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3课件学案与作业:第4单元 15 《蜀道难》

文档属性

名称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3课件学案与作业:第4单元 15 《蜀道难》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2-06 22:45:32

文档简介

15 蜀道难
一、读准字音
噫吁(yī)(xū)(xī)  鱼凫(fú)
石栈(zhàn) 猿猱(náo)
萦岩峦(yínɡ) 扪参(mén)(shēn)
抚膺(yīnɡ) 巉岩(chán)
喧豗(huī) 砯崖(pīnɡ)
万壑雷(hè) 峥嵘(zhēnɡ)(rónɡ)
崔嵬(wéi) 豺狼(chái)
吮血(shǔn) 咨嗟(zī)(jiē)
二、辨识通假
 所守或匪亲 (“匪”通“非”)
三、一词多义
 (1)当
(2)绝
(3)坐
(4)或
(5)去
四、词类活用
(1)砯崖转石万壑雷(名词作动词)冲击
(2)西当太白有鸟道(名词作状语)在西面
(3)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名词作状语)在上面
(4)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名词作状语)在下面
(5)问君西游何时还(名词作状语)向西
(6)侧身西望长咨嗟(名词作状语)向西
(7)朝避猛虎,夕避长蛇(名词作状语)在早上;在晚上
(8)使人听此凋朱颜(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凋谢(失色)
(9)砯崖转石万壑雷(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滚动
(10)猿猱欲度愁攀援(动词的为动用法)为……发愁
五、古今异义
 百步九折萦岩峦
古义:回环曲折。
今义:按九成折算。
六、文言句式
(1)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状语后置句)
译文:蜀道难行,真比登天还难。
(2)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宾语前置句)
译文:唉,你这远方的人为什么到这里来呢!
(3)但见悲鸟号古木。(省略句、状语后置句)
译文:只见悲伤的鸟(在)古树上哀号。
  







蜀王派五力士去接,返至梓潼(今四川梓潼)的时候,看见
一条大蛇钻进山穴中。五个力士一起想把蛇拉出来,结果
把山拉倒了,力士和美女全被压死,山也分为五岭,入蜀之
路遂通。这便是有名的“五丁开山”的故事。天梯:指险峻



六条龙所拉的车子,载着太阳在空中运行。高标:这里






  




声哀切。传说是蜀王杜宇(号望帝)的魂魄所化。凋朱颜:














[资料链接]
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少年时代在四川度过,25岁出三峡,泛洞庭,东游吴越,北上太原,有“大济苍生”之志。有“诗仙”之称。
唐玄宗天宝元年(742),李白奉诏进京,他本想此行能够施展才华,有所作为,但理想很快就破灭了。皇帝的不重用,权臣的排挤,加之个人的傲岸不羁,一年多便被赐金放还,因而思想上便由入世转为出世,于是放浪形骸,寄情山水,诗酒逍遥,最后客死安徽当涂。他兼善各种体裁的诗歌,尤以古体诗为精,是唐代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
李白诗歌代表作有《梁甫吟》、《将进酒》、《把酒问月》、《望天门山》、《行路难》、《古风》、《梦游天姥吟留别》、《渡荆门送别》、《丁都护歌》、《长干行》、《子夜吴歌》等。
此诗作于天宝初年,这时正是李唐王朝由盛转衰的前夕,诗人在表面繁荣的背后,深感人生道路的艰难,仿佛已经预感到潜伏着的社会危机。
古体诗
古体诗又叫古风,是与近体诗相对而言的诗体,格律自由,不拘对仗、平仄,押韵较宽,篇幅长短不限,从诗句的字数看,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和杂言。近体诗形成之前,它包括除楚辞外的各种诗歌体裁。唐代以后,四言诗很少见了,所以通常只分五言、七言两类。五言古体诗简称五古;七言古体诗简称七古;三言、五言、七言兼用者,一般也算七古。
[文本鉴赏]
《蜀道难》以雄健奔放的笔调,运用夸张的手法,描绘了由秦入蜀道路上惊险而奇丽的山川,既写了蜀道的艰难,又写了人生旅程的艰难,表达了对蜀中军阀割据作乱和友人旅蜀安危的担忧,更借此抒发了世道艰难、志士功业难成的悲愤。
①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
[答案] ①开辟之难 ②险可畏
[文本深读]
一、阅读第一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1.开头四句极言蜀道之难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开头四句是全文的总纲。开篇即连用三个叹词,强烈的咏叹凭空而起,震撼人心,为全诗奠定了雄放的基调。“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切入正题。
2.“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以手抚膺坐长叹”几句用了哪些写法来表现蜀道的高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点面结合。“上有”四句写的是“面”,即蜀道的整体形象,“青泥”四句写的是“点”,即青泥岭的曲折难行。②运用神话、想象和夸张。用“六龙回日”的神话写出蜀道的高峻,通过“扪参历井”、“抚膺坐长叹”的想象和夸张勾勒出人行蜀道的困危状态。③虚写映衬。用黄鹤不得飞过、猿猱愁于攀援映衬人行走难上加难。
