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6张PPT。第五单元17 屈原(节选)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B )A.伫立(zhù) 稽首(jī) 诡谲(jué) 哗众取宠(chǒng)B.鞠躬(jū) 收揽(lǎn) 污秽(huì) 镗镗鞳鞳(tà)C.瘦削(xuē) 睥睨(pì) 虐待(nüè) 脚镣手铐(niào)D.犀利(xī) 雷霆(tǐng) 咆哮(xiào) 浩浩荡荡(hào)【点拨】A项,“稽”应读qǐ;C项,“镣”应读liào;D项,“霆”应读tínɡ。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A )A.绯徊 国殇 弛骋 小题大做B.鞭挞 骚动 迸射 拖泥带水C.罪孽 炫目 忏悔 大义灭亲D.踌躇 波澜 景仰 挺身而出【点拨】绯—徘,弛—驰。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B )A.下了大雨后,走起路来就会拖泥带水的。B.丈夫多次吸毒难戒毒瘾,妻子大义灭亲将其举报。C.开学典礼大会上,校长哗众取宠,作报告长达半个多小时。D.“印象嘉陵江”湿地生态公园,既能让你饱览巧夺天工的自然美景,又能让你领略多姿多彩的人文风情。【点拨】A项,“拖泥带水”比喻说话、写文章不简洁或做事不干脆。用在这里属望文生义。C项,“哗众取宠”指用言论、行动迎合众人,以博得好感或拥护。是个贬义词,用在校长身上,不合适。D项,“巧夺天工”指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形容技艺极其精巧。与句意不符。4.(无锡中考)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C )A.我省要全面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提高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效率和范围。B.中学生要提升文学素养,养成爱读书,尤其是读经典名著,让书香浸润心灵。C.我们不能否认做一个真正幸福的人应该关注自身的精神生活,培养高雅的兴趣爱好。D.广受好评的电视节目《经典咏流传》不但提高了大众对经典诗词的鉴赏水平,而且唤起了人们对经典诗词的记忆。【点拨】A项,搭配不当,应删去“和范围”;B项,成分残缺,应在“读经典名著”后加“的习惯”;D项,语序不当,应为“不但唤起了人们对经典诗词的记忆,而且提高了大众对经典诗词的鉴赏水平”。5.结合语境,将下列句子填入横线处,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说起京剧,有些人误以为它是北京的地方戏,其实不然。______________①可以说,京剧是中国戏曲剧种中经过杂交的优良品种。②京剧虽然名为“京剧”,但却不是北京土生土长的地方戏。③京剧的形成是多种民间戏曲在北京汇聚、交流、融合的结果。④它是在徽调和汉调的基础上,吸收昆曲、梆子等剧种的精华形成的剧种。A.②③④① B.①③④② C.②①④③ D.①②③④ 6.指出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并赏析其表达效果。(1)电,你这宇宙中的剑,也正是,我心中的剑。你劈吧,劈吧,劈吧!把这比铁还坚固的黑暗,劈开,劈开,劈开!运用呼告、比喻、反复的修辞手法,热切地赞美电的伟力,表达屈原想要冲破黑暗的急切而又果敢的决心。(2)鼓动吧,风!咆哮吧,雷!闪耀吧,电!把一切沉睡在黑暗怀里的东西,毁灭,毁灭,毁灭呀!运用了呼告、排比、反复的修辞手法,呼唤在黑暗中咆哮着、闪耀着的伟大的自然力来毁灭这黑暗的社会,表达了必须彻底毁灭黑暗社会的决心,体现了屈原与黑暗势力决斗到底的浩然正气。7.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A.郭沫若,原名郭开贞,字鼎堂,笔名沫若。四川乐山人,中国现代文学家、历史学家、诗人、剧作家、考古学家、社会活动家。代表作有历史剧《女神》《屈原》《棠棣之花》等。B.屈原,名平,字原,战国时楚国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被誉为“中华诗祖”“辞赋之祖”。C.