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驱遣我们的想象 训练课件(1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6 驱遣我们的想象 训练课件(19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0.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2-06 20:01: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9张PPT。第四单元16 驱遣我们的想象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C ) A.契合(qì)   窜着(cuān)  崖岸(yá)    海啸(xiào) B.拘泥(lì) 旷远(kuàng) 驱遣(qiǎn) 白沫(mò) C.歌谣(yáo) 苟安(gǒu) 怅然(chàng) 汹涌(yǒng) D.桥堍(tù) 鉴赏(jiàn) 宛如(wán) 企鹅(qǐ) 【点拨】A项,“窜”应读cuàn;B项,“泥”应读nì;D项,“宛”应读wǎn。 2.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B ) A.苏宇治获奖后,回到了家里,就得意扬扬地将奖状交给爷爷奶奶。 B.横跨在洨河上的赵州桥非常雄伟,到现在已经一千三百多年了,全长50.82米;永定河上的卢沟桥,桥长265米,卢沟桥的长度比赵州桥略胜一筹。 C.这部小说,故事情节曲折,人物形象生动,确实引人入胜。 D.杨绛先生为人谦逊低调,做学问孜孜不倦,钱锺书先生评价她:最贤的妻,最才的女。 【点拨】“略胜一筹”指比较起来,稍微好一点。不能形容长度,用在该句中不合适。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D ) A.王维是唐代诗人,其作品《使至塞上》《竹里馆》都体现出了“诗中有画”的特点。 B.黄发,旧说是长寿的特征,用来指老人。垂髫,垂下来的头发,用来指小孩。 C.“这是我的好朋友李华从他的家乡给我带来的一件根雕礼物。”这句话没有语病。 D.“只要人人都奉献一点爱,世界就会变成美好的人间。”这个句子是转折复句。 【点拨】条件复句。 4.(攀枝花中考)在以下语段空白处依次填入四个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B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晋朝人读诗,是兰亭集会、曲水流觞。唐朝人读诗,是高朋满座、冠盖京华。革命者读诗,是狱中绝笔、肝胆相照。而我们的方式,就是《中国诗词大会》。 ①世易时移,诗心不改 ②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③天才诗人青史留名,但他的身后却并不寂寞,因为诗意是属于每个人的 ④每一代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去感受、纪念、传承 A.③②①④   B.②③①④   C.①④②③   D.②①④③ 5.阅读下面语句,谈谈你的理解。 假如死盯着文字而不能从文字看出一幅图画来,就感受不到这种愉快了。 文艺作品一般都具有形象性,尤其是诗歌、散文等文艺作品,形象性尤其突出,且情感表达也尤其浓烈。这些情感常常寄寓在形象之中,所谓“言不尽意,立象以尽意”,就是此道理。因此,想要理解一篇文艺作品,就必须把握其情感,必须通过想象还原形象的描述,进而去体味作品的意境,获得美感的体验。 中国文学肩负着构建民族精神的使命 ①古往今来的中国文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构建民族精神的使命。它不但对个人品行的养成发挥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更对我们民族意志的锻造,起到价值观的奠基与导引作用。 ②文学对民族精神的构建,要从个人品行的养成和提高入手。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既是“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更有“智者歌其思”寓于其间。所思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运用文学的手段,塑造当时社会朴实的理想人格。如《诗经》涉及玉的篇目多达三十余首,以玉之高洁,比喻人品之典范。人品之如玉,不惟高贵,更体现为不容玷污,拒绝同流合污。周敦颐的《爱莲说》更是将这种文学手段进一步升华:真正高尚之人格,恰似莲花,出淤泥而不染。