(jì)
(二)多音字
1.组词辨析法
簸 称 仆
2.语境辨析法
(1)据史书记载(zǎi),王昭君多才多艺,每逢三年五载(zǎi)汉匈首脑聚会,她都要载(zài)歌载(zài)舞。
(2)小明参加体育锻炼缺乏毅力、一曝(pù)十寒的事情在校会上被曝(bào)光,他感到十分羞愧。
二、写对字形
三、积累词语
1.理解辨析
(1)退化·蜕化
退化:①生物体在进化过程中某一部分器官变小,构造简化,功能减退甚至完全消失。 ②泛指事物由优变劣,由好变坏。 蜕化:虫类脱皮,比喻腐化堕落。
(2)抱怨·报怨
抱怨:心中不满,数说别人不对;埋怨。 报怨:对所怨恨的人做出反应。
2.明确词义
(1)无以复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行我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无与伦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淋漓尽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海市蜃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不可能再增加,指程度达到了极点,是贬义词。
(2)素,平素,向来。不管别人怎样说,我还是按照我本来的一套去做。
(3)指事物非常完美,没有能跟它相比的 (多含褒义)。
(4)形容文章、谈话等详尽透彻,发挥充分,也形容暴露得很彻底。
(5)原指海边或沙漠中,由于光线的反射和折射,空中或地面出现虚幻的楼台城郭。现多比喻虚无缥缈的事物。
[语言运用]
1.判断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读音、写法以及成语使用的正误,并改正。
它是马群的灵魂,作为这群马的首领当之无愧,因为它的确是超凡脱俗的强壮和美丽,匀称(chēng)高大,毛色闪闪发光。最明显的特征是颈上披散着垂地的长综,有的浓黑,流泄着力与威严;有的金红,燃烧着火焰般的光彩。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称(chèn) 综—鬃 泄—泻 超凡脱俗—无与伦比
2.下列句子的顺序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
①纵览马的历史,还会发现它和我们民族的历史紧密相连着。
②值得自豪的是我们中国有好马。
③这也难怪,骏马与武士与英雄本有着难以割舍的亲缘关系呢,彼此作用的相互发挥、彼此气质的相互补益,曾创造出多少叱咤风云的壮美形象!
④从秦始皇的兵马俑、铜车马到唐太宗的六骏,从马踏飞燕的奇妙构想到大宛汗血马的美妙传说,从关云长的赤兔马到朱德总司令的长征坐骑……
A.①③②④ B.②④③①
C.②④①③ D.③④②①
C [②句总起,④句举例,①句与③句承前论证。]
新边塞诗的扛旗人——周涛
周涛,生于1946年,山西潞城县人,中国著名诗人、散文家。主要作品有诗集《神山》、《野马集》,散文集《稀世之鸟》、《游牧长城》等。1998年获首届鲁迅文学奖,是新边塞诗的代表人物。同时也是当代中国最具个性魅力和文学气质的优秀作家。
1970年,作者被下放到新疆巩乃斯的一个农场接受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再教育”,“第一次触摸到冷酷、丑恶、冰凉”的生活实体,不正常的政治气候使他压抑到不能忍受的地步。但“高强度的体力劳动并不能打击”他“对生活的热爱”,他从巩乃斯的马身上感受到了人类的“进取精神和崇高精神”,从而使生活充满了活力和信心。本文就是作者80年代初回忆这段生活时所写的一篇优美散文。
[文本鉴赏]
本文揭示了马作为人类朋友的特殊品格和艺术价值以及给作者的深刻启迪,赞扬了勇敢、自由、进取的精神和崇高友爱的感情,寄托了自己对不受羁绊的充满活力的生命境界的追求。
第一部分(1~3) 第二部分(4~16) 第三部分(17~21)
①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
[答案] ①回忆巩乃斯草原的马 ②生存竞争图
[文本深读]
