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3课件学案与作业:第3单元 12 《荷花淀》

文档属性

名称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3课件学案与作业:第3单元 12 《荷花淀》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2-06 22:44:04

文档简介

12 荷花淀
[语言建构]
一、读准字音
(一)单音字
吮了一下(shǔn) 梭鱼(suō)   跳跃(yuè)
缠绞(jiǎo) 膝盖(xī) 泅水(qiú)
凫水(fú) 吆喝(yāo)
(二)多音字
1.组词辨析法
尾    扒
2.语境辨析法
(1)天气暖和(huo),小和(hé)在家和(huó)泥抹墙;他讲原则性,是非面前从不和(huò)稀泥,也不随声附和(hè)别人,更不会在麻将桌上高喊:“我和(hú)了。”
(2)湖北副省(shěng)长李大强如能早些省(xǐng)悟,就不至于丢官弃职,气得不省(xǐng)人事了。
二、写对字形
      
 
三、积累词语
1.理解辨析
(1)形势·形式
形势:一是指地势;二是指事物发展的状况。形式:事物的形状、结构等。
(2)震动·振动
震动:颤动,使颤动;(重大事情、消息等)使人心不平静。振动:指物体通过一个中心位置,不断做往复运动。
2.明确词义
(1)一钱不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铜墙铁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藕断丝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聚精会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一望无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冒冒失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一个铜钱都不值。 比喻毫无价值。
(2)比喻防御十分坚固、不可摧毁的事物。
(3)藕已折断,但还有许多丝连接着未断开。比喻没有彻底断绝关系。多指男女之间情思难断。
(4)集中精神;集中注意力。
(5)一眼看不到边。形容非常辽阔。
(6)过分地随便对待;鲁莽,轻率的行事。
[语言运用]
1.判断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读音、写法和成语运用的正误,并改正。
但是那些隐敝在大荷叶下面的战士们,正在旁若无人瞄(miāo)着敌人射击,半眼也没有看她们。枪声清脆,三五排枪过后,他们投出了手榴弹,冲出了荷花淀。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敝—蔽 旁若无人—聚精会神 瞄(miáo)
2.下列对话描写的顺序已打乱,调整后的顺序是(  )
①我们没枪;有枪就不往荷花淀里跑,在大淀里就和鬼子干起来!
②打沉了,我也会凫水捞东西,我管保比他们水式好,再深点我也不怕!
③你看他们那个横样子,见了我们爱搭理不搭理的!
④水生嫂,回去我们也成立队伍,不然,以后还能出门吗?
⑤我今天也算看见打仗了。打仗有什么出奇?只要你不着慌,谁还不会趴在那里放枪呀!
⑥啊,好像我们给他们丢了什么人似的。
A.③⑥①⑤②④    B.⑥①②③⑤④
C.①⑥②③④⑤ D.③⑥⑤①④②
[答案] A
3.指出下列句子中的语病并改正。
水生说:“今天县委召集我们开会。敌人假若再在同口安上据点,那和端村就成了一条线,淀里的斗争形势就变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语序不当,应把“假若”放到“敌人”之前。
[资料链接]
荷花淀派代表作家——孙犁
孙犁(1913-2002),原名孙树勋,河北安平人。现代作家。“七七事变”前夕,曾在白洋淀当过小学教师。
他的许多短篇小说,深刻地反映了冀中儿女在抗日战争时期的精神风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孙犁的小说又被称为“诗体小说”。以孙犁为代表形成了一个数量相当可观的河北作家群,被当代文坛誉为“荷花淀派”。该流派作品显示了作家独特的艺术风格,这就是淡雅疏朗的诗情画意与朴素清新的泥土气息的完美统一。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中篇小说《村歌》、《铁木前传》,散文集《文学短论》,小说散文结集《白洋淀纪事》。
孙犁1936年到白洋淀附近的安新县同口小学教书。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或是清晨或是黄昏,他经常到白洋淀边散步,慢慢地,他熟悉了这一带的风土人情,熟悉了这里人民的劳动和生活。