二、阅读第二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3.“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几句的描写好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诗人先写出山势的高险,然后由静而动,写出水石激荡、山谷轰鸣的惊险场景,好像一串电影镜头:开始是山峦起伏、连峰接天的远景图画;接着平缓地推出枯松倒挂倚绝壁的特写;而后,跟踪而来的是一组快镜头,飞湍、瀑流、悬崖、转石,配合着万壑雷鸣的音响,飞快地从眼前闪过,惊险万状,目不暇接,从而造成一种排山倒海的强烈艺术效果,使其对蜀道之难的描写,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如果说上面山势的高危已使人望而生畏,那么此处山川的险要更令人惊心动魄了。
三、阅读第三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4.本段揭示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诗人从剑阁的险要引出对政治形势的描写。他化用西晋张载《剑阁铭》中“形胜之地,匪亲勿居”的语句,劝人引为鉴戒,警惕战乱的发生,并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揭露蜀中豺狼的“磨牙吮血,杀人如麻”,从而表达了对国事的忧虑和关切。唐天宝初年,太平景象的背后正潜伏着危机,后来发生的“安史之乱”,证明了诗人的忧虑具有现实意义。
四、阅读全文,回答问题。
5.为什么李白能将“蜀道难”这样一个难以表述的事物描绘得如此动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观点一)李白天才般的浪漫主义激情使然。他将自己的理想、感受融入飞湍瀑流、奇峰险壑之中,使自然景物富有诗人般的情感气质,使自然景观呈现出飞动的灵魂和瑰丽的姿态;他善于把想象、夸张和神话传说融为一体写景抒情,从蚕丛、鱼凫开国说到五丁开山,由六龙回日写到子规夜啼,天马行空般的想象,创造出了博大的艺术境界,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观点二)李白天才般的艺术才华使然。李白创新和发展了乐府古题“蜀道难”,运用参差错落、长短不齐的句式,形成极为奔放的语言风格;韵脚也不断变化,适合表现自由不羁的气魄。这对他表现丰富奇特的想象,创作动人心弦的作品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写法借鉴]
1.写作特色
   夸 张
在本诗中,作者成功地运用了夸张的表现手法,使蜀地山川的雄伟奇险得到了充分体现。写蜀道的艰难是“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写山的高峻是“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黄鹤之飞尚不得过”;写急流瀑布是“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写到蜀地的历史则是“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写到人的惶恐则是“使人听此凋朱颜”。无论是写山写水,写情写事,都运用了夸张的手法。这些夸张的艺术手法,突出了山水形象的本质特征,以一种高于形象原状的姿态出现在人们面前,给人以强烈而深刻的感受。
定义:夸张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达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扩大或缩小的修辞手法。
作用:(1)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2)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3)增强联想,创造气氛;(4)能够形象具体地描述出物体,用清晰的笔法勾勒出物体,给人以逼真的感觉。
2.写法指导
(1)夸张不是浮夸,而是故意的合理的夸大,所以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生活的根据。
(2)夸张不能和事实距离过近,否则会分不清是在说事实还是在说夸张。
(3)夸张要注意文体特征,如科技说明文、说理文章就很少用甚至不用夸张,以免歪曲事实。
3.迁移运用
请你描写一个生活场景,要求运用夸张的手法,字数控制在30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示例】 “六月天,孩子脸,说变就变。”刚才是阳光明媚的,我看这么好的天气,什么雨具没带,就背着书包出门去上学了。走到半路,天边飘来了几朵黑云,一转眼的工夫,那些黑云越涌越多,越涌越快,遮住了太阳,遮住了蓝天,顿时,天黑沉沉的,像个锅底扣下来一般。起风了,风越刮越大,小树被吹得弯下了腰,人们赶紧跑回家,走到半路的学生也拼命向学校奔去。突然,天边一闪,轰隆一声,一个响雷炸开天地,接着,黄豆般的雨点噼里啪啦地落下来,砸在地面上留下了铜钱一样大小的水印,紧接着,密密的雨从远处横扫过来,那声音好像千军万马一般。整个天空就像一张巨大的雨帘,我措手不及,全身湿漉漉的,像一只落汤鸡,好狼狈!
