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兴宁市沐彬中学高三理综(生物)测试题(10)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有关基因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限制性内切酶只在获得目的基因时才用 B.重组质粒的形成在细胞内完成
C.质粒都可以作为运载体 D.标记基因用于检测目的基因是否成功导入
2.据调查得知,某小学的学生中基因型比率为:XBXB:XBXb:XbXb:XBY:XbY=44%:5%:1%:43%:7%,则Xb的基因频率为:
A.13.2% B.5% C.14% D.9.3
3.在果蝇中,假定每个基因的突变率是10-5,对于一个中等数量的果蝇种群(约108个个体),却有107个基因发生了突变,则每个果蝇大约有多少个基因? A.0.5 ×104 B.104 C.2×104 D.4×104
4.下图横坐标为纬度变化、纵坐标为温度变化,下图中4个不规则的图形Ⅰ、Ⅱ、Ⅲ、Ⅳ4种不同的生物的生存范围。若环境变化剧烈,则 物种有被淘汰的危险。
A.Ⅰ B.Ⅱ C.Ⅲ D.Ⅳ
5.现代进化理论是在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观点,对自然选择学说的完善和发展表现在:①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②种群是进化的单位 ③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 ④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⑤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 ⑥隔离导致物种形成 ⑦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A.②④⑤⑥⑦ B.②③④⑥ C.①②⑤⑥ D.①②③⑤⑦
6.在某一人群中,调查得知,隐性性状为16%,问该性状不同类型的基因型频率是多少?(按AA、Aa、aa排列)
A.0.36 0.48 0.16 B.0.48 0.36 0.16
C.0.16 0.48 0.36 D.0.16 0.36 0.48
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基因频率的改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原因
B.种群中基因型频率变化时,基因频率可能不变
C.种群中基因频率变化,基因型频率不变化
D.基因型频率改变是生物进化的实质
8.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组成DNA分子的4种脱氧核苷酸的数目、排列顺序的不同,导致DNA分子具有多样性
B.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导致配子具有多样性
C.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共同进化的结果
D.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种群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
9、假设某小岛上原有果蝇20 000只,其中基因型AA、Aa和aa的果蝇分别占10%、60%和30%。若此时从岛外入侵了10000只基因型为AA的果蝇,假设所有果蝇均随机交 配且F1代各种基因型个体成活率相同,则F1代中基因型为Aa 的果蝇占显性性状个体 的( )
A.12/25 B.4/7 C.2/5 D.3/5
10.图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对图示分析确的是:
A.图中A表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为进化提供原材料
B.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是生物进化的实质
C.图中B表示地理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D.图中C表示生殖隔离,指两种生物不能杂交产生后代
二、双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均有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全对者得6分;只选一个且正确得3分;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
11.下列有关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原理应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大棚种植蔬菜时,若遇连续的阴雨天,补救的措施之一应该是白天适当降低温室的温度,以保持农作物产量
B.为提高大棚蔬菜的产量,应选用蓝紫色或红色的塑料
C.为保存种子和蔬菜,应当将其放入低温、低氧、干燥的条件下储藏,这样能够降低细胞呼吸的速率,减少细胞内有机物的损耗
D.对于板结的土壤及时进行松土透气,可以使根细胞进行充分的有氧 呼吸,从而有利于根系的生长和对无机盐的吸收
12.1937年某人把原产于丹麦和德国的三叶草移到瑞典栽培,那里气候较寒冷。最初三叶草的产量很低,但经过若干年后产量显著提高。对这一事实作出的解释中正确的是
A.不耐寒冷的个体被自然淘汰 B.耐寒的个体得以生存并繁衍
C.三叶草在生长过程中逐渐适应了新环境 D.这是一个定向变异的过程
13.下列有关物种形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自然选择可以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因而导致新种的形成