舞台指示,是剧本中叙述性的文字说明,包括对剧情发生的时间、地点的交代,对剧中人物的形象特征、形体动作及内心活动的描述,对场景、气氛的说明以及对布景、灯光、音响效果等的要求。D.剧本往往由许多不同的段落组成。西方戏剧普遍使用“幕”作为大的单位,在“幕”之下再区分成许多小的“景”。剧本的结构一般可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几个部分。【点拨】《女神》是诗集,不是历史剧。 (一)阅读“(向风及雷电)风!你咆哮吧!咆哮吧!尽力地咆哮吧!……毁灭,毁灭,毁灭呀”,完成下列问题。8.说说文中的风、雷、电等具有怎样的象征意义。洞庭湖、长江、东海又象征什么?风、雷、电象征人世间追求正义、光明的变革力量;洞庭湖、长江、东海象征广大人民群众。9.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我的长剑是被人拔去了,但是你,你能拔去我有形的长剑,你不能拔去我无形的长剑呀。“无形的长剑”指坚定的信念,这里用的是象征手法,表现了主人公誓死与黑暗斗争到底的精神。10.有人说“屈原这一形象是民族灵魂的化身”,请通过对主人公的内心独白的阅读,谈谈你的理解。屈原的形象体现和概括了中华民族的性格。他所坚持的争取自由和反抗侵略的高风亮节,他为捍卫真理与正义刚直不阿、奋不顾身的意志言行,是民族灵魂的化身。11.如果让你配乐朗诵选文,你将选取哪首曲子?为什么?_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命运动机”在各个乐章中反复出现,并加以变形,一系列惊心动魄的战斗场面在这个动机的衍生中展开,表达了作曲家在战胜了个人情感挫折和生理疾病痛苦绝望情绪后的决心——“我要同命运抗争,绝不能被它征服”与屈原的心声很相似。(二)大青衣胡玲①原本宁静的村庄突然热闹了,乡亲们雀跃着欢呼着,纷纷奔走相告:今晚李大户家请柳月如来唱戏。②说起柳月如,在当地可谓声名赫赫,她是县剧团的名角,能听她唱戏,一睹她的风采,是很多人的梦想。 ③日落黄昏,乡亲们潮水般涌向李大户家,青莲好奇地跟在人群后。李大户家院里,灯火通明,高高的戏台前挤满了人,他们昂着头,瞪着眼,屏住呼吸,焦急地等待柳月如出场。青莲猫起身子,铆着劲儿朝前钻,像一尾滑溜的小鱼儿,钻到了人群最前面。 ④锣鼓铿锵,乐声四起,柳月如一袭飘逸的青色长裙,款款从幕布后走出来,身姿婀娜,莲步轻移,宛如踩在云端的仙女。喧闹的人群瞬间寂静。柳月如眼波流转,一跷兰花指,一抖水袖,行云流水,灵动自如。柳月如轻启朱唇,黄鹂一样清脆婉转的声音脱口而出。人们看呆了,听痴了,像木头人立在当地。青莲尚小,看不懂剧情,听不懂戏文,可柳月如仿佛带着一股子魔力,深深诱惑着青莲,让青莲的目光无法从她身上移走。她哭,青莲跟着哭;她笑,青莲也笑。⑤戏散,柳月如谢幕退下,乡亲们依依不舍地离去。青莲不走,她悄悄来到后台。 ⑥柳月如对镜卸妆,从镜子里看到了身后的青莲。小丫头,怎么还不回家 ?青莲紧盯柳月如,紧闭双唇不语。柳月如回头,上上下下打量着青莲,见青莲面容清秀,身形纤细,眼神里有股子坚毅倔强劲儿,说,真是个唱青衣的好坯子。可不管柳月如说什么,青莲就是不说话。最后,柳月如问,愿意跟我学戏吗?青莲终于开口,愿意,我要唱戏,像你一样。 ⑦青莲跟着柳月如学戏,大家都说青莲家祖坟冒青烟了,要知道,柳月如不轻易收徒的。柳月如对青莲很严,唱念做打,手把手教青莲,青莲学得稍有不佳,必然受罚。名师出高徒,十年勤学苦练,青莲成了剧团最出色的青衣。她扮相清丽端庄,音色清澈圆润,表演细腻庄重,秦香莲、白素贞、王宝钏,所有青衣角色被她演绎得栩栩如生、活灵活现。 ⑧不知从何时起,看戏的人少了。台上,青莲卖力表演;台下,看客寥寥无几。青莲的满腔激情,在日积月累中慢慢消散。 ⑨一天,一个打扮时尚的男人来剧团找青莲。青莲小姐,我们公司正在包装歌星,以你的形象和唱功,绝对能够火,你可有兴趣?青莲想也没想,说,我没兴趣!男人说,传统戏在本地已经没市场了,现在还有谁看戏?说着,男人把一张名片放在桌上。青莲小姐,走阳关大道,还是在一棵歪脖树上吊死,由你自己决定。说完,男人离开了。 ⑩那天,男人的话不断在青莲脑子里回荡,令她坐立难安。她去找柳月如。师傅,有人说我可以做歌星。柳月如说,咱们是唱戏之人,并非戏子。青莲说,没人爱看戏了,我想另寻出路。柳月如说,即使台下只有一个观众,我们也要唱下去。青莲脱下戏服,说,不,我再也不唱独角戏了。柳月如说,你出了剧团,咱们的师徒缘分也就尽了。青莲含着泪,头也不回地走出了剧团的大门。?青莲果然火了,唱歌、走穴、商演,她春风得意。热闹精彩的生活,使她早就淡忘了剧团和柳月如。?