一、阅读第1~3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1.牛、骆驼、毛驴有何共同特点?作者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写牛、骆驼、毛驴的特点,说它们是俘虏,是仆役,与下面褒扬马是“作为人类朋友的形象出现的”形成鲜明对比。用马与以上动物的对比,引出马;然后再用“橘树有自己的土壤”作类比,引出“巩乃斯的马”。
二、阅读第11~16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2.“凡是那时被取消的,你都重新又给予了我”这句话应该怎样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所谓“那时被取消的”,是指在那个特定的年代,人们生活单调,精神压抑,作者在农场接受再教育,更加被不正常的政治气候压抑得连正常的精神生活都没有了。作者这时只有一个乐趣:看马。而正是在看马之中,作者感受到了一种生命的自由,精神的自由,一种酣畅的生命境界。人不能仅有物质的生活,更需要精神的生活,这才是一个完整的世界,而这个完整的世界是巩乃斯的马给予他的。
三、阅读第17~21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3.根据第17段,可以看出马的特点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马的特点:它奔放有力却不让人畏惧,毫无凶暴之相;它优美柔顺却不任人随意欺凌,并不懦弱。作者赞美它是进取精神的象征,是崇高感情的化身,是力与美的巧妙结合。
4.第19段将牛、毛驴、骆驼与马作对比,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牛只有实用的功能,社会发展了,“牛从挽用变为食用,仍然是实用物”,不能在精神上给人更多的东西,毛驴和骆驼则更会因交通事业的发展失去其实用价值而变为展览品。马则不同,它不仅仅在交通意义上具有价值,它还充满着生命的活力,能“给人以勇气,给人以幻想”,激发人们去追求一种生命的自由境界。所以,车辆只能在实用意义上取代它,却不能在精神方面取代它,历来以马为题材的工艺品的创作,正说明了这一点。
四、阅读全文,回答问题。
5.有人说,本文中的马,给人以视觉上和思想上的巨大冲击力,充满了阳刚之气;还有人说,本文虽然显露了一种豪放和酣畅,但又弥漫着一种忧郁气息。请你谈谈自己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观点一)本文中对马的描写确实给人以视觉上和思想上的巨大冲击力。尤其是文中的两处场面描写,即雪夜骑马狂奔、暴雨群马狂奔两幅画面,壮阔的图景及其所表现出来的巨大力量,给读者一种酣畅淋漓的感觉。
(观点二)当时作者所处的年代,政治气氛压抑,而自己到农场去接受“再教育”,与世隔绝,生活单调,因此作品中确实弥漫着一种忧郁气息。
(观点三)本文所表现出来的这种力量和忧郁是不矛盾的。这种忧郁当中潜伏着一种巨大的力量——人们对自由的追求。而这种对自由的追求,正是在人们内心的忧郁中显得更加充满力量。
[写法借鉴]
1.写作特色
场面描写
本文通过描写两个马群奔跑的典型场面,渲染了一种紧张、壮观的氛围,突出表现了文章描写的主要对象——巩乃斯的马的生命活力,并通过它表现了人对自然境界的向往,对淋漓尽致、酣畅痛快的生命境界的追求。那我们应该怎样对场面进行描写呢?
定义:场面描写,就是对一个特定的时间与地点内许多人物活动的总体情况的描写。它往往是叙述、描写、抒情等表述方法的综合运用,是自然景色、社会环境、人物活动等描写对象的集中表现。
作用:(1)塑造人物,表现主题。(2)渲染气氛,烘托事物。(3)明示、暗点主题。
2.写法指导
(1)要交代清楚场面的背景。如活动场面发生的时间、地点、环境等,这样人们才知道场面是在怎样的社会或自然环境中发生的。
(2)要在写好总体的基础上写具体。写场面时,要对场面有总体概括,使读者对总体面貌有所了解。但场面同时也应该有重点部分,对这部分要写详细、写具体,做到有点有面。
(3)要写出气氛。气氛是人在一定环境中看到的景象或感觉到的一种情绪或感情。无论什么场面,都会有气氛,如庆祝场面有欢乐的气氛,比赛场面有紧张的气氛等。
(4)写场面要有顺序。场面是由人、事、景、物组合起来的综合画面,不可能几笔就同时都写出来。因此,写场面时要安排好先后的顺序。
3.迁移运用
