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2010届高三生物二轮专题教案(8)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2010届高三生物二轮专题教案(8)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0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0-01-05 18:47:00

文档简介

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江苏省2010届高三生物二轮专题教案
二倍体、多倍体、单倍体的比较及应用
【课标要求】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www.。
【考向瞭望】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可能会出现大的实验设计题目,考查环境污染对染色体变异的影响。
【知识梳理】
一、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
(一)实验原理:低温抑制纺缍体的形成,以致影响染色体被拉向两极,细胞不能分裂成两个子细胞,于是染色体数目改变。
(二)方法步骤:洋葱根尖培养→固定→制作装片(解离→漂洗→染色→制片)→观察。
(三)试剂及用途
1、卡诺氏液:固定细胞的形态。
2、改良苯酚品红染液:使染色体着色。
3、解离液[15%的盐酸和95%的酒精混合液(1︰1)]:使细胞分散。
二、二倍体、多倍体与单倍体
(一)二倍体、多倍体、单倍体的比较www.
二倍体 多倍体[ 单倍体
概念 体细胞中含2个染色体]组的个体 体细胞中含3个或3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 体细胞中含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的个体
染色体组 2个 3个或3个以上 1至多个
发育起点 受精卵 受精卵 配子
自然成因 正常有性生殖 未减数的配子受精;合子染色体数目加倍 单性生殖(孤雌生殖或孤雄生殖)
植物特点 正常 果实、种子较大,生长发育延迟,结实率低 植株弱小,高度不育
举例 几乎全部动物、过半数高等植物 香蕉、普通小麦 玉米、小麦的单倍体
(二)单倍体与二倍体、多倍体的判定
1、单倍体与二倍体、多倍体是两个概念系统,主要区别在于是由什么发育而来的,单倍体的概念与染色体组无关。单倍体一般含一个染色体组(二倍体生物产生的单倍体),也可以含两个、三个甚至更多个染色体组,如普通小麦产生的单倍体,就有三个染色体组。
2、二倍体、多倍体与染色体组直接相关,体细胞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叫二倍体,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叫多倍体。
【思考感悟】(1)改良苯酚品红染液可以用什么试剂替代?(2)实验中的情况在自然界中能发生吗?
(1)可以用龙胆紫、醋酸洋红等碱性染料替代。(2)能,特别是在高原植物中。
【基础训练】
1、下面所列材料中,最适合用于“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实验的是( C )
A、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 B、洋葱鳞片叶叶肉细胞
C、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 D、洋葱根尖成熟区细胞
2、低温和秋水仙素都能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起作用的时期是( B )
A、细胞分裂间期 B、细胞分裂前期 C、细胞分裂中期 D、细胞分裂后期
3、果蝇的卵原细胞在减数分裂形成卵细胞过程中常常发生同源染色体不分开的现象,因此常常出现性染色体异常的果蝇,出现不同的表现型,如下表所示。
受精卵中异常的性染色体组成方式 表现型
XXX 在胚胎期致死,不能发育为成虫
YO(体细胞中只有一条Y染色体,没有X染色体) 在胚胎期致死,不能发育为成虫
XXY 表现为雌性可育
XYY 表现为雄性可育
XO(体细胞中只有一条X染色体,没有Y染色体) 表现为雄性不育[来源:高.考.资.源.网WWW.]
为探究果蝇控制眼色的基因是否位于性染色体上,著名的遗传学家摩尔根(T.H.Morgan)做了下列杂交实验。让白眼雄果蝇和红眼雌果蝇交配时,后代全部是红眼果蝇;让白眼雌果蝇和红眼雄果蝇交配时,子代雄性果蝇全是白眼的,雌性果蝇全是红眼的。
但他的学生Bridges用白眼雌果蝇与红眼雄果蝇交配,子代大多数雄果蝇都是白眼,雌果蝇都是红眼,但有少数例外,大约每2000个子代个体中,有一个白眼雌果蝇或红眼雄果蝇,该红眼雄果蝇不育。
(1)请用遗传图解解释Morgan的实验结果(设有关基因为B、b)[来源:高.考.资.源.网]
(2)请用相应的文字和遗传图解(棋盘法),解释Bridges实验中为什么出现例外。
说明:在XbXb(白眼♀)减数分裂形成卵细胞过程中,少数的初级卵母细胞中的两个X染色体不分离,进入到次级卵母细胞中,或进入到极体中,因而产生含两个X染色体的卵细胞(XX)或不含X染色体的卵细胞(O),分别与XBY(红眼♂)产生的正常精子结合,产生了例外子代。
【高考模拟】www.