[素材采撷]
1.素材积累
本诗生动地描写了“难于上青天”的蜀道,并且描写了蜀道上的奇异风光,壮丽景色。表现出诗人对大好河山的热爱。同时将人间险恶与蜀道之难进行了有机的对比,全诗豪情奔放,表现了诗人对国事的担忧。
【应用角度】 “困难”、“理想”、“人生”、“坎坷”、“磨难”等。
2.素材应用
一日风雨大作,隐约中,传来……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听此声,便深知身在盛唐,是诗仙李白的佳句。循声望去,却见诗人独自饮酒,月下独酌,不免吟到:“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我暗自伤感,本是一腔爱国热情,却因遭贬而壮志难酬;看不惯当朝者花前月下的嬉戏而独自离去,放鹿青崖,一声蜀道难,一杯将进酒,回望盛唐,人们看到仙人离去的脚步。意外吗?是的,高官厚禄有几人放得下,钱权名利有几人视为过眼云烟?不,不意外,青莲居士自有他的人格尊严,他的道德标准,他放弃这一切,却留下了百年后的盛名……
[群文阅读]
导读:“蜀道”具有很强的诱惑力,它虽是闭塞与世隔绝的,但“蜀道”却有原始意味的神秘力量,充满着强烈的诱惑,吸引着李白,吸引着盛唐的士大夫,在这条充满荆棘、崎岖、坎坷、艰险的路上不断地攀援,纵使血迹斑斑,依然坚决前行。而我们也正对“蜀道”充满着憧憬与追求,李白式的“济苍生”的鹏鸟振翮之志将促使我们自己一次次地去努力攀越蜀道一样的人生理想。
一个理想就是一种力量
人生犹如一条条蜿蜒盘旋、曲折难上的坎坷大道,当我们仰头去望,那胜利的顶峰仿佛只有数步之遥,但往往就在提脚而出的一刹那间坠入万丈深渊。某些人或许会从此不见光明,自毁前途,造成“一失足成千古恨”的惨境;某些人或许能够重出山谷,但也已黯然失色,妄自菲薄,最终也变得“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可另外一些人则截然不同,他们会以超凡的毅力再次向辉煌巅峰发起冲击,向灿烂的胜利发起挑战,无论失败多少次,坠落多少次,他们仍会巍然屹立,直至成功为止,并迈向下一个万丈高山。
保尔便是这种人,理想就是这种力量。保尔·柯察金在双目失明,身体瘫痪后,凭自己钢铁般的意志以及自己理想的鼓舞,勇敢地与疾病搏斗,勇敢地与生命搏斗,保尔·柯察金的意志跟钢铁一样,在身陷绝境的情况下,他不甘心于吃喝、呼吸和等死,于是拿起自己唯一还能利用的武器——笔,开始了自己的写作生涯。但是在书的结尾,他连笔也拿不动了,于是他就靠口述,请亲友笔录。历时三载,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创造了一部不朽杰作,最终实现了重返战斗岗位的理想。
理想,是一个人一生的向往和追求,保尔·柯察金的理想是:“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忆往事的时候,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终时能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人生,可以说是一段曲折而坎坷不平的路。在人生的旅途中,你会遇到重重的困难,要去面对失败的打击和不被人理解的痛苦。但是,这一切都是短暂的。在突破障碍、战胜困难后,回顾走过的道路,我们就会领悟到,那是磨炼人生的火焰。多少英雄、伟人,都是在熊熊燃烧的火焰中锻炼出来的,正如人们常说的:“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和保尔相比,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实在是微不足道的,我们有什么理由唉声叹气、裹足不前呢?