每次考完试后,发试卷的时候一定会是同学们最紧张和最激动的时刻,请你运用点面结合的手法充分发挥想象,对这一场面进行描写。20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示例】 “发试卷了!”随着英语课代表的一声喊,正在教室外活动的同学们纷纷跑回教室紧张地围拢过来,一个个伸长了脖子或手,希望最先看到自己的分数或拿到自己的卷子。随着一个个名字报出来,课代表手中的试卷也渐渐少了下去,教室里逐渐沸腾起来。“哇,满分,太好了!”有的同学因为考得好而情不自禁地大叫起来;有的同学看了分数满脸笑容,如释重负地吁了口气;有的一脸沮丧,抓住试卷坐在座位上默默地发呆;有的埋头仔细看着,似乎不相信自己的眼睛;有的似乎怀疑老师将分数算错了,翻着卷子,叽叽咕咕地算着;还有几个同学当时就趴在桌上小声地哭起来……
[素材采撷]
1.素材积累
《巩乃斯的马》揭示了马作为人类朋友的特殊品格和艺术价值以及给作者的深刻启迪,赞扬了勇敢、自由、进取的精神和崇高友爱的感情,寄托了作者对不受羁绊的充满活力的生命境界的追求。勇敢意味着付出,它无所谓大小,凡是追求进步、追求真理、追求正义的行为都是勇敢的作为。
【应用角度】 “勇敢”、“追求”、“个性张扬”、“生命本色”、“崇高的美”等。
2.素材应用
“想唱就唱要唱得响亮/就算没有人为我鼓掌/至少我还能够勇敢地自我欣赏/……”这首已唱遍大江南北的歌,启示我们无论外界环境如何,只要自己坚定目标,梦想总有一天会实现。要时时刻刻激励自己,不断地鞭策自己,让自己能更有信心地战胜重重困难,使自己的人生加倍丰富多彩,绚烂多姿。
古人云:“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人生不是一帆风顺的,生活中的艰辛与挫折正是为了磨炼我们啊!这样我们才会更加有信心去面对一切,更好地坦然面对世界,笑对生活中的一切。
[群文阅读]
导读:自由像是天空中飞行的鸟,它们无拘无束,它们想要飞出蓝天的庇护,去开创新的世界。自由也像是盛开的花朵,它们虽是一瞬间,但是却美丽无比,让人无比向往。
自由它是全世界的自由,它是全世界的力量。这种力量可以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也可以让世界的花朵,更加的美丽,让世界的人们,都向往它。而它,就是我们心灵深处的渴望,是我们共同的力量。
做心灵的自由之王,
不做欲望的奴隶
人生就是一场修行,修的是自己的心。修行,就是扩大自己的心量。心量越大,自己的舞台就越大,能容的东西就越多。当你的心量大得远远超过了高山,高山就相对地变小,渐渐小如一粒尘埃。当心量大得远远超过了大海,大海就如一滴水。当心量大如虚空,无边无际,宇宙就如一朵浮云,如一朵莲花,如一粒微尘,最终渐渐消逝了影踪。日月星辰,大海,高山,更是无处可寻。那一直困扰你的风雨,尘埃,顿时都化成了佛光,世界已一片光明,一片宁静。
世上的东西都是有形的,唯有心灵无形。无形的东西是不会受伤的,我们向天空扔东西,受伤的是我们自己,而不是天空。为什么我们会受伤,经常伤痕累累,甚至千疮百孔?因为我们迷了。我们把无形的空如虚空的心,当成有形的了。我们为自己的欲望所迷,欲望如尘埃,如污垢,沾满了明镜似的心,让她渐渐晦暗,渐渐失去了无形的灵性。我们看人,待物,都带着自己的感彩,犹如带着有色眼镜看东西,任何东西都是眼镜的颜色。其实,这就是幻象。这些带着主观色彩的幻象,都不是真实的。真相,是客观存在的,并不是我们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所感的那样。
心灵,纯净,无染,本来就是透明的,她就是自由之王,无比庄严,无比尊贵。欲望是什么?就是束缚我们的绳索,禁锢我们的枷锁,把我们牵引着,捆绑着。我们随着他,追着他,陶醉着,快乐着,幸福着,渐渐深陷其中,渐渐被麻醉了,渐渐无法摆脱,最终彻底失去了自由,最终把我们变成了他的奴隶。当我们发现时,已经是痛苦深渊,不堪其累,无法自拔。欲望越大,越难满足,人活得也就越累。犹如毒品,时间越久,所需的量越大,想得到同样的快乐,只有加量。最终结果是什么?毒发身亡。
能让我们快乐,幸福的,不是无穷无尽的逐步升级的欲望,而是一颗纯净无尘的真心。我们认为只有满足不断增长的欲望,就能得到自己想要的快乐和幸福,其实是一个彻头彻尾的错觉。只有减少欲望,降低期待,去掉杂念,驱除控制我们的枷锁与绳索,才是获得幸福与快乐的唯一办法。
论自由
