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
第1课时
正方形的性质
【学习目标】
掌握正方形的概念和性质,并会用它们进行有关的计算。
【学习过程】
第一步:课堂引入
做一做:用一张长方形的纸片(如图所示)折出一个正方形.
问题:什么样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正方形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并且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正方形.
2.【问题】正方形有什么性质?
由正方形的定义得知,正方形既是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又是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
所以,正方形具有矩形的性质,同时又具有菱形的性质.
正方形性质定理1: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
,四条边都
。
正方形性质定理2: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
。
第二步:应用举例
例1
求证: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把正方形分成四个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
已知: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对角线AC、BD
相交于点O(如图).
求证:△ABO、△BCO、△CDO、△DAO是
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
例2
.已知:如图,点E是正方形ABCD的边CD上一点,
点F是CB的延长线上一点,且DE=BF.
求证:(1)EA=AF;
(2)EA⊥AF.
第三步:随堂练习
1.⑴正方形的四条边____
__,四个角___
____,两条对角线____
_______
____.
⑵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把正方形分成四个全等的__________________
⑶正方形的边长为6,则面积为__________
⑷正方形的对角线长为6,则面积为__________
2.如右图,E为正方形ABCD边AB上的一点,已知EC=30,
EB=10,
则正方形ABCD的面积为_______________,对角线为______
____.
3.如右图,E为正方形ABCD内一点,且△EBC是等边三角形,
求∠EAD与∠ECD的度数.
知识再现:
⑴
对边平行
边
⑵
四边相等
⑶
四个角都是直角
角
正方形
⑷
对角线相等
互相垂直
对角线
互相平分
平分一组对角
第2课时
正方形的判定
【课前自主学习】
一、目标导读
知道正方形的判定方法,会运用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判定条件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
经历探究正方形判定条件的过程,发展学生初步的综合推理能力,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逐步掌握说理的基本方法。
理解特殊的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辩证看问题的观点。
学习重点:掌握正方形的判定条件。
学习难点:合理恰当地利用正方形的判定定理解决问题。
预习检测
我们学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那么思考一下,它们之间有怎样的包含关系?请填入右图中。
【课堂互动学习】
旧知补标,查缺补漏(1—5分钟)
1.我的错题库:
2.温故知新:(1)怎样判定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怎样判定一个四边形是矩形?
(3)怎样判定一个四边形是菱形?
议一议:怎样判定一个四边形是正方形?
二、预习反馈,掌握学情(1—5分钟)
1.在括号后面打“√”或“×”:(1)自觉阅读课文(
),(2)自我完成“预习检测”(
)。
2.展示答案,梳理知识(个别提问或集体回答,师生共同完成)。
三、例题变式,方法提炼(10—15分钟)
1.探索正方形的判定条件:
(1)直接用正方形的定义判,即先判定这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若这个平行四边形有一个角是直角,并且有一组邻边相等,那么就可以判定这个四边形是正方形;
(2)先判定这个四边形是矩形,再判定这个矩形是菱形,那么这个四边形是正方形;
(3)先判定这个四边形是菱形,再判定这个菱形是矩形,那么这个四边形是正方形。
2.方法提炼:
后两种判定均要用到矩形和菱形的判定定理。矩形和菱形的判定定理是判定正方形的基础。这三个方法还可写成:有一个角是直角,且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
上述三种判定条件是判定四边形是正方形的一般方法,可当作判定定理用,但由于判定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方法各异,所给出的条件各不相同,所以判定一个四边形是不是正方形的具体条件也相应可作变化,在应用时要仔细辨别后才可以作出判断。
四、疑难探究,突破难点(3—5分钟)
【例1】判断下列命题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并说明理由。
四条边相等且四个角也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四个角相等且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对角线互相垂直且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5)
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且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总结归纳:
通过辨析,掌握判定正方形的各种方法和思路,从题中所给各种不同条件出发,寻找命题成立的判定依据,以便灵活应用。
五、达标测试,当堂反馈(5—10分钟)
1.如下图E、F分别在正方形ABCD的边BC、CD上,且∠EAF=45°,试说明
EF=BE+DF。
2.画一个正方形,使它的对角线长为30,并说明画法的依据。
六、课堂小结,归纳知识(1—3分钟)
师生共同总结,归纳得出正方形的判定方法,同时展示下图,通过直观感受进一步加深理解正方形判定方法的应用。
七、补标练习:
如图,在正方形ABCD的BC、CD边上取E、F两点,使∠EAF=45°,AG⊥EF于G.
求证:AG=AB
。
八、课后作业
1.
习题1.8
1、2、3、4
2.
预习下节课内容,并做预习检测。
达标测试答案
1.
解:将△ADF旋转到△ABC,则△ADF≌△ABG
∴AF=AG,∠ADF=∠BAG,DF=BG
∵∠EAF=45°且四边形是正方形,
∴∠ADF﹢∠BAE=45°
∴∠GAB﹢∠BAE=45°
即∠GAE=45°
∴△AEF≌△AEG(SAS)
∴EF=EG=EB﹢BG=EB﹢DF
2.
画法:1、画线段=30cm,取AC的中点O。
2、过点O画AC的垂线,并分别在AC的两侧取OB=OD=15cm。
3、连结AB﹑BC﹑CD﹑DA.
则四边形ABCD就是所要画的正方形.
证明:∵AO=CO,BO=DO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又∵AC=BD,
∴平行四边形ABCD是矩形∵AC⊥BD
∴平行四边形ABCD是菱形。
∴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补标练习答案:解析:欲证
AG=AB,就图形直观来看,应证Rt△ABE与Rt△AGE全等,但条件不够.
∠EAF=45°怎么用呢?显然∠1+∠2=45°,若把它们拼在一起,问题就解决了.
证明:把
△AFD绕A点旋转90°至△AHB.
∵∠EAF=45°,∴∠1+∠2=45°.
∵∠2=∠3,∴∠1+∠3=45°.
又由旋转所得
AH=AF,AE=AE.
∴
△AEF≌△AEH,
∴∠AEH=∠AEF,
又∵∠ABE=∠AGE,AE=AE,
∴△ABE≌△AGE,
∴AG=AB.
第5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