人生需要理想.理想需要由我们来实现。在开始奋斗的那一刻,我们就必须接受命运的挑战,因为我们是主角,在这场战斗里,不是胜,就是负,没有和平之说,当然,任何人都可以选择逃跑,但其结果只会让你输得更惨烈。在波澜壮阔的大海中,最小的挑战是挫折的降临,最坏的牵连到生命的安危。在无际的大海中你最不能做的,就是退缩,返回到原点。这样,你永远也到不了彼岸。理想始终是理想,如果没有做任何努力,没有信心去实现理想,理想就成了幻想。每个人都拥有理想,因为它是我们前进的方向,人的一生,不就是为做自己理想中的自己而奋斗吗?
理想的力量是无法估量的,它不仅仅是一个目标,也是一个希望,更是一种动力。生命的确是黑暗的,除非有了激励;一切激励都是盲目的,除非有了知识;一切知识都是徒然的,除非有了理想。因为有了理想,所以我们才能不断前进。我们在为理想而奋斗时,会迷茫,会失去方向,这种时刻,就应该多给自己一些自信,不再彷徨,不再迷茫,看清前方的道路,相信自己一定能成为理想中的自己。
追逐理想
曾经这样想,如果我能像一个太阳,清晨,为大地送来第一束阳光;一天中,看见许多风景:珠穆朗玛峰,梅里雪山等。傍晚,我散发出金黄色的光辉照耀着大地,折射出幸福的光芒。太阳,一个诗意的象征,象征理想,象征希望,象征幸福;看见一匹金黄色的天马,奔驰空中,以梦为马,追逐理想!
记得屈原,为了国家安定,投江而死。而它带给我们的,不仅仅只是一分钟的感动,而是他那种为理想而战的气势;记得孙冕,为了追逐自由,他放弃了《新周报》,放弃了一切荣华富贵,到珠穆朗玛峰的山顶,享受自由的快乐。白雪皑皑的雪山顶上,我看见了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豪迈地站在珠穆朗玛峰的山顶!记得马骅,为了享受大自然的快乐,为了让生命更有意义,支教来到梅里雪山下,来到澜沧江边,每天望着白雪覆盖的梅里雪山,望见闪闪发光的澜沧江,听着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为了这一切,他放弃了大都市的奢华,来到山区,为孩子们带来幸福和快乐。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每每听到这里,总是会从心头涌起一种不知名的幸福。我们在选择理想时,往往被金钱或者名利绊倒。其实,我们来到这个世界,钱财是带不走的,只能快快乐乐地生活。想到这里,突然很想回到乡下,戴着草帽,在菜地里,追着蝴蝶,露出幸福的笑容。
人生,因为有了目标,才变得充实而富有意义。缺乏目标,人生就会迷失方向,缺乏前进的动力,并会被轻易打倒;理想,是人生的奋斗目标和指路明灯,是催人奋进的巨大力量。树立远大的理想,追求积极向上的人生目标,将使我们的生活更有意义,使我们的青春焕发光彩!屈原,为了理想而告别了自由;孙冕,为了理想而告别了繁华;马骅,为了理想而告别了物质……许多人都为理想而付出。所以,从今以后,我们也要为了理想而努力学习,“以梦为马,追逐理想”!
