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七章第三节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调查结果汇报交流)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七章第三节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调查结果汇报交流)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02-07 13:02: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节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
(第一课时 调查结果汇报交流)
教学目标
1、汇报交流生态环境相关内容调查结果。
2、认同每个公民都有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
3、通过调查、讨论和交流,发现环保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培养学生应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通过分组调查垃圾分类情况和同学自带水杯和购买饮料情况,了解身边环境问题,提高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通过讨论和交流分析生态环境方面的问题,唤起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并付诸行动。
  难点:调查当地生态环境的现状,分析调查结果,讨论和交流。
课前准备
组织学生调查家庭社区学校垃圾分类情况;年级同学自带水杯和购买饮料情况.
根据学生汇报交流的需要,准备投影、多媒体设备。
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当地生态环境的调查交流 1、汇报:课前调查情况,形成的简单调查报告。 2、交流:交流调查情况,讨论由此展开的当地相关生态环境状况的突出问题。 3、针对同学们的调查内容明确每个公民都有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
总结分析
引导同学们思考和讨论

三、设计环保计划方案
编写中小学生环保小指南
同学们观看老师家乡的美丽乡村图片。
兴趣盎然的参与“你说我说咱的家乡美”的讲述活动。
课前一周时间每班分两组ne内容开展调查活动:
学生调查家庭社区学校垃圾分类情况,将调查的结果形成调查报告,在课上汇报、交流。 2、以年级为单位,调查同学们自带水杯和购买饮料情况,将调查的结果形成调查报告,在课上汇报、交流。
3、自行选择相关环境问题例如:废旧电池的使用量和处理方式、家庭废旧电器的淘汰情况等等。

通过亲自调查,了解自己身边的生态环境,意识到保护环境是自己应尽的责任,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同学门能结合老师的指导,具体分析问题,充分认识到我们每一位公民都有责任,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低炭生活、绿色消费、不浪费资源、减少环境污染等等。
一部:具体指导 通过课上交流更全面地认识自己生活的环境有那些问题,并及时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积极参加课外活动,或者城市/街道办/社区等组织的环境保护活动。
还可以进一步了解西安市或者你的家乡的空气状况、水源状况、植被现状、生物种类和数量状态等环境相关的问题。
播放《行香子》所描述的乡村美景图片或视频激发同学对环境问题的兴趣。
播放三位教师自己亲访垃圾处理场看到的“垃圾围城”PPT。
通过两组反差很大的环境对比引入课题。
组织学生对调查到的当地生态环境的情况进行交流讨论, 通过交流使同学们更全面地认识自己生活的环境有那些问题,并及时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为下一节制定保护环境的计划奠定基础 要求学生在课堂上汇报各组的调查报告。
教师对各小组同学们的调查活动进行总结,列举问题引导同学们思考讨论;
垃圾分类现状产生的原因?/同学们饮料瓶多量化有那些危害,对环境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人们可以采取那些措施防止当前不良状态的继续?
我们学生能在保护环境方面做点什么?
引导学生认识到日常的一些无意识的小活动,可能都会影响甚至破坏环境,唤起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的保护环境的意识。

鼓励学生思考设计切实可行的环保方案,下节课交流,并大胆社区街道上进行宣传,使更多的人受到环保教育,使环保意识扎根人心。
课后反思:
通过同学们对“家庭社区学校垃圾分类情况”,“同学们自带水杯和购买饮料情况”的调查活动的有效开展,从自己身边的环境问题开始关注,避开了“教材中涉及的人口数量变化、资源开发利用情况、水污染......”等等较大范围,学生们难以入手的调查活动。由于调查活动的切入点紧紧围绕同学们的实际生活,可操作性强。让每一位同学的深刻的感受到环境问题重要性、现实性、可行性,都能参与到活动中来,课堂交流气氛热烈,大家都能从实际出发,发现生活中不环保的行为,明确自己环保的目标和方法,使环保意识扎根每位同学的内心。因此我认为这次七年级的活动开展非常有效!
将调查的结果形成调查报告,在课上汇报、交流时反映的问题也不少,同学们对调查报告的完整性不够严格,课堂交流时语言的简练专业性比较弱。
很期待同学们对班级的“垃圾分类箱”的设计制作的完成,更期待下学期他们带动的全校各班级的垃圾分类实际操作的成果!让我们的孩子成为环保的小种子,在学校、家庭、社区、公交车、商场......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发芽成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