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数学二年级下册:第5单元 2练习-教案(共3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数学二年级下册:第5单元 2练习-教案(共3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0.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02-09 12:34: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4课时 练习(1)
【教学内容】
混合运算练习题。
【教学目标】
1.掌握同级(加减、乘除)两步混合运算、不同级(乘加乘减、除加除减)两步混合运算顺序,正确地进行计算。
2.学生通过教学活动,培养认真观察、分析思考的学习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体会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
掌握同级(加减、乘除)两步混合运算、不同级(乘加乘减、除加除减)两步混合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能正确进行同级(加减、乘除)两步混合运算、不同级(乘加乘减、除加除减)两步混合运算的计算题。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基本练习
1.说一说:下面各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7×5-4=    60-9-5=    42÷6×5=    3×8÷6=
6+3×9= 12÷6+8= 13-9÷3= 31+5+12=
小结:
(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法和减法,按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运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乘法和除法,按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运算。
(3)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2.分一分:请你计算下面两组题,并体会每组题的运算顺序。
(1)31+5+13=    60-9-4=    42÷6×4=    3×8÷4=
(2)6+3×8=     7×5-3=     12÷6+7=    13-12÷3=
小结:第一组是同级的两步混合式题;第二组是两级的两步混合式题。
3.比一比:口算比赛,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1)31+5+12=    60-9-5=    42÷6×5=    3×8÷6=
(2)6+3×9=     7×5-4=     12÷6+8=    13-9÷3=
二、巩固练习
1.下面的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1) 8+16÷8
=24÷8
=3
(2) 40-15×2
=25×2
=50
2.车上原来有67人,有25人下车,有28人上车,现在有多少人?
(1)出示题目和插图。
(2)读题。
(3)分析题目中的数学信息。
(4)说说自己的想法,列出算式。
方法一:67+28-25。
方法二:28-25+67。
方法三:67-25+28。
(5)选择你最喜欢的一种方法计算。
方法一:67+28-25=70(人)。
方法二:28-25+67=70(人)。
方法三:67-25+28=70(人)。
3.星期天,6名学生去参观卡通画展览,共付门票费30元,每人乘车用2元。平均每人花了多少钱?
(1)出示题目和插图。
(2)读题。
(3)分析题目中的数学信息。
(4)说说自己的想法,列出算式。
方法一:30÷6+2。
方法二:2+30÷6。
(5)选择你最喜欢的一种方法计算。
方法一: 30÷6+2
=5+2
=7(元)
答:平均每人花了7元。
方法二: 2+30÷6
=2+5
=7(元)
答:平均每人花了7元。
三、课堂小结
师: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四、布置作业
完成相关习题。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采用递进式教学,由浅入深,学生掌握得较好。
[不足之处] 解决“乘加(减)混合式题”时,学生还是习惯地从左往右计算。
[再教设计] 教学中重视学法指导,尤其是充分利用学生的错误资源,进行辨析。学生出现的错误主要是:(1)格式问题:等号的对齐;(2)运算顺序错误。针对出现的错误情况进行展示、纠错,强化练习。
第5课时 练习(2)
【教学内容】
混合运算知识的应用。
【教学目标】
1.掌握带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顺序,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小括号的意义,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分析思考的学习能力。
3.培养学生书写规范,计算认真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体会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掌握带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能正确计算带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式题。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基本练习
1.想一想:每组两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1)56-7×8=  (56-7)×8=
(2)32+3×20= (32+3)×20=
(3)3×9-4= 3×(9-4)=
(4)40+16÷8= (40+16)÷8=
小结:每组两题的数字和运算符号相同,但运算顺序不同。
2.说一说:说一说下面各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1)16-8×2= (16-8)×2=
(2)28+27+3= 28+(27+3)=
(3)3×8-4= 3×(8-4)=
(4)40+24÷8= (40+24)÷8=
小结: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3.填一填:
(1)在混合运算中,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运算顺序是(    )。
(2)在混合运算中,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运算顺序是(    )。
(3)算式中带有括号的,应先算(  ),再算(  )。
二、巩固练习
1.把下面每一组算式合并成一个综合算式。
(1)23+8=31
56-31=25
56-(23+8)=25
(2)28÷7=4
5×4=20
5×(28÷7)=20
2.解决问题。
一个水果店运来苹果、香蕉各4箱。每箱9千克,一共运来水果多少千克?