推荐阅读篇目:
《理想》 (流沙河)
《龟虽寿》 (曹操)
《离骚》 (屈原)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
[诵国学经典]
1.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大学》)
[明理知义] 因此能做到喜爱某人而知道他的缺点,厌恶某人而知道他的优点的人,在天下是少有的。
[成长启示] 感情往往影响着对人的看法。对亲近者常有偏爱,一好百好;对憎恶者常有偏恨,一坏百坏。所以,父母不能仅看到孩子的优点,我们也不能戴着有色眼镜来看人,必须去掉偏心和偏见,客观公正地评价每一个人。
课件61张PPT。第四单元 15 蜀道难冲击向西在下面在上面在西面在早上;在晚上为……发愁使……滚动使……凋谢(失色)向西回环曲折。 蜀道难行,真比登天还难。只见悲伤的鸟(在)古树上哀号。唉,你这远方的人为什么到这里来呢!课时分层作业(十五) 蜀道难
[语言运用层]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危乎高哉
危:危险
B.可以横绝峨眉巅
绝:越过
C.使人听此凋朱颜
凋:使……凋谢
D.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当:把守
A [A项,危:高。]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
A.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B.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C.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D.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B [B项,古义:回环曲折;今义:按九成折算。]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使人听此凋朱颜
B.猿猱欲度愁攀援
C.砯崖转石万壑雷
D.舞幽壑之潜蛟
B [B项,动词的为动用法,为……发愁。A、C、D三项均为动词的使动用法,分别为“使……变色”;“使……滚动”;“使……舞动”。]
4.下列对诗歌内容的鉴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大体按照由古及今,自秦入蜀的线索,抓住各处山水特点来描写,以展示蜀道之难。
B.诗歌一开篇就极言蜀道之难,以感情强烈的“噫吁嚱”开篇,为全诗奠定了雄放的基调。
C.诗中熔神话传说、写景绘形于一炉,亦真亦幻,由山脚写至山顶,移步换景,逐一写来。
D.诗歌用了散文化诗句,字数不等,语句参差错落,长短不齐,形成极为奔放的语言风格。
C [“由山脚写至山顶,移步换景,逐一写来”分析错误。]
5.填入下面语段中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蜀道难》沿用古代民歌中常见的复沓形式,展示丰富的想象,着力描绘了由________入________道路上惊险绮丽的山川风光,展示了祖国壮丽河山的千姿百态,为大自然奏响了一曲________的赞美乐章。同时以山川的险要告诫世人,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社会某些现象的________。
A.秦 蜀 气势磅礴 忧虑与关切
B.蜀 秦 气势磅礴 忧伤与无奈
C.秦 蜀 气贯长虹 忧虑与关切
D.蜀 秦 气贯长虹 忧伤与无奈
A [“气势磅礴”形容宏伟壮观,雄壮有气势的样子(多形容景物);“气贯长虹”形容正气旺盛,精神崇高。根据《蜀道难》的主旨,应该是“关切”。]
6.名句默写。
(1)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引用神话传说为其增添了浪漫气息,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就引用了“五丁开山”的神话传说。
(2)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山势高险,即便是善飞的黄鹤、轻捷的猿猴都很难越过。
(3)李白《蜀道难》中,描写行人走在蜀道上可以摸到星辰,并且呼吸紧张、抚胸长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急流和瀑布在千山万壑间发出的巨大声响,再次强调蜀道的山高路险。
(5)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感叹的方式收束对蜀道凶险的描写,转入后文对人世的关注。
[答案] (1)地崩山摧壮士死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2)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猿猱欲度愁攀援
(3)扪参历井仰胁息 以手抚膺坐长叹
(4)飞湍瀑流争喧豗 砯崖转石万壑雷
(5)其险也如此 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7.下面这段话有多处表述不当,请挑出三处并加以改正。
①《蜀道难》着力描绘了蜀道的艰辛恐怖,②但我们读完之后,不但不感到害怕,为诗的夸张的描写所激动,所感染。③这是为什么呢?④从描写对象来说,⑤蜀道虽然具备艰难万状,使人害怕,⑥但又具有雄壮美的特点。在诗人笔下,⑦跟美丽的神话传说结合起来,更形成一种诱人的魅力。
第______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______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______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艰辛”改为“艰险”
②“为诗的夸张的描写所激动,所感染”前加“反而”
⑤删去“具备”
⑦在“跟美丽的神话传说”前补上“它”(任写三个即可)
8.高中语文教材中的许多文化景点或文学意象,常常会引发我们的情思。请从下列词语中选择一个做开头,仿照例句写一句话。
要求:①体现景点或意象特征;②句式一致;③运用拟人和反问的修辞手法。
康桥 边城 雨巷 蜀道
例句:赤壁,你的雄奇伟岸,你的大气磅礴,你的壮丽多姿,不正好激荡起我心中的豪情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康桥,你的明净艳丽,你的温婉灵动,你的宁静神秘,不正好唤醒了我生命的觉悟吗?
