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题梳理(5):生命活动的调节

文档属性

名称 2010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题梳理(5):生命活动的调节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912.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0-01-04 13:51: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专题五 生命活动的调节
结论性语句背诵篇。。。早上背一背,很有必要
1、内环境是指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构成的细胞外液。
2.稳态是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的调控下,通过人体自身的调节,对内环境的各种变化做出相应调整,使内环境温度、渗透压、酸碱度及各种化学成分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3.正常人的血糖浓度在0.8~1.2g/L。参与人体血糖平衡调节的激素主要是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和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当血糖浓度高于1.6 g/L时,就会形成糖尿。糖尿病的典型症状是多饮、多食、多尿和体重减少。
4.不同细胞所处的内环境不同,如血细胞、毛细血管壁细胞、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等。
5.细胞可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不断获取生命活动需要的物质,同时不断排出代谢产生的废物。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过程,需要体内各个器官系统的参与。
6.出现糖尿不一定是糖尿病,糖尿可能的原因有:糖尿病;一次性食糖过多;肾脏病变等。
7.下丘脑既是神经系统的结构,又是内分泌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既能传导神经冲动,又能分泌激素。下丘脑可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和抗利尿激素,是体温调节、水平衡调节、血糖调节的中枢。
8.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弧是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
9.静息状态时,神经元细胞膜电位外正内负,兴奋状态时,细胞膜电位为外负内正。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间由于电位差的存在形成局部电流,兴奋以膜电位变化(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这种传导的方向是双向的。
10.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是通过突触实现的。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泡内,所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
11.人脑由大脑、脑干和小脑组成。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是高级神经活动的结构基础,其上由语言、听觉、视觉、运动等高级中枢;脑干有许多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如呼吸中枢;小脑是重要的运动中枢,维持身体平衡。
12.在体液调节中,激素调节起主要作用,但不是惟一作用,CO2、H+等也可起体液调节作用。
13.通过负反馈调节机制,血液中激素的含量可保持相对稳定。
14.激素调节中,对某一生理活动的调节是多种激素相互协调、相互作用共同完成的。
15.人体在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各种调控机制调节生命活动,维持人体内环境的稳态,其中神经调节是主导地位。
16.人体的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等组成。人体的免疫分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主要作用的是淋巴细胞。
17.B淋巴细胞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为效应B细胞和记忆细胞,效应B细胞分泌抗体发挥体液免疫作用;T淋巴细胞受靶细胞(被抗原入侵的细胞)或吞噬了抗原的巨噬细胞刺激后增殖分化为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效应T细胞直接裂解靶细胞发挥细胞免疫作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既独自发挥作用,又相互配合。
18.HIV为一种逆转录病毒,它感染人体的途径多样,如经性接触、血液和血制品、母婴感染等,在我国,共用注射器具注射毒品是感染HIV的最主要途径。HIV进入人体后主要攻击T淋巴细胞导致患者免疫功能严重缺陷。
19.生长素的合成部位是胚芽鞘的尖端;感光部位是胚芽鞘的尖端;生长素的作用部位是胚芽鞘的尖端以下部位;向光性的内因是生长素的不均匀分布;光影响生长素的分布但不影响生长素的产生,有光无光均可产生生长素;琼脂不能感光。
20.生长素具有极性运输的特点,只能从植物体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
21.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调节作用具有两重性,既能促进植物生长,又能抑制植物生长。是促进还是抑制与生长素的浓度、植物器官的种类及细胞的年龄有关。
22.生长素类似物在农业生产中能促进扦插枝条生根、防止落花落果、促进果实发育和控制性别分化等。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没有授粉的番茄花蕾可获得无子番茄。
23.目前发现的植物激素有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乙烯。其中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在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能诱导再分化过程。
24.植物细胞的分化、器官的发生、发育、成熟和衰老,整个植株的生长等,是多种激素相互协调、共同调节的结果。
25.生长素两重性的实例除顶端优势外还有根的向重力生长和用除草剂在单子叶作物中除去双子叶杂草。茎的负向重力性和向光性都只体现了生长素的促进作用,不能说明生长素的两重性。
重、难点知识归纳篇。。。课堂理一理,定有收获
1.反射弧结构分析
兴奋传导 反射弧结构 结构特点 功能 结构破坏对功能的影响
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构↓传出神经↓效应器 感受器 神经组织末梢的特殊结构 内外界刺激的信息转变为神经的兴奋 既无感觉又无效应
传入神经 感受神经元 将兴奋由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 既无感觉又无效应
神经中枢 调节某一特定生理功能的神经元群 对传入的兴奋进行分析与综合 既无感觉又无效应
传出神经 运动神经元 将兴奋由神经中枢传至效应器 只有感觉无效应
效应器 运动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和腺体 对内外界刺激发生相应的活动 只有感觉无效应
相互联系 反射弧中任何一个环节中断,反射即不能发生,必须保证反射弧结构的完整性
2.区分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与局部电流方向
(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是由兴奋部位传向未兴奋部位。
(2)在膜外,兴奋的传导方向与局部电流方向相反,局部电流方向是由未兴奋部位传到兴奋部位。
(3)在膜内,兴奋的传导方向与局部电流方向相同,都是由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
3.兴奋在神经纤维和神经细胞间传导比较
过 程 特 点
神经纤维 刺激→电位差→局部电流→局部电流回路(兴奋区)→未兴奋区 双向传导
神经元间 突触小泡→递质→突触(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下一神经元细胞体或树突 单向传递
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导是单向的,导致神经冲动在整个神经系统中的传导是单向的,传导所经历时间的长短,主要取决于传导途径中突触的多少。
4.高等动物主要激素的分泌器官、功能及相互关系
5.研究动物激素生理作用常用的方法有:
①切除法:如割除公鸡的睾丸,观察其第二性征的变化;
②移植法:如给阉割的公鸡移植卵巢,观察其第二性征的变化;
③注射法:如给正常的或甲状腺功能低下的或已摘除甲状腺的实验狗注射甲状腺激素,观察其出现的变化;
④饲喂法:如用含有动物激素的饲料喂养小动物,观察其变化;
⑤临床观察法:在临床观察内分泌功能过盛或不足的患者,研究相关激素的生理功能;
⑥同位素标记法:如应用放射性同位素131I研究甲头腺功能
6.与免疫有关的细胞比较
7.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关系:(共同点:针对某种抗原,属于特异性免疫)
区别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作用对象 抗原 被抗原入侵的宿主细胞(即靶细胞)
作用方式 效应B细胞(浆细胞)产生的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 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
8.记忆细胞和二次免疫
(1)记忆细胞的特点是寿命长,并对抗原十分敏感,如果有同样抗原第二次入侵,记忆细胞能更快分裂产生新的效应B细胞和新的记忆细胞。
(2)二次免疫反应不但比初次反应快,而且比初次反应强,能在抗原侵入尚未为患之前将它们消灭,所以成年人比婴幼儿少患传染病。有些抗原诱发的记忆细胞能对这种抗原记忆终生,因而动物或人对这种抗原有了终生免疫的能力。
9.影响植物体内生长素分布的因素
(1)单侧光
(2)地心引力
(3)人工方法
a.暗盒开孔类 b.云母片插入类
c.切割移植类
d.锡纸遮盖类 e.旋转类
f.幼苗横置类
生长素浓度ag. 失重类: 幼苗移到太空后,其向光性仍保留,而失去了根的向重力性和茎的负向重力性。
www.
①直立生长;
②向左弯曲生长;
③④:a=b+c,b>c
(a、b、c为琼脂块中生长素含量)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