1937年,日寇的铁蹄踏进这一地区,他切身体验到了这里人民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尊心,在抗日的旗帜下,男女老少都动员起来,虽然热土难离,但为了保家卫国,为了打鬼子,各个村庄的青年农民都自愿地奔赴抗日前线,至于那些青年妇女所表现出的识大体、顾大局、乐观向上、无私奉献的精神,更使他由衷敬佩。基于这种心理,1945年, 他写成了《荷花淀》这篇著名的小说。
[文本鉴赏]
《荷花淀》写的是抗日战争胜利前夕冀中人民的斗争生活。小说全篇共描写了四个场面:“月夜织席”、“夫妻话别”、“中途遇险”、“荷塘歼敌”。小说涉及了战争,但只是把人民英勇抗击日寇的战争作为背景,而把笔墨集中在普通百姓的夫妻之情、家国之爱上。这些善良、纯真的人们在战争环境中闪耀出人性的光辉,表现了人民不畏强暴、保卫家园的精神状态。
①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
[答案] ①夫妻话别 ②探夫遇敌 ③投身抗战
[文本深读]
一、阅读课文第一部分(第1~31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1.小说前3段描写了哪些景物?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景物:高升的月亮、干净凉爽的院子、柔顺修长的苇眉子、像雪地和云彩一样洁白的苇席、一片银白的荷花淀、水面的薄雾、徐徐的清风、清新的荷香。
作用:点明了故事发生的地点、时间,引出了主要人物水生嫂;营造了一种清新欢愉的宁静气氛,烘托了水生嫂勤劳纯朴、善良温顺的形象;充分展示了荷花淀的美丽富饶和人民生活的美好幸福,为后文水生嫂毅然送夫参军、组织队伍、参加战斗等情节的展开做铺垫。
2.“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震动”和“吮”这两个词语有什么深刻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震”一“吮”,不仅惟妙惟肖地描摹出了水生嫂这位勤劳善良的劳动妇女劳动时的情态,而且不经意的习惯性的动作,更加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这位机敏多情、深明大义的白洋淀抗日根据地妇女内心深处爱与恨、情与义的激烈撞击和理性抉择。用词凝练含蓄,耐人寻味,折射出人性美的光辉。
二、阅读课文第二部分(第32~61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3.“你看,说走就走了。”“可慌哩!比什么也慌,比过新年,娶新——也没见他这么慌过!”“拴马桩也不顶事了。”“不行了,脱了缰了。”“一到军队里,他一准得忘了家里的人。”这些话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她们表面上是埋怨丈夫,实际上是赞扬、夸奖丈夫,从话中可以看出有的人俏皮风趣,有的人爽朗乐观,有的人泼辣,但都真心实意爱着丈夫,支持着他们。
4.“几个女人羞红着脸告辞出来……水像无边的跳荡的水银”,此处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景物描写暗示了湖面情况的异常,进一步勾画出白洋淀伏击战的典型环境,也为下面到来的激烈战斗蓄势。
三、阅读课文第三部分(第62~85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5.第63段的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当“隐蔽在大荷叶下面”的战士们聚精会神瞄着敌人射击时,妻子们却在紧张的战斗中找自己的丈夫,细节描写生动而逼真,使整个场面充满着浓厚的生活气息。
6.水生将漂在水上的装着饼干的精美纸盒“捞”起来,“丢”在女人们的船上;接着女人们将掉在水里的小包裹“捞”起来“丢”给他们,这一“捞”一“丢”,有什么意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这一“捞”一“丢”,不仅表现了抗日军民打捞战利品时乐观的精神,以及夫妻间似嗔实喜、似怨实爱的小儿女心态,更重要的是在这一“捞”一“丢”里,早就融进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对亲人的关爱,以及对祖国、对家乡的挚爱。
四、阅读全文,回答问题。