B.突变和基因重组可以使种群产生定向变异,因而可能导致新种的形成
C.经过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三个基本环节,能导致物种形成
D.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最后出现生殖隔离,而导致物种的形成
14.某豌豆的基因型为Aa,让其连续自交三代(遗传符合按孟德尔遗传定律),其第4代中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变化情况是:
A.基因频率变化 B.基因型频率不变 C.基因频率不变化 D.基因型频率变化
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11小题,满分182分)
15.(12分)某种蝇是家禽的毁灭性寄生虫,在一实验室里,用杀虫剂和电离辐射分别处理这种蝇的两个数量相同的群体,电离辐射能导致雄蝇不
育,实验结果如下图
(1)用杀虫剂处理,可使群体中的个体数在短期内迅速
减少。但从处理后的第二代开始个体数量逐渐回升,这是
因为群体中具有少量 的个体,能 杀
虫剂这个环境,在定向的 中得到保存,
继续繁殖具有 的后代。
(2)用电离辐射使雄性不育的处理方法,在遗传上称为 。
(3)用电离辐射的方法比用杀虫剂消灭害虫的好处,除效果外还
可以防止 ,这对保护环境是有利的。
16.(12分)在一个海岛上,一种海龟中有的脚趾是连趾(ww),有的脚趾是分趾(WW.Ww),连生的脚趾便于划水,游泳能力强,分趾则游泳能力较弱。若开始时,连趾和分趾的基因频率各为0.5,当海龟数量增加到岛上食物不足时,连趾的海龟容易从海水中得到食物,分趾的海龟则不易获得食物而饿死,若干万年后,基因频率变化成W为0.2,w为0.8。请问:
(1)该种群中所有海龟所含的基因称为该种群的 。基因频率变化后,从理论上计算,海龟种群中连趾占整个种群的比例为 。
(2)导致海龟种群的基因频率变化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种基因频率的改变,是否产生了新的物种___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
17.(13分)生产生活中,由于长期和大量使用药物,致使许多细菌、害虫、农作物等产生了抗药性,并使抗药性在群体中很快蔓延。
(1)细菌抗药性的产生和扩展首先是由于细胞质中的 发生了 。
(2)有些杂草对除草剂也能产生抗药性,这是由于除草剂不能再与叶绿体基因独立编码的一种与光合作用有关的蛋白质发生亲和,因而不影响光合作用的进行。该种抗药性的遗传特点是 。
(3)生产上运用化学杀虫剂杀虫,常导致害虫再度大爆发。除因产生抗药性外,生态学原因还有 等。
(4)能抗棉铃虫等的抗虫棉的生态效益显著,有人认为抗虫棉就是无虫棉,不必防治害虫,你是否赞成这种说法?(说明理由)
18.(20分)果蝇是常用的遗传学研究的实验材料,据资料显示,果蝇约有104对基因,现有一黑腹果蝇的野生种群,约有107个个体,请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1)经观察,该种群中果蝇有多种多样的基因型,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是在突变过程中产生的 ,通过有性生殖过程中的 而产生的,使种群中产生了大量的可遗传的变异,其产生的方向是 ,它们都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料。
(2)假定该种群中每个基因的突变率都是10―5,那么在该种群中每一代出现的基因突变数是 。
(3)随机从该种群中抽出100只果蝇,测知基因型AA(灰身)35只,Aa(灰身)60只,aa(黑身)5只,请问A和a基因的基因频率分别为 。
(4)已知果蝇白眼(b)为常染色体隐性基因控制,在该种群中每2500只果蝇中才有一只白眼果蝇,那么白眼b基因的基因频率为 。
(5)假定残翅(v)的基因突变率为10―5,由于在正常环境条件下,残翅果蝇难以生存,结果长翅(V)类型个体逐渐增多,V基因频率也随之升高,经过许多代后,长翅类型成为该种 群中常见类型,与其他突变类型相比,残翅个体数要少得多,这一现象说明 。
(6)通过对果蝇及其他生物的群体遗传学研究,可知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 ,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 , 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 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高三生物一小时测试(十)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6 DDBACA
二项选择题 11
15.(1)具抗药性;适应;自然选择;抗药性(2)人工诱变(3)农药污染(或环境污染)
16.(1)基因库;64%;32%(提示:2×0.2×0.8)
(2)自然选择导致海龟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变化
(3)发生了进化,因为只要种群基因频率改变,就是在进化
(4)没有产生新物种,只是种群基因频率改变,并没有产生生殖隔离
17.(1)质粒(或DNA);基因突变 (2)母系遗传,后代无一定的分离比
(3)害虫天敌的大量死亡 (4)不赞成。抗虫棉不是什么害虫都能抗
18.(1)等位基因 基因重组 不定向的
(2)2(106 (3)65% 35% (4)2%
(5)果蝇的残翅是不利性状,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不断地被淘汰,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6)种群 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自然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