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课题1
地球上的大部分表面被蓝色的海洋覆盖着。如果你在海水中游过泳的话,就会发现海水又苦又咸。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海水中溶解了许多物质,它是一种混合物。
新课导入
其实我们看到的这几种液体都是溶液。
今天我们来学习课题1 溶液的形成,学了本课题后同学们的猜想与假设自然就有了答案。
新课推进
实验9-1 在20ml水中加入一匙蔗糖,用玻璃棒搅拌,观察现象。
请一组同学解释实验过程及现象:
蔗糖放入水中后,很快就消失了。
固体溶质的溶解时微观分析:
蔗糖表面的分子在水分子的作用下,逐步向水里扩散,最终蔗糖分子均一地分散到水分子中间,形成一种混合物——蔗糖溶液。
为什么物质会消失在水中,原因是什么?对此你有何猜想?小组讨论一下看是否能形成共识。
是固体小颗粒分散到水中,形成一种混合物,这种混合物就是我们要学习的溶液。
溶液的颜色是否均一?溶液中是否有固体析出?
根据上述实验分析归纳出溶液概念及溶液的组成:溶质和溶剂。
一、溶液
1.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2.溶液的特性:均一性、稳定性。
3.溶液的组成:
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
4.溶质可以是固体、气体或液体,溶剂一般是液体。
生活中常见的蔗糖溶液、NaCl溶液中,溶质和溶剂各是什么?
蔗糖溶液中,溶质是蔗糖,溶剂是水;NaCl溶液中溶质是NaCl,溶剂是水。
同一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能力是否相同?不同溶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能力是否相同?
实验9-2 在两只试管中各加入1~2小粒碘,然后分别加入5ml水或5ml汽油;另取两支试管各加入1~2小粒高锰酸钾,然后分别加入5ml水或5ml汽油,振荡,观察现象。
难溶解
溶解
溶解
难溶解
溶质 溶剂 现象
碘 水
碘 汽油
高锰酸钾 水
高锰酸钾 汽油
不同的物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不一样;同种物质在不同的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也不一样。
把一种溶液放到另一种溶液里能形成溶液吗?
实验9-3 在盛有2ml水的试管中滴入2~3滴红墨水(用红墨水是为了显色,利于观察),振荡。然后将试管倾斜,用滴管沿试管内壁(注意:滴管不要接触试管内壁)缓缓加入约2ml乙醇,不要振荡,观察溶液是否分层。然后振荡并静置几分钟,观察现象。
液体与液体可以互溶,振荡后不分层,不沉淀,形成溶液。
分层
不分层
不分层
乙醇能溶于水
振荡前现象
振荡后现象
静置后现象
结论
量少液
量多液
其他物质
水
其他物质
水
固、气
液
固气—液 液—液 含水溶液 无说明溶液
溶质
溶剂
溶液有什么用途呢?
例1 下列对溶液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液体
B.溶液中只能有一种溶质
C.溶液中各部分密度不同
D.溶液中各部分性质相同
随堂演练
基本题型一 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
解析: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不一定无色,例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故A错;溶液中溶质可以是一种或多种,溶剂只有一种,故B错;由于溶液是均一的,各部分密度相同,性质也相同,故C错,D正确。
D
例2 在进行碘与高锰酸钾溶解性比较的实验时,下列条件必须控制的是( )
①温度②溶质颗粒大小③溶质质量④溶剂质量
⑤溶剂种类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④⑤ D.①⑤
基本题型二 物质的溶解性及影响溶解性的因素
解析: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有溶质的性质、溶剂的性质、温度,而溶质颗粒的大小只是会影响溶解速度的快慢,对结果没有影响,因此在探究碘与高锰酸钾溶解性大小时,需要控制的变量有温度、溶剂的质量及种类。
答案:C
例3 动物摄取食物养料必须通过消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使食物充分发生化学反应
B.食物分解后便于吸收
C.食物被消化后变成溶液才便于充分吸收
D.食物搅拌均匀后便于吸收
基本题型三 溶液的用途
解析:食物被消化后形成溶液,在溶液中食物分子或离子与消化道充分接触,通过消化道壁进入人体而被吸收。
答案:C
例4 (2012·广西南宁)衣服上沾有碘很难洗净,碘在下列四种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如下表所示:
由表中提供的信息判断,能最快洗净衣服上的碘污渍且对人体无害的是( )
A.水 B.酒精 C.汽油 D.苯
中考题型一 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
解析:碘在水中微溶,不能洗净衣物,故A错误;碘可溶于酒精,能洗净衣物但速度不是最快,故B错误;碘易溶于汽油,可用汽油快速除去碘污,故C正确;碘易溶于苯,但是苯有毒,对人体有害,故D错误。
C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
溶液的概念及其性质,以及溶液的组成;
课堂小结
第九单元 溶液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一、溶液
1.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2.性质:均一性、稳定性
3.组成:溶质:被溶解的物质;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
4.不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判断法
5.溶质和溶剂不同,溶解性都不一样。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1.从教材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