这种人格,经得起各种挫折和磨难,在任何威逼利诱前都永不变节。这种文学实践及其对民族精神的构建,既是上古到当代的中国文学中的艺术要素,更是融入文学活动全过程的经纬线。 ③中华文明史上的典范人物,其品行无不与文学构建的要旨相契相合。像“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刘禹锡、“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于谦,他们千百年来之所以为后人景仰,就在于人格的高尚与坚定:无论何时何地,无论面对怎样的威胁和诱惑,他们心中的信念绝不动摇,自身节操稳如磐石。 ④文学对民族精神的构建,更体现在对民族意志的锻造上。民族意志是众多个体精神品格的凝聚。历史上,中华民族面临强敌入侵时,总能升华坚韧的民族意志,可歌可泣的人物与事迹不计其数,历史发展到今天,我们的视野与思维,足以在高度肯定历史人物的同时,对其当代意义予以重新阐释。金庸的武侠小说正是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将评价历史人物与事件的角度,转为对天下苍生是否真正脱离苦难、是否能够安居乐业的关注和思考。这些文学作品都是在锻造民族精神,通过感召广大民众,化育普通百姓,为熔铸民族意志打下广泛而坚实的基础。 ⑤中华民族的精神构建,已绵延数千年。文学在新世纪履行构建使命时,更为我们的民族精神注入新内涵。既要弘扬传统文学之精华,又要符合我们国家在当今世界格局中的身份地位。我们要让文学顺应潮流,大展身手,勇挑民族精神构建使命的重担。 (有删改) 6.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中国文学肩负着构建民族精神的使命。(或第①段首句。) 7.分析本文第②段与第④段不能调换的原因。 ②段和④段的内容与①段“它不仅对个人品行的养成发挥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更对我们民族意志的锻造,起到价值观的奠基与导引作用”的句子相照应;②段从论述个人品行的养成和提高入手,④段从对民族意志的锻造上阐述,二者是递进关系,不可调换。 8.文中第②段画横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举例论证,具体论证了文学对民族精神的构建要从个人品行的养成和提高入手的道理,进而论证中心论点,使论证充分,更有说服力。 9.结合本文,按第③段画波浪线的句式,补写一个事实论据。 示例:“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杜甫;“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的辛弃疾等。_10.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各题。 某学校艺术社团日前在校园宣传展板上,介绍了一种有趣的现象,引发同学们的关注。 艺术家们用这样的“奇葩”方式组合,是“奇妙”还是“奇怪”? 交响乐演绎鲁迅作品 著名作曲家叶小纲创作了交响乐《鲁迅》,以《社戏》为序曲,共有《闰土》《阿Q》《祥林嫂》等九个乐章,演绎鲁迅的文学作品。 京剧韵白朗诵古诗词 在《朗读者》节目中,京剧名家王佩瑜用京剧韵白朗诵《念奴娇·赤壁怀古》。这种新奇的朗诵形式,令人眼前一亮;不少年轻人也从中感受到了京剧的魅力。 _杂技讲述中华创世神话_ 大型杂技剧《神话》借助杂技特有的肢体语言,讲述关于天地开辟、万物起源的中华创世神话。该剧编导表示:“杂技为神话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及想象空间。” (1)由此同学们又想到了一些现象,其中属于艺术类“奇葩”组合的两项是_ A_、_D_。 A.昆曲《牡丹亭》融入电子音乐 B.维也纳交响乐团来到上海演出 C.路边的电话亭变身书刊阅览亭 D.苏州评弹弹唱《威尼斯商人》 E.中华武术和西洋拳击同场竞技 F.儒家经典《论语》翻译成英语 (2)细心的同学发现材料中遗漏了一个小标题,请你拟一个供社团选用。 (3)社团组织同学们讨论:艺术家们用这样的“奇葩”方式组合,到底是“奇妙”还是“奇怪”?请说出你的见解,并说明理由。 _示例一:奇妙。不同艺术方式的组合,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用杂技来演绎神话,其特有的肢体语言,能呈现远古时代引人遐想的神秘氛围,使人印象深刻。__示例二:奇怪。不同艺术方式的组合,看似新奇,实则怪异。京剧韵白本来就不为大众所熟知,王佩瑜用京剧韵白朗诵古诗词不伦不类,不能准确传达诗歌的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