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讲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1讲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82.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0-01-06 12:56: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4张PPT。2010届一轮复习课件第21讲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考点目标:
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的认识
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的理解
3.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的认识考点一、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的简要分析1.拉马克的进化学说的内容及意义2.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意义及局限性(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是生物不断进化
的主要原因)内容:
意义:
局限性: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和适者生存科学地解释了生物进化的原因和
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①对遗传和变异的本质不能作出科学的解释②对生物进化的解释局限于个体水平③强调物种形成都是渐变的结果,不能很好地解释
物种大爆发等现象过度繁殖大量个体遗传和变异具有不利变异,不适应环境的个体具有有利变异,适应环境的个体生活条件有限生存斗争不适者被淘汰适者生存自然选择生物进化外因内因外因动力结果按照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害虫抗药性增强,是因为杀虫剂刺激害虫产生抗药性,并在后代中不断积累?
 B.食蚁兽具有长舌,是因为它长期反复取食树洞中的蚂蚁不断伸长的结果?
 C.狼和鹿通过捕食和被捕食的关系进行着长期的相互选择,结果发展了各自的特征?
 D.春小麦连年冬种可以变成冬小麦,这是环境影响的结果?考点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的要点简析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2.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3.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4.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进化的本质是种群的基因频率的改变)(可遗传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其实质是阻止生物之间的基因交流)物种的形成方式:①渐变式:②骤变式: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逐渐形成在很短时间内即可完成种群地理隔离小的种群自然选择基因频率发生改变生殖隔离新物种(自然界中多倍体的形成)物种形成与生物进化生殖隔离出现基因频率改变属于不同物种可能属于同一个
物种①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改变,
这种改变可大可小,不一定会突破
物种的界限,即生物进化不一定导
致新物种形成②新物种的形成是生物长期进化的
结果下列为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概念图,以下说法正
确的是 ( )A.①是生物的突变和重组 B.②是自然选择
C.③是自然选择学说 D.④是物种多样性1.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生物进化的方向决定于生物变异的方向?
 B.生物进化的过程实质是基因频率变化的过程
 C.研究物种间的差异,关键是研究它们能否交配产生后代?
 D.研究物种的迁徙规律,关键是研究一对雌雄个体的迁徙行为
2.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生物的  (  )
  A. 表现型 B. 基因型?
  C. 不利变异的基因 D. 肽键结构3.一般地说,干旱条件下育成的作物品种,适于干旱地区栽种;潮湿条件下育成的作物品种,适于在潮湿地区种植。在这里,干旱和潮湿条件所起的作用是(  )
 A.选择基因型 B.诱发基因突变?
 C.引起染色体变异 D.导致基因重组4.有关基因频率和生物进化的关系,正确的说法是
A.生物只要发生进化,基因频率就会改变
B.只有在新物种形成时,才会发生基因频率的改

C.基因频率的改变不一定引起生物的进化
D.生物在进化过程中不一定引起基因频率的改变5.按照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物种形成的标志是产生了生殖隔离?
 B.物种的形成都需要经过长期的生殖隔离?
 C.自然选择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
 D.生物进化的单位是种群?6.紫茎泽兰是外来入侵种,如果让其自然生长繁
殖若干年后,与原产地紫茎泽兰相比( )
A.基因库变化相互影响?B.性状始终保持一致
C.很快产生生殖隔离  D.进化方向发生变化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基因突变改变了生物体与现有环境之间的协调关系?