4、下列关于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A、在精子与卵细胞结合的过程中,细胞膜外面的糖蛋白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B、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的细胞结构有细胞核、核糖体和高尔基体
C、原核生物的细胞结构中无线粒体,因此只能通过无氧呼吸获取能量
D、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主要发生在细胞有丝分裂的间期
5、对于低温诱导洋葱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正确的描述是( ABD )
A、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最多www.
B、在显微镜视野内可以观察到二倍体细胞和四倍体细胞
C、在高倍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细胞从二倍体变为四倍体的过程
D、在诱导染色体数目变化方面,低温与秋水仙素诱导的原理相似
PAGE
- 2 -
www.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高考资源网( www.),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高考资源网( www.),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高考资源网( www.),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乙酸·羧酸》考点精讲
一、考纲要求
1.了解乙酸的结构和用途;
2.掌握乙酸的性质和制法;
3.掌握羧酸的通式和通性;
4.掌握酯化反应和乙酸乙酯的制取
二、重点要点
1.乙酸的分子组成和结构
分子式C2H2O2结构式: 结构简式CH3COOH,官能团羧基-COOH
2.乙酸的化学性质
表现为O--H键和C--OH键能够断裂
(1)弱酸性(断O--H键)
CH3COOHCH3COO-+H+(酸性比碳酸强)
CaCO3+2CH3COOH(CH3COO)2Ca+CO2↑+H2O
Cu(OH)2+2CH3COOH(CH3COO)2Cu+2H2O
(2)酯化反应(断C--OH键)
羧酸和醇作用生成酯和水的反应叫酯化反应。
注意:
①酯化反应的脱水方式是:羧基脱羧羟基(无机含氧酸脱羟基氢)而醇脱羟基氢,即“酸脱羟基醇脱氢”(可用同位素原子示踪法证明。)。
②酯化反应是可逆的:羧酸+醇酯+水反应中浓硫酸的作用是作催化剂和吸水剂,除
去生成物中的水使可逆反应向生成物方向移动。
③在酸化反应中使用饱和Na2CO3溶液的作用是吸收未反应的乙酸,溶解乙醇,降低酯的溶解度,增大水的密度,使酯浮于水面,容易分层析出,便于分离。
④乙酸乙酯中除乙酸杂质,只能用饱和的Na2CO3浓液,不能用NaOH溶液中和乙酸的方法。因为NaOH溶液碱性强,会促使乙酸乙酯水解,重新变成乙酸和乙醇,所以不能用NaOH溶液代替Na2CO3饱和溶液。
三、例题分析
例1.下列化合物中,既显酸性,又能发生酯化反应和消去反应的是( )。
提示:
根据各类官能团的性质判断:“-COOH”显酸性,“-COOH”和“-OH”能发生酯化反应,含有“-OH”或“-X”的能发生消去反应。综合判断,只有C符合题意。
参考答案:
Awww.选项,因含酚羟基和“-COOH”官能团,既是酸性,又能发生酯化反应,但不能发生消去反应,A不符合题意。B选项,合“C=C”和“-COOH”官能团显酸性,能发生酯化反应,加成反应等但不能发生消去反应;B不符题意。C选项含有“-OH”和“-COOH”官能团,能发生酯化反应、消去反应,显酸性,符合题意。D选项含“-OH”和“”能发生消去反应,水解反应,但不是酸性,亦不符合题意。故正确答案应选C。
说明:
本题重点考查了各官能团主要是"-COOH"、酚羟基、醇羟基的性质。这些都属于最基本的有机化学知识。只要第一遍学时学习对这些知识给以足够重视,熟练掌握这些知识是比较容易的事,那么解答本题并非难事。
