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 课件(2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 课件(2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90.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2-06 22:07: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1张PPT。习作:家乡的风俗
统编版 ·六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介绍一种风俗,或写一写参加风俗活动的经历。(重点)
2.通过查阅资料或采访,深入了解这种风俗。(重点)
3.尝试运用本组课文中的写作方法,做到抓住重点,写出特点。(难点)
4.学会修改作文。(重点)第一课时谈话导入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由于文化的差异、地域的不同,各地的风俗习惯有着天壤之别。今天,我们就从家乡的节日风俗着手,来学着写一写“家乡的风俗”。观察书上三幅图:这是什么节日?图上的人在做什么?交流讨论交流讨论图一:
春节,两个小朋友在拜年,门上贴着春联。交流讨论图二:
元宵节,一家人在赏灯。交流讨论图三:
冬至,包饺子。 家乡的习俗方法指导交流家乡的习俗明确要求读一读习作要求,我们可以写什么,怎么写?
(1)介绍一种风俗。
分几个方面进行介绍,确定主要特点和重点介绍的内容,适当加入自己的体验。
(2)写自己参加风俗活动的亲身经历。
重点描写活动现场的情况和自身的感受,穿插一些风俗的特点和来历。
(3)也可以表达自己对这种风俗习惯的看法。 交流讨论自由组合小组,讨论交流写法。方法指导1.材料选择。
选择你了解的、有亲身经历的习俗进行描写。
2.方法选择。
先明确风俗的主要特点,然后想想要从哪几个方面进行介绍,将一个大主题分成几个子主题,确定重点介绍的内容。要表达的主要内容,写得具体详细一点,次要内容则简略一点。详略安排得当,中心突出,表达才清楚。家乡的风俗学习范文“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说的就是如此吧!
我的家乡坐落在鲁山脚下,这里群山环绕,溪流清澈,是夏天乘凉的好去处,好地方怎能没有好风俗相伴呢?
每逢临近春节的那几天,村里热闹得很,妇女们忙着打扫房屋,男儿们则忙着杀鸡宰羊,置办年货,最高兴的莫过于孩子们了,他们都变成了“牛皮糖”粘得很,围着母亲要这要那。我的家乡包的水饺与其他地方不同,其他地方都用圆形的面皮包,而我的家乡则用梯形的面皮包,包出来像一个个“金元宝”。学习范文除夕夜,一家人坐在一起吃着母亲做的饭菜,看春节联欢晚会,我不知道别人家是怎么样,反正我们家是一定会看完的,这个习惯可能是在小时候养成的吧,午夜十二点还会放美丽的烟花,美丽极了。
第二天一般凌晨五点钟就要起床,先给灶王老爷供上香甜可口的饭菜在吃早饭。然后去给爷爷奶奶拜年,他们会给压岁钱,是一笔不菲的收入哦。我回家后会先找爸爸给我的压岁钱,我有一点不明白,别人家都是直接给孩子,而我父亲非要藏起来,他还会给我指定范围,其实不用指学习范文我也知道,一定夹在书里,可是我的书太多了找起来很麻烦,但找到后会有一种成就感。
忙完这些事后,新的一年便真的开始了。
乡情是一杯香醇的酒,令人回味无穷;乡情是一首无声的歌,令人难以忘怀;乡情是一阵清凉的风,缭绕在心头。学习范文小提示:
用自己的语言,写自己的感受,反映出民风民俗的情趣。写民风民俗,要能让别人从中体会到生活情趣。我们还要注意不能生搬硬套所查阅的资料,要将资料转化成自己的语言,把自己的感受体会写进去,这样的文章才有感染力,别人才爱读。动笔习作1.确定素材、描写顺序等。
2.同桌互说写作内容,互提意见。
3.再次出示习作要求,学生习作。修改发现 “诗文不厌改,佳作出苦心。”好作文是改出来的,在习作写好后一定要进行修改,让文章更通顺、精彩。
(提示:要从文章结构、描写顺序、详略是否得当、语句是否优美等方面进行修改。)板书设计家乡的风俗
角度 要求
介绍风俗 抓住重点
亲身经历 写出特点
表达看法 课时作业 完成习作后读给同学或家长听。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