五年后的一天,青莲和老板在咖啡厅商谈演出事宜,点了杯咖啡喝起来。青莲去得早,不远处,有几个年轻人望着她窃窃私语。作为明星,她早已习惯了人们对她的关注和议论。看,那不是歌星青莲吗?她唱歌挺好听的。听说她以前是唱青衣的。她的唱功、动作、神态都有传统戏的影子。原来她以前是唱戏的啊,怪不得她唱歌有种与众不同的味道。他们的话飘进青莲耳朵里。?老板来了。青莲说,有个问题我一直想问你,你当初为什么觉得我能唱出来?老板一笑,因为你有戏剧底子,唱得有特色,要不然,你怎么会红?要知道,现在会唱歌的人一抓一大把。青莲内心如同被投进一块大石头,波涛汹涌。?晚上,青莲做了一个梦。梦里,柳月如和青莲唱《白蛇传》,柳月如演白蛇,青莲反串法海,两人对打起来,青莲一剑刺穿了柳月如的胸膛,柳月如倒在戏台上,鲜血染红了她的白衣。青莲从梦中惊醒。?第二天,青莲取消所有活动,赶到县剧团,却发现大门紧闭,向周围人打听,才知道,剧团生意冷清,半年前已经倒闭了。?青莲找到柳月如家里,看到的是柳月如的灵位。守灵的老太太说,我是月如的表姑,你是青莲吧?青莲一惊,你怎么知道?老太太说,月如说过,你迟早会来的。青莲问,师傅怎么走了?老太太说道:月如是个戏痴啊,爱戏的人越来越少,懂戏的人越来越少,她整日郁郁寡欢,剧团倒闭后,她大病一场。昨晚,她走了。临终前,她叮嘱我把一样东西交给你。说着,老太太拿出一个盒子递给青莲。青莲打开,是一套青衣的戏服,正是她初次看师傅唱戏时穿的那套。?师傅!青莲怆然泪下,跪倒在柳月如灵前。?没多久,县剧团重新开张。剧团的老板不是别人,正是青莲。锣鼓铿锵,乐声四起,青莲一袭飘逸的青色长裙,款款从幕布后走出来。12.小说围绕青莲写了哪几件事?青莲迷上青衣;青莲拜师学戏,出师成名;青莲弃演青衣;青莲重演青衣。13.简析第④段和第?段画线句子在塑造柳月如形象中的作用。第④段通过神态、动作、声音等正面描写,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柳月如高超的表演艺术。第?段通过表姑的话侧面描写,表现了柳月如热爱戏曲,坚守信念,淡泊名利,至死不渝的高尚品质。_14.赏析第?段画线句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青莲内心产生了激烈的斗争,明白了戏剧功底对自己的帮助,明白了师傅对传统戏剧的坚守,推动情节发展。15.简述小说最后一段的作用。表现了青莲对师傅的愧疚和完成师傅遗愿的决心;表达了青莲对戏曲的热爱;照应前文,反映了对传统戏剧(传统文化)的继承。16.小说以“大青衣”为题好在哪里? 柳月如和青莲都是技艺高超的青衣表演者;情节围绕“青衣”展开,“大青衣”贯穿全文始终;突出主题,青衣代表传统戏曲,体现出传统艺术的永恒生命力。17.在戏曲文化进校园的今天,读完这篇文章,你有何感想? 示例:戏曲文化博大精深,充满魅力,丰富了我们的生活,我们一定要将传统文化继承发展下去。18.综合性学习。习近平主席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善于向古人借智慧,常用中国经典讲“中国经验”,以中国道理说“中国道路”。在他的文章、讲话、著作中,常常引用古代典籍中的经典名句,寓意深邃、生动传神,既具有启迪的意义,也彰显了中国的文化自信。2018年5月2日,习近平主席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其中引用了辛弃疾的词句:“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他说:“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1)请同学们谈谈习近平主席引用辛弃疾词句对北京大学学生提出了怎样的希望。希望新时代青年要乘时代春风,在祖国的万里长空放飞青春梦想,以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使命担当,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在奋斗中成真!_“国势之强由于人,人材之成出于学。”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们党的教育方针,是我国各级各类学校的共同使命。(2)这段话阐述了国家、_人才_、_学校_三者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