例2.下一列各组物质中,具有相同最简式的是( )。
A.甲醛和甲酸 B.甲酸和乙酸 C.甲醛和乙酸 D.乙醛和乙醇
提示:
只要写出分子式,然后得出最简式即可得出答案。
参考答案:
先写出选项中各物质的分子式
甲醛:CH2O甲酸:CH2O2乙酸:C2H4O2乙醇:C2H5OH
观察各分子式得甲醛与乙酸的最简式为CH2O故正确选项为C。
说明:
最简式,分子式这是化学中最基础的知识。掌握其含义,熟练写出其常见物质的这两种式子也是最基本的要求。
例3.将质量相等的下列各物质完全酯化时,需醋酸质量最多的是( )。
A.甲醇 B.乙二醇 C.丙醇 D.甘油
提示:
本题如果依据酯化反应方程式或关系式一一推算,显然费时费力。若能抓住酯化时醇羟基与羧基间物质的量的关系,导出判断相同质量4种醇消耗CH3COOH的物质的量的依据,则可使过程简化。
参考答案:
若某醇质量为1 g,该醇分子量为M,该醇分子量含有x个羟基。则1g该醇含羟基(也即酯化时需羧基或醋酸)物质的量为:
比较4种醇值,即可判断出正确答案。
可见,相等质量的4种醇中,甘油酯化消耗的醋酸最多。故正确答案为D。
说明:
本题考查对醇和羧酸酯化时二者量间关系的判断能力。
第一阶梯
例1.向1 mol酒石酸[HOOC(CHOH)2COOH]中加入1 L 1mol/L的KOH溶液,得到最大量沉淀,再向其中加入1 L 1 mol/L KOH溶液时,沉淀完全溶解,与此有关的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酒石酸是二元酸 B.酒石酸与铝盐性质相似
C.酒石酸氢钾溶解度小 D.酒石酸钾的溶解度大
提示:
从酒石酸的分子式可看出,酒石酸分子结构中含两个“-COOH”基团,故为二元酸。然后根据反应物之间的量的关系进行判断。
参考答案:
依题意:
沉淀溶解。说明酒石酸氢钾(酸式盐)不溶于水,而酒石酸钾(正盐)易溶于水。亦说明酒石酸氢钾溶解度小,而酒石酸钾(正盐)的溶解度大。这与Al3+与KOH反应生成具有两性的Al(OH)3是不同的。所以正确答案应选B。
说明:
注意从酒石酸的结构简式可知它是二元酸。
例2.将20 ml 0.1 mol/L的醋酸与24 ml 0.1 mol/L的氢氧化钠混合后,溶液中各离子物质的量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A.[Na+]>[CH3COO-]>[H+]>[OH-] B.[Na+]>[CH3COO-]>[OH-]>[H+]
C.[OH-]>[Na+]>[H+]>[CH3COO-] D.[Na+]>[OH-]>[H+]>[CH3COO-]
提示:
首先从中和反应看,中和后有多余的碱,溶液中有大量的醋酸钠。它们全部电离,而醋酸根可能跟H+结合(虽然因为溶液呈碱性受到了一些抑制),因此[Na+]>[CH3COO-]。整个溶液应该是电中性的。
参考答案:
由题知,醋酸与NaOH溶液混合后,碱有剩余,旦溶液中有大量的CH3COONa,它们全部电离,CH3COO-+H+CH3COOH,因此,[Na+]>[CH3COO-],只有A、B两项符合。因为溶液里碱性,所以[OH-]>[H+]所以A选项必须排除。电荷必须平衡,D项的情况,必然显正电性,应予排除。又无论是NaOH还是CH3COONa,都是全部电离的,所以中和前后溶液Na+的总量并未变化,而OH-却被中和掉一部分,所以[Na+]>[OH-],排除C项。只有B项为唯一答案。
说明:
本题考查的知识是电离理论和中和理论。它涉及有机化合物,测试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精确性和逻辑性。
[例3]怎样以H2O、H218O、空气、乙烯为原料制取?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提示:
解题时,可采用从最终的目标产物倒推原料(或中间产物)的方法。如:
参考答案:
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说明:
<1>本题考查了以下三个方面的知识:
①烯、醇、醛、羧酸、酯的衍生关系;
②醇氧化成醛的反应原理