 B. 在基因的编码区中改变核苷酸就会引起遗传性状的改变?
 C.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D. 生物体的任何变异都是由基因突变造成的?8.由于蟹类的捕食,某种海洋蜗牛种群中具有较厚
外壳的个体的比例逐渐增加。对这个现象的解释,
正确的是
A.人工选择 B.适者生存
C.用进废退 D.定向变异考点三、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的要点简析1.共同进化的概念和原因2.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及生物进化的历程3.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①决定进化方向的是中性突变的逐渐积累②物种的形成不都是渐变的过程,而是种群长
期稳定与迅速形成新种交替出现的过程(主要依据是化石)生物进化的大致过程:原始生命原核生物厌氧型异养型自养型需氧型真核生物进化趋势:从原核生物到真核单细胞生物,再到真核多细胞生物;从异养生物到自养生物;从厌氧生物到需氧生物;从无性生殖到有性生殖;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9.狼和鹿是捕食和被捕食的关系,从进化的角度分
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狼在客观上起着促进鹿发展的作用
B.狼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
C.鹿奔跑速度的加快可加速狼的进化
D.鹿的进化速度比狼的进化速度快10.右图是物种形成的一种模式。物种a因为地理障
碍分隔为两个种群a1和a2,经过漫长的进化,分别
形成新物种b和C。在此进程中的某一时刻,a1种
群的部分群体越过障碍外迁与a2同域分布,向d方
向进化。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b和d存在地理隔离,所以一定存在生殖隔离
B.C和d不存在地理隔离,却可能存在生殖隔离 C.a1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留居群体的基因频率相同,则b和d是同一物种
D.a1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a2种群的基因频率不同,则c和d是不同物种11.蓍草是菊科植物的一个种。采集同一山坡不同海
拔高度的蓍草种子,种在海拔高度为零的某一花园
中,植株高度如右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原海拔高度不同的
蓍草株高的差异表现
出物种多样性
B. 不同海拔高度蓍草
之间不能杂交或杂交
不育
C. 研究遗传差异是否
影响着草株高,需原
海拔处的数据
D. 图示结果说明蓍草株高的变化受到花园生环境的
影响12.果蝇是常用的遗传学研究的试验材料,据资料显示,果蝇约有104对基因,现有一墨腹果蝇的野生种群,约有107个个体,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该种群的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统称为种群的_______?,经观察,该种群中果蝇有多种多样的基因型,分析其产生原因,是在突变过程中产生的_______ ,通过有性生殖过程中的_______ 产生的,其产生的方向是_______的,它们都能为生物进化提供_______ 。?
(2)假定该种群每个基因突变率为10-5?,那么该种群第一代出现的基因突变数是_______ 。
(3)随机从该种群中抽出100只果蝇,测知基因型AA(灰身)35只,Aa(灰身)60只,aa(黑身)5只,请问A基因的基因频率为_____,a基因的基因频率为_____。基因库等位基因基因重组不定向原材料2×10665%35%(4)已知果蝇白眼(b)为隐性基因,在该种群中每2500只果蝇才有1只白眼果蝇,那么白眼b的基因频率为_______。?
(5)假定残翅(v)的基因突变率为10-5,由于在正常环境条件下,残翅果蝇难以生存,结果长翅(V)类型个体逐渐增多,V基因频率也随之升高,经过许多代以后,长翅类型成为该种群中常见类型。与其他突变类型相比,残翅个体要少得多,这一现象说明
______

(6)隔离是形成新物种的_______,通常经过长期的_____隔离常可达到_____隔离。不同的果蝇种群之间,若一旦发生了完善的_______隔离,就不会有_______交流了。?2%残翅是不利变异,经长期的自然选择而不断被淘汰,
自然选择决定生物的进化方向 必要条件地理生殖生殖基因(7)通过对果蝇及其他生物的群体遗传学的研究,可得出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_______ ,新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是_______ 、_______ 、______ _。种群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隔离13.回答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问题。(1)图甲表示某小岛上蜥蜴进化的基本过程,X、
Y、Z表示生物进化的基本环节,X、Y分别是_______、
__________。
(2)该小岛上的蜥蜴原种由许多个体组成,这些个
体的总和称为_____,这是生物进化的_______ _。
(3)小岛上能进行生殖的所有蜥蜴个体含有的全部
基因,称为蜥蜴的________。变异 自然选择种群 基本单位基因库(4)小岛上蜥蜴原种的脚趾逐渐出现两种性状,
W代表蜥蜴脚趾的分趾基因;W代表联趾(趾间有
蹼)基因。图2表示这两种性状比例变化的过程。1)由于蜥蜴过度繁殖,导致________加剧。
2)小岛上食物短缺,联趾蜥蜴个体比例反而逐渐
上升,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
3)图2所示过程说明,自然环境的变化引起不同性生存斗争 联趾型个体趾间有蹼,适合于游泳,可以从水中获取食物。因此,在岛上食物短缺时,联趾个体的生存和繁殖机会较多。 状蜥蜴的比例发生变化,其本质是因为蜥蜴群体内的________发生了改变。
(5)从生物多样性角度分析,图2所示群体中不同个体的存在反映了______多样性;若从分子水平检测这种多样性,可采用的简便技术是________ 。基因频率遗传 PCR(聚合酶链反应)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