也许只有阳光才会感觉到自由吧,因为遍布神州大地,步行五湖四海,到处都有它的足迹,然而其实它却不是自由的,它也是受到自然的约束的,它要听从乌云的命令,只有乌云同意它通行,它才能够遨游世界,同时,它也要听从太阳的指示,太阳让它变得灰暗,它就灿烂不起来。所以阳光也是很苦恼的,它并不自由,但它总是憧憬着自由,它幻想着哪一天冲出枷锁,步入自由的轨道。
一个失去自由的人永远不会懂得自由是多么的可贵,他们生活得像是带着锁链的犯人,他们不能够反抗,也不能够呻吟,因为他们已经失去了珍贵的自由,而在他们的心灵深处,其实是渴望得到自由,他们又像是小草一般的追求自由,尽管是失去生命,而他们也觉得为自由而奋斗,他们的意志是不能够被磨灭的,而应该被赞扬。
当你到大自然中步行时,你会发现大自然有多么的美好,从而也能体会到自由是多么的美好,它像是我们的灵魂,附在我们的躯壳上,与我们不离不弃,然而你若是抛弃了它,你就会觉得生命有种缺陷,是用再多的金钱也买不回来的。自由也像是一种精神力量,人们憧憬它,不断地追随它,不断的热爱它,从而产生共鸣,人们就会高呼自由与和平,有许许多多的人都会为了自由而奋斗,为了自由而进取。
也许你不懂得自由的本质,它不是金钱买来的利益,也不是爱情换来的肉体,它是心灵深处的呼唤,它是世界深处的力量。
我热爱自由,我爱它胜过爱情以及事业,它在我的心中是不可取代的,我会为了自由而努力,我愿意献出我的生命来维护自由,它是神圣的,是上帝也要敬仰的灵魂。它像是一首首的诗歌,让人们一代又一代的歌颂。它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事情,胜过爱情!
推荐阅读篇目:
《容忍与自由》(胡适)
《活得简单,才能活得自由》(周国平)
《难得自由》(选自瑞文网)
[诵国学经典]
1.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论语·卫灵公》)
[明理知义] 君子不因为别人的话说得好就提拔他,也不因为别人的品德不好就废弃他的正确意见。
[成长启示] 我们不能被一个人的巧言令色所迷惑,更不能根据对一个人的好恶来判断他的话是否正确。
2.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论语·季氏》)
[明理知义] 有益的朋友有三种:同正直的人交友,同诚实的人交友,同见闻广博的人交友,是有益的。
[成长启示] 朋友的圈子决定了一个人的层次,因此,我们要同正直、诚实而又有丰富知识的人交朋友。
课件49张PPT。第一单元 3 巩乃斯的马课时分层作业(三) 巩乃斯的马
[语言运用层]
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特朗普一改以往我行我素的风格,强调美英传统盟友关系,对北约态度改变“口风”,并借机试图缓和近来与墨西哥的紧张关系。
②每年的春晚就好似一部反映当年社会生活的戏剧,演员们表演得无与伦比,让人们在一个个真实的生活场景的回忆中得到美的享受。
③李白的“白发三千丈”这句诗大胆地运用夸张和想象的手法,把郁积在诗人胸中的“愁”描摹得淋漓尽致。
④一定要积极努力地去学习,否则到失败的时候,以前所有的梦想都将是一场南柯一梦。
⑤江都沿江开发区的建设在“十二五”期间得到了飞速发展,一座座海市蜃楼在长江岸边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崛起,一个繁荣的现代化港口新区正在迅速形成。
⑥面对“义而致富,仁而致富”,如果颜渊、原宪依然选择栖于陋巷中,箪食瓢饮、安贫乐道,那应该没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地方了。
A.①②④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③⑤⑥
C [①我行我素:不管别人怎么说,我还是照我本来的一套去做。使用正确。②无与伦比:没有能比得上的。用错对象,不能用于指人,可改为“无可挑剔”。③淋漓尽致:形容文章、谈话等详尽透彻,发挥充分,也形容暴露得很彻底。使用正确。④南柯一梦;泛指一场梦,或比喻一场空欢喜。与“一场”重复。⑤海市蜃楼:蜃景的通称,比喻虚幻的事物。不合语境,可改为“高楼大厦”。⑥安贫乐道:安于贫穷的境遇,乐于奉行自己信仰的道德准则。使用正确。]