③酯化反应中羧酸和醇的脱水方式。
<2>本题是一个同位素示踪原子的问题,它是揭示酯化反应的规律的实例,所以一定要正确地把握酯化反应规律:酸脱羟基醇羟基脱氢,才能解好本题。C2H518OH,可用CH2=CH2与H218O起加成反应制得。而CH3COOH则可用CH2=CH2氧化法制得,两者进一步合成
第二阶梯
例1.A是一种可作为药物的有机化合物,请从下面反应图式中各有机物的关系(所有无机产物均已略去未写),推测有机化合物A、B、C、D、E、F的结构简式(Ф代表苯基)
提示:
本题是推断题,有正向、逆向思维,并侧重考查思维的严密性。由反应原料ФCHO,和产物E的分子式是C9H6O2相比较,由A→C→D→E都没有增加C原子数的信息,所以可推知ФCHO和CH3CCHO一定生成了含九个碳原子的化合物A。由A→C用了弱氧化剂银氨溶液,推知A有醛基。由A→B可加2molH2,推知A还有一个烯键。综合以上推知:A是ФCH=CHCHO。顺此而下可以依次推出其它各有机化合物,并以题目中给出的E的分子式予以验证。
参考答案:
推导过程见[提示]。
说明:
要能较好的解答该题,首先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不但-CHO,-COOH,,卤代烃等物质或官能团的性质要熟练,而且要十分清晰反应时物质的数量关系,并且要从结构深处了解物质或官能团的性质,即要拓宽知识面。
例2.烃的含氧衍生物A的蒸气密度是相同条件下H2的36倍。取36 g A在空气中完全燃烧耗用标准状况下空气168 L,(空气中O2占1/5),生成物用浓H2SO4吸收,增重18 g.通过足量石灰水,生成白色沉淀150 g。A可使石蕊试液变红,也可使溴水褪色。求有机物A的分子式并确定其结构简式和名称。
提示:
首先应搞清被浓H2SO4吸收后增重的18 g物质应为水,而通过足量石灰水后生成的白色沉淀为CaCO3(150 g)以此可知烃的含氧衍生物燃烧后生成的CO2和H2O的物质的量,推出该有机物的分子组成,然后再由此物质的性质推出该物质的结构简式和名称。
参考答案:
设A的分子式为CxHyOz
MCxHyOZ=36×2=72
解得z=2
即A的分子式为C3H4O2因为A可使石蕊变红,所以A中含-COOH,又因为A可使溴水褪色,所以A中含双键,综合得A的结构简式为:CH2=CH-COOH,叫丙烯酸。
答:A的分子式为C3H4O2,结构简式为:CH2=CH-COOH,叫丙烯酸。
说明:
该题重点考查利用燃烧反应确定分子组成的一般方法及双键,-COOH的性质。利用燃烧反应确定分子组成这是最基础的知识,也是常考知识,必须在第一遍学习时熟练掌握,即把研究烃,烃的衍生物的燃烧的规律应用于有机物分子组成的确定上。对于双键、-COOH的基本性质应该说毫不含糊,但也要引起同学注意,不要出现缺憾。
[例3]水蒸气跟灼热的焦炭反应,生成A和P的混合气体,它是合成多种有机物的原料气。下图是合成某些物质的路线,
其中:D、G互为同分异构体;G、F是相邻的同系物;B、T属于同类有机物,T分子中的碳原子数是B的2倍,等物质的量的T、B与足量的金属钠反应,T产生的氢气是B的2倍,S能跟新制Cu(OH)2反应,1 mol S能生成1 mol氧化亚铜。
(1)写出分子式:A,B
(2)写出结构简式:B,D,S
(3)写出反应类型:x,y
(4)E→F的化学方程式为:;T与过量的G在浓H2SO4存在和加热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
解本题应从A、B、P、S三种物质入手突破,水蒸气和焦炭反应的产物是CO和H2;S能与新制Cu(OH)2反应,旦1 mol S能产生1 mol Cu2O,S为醛。然后可根据反应网络顺推得其它物质。
参考答案:
因水蒸气和焦炭反应的产物是CO和H2,即A与P组成的混合物为H2和CO;又题知:1 mol S能与新制Cu(OH)2反应产生1 mol Cu2O,故S为醛,B、T可与足量的金属钠反应,T产生H2是B的2倍,S与H2加成可得T,由此可知:T为二元醇,B为一元醇。B是CO和H2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后的产物,因此可知B为CH3OH,T为乙二醇,S为羟基乙醛。其它物质可根据反应顺推得到:B为CH3OH,氧化得E为HCHO,HCHO(E)氧化得HCOOH(F),B与F反应得HCOOCH3、D与G为同分异构体,所以G为CH3COOH,B与P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生成CH3COOH,CH3COOH比CH3CH3OH多一个碳原子,可推知P为CO。故答案为(1)H2;CO(2)CH3OH;HCOOCH3;CH2OHCHO;(3)酯化反应;加成(或还原)反应,(4)HCHO+2Ag(NH3)2OHHCOOH+2Ag↓+4NH3↑
H2O+2CH3COOH+CH2OH-CH2OHCH3COOOCH2-CH3COOOCH2+2H2O
说明:
本题涉及的物质基本上没有超过中学课本范围,但把无机物与有机物的相互转化联系起来,提高了题目的综合性和难度。只有准确,熟练,全面掌握基础知识,才能顺利解答。
四、检测题
1.下列物质中,既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又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是( )。
A.C17H35COOH B.HCOOH C. D.CH2=CH-CH3
2.羟酸分子里的官能团是( )。
A. B. C. D.-CnH2n+1
3.关于乙酸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乙酸是一种重要的有机酸,是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液体。
B.乙酸分子里含有4个氢原子,所以乙酸不是一元酸。
C.无水乙酸又称冰醋酸,它是纯净物。
D.乙酸易溶于水和乙醇
4.下列物质在一定条件下,不能和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的是( )。
A.乙醛 B.丙酮 C.乙酸 D.甲苯
5.将乙醛和乙酸分离的正确方法是( )。
A.加热分馏
B.先加入烧碱溶液,之后蒸出乙醛;再加入浓H2SO4,蒸出乙酸,
C.加入碳酸钠后,通过萃取的方法分离
D.利用银镜反应进行分离
6.某一元醇10 g与乙酸反应生成乙酸某酯的量为11.57 g,反应后又回收到该醇1.8 g,则醇的相对分子质量接于( )。
A.88 B.102 C.116 D.196
7.能使酸性KMnO4溶液和溴水褪色的羧酸是( )。
A.丁酸 B.油酸 C.硬脂酸 D.软脂酸
8.除去硬脂酸中混有的油酸的方法是( )。
A.加浓氢氧化钠溶液
B.催化加氢
C.加溴水
D.加饱和食盐水后分解
9.分子式为CxHyO2的有机物1 mol在氧气中充分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体积相等,消耗的的氧气在标况下占体积112 L。则x的值为(   )。
A.2 B. 3 C.4 D.5
10.草酸(HOOC-COOH)溶液跟酸性KMnO4溶液混合时看不到颜色变化,但经过一段时间后,混合溶液然迅速褪色,此反应的方程式为:2KMnO4+H2SO4+5H2C2O4→K2SO4+2MnSO4+10CO2↑+8H2O,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突然褪色的原因是溶液已混合。
B.突然褪色的原因是生成的微量K2SO4起催化作用
C.突然褪色的原因是生成的微量Mn2+起催化作用
D.可能是外界大气压强发生突变而导致溶液褪色。
答案:
1、B 2、C 3、B 4、C 5、D
6、B 7、B 8、B 9、C 10、C
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来稿,稿酬丰厚。 www.
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来稿,稿酬丰厚。 www.
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来稿,稿酬丰厚。 www.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