②雨巷,你的悠长寂寥,你的哀婉彷徨,你的凄清惆怅,不正好氤氲出我心中的感伤吗?
③蜀道,你的突起险峻,你的崔嵬高绝,你的空寂苍凉,不正好活化了我内心的感慨吗?
[阅读提升层]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9~10题。
秋日鲁郡尧祠亭上宴别杜补阙范侍御
李 白
我觉秋兴逸,谁云秋兴悲?
山将落日去,水与晴空宜。
鲁酒白玉壶,送行驻金羁。
歇鞍憩古木,解带挂横枝。
歌鼓川上亭,曲度神飙吹。
云归碧海夕,雁没青天时。
相失各万里,茫然空尔思。
9.下列对整首诗内容和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标题交代了时间“秋日”、地点“鲁郡尧祠亭”、人物“杜补阙”、“范侍御”及事件“宴别”。
B.诗开头两句“我觉”、“谁云”前后对照,以强烈的主观抒彩体现了李白的艺术个性,一个“悲”字为全诗定下伤感的基调。
C.三、四两句交代别宴的具体时间和场景,抓住群山、落日、水流、晴空等景物与后文“云归碧海夕,雁没青天时”共同营造了阔大疏朗的意境。
D.此诗语言自然而夸张,层次分明而有节奏,增强了全诗的艺术感染力。
B [B项,“‘悲’字为全诗定下伤感的基调”有误。]
10.整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诗歌前两句写别宴的具体时间和场景,诗人的感情同各种富有特征的物件、动作和音响效果等交融在一起,气氛一句比一句浓烈,感情一层比一层推进,表现出诗人和友人们异乎寻常的乐观、旷达,一扫一般送别诗那种常见的哀婉、悲切之情,而显得热烈、奔放。全诗以“相失各万里,茫然空尔思”作结,酒酣席散,各奔一方,留下的是无尽的离情别绪。
[答案] ①乐观、旷达。诗人以“我觉秋兴逸,谁云秋兴悲”一扫悲秋的传统,直接表达了对秋天的爱,表现出乐观的情怀,接着写秋日的种种景色,为“秋兴逸”作注脚,表现出诗人和友人们异乎寻常的乐观、旷达。②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离别的愁绪。随着宴席从高潮自然过渡到尾声,离别在即,“相失各万里,茫然空尔思”,酒酣席散,各奔一方,留下的是无尽的离情别绪,表现了离别的惆怅。
(二)阅读下面这两首诗歌,完成11~12题。
梁园吟(节选)
李 白
梁王宫阙今安在?枚马【注】先归不相待。
舞影歌声散渌池,空馀汴水东流海。
宋中十首(其一)
高 适
梁王昔全盛,宾客复多才。
悠悠一千年,陈迹唯高台。
寂寞向秋草,悲风千里来。
【注】 枚马:指汉代辞赋家枚乘和司马相如。
11.以下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诗先以反诘语气感慨一代枭雄梁孝王宫室已成陈迹,接着悲叹昔日上宾枚乘、司马相如业已作古,不见踪影。
B.高诗开篇力赞昔日梁孝王门下兴盛之极,策士门客富于才智,与李诗起笔情感基调极为相似,都是在讴歌古人。
C.李诗“舞影”二句将渌池、汴水等永恒的事物与易于消歇的舞影歌声相对举,将人世飘忽之意点染得十分浓足。
D.高诗一个“唯”字串起篇末十五个字,与诗歌首句的内容形成了今昔之间的对比,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B [李诗是说“昔日繁盛一时的梁王宫殿如今安在哉?当年的枚乘和司马相如等人也都一个个先后归去了”,情感基调比较低沉。]
12.同为咏叹梁园的怀古诗,李诗虚实结合,高诗欲抑先扬,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李诗虚实结合,以散落渌池的舞影歌声虚写逝去的繁华热闹,又以东流入海的滔滔汴水实写眼前的凄清寂寥,意蕴深厚,余韵悠长;②高诗欲抑先扬,开篇极言梁王汇聚贤才的繁盛,其后急转直下,写到世殊时异,空余高台陈迹、秋风衰草,顿挫跌宕,悲慨万端。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3~14题。
古风·碧荷生幽泉
李 白
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
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
秀色空绝世,馨香为谁传。
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
结根未得所,愿托华池边。
【注】 此诗作于李白应诏入京为官之前。