7.《荷花淀》叙写的是一个沉重的话题——战争,但全文呈现的却是诗情画意,你觉得这样叙写战争故事合适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观点一)小说虽然描写的是抗日战争的事情,但是并没有直接写战争的激烈、残酷。而是把笔墨集中在普通百姓的夫妻之情、家国之爱上。通过描写这些善良、纯朴的人们在战争环境中表现出的人性光辉,来表现人民不畏强暴、保卫家园的精神状态。小说中,参军的人对家庭眷顾,他们委托水生来做家属的工作,正表现了他们对亲人真挚的感情;水生嫂等妇女们虽然委婉地流露出对丈夫们的难舍之情,但还是义无反顾地为丈夫们打点行装,送他们上战场打击侵略者。至于之后妇女们探望征人,又为丈夫们分担任务,参加战斗,更是由夫妻之情上升至家国之爱。有国才有家,有对亲人的深情才有对国家的忠诚。
(观点二)战争不管是正义的还是非正义的,都是残酷的。我们向往和平,呼唤和平,是因为人类曾过多地经历战争的伤害。所以纯粹以战争为主题的小说是没有的,单纯以描写战争为乐的作家也是没有的。一部小说写战争,多出于对战争的反思和对和平的向往。
[写法借鉴]
1.写作特色
对话描写
本文的对话描写十分传神。如几个妇女商量去马庄探望丈夫的一段对话,把她们的羞涩和想去探望丈夫的急切心情表现出来了。“哪里就碰得那么巧”,反映出侥幸心理,促成她们归途遇敌,躲进荷花淀,无意间把敌人引进埋伏圈,为歼灭敌人创造了条件,这段对话对情节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2.写法指导
首先要注意什么人说什么话,人物语言一定要符合人物的年龄、身份、地位、思想、性格等,要有个性特点,避免“千人一腔,众口一词”。
其次,要选择与话题有关的语言来写。写语言不是有话必写,而是要选择与中心话题紧密相关的内容来写,选择最能表现人物个性的语言来写。
再次,要写清楚人物到底是怎样说的,即写好“提示语”。人说话时脸上会出现相应的表情,身体各部位还会出现相应的动作。写人物语言时,如果能适当地写点神态、语气、语调、手势、眼神、动作,人物所说的话就会更逼真、更传神,人物的特点就会更鲜明。
3.迁移运用
仔细观察与体会,选取生活中的一个生活片段,写一段300字左右的对话描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示例】 
“碰壁”的玩笑
有一次,在伯父家里,大伙儿围着一张桌子吃晚饭。我望望爸爸的鼻子,又望望伯父的鼻子,对他说:“大伯,您跟爸爸哪儿都像,就是有一点不像。”
“哪一点不像呢?”伯父转过头来,微笑着问我。他嚼着东西,嘴唇上的胡子跟着一动一动的。
“爸爸的鼻子又高又直,您的呢,又扁又平。”我望了他们半天才说。
“你不知道,”伯父摸了摸自己的鼻子,笑着说,“我小的时候,鼻子跟你爸爸的一样,也是又高又直的。”
“那怎么——”
“可是到了后来,碰了几次壁,把鼻子碰扁了。”
“碰壁?”我说,“您怎么会碰壁呢?是不是您走路不小心?”
“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哦!”我恍然大悟,“墙壁当然比鼻子硬得多,怪不得您把鼻子碰扁了。”
在座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
[素材采撷]
1.素材积累
有国才有家,有对亲人的深情才有对国家的忠诚。对于这群没有名字,也淡化了肖像,却能和男子一样保家卫国的荷花淀妇女,我们怀有的只能是深深的敬意。这恰如孙犁自己说的:“我以为女人比男人更乐观,而人生的悲欢离合,总是与她们有关,所以常常以崇拜的心情写到她们。”这群朴素得如同淀里随处生长的荷花一般的妇女,她们的心灵像荷花般高洁美好,她们的容貌也一定像荷花般端庄美丽。荷花淀的女人们,让我们感受了人情人性的纯美,也看到了中国妇女的成长。这些普通人所具有的纯美的人性、亲情,是正义的基础和源泉,蕴藏着战胜侵略者的巨大力量。
【应用角度】 “爱国情怀”、“正义”、“家与国的关系”、“巾帼不让须眉”等。
2.素材应用
国家,国家,先有国后有家。远古时代,大禹作为华夏民族的领导人,当遇到洪水泛滥之时,毅然选择了挺身而出,不仅成功治理了洪涝灾害,而且还成就了一段“三过家门而不入”的佳话。很显然,在国家面前,理应舍小家而为大家,更何况这样的一个国家正面临着灾难呢?大禹当然爱他的家,可他更在乎那个由天下百姓组成的国家。杜甫爱自己的家,可是国难当头战乱频繁,他根本顾及不上自己那所小茅屋,他宁可自己挨饿,也要“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因为国家命运永远牵动着他的心,国就是他的家。余光中也爱自己的家,可他不得不背井离乡,流离在台湾,一首《乡愁》不仅是对亲人的思念、怀念,还有一份浓浓的思乡、爱国之情,在他心中,祖国母亲永远是他的家,他深爱着自己的亲人,也深爱着自己的家,而国便是他的家。
[群文阅读]
导读:“红花无情笑东风,青山有幸埋忠骨。”曾几何时,烈士们的鲜血,染红了这片大地。他们为人民利益而死,死的重于泰山。他们与大地共存,是我们每个人心中一座晶莹的丰碑。他们保家卫国的品质是鞭策我们蓬勃向上的动力。他们的事迹使我们震撼,我们要燃烧青春的热情,奉献自我,振兴中华!
嘱 咐
⊙孙 犁
与日寇殊死搏斗了八年的水生,随部队经过平原时,请假回家。他在门口遇见了水生嫂,亲热地喊了一声:“你!”