(1)出示题目和插图。
(2)读题。
(3)分析题目中的数学信息。
(4)说说自己的想法,列出算式。
方法一:9×(4+4)
方法二:9×4+9×4
(5)选择你最喜欢的一种方法计算。
  方法一: 9×(4+4)
=9×8
=72(千克)
方法二: 9×4+9×4
=36+36
=72(千克)
(6)答:一共运来水果72千克。
(7)小结:以上各式中都含有哪些运算?它们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使学生明确: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有加减和乘除法时,先做乘除法后做加减法。
三、拓展延伸
进入知识迷宫的密码是☆*☆*,请先破译密码。
36÷(3×☆)=4    (28+35)÷*=7
(密码是3939)
四、布置作业
完成相关习题。
【板书设计】
练习(2)
方法一: 9×(4+4) =9×8 =72(千克)   答:一共运来水果72千克。     
  方法二: 9×4+9×4 =36+36 =72(千克)   答:一共运来水果72千克。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教师能够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教学时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独立思考如何根据收集的信息找出隐藏的问题(中间问题),使学生在理解解题步骤的基础上实现灵活运用。教师还注重指导学生正确列出综合算式。
[不足之处] 教师没有注重问题表征方法与策略的指导。
[再教设计] 再进行本课时的教学时,教师应注重问题表征方法与策略的指导,提高学生理解问题的能力。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阅读、选择、处理信息,实现“问题情境”向“数学问题”的转化。
第6课时 练习(3)
【教学内容】
教材第55页练习十二第4题及第58页练习十三第1,3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两步混合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进一步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要求,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分析思考的学习能力。
3.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及书写规范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有括号、含有两级或同级运算的两步式题的
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使学生能正确地按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基本练习
1.说一说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并直接口算出得数。
6×3÷9=       27÷3×7=       25÷5×8=
5+(27-23)= 16÷(8÷2)= 24-(10+8)=
2.看一看上下两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4+5×7 (72-18)÷9 24÷4+2
(4+5)×7 72-18÷9 24÷(4+2)
小结:通过比较两道式题,我们发现,这两道题里的数和运算符号都相同,只是一道题有括号,另一道题没有括号,从而导致了运算顺序和运算结果的不同。
3.比一比上下两题你发现了什么?
64-28-17 35-23+18 12÷2÷3
64-(28+17) 35-(23-18) 12÷(2×3)
小结:通过比较两道式题,我们发现,这两道题里的数相同,但是运算符号不同,而且上面的题没有括号,下面的题有括号,虽然运算顺序不同但是运算结果相同。
二、巩固练习
1.(PPT课件出示教材第55页第4题情景图)平均每个笼子放几只?
(1)读题。
(2)分析题目中的数学信息。
(3)列出算式,说出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25+15)÷8
=40÷8
=5(只)
答:平均每个笼子放5只。
2.(PPT课件出示教材第58页第3题情景图)还剩多少本?
(1)读题。
(2)分析题目中的数学信息。
(3)列出算式,说出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方法一:80-25-38
方法二:80-(25+38)
(4)选择你最喜欢的一种方法计算。
方法一: 80-25-38
=55-38
=17(本)
答:还剩17本。
  方法二: 80-(25+38)
=80-63
=17(本)
答:还剩17本。
3.大生用小棒摆了8个六边形。如果用这些小棒摆正方形,可以摆几个?
(1)出示题目和插图。
(2)读题。
(3)分析题目中的数学信息。
(4)列出算式,说出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6×8÷4
=48÷4
=12(个)
答:可以摆12个。
小结:在解决问题时要注意什么?
使学生明确:首先要理解题目的意思,然后写出符合题意的算式,最后按照顺序进行计算。
三、课堂小结
师:本节课你收获了什么?
四、布置作业
完成相关习题。
【板书设计】
练习(3)
 (25+15)÷8
=40÷8
=5(只)
   答:平均每个笼子放5只。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教师能够帮助学生理解题意,探索解题思路。审题是解决问题的基础和先导,只有在细致审题、理解题意的基础上,才能正确地分析数量关系。
[不足之处] 教师没有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表述解题思路。
[再教设计] 再进行本课时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在学生讨论、交流时,鼓励学生用简洁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解题思路,同时也要认真倾听、用心理解他人的想法,达到互相启发、互补完善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