13.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写荷之美,先总写其“艳”、“鲜”,然后分写“花”、“叶”、“色”、“香”,并用“幽泉”、“朝日”、“绿水”、“青烟”加以衬托。
B. 三四两句中“冒”、“罗”二字用得巧妙:“冒”赋予出水芙蓉以动态美;“罗”将青烟笼罩绿叶的形态写得生动传神。
C. 诗中“秋花”对“密叶”,“绿水”对“青烟”,对仗工整,这正体现了古体诗严格要求对仗的特点,而这一点正与近体诗中律诗对于对仗的要求相反。
D. “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用了拟人的手法,写芬芳艳丽的荷花,尽管无比美丽,也只能在满天飞霜中无奈凋零。
C [C项,古体诗在对仗上没有严格要求。]
14.这首咏物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情感的能力。李白《古风》组诗共五十九首,这是其中的第二十六首。点睛:诗歌借助具体的语言描写,来表现诗人的感情,传达诗人的思想,这些感情和思想就是我们所说的“思想内容”。无论是忧国忧民之情、国破家亡之痛,还是游子逐客之悲、征夫思妇之怨,无不感人至深。对于古典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果稍微细致地加以归类,我们不难发现,有忧愁、寂寞、伤感、孤独、恬淡、闲适、热爱、赞美、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各种类型。
[答案] 作者托物言志,①表达了对自己高洁品性的自信。写荷花秀丽的花容,清香的气息,绝世空前,暗示了自己才高道洁。②怀才不遇、空任时光流逝的慨叹。写荷花纵然有绝世的美丽,因“结根未得所”,无人为它传递馨香,只能凋零,表达自己空有才华,却因没人举荐不能建功立业,坐看年华流逝,心生感慨。③对得到朝廷重用的渴望。结尾“愿托华池边”表达了自己也像荷花希望生长在华美的池子里一样,期盼得到举荐和朝廷垂青(重用)。
(四)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行路难三首(其一)①
李 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②。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③,忽复乘舟梦日边④。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⑤!
【注】 ①《行路难》共三首,这是第一首。这组诗从内容看,应该是写在公元744年(天宝三年)李白离开长安的时候。②樽:古代盛酒的器具。斗十千:形容酒价昂贵。珍羞:珍贵的菜肴。羞,通“馐”,食物。直:通“值”,价值。③闲来垂钓:传说吕尚(姜太公)未遇周文王时,曾一度垂钓于磻溪(今陕西宝鸡东南)。④乘舟梦日边:相传伊尹在受商汤聘请的前夕,梦见自己乘船经过日月之旁。吕尚和伊尹都曾辅佐帝王建立不朽功业,李白借此表明对自己的政治前途仍存极大的希望。⑤长风破浪:据《宋书·宗悫传》载,宗悫少年时,叔父宗炳问他的志向,他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济,渡过。
15.下列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的前四句写李白出于对朋友的深厚友情和对其才能的怜惜,不惜金钱,设下盛宴为之饯行。
B.“停杯投箸”、“拔剑四顾”,用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内心的苦闷和感情的压抑。
C.诗人在心境茫然之中,忽然想到吕尚和伊尹曾经失意而终被重用并立下功业,又增加了信心。
D.诗人相信尽管前途障碍重重,但仍将会有一天像宗悫所说的那样,乘风破浪,到达理想的彼岸。
A [A项,主客颠倒,从注释①可以看出,是李白离开长安时所写,当为“朋友为李白饯行” 。]
16.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此题考查把握诗人的感情基调,分析诗人的感情基调要从整体入手,就整首诗的情况综合评价。
[答案] 从诗歌的前几句看,诗人深感前路崎岖,歧途甚多,有走投无路之感,但诗人联想到古代的先贤,心理上的失望与希望、抑郁与追求,急剧变化,最后唱出了高昂乐观的调子,相信自己的理想抱负总有实现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