女人一怔,睁开大眼睛,咧开嘴笑了笑,就转过身抽抽搭搭地哭了。水生看见她的白布鞋,知道父亲不在了,心里一阵痛,站了一会儿没动。他走进屋,女人从炕上拖起一个孩子来,含着泪水笑着说:“这是你爹,成天说人家有爹,自己没爹,这不回来了。”说着已经泣不成声。水生抱了一会儿孩子,女人又哄她睡了。孩子的呼吸就像泉水在春天的阳光里冒起的小水泡,愉快地升起了又幸福地降落。她呆望着孩子的脸,好像从来没有见过这个孩子,孩子好像是从别家借来的,好像不是她生的,不是她在那潮湿闷热的高粱地里,在那残酷的扫荡里奔跑喘息,丢鞋甩袜抱养大的,她好像不曾在这孩子身上寄托了一切,并且在孩子的身上祝福了孩子的爹。“那远远的人,早一天胜利回来吧!”好像她并没有常常在深深的夜晚醒来,向着那不经事的孩子,诉说着翻来覆去的题目:“你爹哩,他到哪里去了?打鬼子去了……他拿着大枪骑着大马……就要回来了,把宝贝放在马上……多好啊!”现在,丈夫像从天上掉下来,她好像想起了过去的一切,还编排那准备了好几年的话,要向现在已坐到她身边的丈夫诉说了。
水生看着她。离别八年,她好像并没有老多少,今年29岁,头发虽乱而黑,脸孔苍白可两眼里的光还是那么强烈。他望着她身上那自织自纺的棉衣和屋里的陈设,身上心里,都表现出是一种深藏的志气支撑,闯过了无数关口。水生告诉女人,自己在外想家。“我们可常想你,黑夜白日,你能猜猜我们想你的苦情吗?我们想你,可没有想叫你回来,那时日本人在村边。可夜里一觉醒来,我就想,你能像天上星星在我眼前晃一晃就好了。可能够吗?”
“这不回来晃一晃吗?明天早上去参加保卫冀中平原的战斗,同志们都来了。”女人一听呆了,低下头,好半天才说:“明天我撑冰床去送你。”
鸡叫三遍,女人给水生做了饭吃。这是一个大雾天,自己照顾全家,每逢夜里有风声,就不管风里雨里,多冷多热,老人背上孩子跑,累得哮喘咳嗽。是这苦日子、遭难的日子、担惊受怕的日子把老人家累死的。还有那年大饥荒……
在河边,他们上了冰床。女人轻轻跳上后尾,像只蜻蜓爬上草。轻轻用竿子一点,冰床就飞起来,像离开冰面行走,摧起的冰屑打起团团旋花。她的围巾向后飘起来,脸冻得通红。前面一条窄小的冰缝,水在里面汹汹地流,她只说了声“小心”,两脚轻轻用劲,冰床像受惊的蛇,抬起头来窜了过去。水生警告她:“你疯了吗?慢些!”女人没言语,呆望着丈夫,停了一会儿,轻轻地喘了两口气,说:“你知道,我心里很乱。八年我才见到你,又送你去。我为什么撑得这么快?为什么急着把你送到战场去?是想你快去打鬼子,打败我们的敌人,你才能再快回来,和我见面。我们这些留在家里的女人,最盼胜利。我们在地洞里、在高粱地里等这一天,这天来了,我们的高兴是不能和别人说的。”
“进攻我们的敌人,是坐飞机来的;他们躲在后方,妻子团聚了八九年。他们来了,可把我们的幸福打破了,他们打破了我们的心,他们罪孽这么重,一定要把他们全消灭。”
太阳从冰面升起来,冲开了雾,形成了一条红色胡同,扑到水淀中央没有边际的冰场,照在冰床上。女人说:“爹活着时常说,水生出去是打开一条活路,打开了这条活路,我们就能活,不然我们就活不了了。八年来,他老人家焦愁死了。如今国民党又和日本人一样,想把我们活着的人逼死。你记着爹的话,向上长进,不要分心,好好地打仗。八年过去了,时间不算长。只要你还在前方,我等你到死!”