2.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我一直对不爱马的人怀有一种偏见,认为那是由于生气不足和对美的感觉迟钝所造成的,而且这种缺陷很难弥补。
B.在伊犁,在巩乃斯大草原,马作为茫茫天地之间的一种尤物,便呈现了它的全部魅力。
C.屠格涅夫有一次在他的庄园里说托尔斯泰“大概您在什么时候当过马”,因此托尔斯泰不仅爱马、写马,并且坚信“这匹马能思考并且是有感情的”。
D.纵使有一天马终于脱离了征战这一辉煌事业,人们也随时会从军人的身上发现马的神韵和遗风。
C [关联词语运用不当,“因此”应改为“因为”。]
3.将下面三句话改写成一个单句,可以调换个别词语。
①它是马群的灵魂。
②它作为马群的首领当之无愧。
③它的确是无与伦比的强壮和美丽,匀称高大,毛色闪闪发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先找出能作为句子主干的语句,比如第①句;然后把其余两句变成修饰限制成分即可。
[答案] 那匹无与伦比的强壮和美丽、匀称高大、毛色闪闪发光的马是马群当之无愧的首领和灵魂。
4.从远古时代的图腾,到十二生肖,动物在中国人的生活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选择一种动物,仿照下面的示例写一段话。(字数、句数、句式不必与示例相同)
示例:龙——特点是集多种动物之精华于一身,腾云驾雾,上天入地;不仅是华夏民族的灵物,而且成为最高统治者、王权、祥瑞等的象征;与之相关的成语有龙凤呈祥、望子成龙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马——马在古代人们的生活中十分重要,既用于交通、作战和劳动,又可供肉食,因此马是吃苦耐劳、忠心耿耿的象征,“千里马”更代表着杰出的人才;与之相关的成语有马不停蹄、马到成功等。
5.下面几个话语情境分别存在表述不当之处,请指出并加以修改,使之准确、得体。
情境一:电视剧《新水浒传》中,晁盖送给捕头雷横十两银子,雷横一边接过银子一边说:“多谢晁大哥,那我就笑纳了。”
情境二:某杂志上的一条请柬:“我明天乔迁新居,为答谢您的祝贺,特于府上备下薄酒……”
情境三:记者连载报道:“滨河游园开放后,我已多次光顾,不论是春天的姹紫嫣红,还是冬天的玉树琼枝,我都领略过。……”
情境四:电台新闻广播稿:“5日以来的多场豪雨,造成阿里山景区道路阻断……滞留游客可望明日返回住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和得体。语言的表达要注意场合、对象、身份等。
[答案] ①“笑纳”改为“收下”。②“乔迁新居”改为“搬新家”,“府上”改为“家中”。③“光顾”改为“游览”。④“可望”改为“有望”(广播不能出现谐音)。
6.下面是一幅名为“多好的草地也有瘦马”的漫画,请简要概括漫画内容,并揭示其寓意。
画面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寓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解答此题时,需要仔细观察漫画内容,注意漫画中的“瘦马”和“肥马”的对比。
[答案] 画面内容:碧草如茵的原野上,远处一匹匹膘肥体健的骏马正悠闲自得地吃着草。然而就在近处,一匹瘦骨嶙峋的马横卧在地面上。
寓意:要有所作为,光有优越的条件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自己努力。
[阅读提升层]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汗血马
魏继新
夕阳正在西下,苍茫的暮色给无垠的沙丘涂上了一层忧郁、凝重的昏黄,晚霞正在渐渐暗淡下去,几缕破碎的云丝被烧得通红后,又仿佛随着沙漠粗糙而夹着尘沙的戈壁风吹得骤冷,云丝便变得像一块块冷却后的生铁,在青黑中镶上了一层红边,使干燥的沙漠更显得荒凉而凄惨,呈现出一派壮观的悲怆。但尽管如此,空气仍然十分干燥,使人嗓子眼儿里仿佛冒得出火来,所以,在汉子的眼里,那落日依然在使人炫目地燃烧着,使他觉得连呼吸也刺激得嗓子一阵阵针扎般的疼痛。
