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坻区中小学课堂教学教案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课 题 §7~3 重力
课时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实例理解重力是如何产生的;2.知道重力的大小和方向,理解重心的概念;3.会用力的示意图来表示物体所受的重力;4.初步了解万有引力。5.通过观察和实验,感知重力的存在,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6.通过探究物体所受重力跟质量的关系,尝试根据已有经验提出科学的猜想,进一步了解探究实验的各环节,提高学生的探究实验能力;7.通过结合生活实例,了解重垂线及重心的应用,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释简单生活现象的能力,学以致用。8.通过课堂的观察分析活动,培养学生善于观察、思考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乐于参与科学实践的情感,使学生在实验中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9.通过了解生活实际中物理知识的应用,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点 重力的由来和重力的大小;重力的方向;
教学难点 探究物体所受重力跟质量的关系。
教学方法 启发式讲授法、观察对比法、实验探究法
教学手段 PPT课件 1课时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引入新课 二、探究新知 三、巩固练习 四、课堂小结 五、布置作业 重力(G) ①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②关系式:③比例系数为: 三、重力的示意图 四、万有引力 情景引入:流水瀑布]观察与思考:问题1:为什么“水往低处流”?问题2:成熟的苹果、衣服上的水滴总是落向地面,为什么? 一、重力(G)1.定义: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1)地球上的所有物体都受重力作用。(2)施力物体:地球(3)受力物体:研究的物体◆探究活动1:请同学们用手分别托起实验桌上的两组物品,说出感觉所用的力的大小,为什么所用的力不同?体验与感悟:不同质量的钩码用手托住所用的力不同,质量越大的物体,托住时所用的力越大,即物体重力越大。思考:用手托住三个不同材料的金属柱,所用的力不同,即物体重力不同,是什么影响了重力的大小?[相同体积的物体,密度越大,质量越大。]2.探究重力的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探究活动2:利用弹簧测力计和质量不同的重物—— (已知质量钩码)探究重力的大小和质量的关系。(1)猜想(2)设计实验——研究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实验器材 弹簧测力计质量不同的重物 器材组装 实验步骤①调节弹簧测力计指针到零刻度线处; ②将一个钩码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其重力 G,观察并记录钩码的质量 m 和重力G,填写在表格中;③逐次增加钩码个数,再做 5 次实验,用弹簧测力计分别测出 5 次钩码重力 G,观察并记录 5 次钩码的质量 m 和对应的重力 G,并填写在表格中;④整理实验器材,分析实验数据,总结结论。 实验数据钩码的质量m/kg钩码所受重力G/N重力与质量的比值G/m(N/kg)0.050.5100.11100.151.5100.22100.252.5100.3310数据分析实验结论:①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②关系式:③比例系数为: (粗略计算时g=10 N/kg)④g=9.8 N/kg的物理意义:质量为1 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为9.8 N。⑤g的大小与地理位置有关:地理位置不同,g值不同。3.重力的大小(1)公式:(2)符号意义及单位例题:质量为0.25 kg的木块,受到的重力是多少牛顿?一个人所受的重力是450 N,那么,他的质量是多少千克?(g=10 N/kg)解:由G = mg可知, G木=m木g=0.25 kg×10 N/kg=2.5 N 答:木块的重力为2.5 N,人的质量为45 kg。◆探究活动3:请同学们按图所示,将一个乒乓球悬挂在铁架台上,观察悬挂乒乓球的细绳方向;然后再在铁架台的左下端垫上一个木块,仍观察悬挂乒乓球的细绳方向。4.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5.重心:重力的等效作用点 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思考与讨论:提问1:杂技演员是如何控制重心的?提问2:不倒翁是采用什么方法降低重心?二、重力的应用如图所示:建筑工人在砌墙时,可悬挂一重锤,以重锤线为标准,使所砌墙与重锤线平行,保证墙的竖直方向。想想议议:在图中,地球上几个地方的苹果都可以向“下”落,但从地球外面看,几个苹果下落的方向显然不同。那么,我们所说的“下”指的是什么方向?三、重力的示意图例题1:水平面上的小车重100N,如何表示这个力? 例题2: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出斜面上的重为200N物体的重力。 想想做做:用一根细线栓住一块橡皮,甩起来,使橡皮绕手做圆周运动,这时,你会觉得橡皮需要用线拉住才不会跑掉。四、万有引力1.牛顿通过现象发现。2.所有物体都受万有引力的作用。 1.关于重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有静止的物体才受到重力B.物体的运动速度越大,所受的重力越大C.重力的大小可用天平测量D.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2.如图是描述地球上不同位置的人释放手中石块的四个示意图,图中虚线表示石块下落的路径,则对石块下落路径的描述最接近实际的示意图是( )A. B. C. D.3.下列有关重心和重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重心的位置只跟物体的形状有关B.物体运动时,其重心相对物体的位置改变C.形状规则的物体重心一定在其几何中心 D.地球上所有物体受到重力的施力物体都是地球4.下列现象不属于利用重力为我们服务的是( )A.用打桩机夯实地基B.将高山上的水引来灌溉农田C.用吸管吸饮料D.确定墙面是否竖直5.在探究“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关系”的实验中,把钩码逐个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分别读出钩码的质量和弹簧测力计相应的示数,并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质量m/g0.10.20.30.40.50.6重力G/N123456由此可写出重力G(N)和质量m(kg)之间的关系式是___________。 请同学们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背越式”跳高为什么优于“跨越式”跳高? 一、基本知识1.重力:定义、大小、方向、作用点2.探究重力的大小与质量间关系:g=9.8 N/kg3.重力的示意图二、基本技能:会正确使用弹 簧测力计测物体的重力三、基本方法:观察法、对比法阅读:P13 科学世界——飞出地球课本:P14 动手动脑学物理1~5 从生活现象入手,通过让学生观察与思考,结合教师设计的情景问题,从而引出课题,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使学生有亲切感,乐于探究。 思考、交流、实验、观察、总结 通过学生的分组实验,让学生全面的了解探究实验的各环节,能够初步掌握设计实验的方法,并引导学生理解“图象”的作用。 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实验,通过对比得知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理解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深切感受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科学价值。 引导学生通过分析生活实例进一步体会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通过课堂练习更好的理解重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并培养学生严谨的作图能力。 学生通过探究活动归纳出物理规律。 通过习题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学生对力的知识的认识。 创设问题情景,学以致用。 学生通过课堂小结,使知识更具系统性。
板 书 设 计
§7~3 重力一、重力(G)1.定义: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1)地球上的所有物体都受重力作用。(2)施力物体:地球(3)受力物体:研究的物体2.探究重力的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3.重力的大小:(1)公式: (2)符号意义及单位4.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5.重心:重力的等效作用点二、重力的应用三、重力的示意图四、万有引力
教 学 反 思
钩码(已知质量)
G = 100 N
G = 200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