到了目的地,水生上了岸,望着呆呆站在冰床上的女人说:“回村里去暖和暖和吧。”女人忍住泪,笑着说:“快去你的吧。记着,好好打仗,快回来,我们等着你胜利的消息。”
【读后启悟】 在《嘱咐》中,作者着力塑造了在残酷的战争中识大体、顾大局、勇挑生活重担、具有乐观主义和献身精神的农村青年妇女的形象——水生嫂。文中处处彰显了这一光彩照人的革命青年妇女形象。小说按时间顺序行文,结构分明。小说不侧重于故事的完整和情节的曲折离奇,而是以与人物性格相关的生活片段、散文化的抒情笔法来结构小说,表现出活泼生动的特点。
芦苇荡
⊙孙 犁
弯弯下垂的月亮,浮在水一样的天上。老头子载了两个女孩子回来。
孩子们在炮火里滚了一个多月,都发着疟子,一直没安静过,神经紧张得很。一点轻微的声音,闭上的眼就又睁开了。又是到了这么一个新鲜的地方,有水有船,荡悠悠的,夜晚的风吹得长期发烧的脸也清爽多了,就更睡不着。眼前的环境好像是一个梦。小女孩子趴在船边,用两只小手淘着水玩。
远远有一片阴惨的黄色的光,突然一转就转到她们的船上来。女孩子叫了一声。
老头子说:“不怕,小火轮上的探照灯,它照不见我们。”
小船无声地,但是飞快地前进。当小船和那黑乎乎的小火轮站到一条横线上的时候,探照灯突然照向他们,不动了。两个女孩子的脸被照得雪白,紧接着就扫射过一梭机枪。
老头子叫了一声“趴下”,一抽身就跳进水里去,踏着水用两手推着小船前进。大女孩子把小女孩子抱在怀里,倒在船底上,用身子遮盖了她。
子弹吱吱地在她们的船边钻到水里去,有的一见水就爆炸了。
那小的觉得有一股热热的东西流到自己脸上来,连忙爬起来,把大的抱在自己怀里,带着哭声向老头子喊:
“她挂花了!”
老头子没听见,拼命地往前推着船,还是柔和地说:
“不怕。他打不着我们!”
“她挂了花!”
“谁?”老头子的身体往上蹿了一蹿,随着,那小船很厉害地仄歪了一下。老头子觉得自己的手脚顿时失去了力量,他用手扒着船尾,跟着浮了几步,才又拼命地往前推了一把。
一钻进苇塘,他就放下篙,扶起那大女孩子的头。
大女孩子微微睁了一下眼,吃力地说:
“我不要紧。快把我们送进苇塘里去吧!”
老头子无力地坐下来,船停在那里。月亮落了,半夜以后的苇塘,有些飒飒的风响。老头子叹了一口气,停了半天才说:
“我不能送你们进去了。我没脸见人。”
小女孩子有些发急:
“老同志,你快把我们送进去吧,你看她流了这么多血,我们要找医生给她裹伤呀!”
这时那受伤的女孩才痛苦地哼哼起来。小女孩子安慰她,又好像是抱怨,一路上多么紧张,也没怎么样,谁知到了这里,反倒……一声一声像连珠箭,射穿老头子的心。他没法解释:大江大海过了多少,为什么这一次的任务,偏偏没有完成?自己没儿没女,这两个孩子多么叫人喜爱?自己平日夸下口,这一次带着挂花的人回去,怎么张嘴说话?这老脸呀!他叫着大女孩子说:
“他们打伤了你,流了这么多血,等明天我叫他们十个人流血!”
两个孩子全没有答言,老头子觉得受了轻视。他说:
“你们不信我的话,我也不和你们说。可是,等到天明,你们看吧!”
第二天,中午的时候,非常闷热。一轮红日当天,水面上浮着一层烟气。小火轮开得离苇塘远一些,鬼子们又偷偷地爬下来洗澡了。十几个鬼子在水里泅着,日本人的水式真不错。水淀里没有一个人影。从荷花淀里却撑出一只小船来。一个干瘦的老头子,只穿一条破短裤,站在船尾巴上,有一篙没一篙地撑着,两只手却忙着剥那又肥又大的莲蓬,一个一个投进嘴里去。
鬼子们冲着那小船吆喝,叫他过来。
老头子向他们看了一眼,就又低下头去。还是有一篙没一篙地撑着船,剥着莲蓬。船却慢慢地冲着这里来了。
小船离鬼子还有一箭之地,好像老头子才看出洗澡的是鬼子,只一篙,小船溜溜转了一个圆圈,又回去了。鬼子们拍打着水追过去,老头子张皇失措,船却走不动,鬼子紧紧追上了他。
眼前是几根埋在水里的枯木桩子,日久天长,也许人们忘记这是为什么埋的了。这里的水却是镜一样平,蓝天一般清,拉长的水草在水底轻轻地浮动。鬼子们追上来,看着就扒上了船。老头子又是一篙,小船旋风一样绕着鬼子们转。鬼子们像是玩着捉迷藏,乱转着身子,抓上抓下。
一个鬼子尖叫了一声,就蹲到水里去。他被什么东西狠狠咬了一口,是一只锋利的钩子穿透了他的大腿。别的鬼子吃惊地往四下里一散,每个人的腿肚子也就挂上了钩。他们挣扎着,想摆脱那毒蛇一样的钩子。那替女孩子报仇的钩子却全找到腿上来,有的两个,有的三个。鬼子们痛得鬼叫,可是再也不敢动弹了。
老头子把船一撑来到他们的身边,举起篙来砸着鬼子们的脑袋,像敲打顽固的老玉米一样。
他狠狠地敲打,向着苇塘望了一眼。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散。
在那苇塘的边缘,芦花下面,有一个女孩子,她用密密的苇叶遮掩着身子,看着这场英雄的行为。
1945年8月于延安
(有删减)
[诵国学经典]
1.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学而》)
