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守株待兔
一、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
1.兔走触株( )
A.走路,步行 B.离去 C.跑
2.因释其耒而守株( )
A.解说,说明 B.消除,消散 C.放下
3.冀复得兔( )
A.希望 B.河北的别称 C.姓
4.兔不可复得( )
A.回答 B.再,第二次 C.像从前一样
二、读拼音,写词语。
shǒu zhū dài tù sòng guó gēng tián jiē chù
( ) ( ) ( ) ( )
bú kě fù dé shì fàng shé jǐng qí zhōng
( ) ( ) ( ) ( )
三、判断。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兔走触株”中的“走”和“走路”中的“走”是一个意思。( )
2.耒是古代的一种农具。( )
3.“冀复得兔”的意思:希望能再得到兔子。( )
四、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因释其耒而守株
B.因释其耒而守株
C.因释其耒而守株
五、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2.野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六、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守株待兔”的“株”是树桩的意思。“待”是等待的意思。这个词语的意思是
。比喻 的行为。
2.这个寓言告诉我们( )。
A.凡事都应该积极主动去做,不能寄希望于意外的收获。
B.我们应该像文中那个人一样,痴迷于意外的收获。
七、课内阅读。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1.用原文说一说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起因:
经过:
结果:
2.宋人“释其耒而守株”的原因是 。(用原文回答)
3.宋人“身为宋国笑”,大家会笑他:“
”
八、课外阅读。
鹬蚌相争
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①方出②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③箝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④禽之。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⑤弊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夫也。故愿王之熟计之也!”惠王曰:“善。”乃止。
释义:①方:刚刚。②曝:晒。③箝:同“钳”,把东西夹住的意思。④禽:同“擒”,捕捉,抓住。⑤弊:弊病;害处,这里指疲弊的意思。
1.试着翻译下面的句子。
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2.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苏代把 国和 国比成了故事中的鹬和蚌,把 国比成了渔者。
3.苏代讲这个故事的目的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一、1.C 2.C 3.A 4.B
二、守株待兔 宋国 耕田 接触 不可复得 释放 折颈 其中
三、1.× 2.√ 3.√
四、C
五、1.一只跑得飞快的野兔撞在了树桩上,扭断了脖子死掉了。
2.野兔是不可能再次得到的,而他自己也被宋国人嘲笑。
六、1.在树桩旁等待撞死的兔子 墨守成规而不知变通或妄想不劳而获,坐享其成
2.A
七、1.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2.冀复得兔
3.偶然捡到一只兔子,就以为会经常遇到这样的好事,真是太愚蠢了!
八、1.鹬和蚌都不肯相让,渔夫看到了,就把它俩一齐捉去了。
2.燕 赵 秦
3.苏代的目的是劝赵国不要攻打燕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