汉子的头发已经有些灰白了,但短而粗糙的胡须却显示出他并未衰老,而恰恰是正值壮年,只不过岁月的沧桑与坎坷过早地给他的须发涂上了一层白霜。汉子留平头,额头像石块一般坚硬,有几条刀砍斧凿般的皱纹横在其间。他面部轮廓分明,线条执拗粗犷,眼睛凹陷,带点儿凶狠、阴沉,与他做伴的,是一匹身架不高,但却并不因风沙、干渴的折磨而失去其矫捷神韵的枣红马。那马与他一起出生入死,相依为命,好几次在他昏迷时背负着他脱离险境。这一次,又是它,带着负伤的他日夜兼程地奔走了三天三夜,直到闯入茫茫戈壁,才摆脱了仇家的追杀。
马喷着响鼻,艰难地把腿一次次从深陷的黄沙中拔出,但尽管如此,它还是不时用劲拽着缰绳,助不愿再骑它的主人一臂之力,但它终归还是太累了。汉子心疼地拍了拍马背,终于找了一处背风的沙口,躺了下来,那马,便偎在他头前,用身躯替他挡风。汉子见了,艰难地一笑,对它报以感激。
月亮升起来了,荒原变得苍白而神秘,一层忧郁的月光,镀在汉子和马身上,使他们看上去,犹如一尊正在渐渐风化的黝黑的泥塑。
汉子醒来时,如炽的烈日已高高地悬挂在荒漠之上。他已记不得闯进戈壁有几天了,只昏昏沉沉地被同样疲乏的马艰难地拽着走。偶尔看见被风沙掀露出的人兽的白骨。汉子嘴唇喃喃地动着,眼前不断出现许多幻象。他仿佛看见自己杀了杀害他全家的仇人,与弟兄们拉竿子杀富济贫的情景,也仿佛看见官家围杀了全部弟兄,还有他的媳妇玉茹,他要与官家拼命,玉茹却叫他一定要冲出去。他冲出去了,进了戈壁,却终于因饥渴难耐晕倒了。
醒来时马正嘶鸣着,用蹄子把刀踢到他面前,又躺下来,把脖子对准他的脸。汉子一下明白了,马要他拿自己的血解渴。汉子眼里涌出了泪水,他抱住马脖子,缓缓拿起刀,但他没有割马,而是割了自己手腕,血汩汩涌出,他把手腕对准马嘴。马似乎也明白了,吸吮了几口,便扭过了头,汉子看见马眼里也有泪水。他撕了条布巾,包住伤口,缓缓爬上马背,马站起来,艰难地向前走去,汉子却昏过去了。
不知过了多久,过了多少个白天和黑夜,马一阵长长的嘶鸣把他惊醒了,汉子迷迷糊糊地看见了一片绿地,而马也竭尽余力,艰难地奔跑起来,还出了汗。汉子用手一摸,闻到异味,拿到眼前一看,那汗中,竟带着血丝……
后来,汉子便在这沙漠中的绿地安了家,放牧着马匹牛羊。渐渐地,这儿变成了一块小小的绿洲,不少牧民也在这儿落了户。汉子的马不仅与他终身为伴,而且也渐渐繁衍成一群。只是,此马虽日行千里,夜行八百,但每汗必血,实非一般良驹矣。
于是,人们便呼那马为汗血马,尽心恤之,轻易不使其驰骋也。
7.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恰当的一项是( )
A.小说运用了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手法,超乎人的想象又在情理之中,极具艺术魅力。
B.第二段,对汉子外貌、神态、动作的描写表明了汉子有过沧桑与坎坷的经历,性格粗犷。
C.小说采用补叙的方式介绍了汉子和汗血马进入沙漠的原因,叙述的故事曲折而又引人入胜。
D.本文中有许多细腻感人之处,如“汉子眼里涌出了泪水,他抱住马脖子,缓缓拿起刀……汉子看见马眼里也有泪水”,写出了汉子对马的感激之情。
A [B项,没有动作描写; C项,应是插叙;D项,应是表现了汉子与马之间的感情。]
8.小说开篇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现手法的作用。小说的环境描写一般有六种作用,如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表现性格特点,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深化主题等,开篇环境描写比较细腻,恶劣的环境使得汉子与宝马之间的深厚感情得以更完全地体现。
[答案] 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极写戈壁环境的恶劣。②渲染悲壮的气氛,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③为下文的情节展开做铺垫。④将汗血马放在艰险的环境中,为后文突显汗血马的精神蓄势。
9.小说中“汗血马”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通过汗血马带主人逃命,为主人挡风沙,让主人喝自己的血这几件事,显示出汗血马的赤诚与忠心。通过它带主人一路奔逃,坚持走出沙漠,显示出它的坚韧刚毅,不畏艰险。
[答案] ①对主人赤诚、忠心。②坚韧刚毅,不畏艰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