[明理知义] 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成长启示] 我们要努力向道德高尚、学识渊博的人学习,要学习他们追求高尚的思想境界,坚定理想信念,保持高尚的道德情操,矢志不渝地追求真善美。
2.学如不及,犹恐失之。(《论语·泰伯》)
[明理知义] 求取知识就像追赶什么而又总是追赶不上那样,即使追上了还担心又会抓不住失掉它。
[成长启示] 一个人要想有所成就,就必须勤奋学习,不停地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不能“半罐水,响叮当”,自己还没有达到人生的高峰,就开始骄傲自满,停滞不前。
课件68张PPT。第三单元 12 荷花淀课时分层作业(十二) 荷花淀
[语言运用层]
1.依次填入下面语段中画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刚刚改革开放的时候,我们两家都分了责任田。董群家两个女孩子,没劳力,又住在河滩里;我家三个男孩子,有劳力,住在黄河大堤上。两家________,只能互相帮衬着种地,这样我就和董群结下了________。两家大人也顺水推舟,给我们订下了娃娃亲。董群聪明,高中毕业以后,考上了大学。尽管我们________,可是也要接受现实。董群大学毕业的时候,我已经结婚成家,并且孩子都两岁了。董群却依然________,不断给我买衣服、买文学书,给我以莫大的安慰。
A.唇齿相依 难舍难分 藕断丝连 不解之缘
B.唇齿相依 不解之缘 难舍难分 藕断丝连
C.难舍难分 不解之缘 唇齿相依 藕断丝连
D.不解之缘 难舍难分 藕断丝连 唇齿相依
B [唇齿相依:像嘴唇和牙齿一样互相依存,比喻关系密切,相互依靠。适合填入第一个空,排除C、D两项。不解之缘:不可分开的缘分,指亲密的关系或深厚的感情。适合填入第二个空,排除A、D两项。难舍难分:形容彼此感情很好,难以抛舍分离。藕断丝连:比喻表面上好像已断了关系,实际上仍然挂牵着,比喻没有彻底断绝关系。多指男女之间情思难断。]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孙犁晚年一直生病,但就是不肯去医院,怕受折腾,直到1995年5月才开始完完全全地进入疗养,从此辍笔不再写作。
B.2016年9月15日22时04分,我国完全意义上的第一个空间实验室天宫二号,成功飞向太空。
C.人们把“文革”前和“文革”后的孙犁分别称作“老孙犁”和“新孙犁”的原因是他后来的作品所显示出的旺盛的写作实力所造成的。
D.她顺手从水里捞上一棵菱角,又扯了一片荷叶,把玩一下,把它丢回了水里。
A [B项,语序不当,应该是“我国第一个完全意义上的”。C项,句式杂糅,“的原因”和“是……所造成的”杂糅。D项,指代不明,没说清楚“它”是指“菱角”还是指“荷叶”。]
3.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孙犁的《荷花淀》则描写了抗日战争时期荷花淀中一群温柔多情、坚贞勇敢的农村妇女的形象,她们仿佛是荷花淀盛开的荷花一样,美丽灿烂。
②一群采莲的少女,她们的裙子绿得像荷叶一样,红润的脸颊与盛开的荷花相映增美,人荷相杂使人难以分清,悠扬的歌声从荷花丛中飘出。
③“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④王昌龄的《采莲曲》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活情趣的采莲图画。
A.①③④②      B.③②①④
C.③④②① D.①④③②
C [该语段整体上应按照由古到今的顺序排列,①应放在最后;④中的“采莲图画”和②是总分关系,要排列在一起;③是王昌龄《采莲曲》的原诗,应放在最前面。]
4.下面是《荷花淀》中几个女人商量去探望参军丈夫的对话描写。请以设问方式,简明、准确地设计出一个能切中这段文字的内容并让人思考的问题。
女人们到底有些藕断丝连。过了两天,四个青年妇女集在水生家里来,大家商量。
“听说他们还在这里没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
“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
“听他说,鬼子要在同口安据点……”水生的女人说。
“哪里就碰得那么巧,我们快去快回来。”
“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
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几个女人去看丈夫的理由分别揭示了她们怎样的心理世界?(或:水生女人的话没有说完而用了省略号,这没有说完的话的内容是什么?她的话表现了她怎样的性格特点?)
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又到了东滩草长莺飞的时候。芦苇荡深处,悠然浮出水面的大鱼猝尔游走;不时有鸟儿落下啄食,或是翩然起飞,优美地消失在远方。5年前,①________________。那时,广阔的滩涂上没有管护人员和设备,多的倒是偷猎者,毒杀鸟儿的事时时发生。然而,②________________。这种原产于北美的入侵植物,在东滩扩展迅猛,所到之处,其他植物“寸草难生”,水质恶化,生态系统退化,迁徙越冬的鸟儿没了食物和休息地。如今,东滩的互花米草已被剿灭大半。
[解析] ①处上文写了东滩的美景,下文写的是东滩5年前的景象,提示此处应填过渡性的句子,据此可确定答案应为“东滩的景象可不是这样”一类的句子;②处上文写到了东滩5年前偷猎、毒杀鸟儿现象很多,下文写的是互花米草的入侵,而且明显可以看出互花米草的入侵带来的破坏性更大,据此可确定此处应填“比偷猎者更可怕的是互花米草”之类的内容。
[答案] (示例)①东滩的景象可不是这样 ②比偷猎者更可怕的是互花米草
6.对“幸福”的理解因人而异。请仿照示例,将下面作品中两个人物的话补写完整,表达人物对“幸福”的理解。
要求:①符合人物的思想性格;②句式相近,补写的每句话不超过30个字。
示例:《守财奴》中的葛朗台说:我的幸福就是金子,守住金库的钥匙,就守住了我的幸福。
(1)《项链》中的玛蒂尔德说:我的幸福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荷花淀》中的水生说:我的幸福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1)钻石项链,拥有了钻石项链,就拥有了我的幸福。
(2)家乡荷花淀,保卫了荷花淀,就保卫了我的幸福。
7.根据文段前面的文字,在后面续写一句话,使上下文衔接连贯。
作家贾平凹说:“读孙犁的文章,如读《石门铭》的书帖,其一笔一画,令人舒服,也能想见到书家书时的自在,是没有任何病疾的自在。好文章好在于不觉得它是文章,所以在孙犁那里难寻着技巧,也无法看到才华横溢处。”香港《大公报》刊发文章指出,此语可谓一语中的。孙犁的文章通透有力,又显得朴实大气。文如其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文如其人”是解答的关键,即根据前文内容说出人物的特点。
[答案] 孙犁是一个把大学问和大自然融于一身的人。
[阅读提升层]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
浇 园
孙 犁
七月里,一天早晨,从鸡叫的时候,就听见西边炮响,响得很紧。村里人们早早起来,站在堤上张望。不久,从西边大道上过来了担架队,满是尘土和露水,把担架放在村边休息;后边又过来一副,四个高个儿小伙子抬着,走得最慢,他们小心看着道路,脚步放轻。村边的人知道床上的人一定伤很重,趋上前面去,担架过来,看好平整地方,前后招呼着放下,民工的脸上,劳累以外满挂着忧愁。前边的大个子擦着脸上的汗,说:“唉!你们轻轻的吧!”随后叹了一口气。人们全围上来,大个子又说:“真是好样儿的呀,第一个爬梯登城,伤着了要紧的地方,还是冲上去,打!直到把敌人打下城去……”
村里住下八个伤号,伤重的连长要住个清净地方,就住在香菊的家里了。香菊站在炕沿边望了一会他的脸,不敢叫醒他,不敢去看他的伤。香菊从小不敢看亲人流的血,从来也不敢看伤员的血,同年的姐妹们常常笑语她胆小,几次村中青年妇女们拆洗伤员的粘着血迹的被子和衣服,香菊全拒绝了。
温热了水,香菊找出过年用的干净手巾,给伤员擦去脸上的灰尘。香菊看见他很年轻,白白的脸,没有血色;大大的眼睛,还是闭着。看来是很俊气很温柔的。
几天来,伤号并没有见轻,香菊总是愁眉不展。这些日子,她吃的饭很少,做活也不上心。
一天早晨,香菊看见伤员睁着眼睛,望着窗户外面早晨新开的一枝扁豆花。香菊高兴地笑了。她小声问:“你好些了?”伤员回过头来,看见是个姑娘,微弱地说:“你叫什么?住在哪里?”
“我叫香菊,这就是我的家。”香菊竟是要哭了,可还是笑着说。伤员也笑了,说:“怎么没见过你?”“你没见过我,你睁过眼吗?现在你才好了。”香菊说,“我们从来没敢大声说话呀,走路都提着脚跟。”
到锄过二遍地,伤号已经能拄着拐走动了。他叫李丹,他对香菊说,他小时候给人家放牛,八路军来到山上,就跟在队伍后面走了。那时才十二岁。先是当勤务员,大些了当警卫员,再大些当班长,排长。十年战争,也不知道参加过多少次战斗。他说十年的小米饭把他养大,十年部队生活,同志和首长的爱护关怀,使他经得苦,打得仗,认得字,看得书。
天旱得厉害,高粱秀不出穗来,秀出穗来的,晒不出米来。香菊每天下地浇园,半夜就到地里去,留下妹妹二菊在家做饭,李丹帮她拉风箱烧火。吃饭时香菊回来,累得一点力气也没有,衣裳和头发像叫水浇过。她蹲在桌子旁边,一句话也不愿意说,好歹吃点,就又背上大水斗子走了。
这天李丹拄着拐,来到村南,站在高坡上,望见香菊那破白布小褂。太阳平西了,还是很热,庄稼的叶子全耷拉下来,天上一丝云彩也没有。香菊在那里用力浇着园,把一斗水绞上来,把斗子放下去,她才直一直身,抬起手背擦擦脸上的汗。李丹小时候没做过这种劳动,只是在河边用杠杆车过水,觉得比这个省力得多。香菊看见李丹来了,就停下采,喘着气问:“你来干什么,这么晒天?”
李丹看见香菊的衣裳整个湿透了,贴在身上,说:“这活太累,我来帮帮你。”香菊笑了笑,说:“不行,好好养你的伤吧!”
李丹着实心疼那浇园的人,他劝香菊:“很累了,休息一下吧!”
“不能休息。好容易才把垄沟灌满,断了流又不知道要费多大力气。”李丹想:要吸收多少水,才能止住这庄稼的饥渴?要流多少汗,才能换来几斗粗粮,供给我们吃用?他深深地感觉到自己战斗流血的意义,对香菊的辛苦劳动,无比地尊敬。
等到天晚,香菊说:“我们回去吧!”她问李丹:“你想吃什么菜?”李丹说:“我想吃辣椒。”“不。你的伤还没好利落,我给你摘几个茄子带回去。”香菊走到菜畦里,摘了几个大茄子。卸下辘轳回家的时候,天色已经很晚了,她背着辘轳,走在前面。经过一块棒子地,她拔了一棵,咬了咬,回头交给李丹,李丹问:“甜不甜?”香菊回过头说:“你尝尝呀,不甜就给你?”
李丹嚼着甜棒,香菊慢慢在前面走。天空里只有新出来的、弯弯下垂的月亮,和在它上面的那一颗大星,活像在那旷漠的疆场,有人刚刚弯弓射出了一粒弹丸。
(有删节)
8.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恰当的一项是(  )
A.在香菊姊妹俩的悉心照料下,李丹很快得以康复,没多久就能拄着拐外出走动,并且能到地里看香菊浇水抗旱。
B.李丹也出身于农民家庭,他虽然没有做过用辘轳绞水这种劳动,但在河边用杠杆车过水,比用辘轳绞水还要吃力。
C.小说结尾含蓄地暗示了男女主人公朦胧的爱情。“弯弓射出了一粒弹丸”让人联想到爱神丘比特射出的爱情之箭。
D.本文塑造了农村姑娘香菊的美好形象,歌颂了战争年代军民鱼水般的亲情。语言深沉而华美,细节描写生动感人。
C [A项,“李丹很快得以康复”不符合文意,把“很快”改为“渐渐”。文中说:“几天来,伤号并没有见轻。”伤号拄着拐出来走动是“到锄过二遍地”后的事,时间较长。B项,“在河边用杠杆车过水,比用辘轳绞水还要吃力”有误,文中说的是“省力”。D项,“语言深沉而华美”错误。孙犁是荷花淀派的代表作家,语言特色是质朴清新。]
9.香菊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心地善良,为李丹的伤势牵肠挂肚;②有责任感,一改胆小的性格,悉心照料重伤号;③吃苦耐劳,照料伤员和浇园抗旱,两副重担一肩挑。
10.有人认为,小说的主要情节是照料伤员,而不是浇园抗旱,以“浇园”为题,削弱了作品的主旨。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观点一)同意。以“浇园”为题,的确削弱了作品的主旨。①“浇园”游离于主旨之外,不能表现战争年代军民鱼水般的亲情;②“浇园”只能表现香菊的勤劳精神,不能表现她对子弟兵的关爱;③“浇园”冲淡了照料伤员的主要情节,不能充分彰显小说的主题。
(观点二)不同意。以“浇园”为题,使作品的主旨更深刻,内涵更丰富。①“浇园”一语双关,既指香菊浇园抗旱,又暗喻她用辛勤的汗水“浇灌”八路军伤员,使其得以康复;②“浇园”内涵丰富,表现了以香菊为代表的广大农民吃苦耐劳的精神和他们对人民子弟兵的无私关爱;③“浇园”有深刻的象征意义,象征军民齐心协力,用宝贵的鲜血和辛勤的汗水共同浇灌美丽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