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教学设计
课题
生物 七 年级 下 册第 七 章第 1 节《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
版本
新人教版
执教者
黄春燕
课标要求
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以学代教,归还学生学习自主权,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展示及点评领悟知识点,培养个人的表现能力,促使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设计理念。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经过一个学期学习,对生物学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问题的分析判断能力差,通过本节课学习,会有一定的提高。
教
材
分
析
内容分析
我国人口的增长趋势,计划生育的基本要求,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探讨我国人口的增长趋势
(2)说出我国计划生育的基本要求
(3)举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资料分析,培养学生学会分析图表数据的能力;通过辩论赛举例说明人类的活动对生态环境既有有利影响也有有害的影响,培养学生辩证思维及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同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确立我国计划生育必要性观点;培养热爱大自然,养成节能环保意识。
教学资源
教材、图片、课堂现场的学生资源
教学重点
分析人类活动影响生态环境的事例。
教学难点
探讨我国人口增长的趋势,组织课堂辩论赛活动。
教
学
方
法
教学准备
PPT课件制作,搜集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例子。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查找相关资料。
教学方法
情境体验法、自主学习法、小组合作讨论法、资料分析法
学习方法
体验感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
学
习
新
知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目标达成
模块一
导入新课
导入:放烟花引发的思考
过渡: 可见,人类的活动对生态环境有影响,这些影响体现在哪方面?世界人口增长的趋势是怎么样的?我国人口增长的趋势又如何?
学生回答:
(正)有利于增加节日的气氛,有利于传承我国的传统礼节。
(反)污染环境,引起噪音,容易伤害到人体,人体吸入污染物后引起身体不适,有害健康
引起学生的兴趣,各抒己见,引导学生一分为二看待问题
模块二
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利用学生课前收集的资料分析问题
教师播放世界人口增长的趋势视频
学生进行集体对学习目标进行阅读和理解。
学生带着目标学习,能使学习更有针对性。
模块三
学生自主学习:
探究我国人口增长的趋势
要求学生阅读课本第103页
提出要求:
通过阅读我国不同年代的人口数量的数据,绘制我国人口增长的柱形图
讨论:
1.什么时候我国人家数量明显加快,可能的原因是?
2.20世纪中期以后,我国人口增长率,在什么时候基本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低述平,为什么?
3.分析人口数量对环境,社会和个人生活的影响
学生认真阅读思考,画图
通过自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对知识点的总结归纳能力。
转折过渡
由此可见,人口增长对资源,环境和社会产生巨大的影响,为了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生物圈,为了人类的可持续发放,人类必须要控制人口的增加,如何控制?我们国家采取了哪些措施?
模块四
什么是计划生育?有哪些具体要求?
。
晚婚:比法定年龄晚2-3年结婚
晚育:初次生育时达到晚婚年龄
少生:稳定低生育水平
优生:避免生出有遗传缺陷的孩子们
初步认识我们国家实行计划生育的重要性
转折过渡
我国仍然是人口大国,人类的活动对生态环境产生哪些影响?
模块五
探究学习: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播放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影响的有关图片
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还有哪些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产生影响的例子,能从正反两方面叙述吗?
学生利用课前收集的材料开展辩论:
正:1.林可以增加大气的湿度
2.经常清洁教室,空气质量比较好
3.环保出行,尽量步行或者乘自行车
4.建立自然保护区
反:1.乱扔垃圾,污染环境
2.乱砍滥伐,破坏植被,空气变浑浊
3.工厂排放的大气造成环境污染
4.偷盗捕杀珍惜动物,大自然失去生机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情感升华
最后,播放短片《 没有地球,我们能上哪去?》引起学生共鸣.积极行动,有所作为—— 我为环保做十件事
模块六
课后小结
人类活动既有可能破坏环境也有可能改善环境,面对这些问题,我们是无能为力还是有所作为?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公民,你应该怎么做?
板书设计
第七章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第一节 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一、探讨人口增长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计划生育——基本国策
二、分析人类活动影响生态环境的事例
—— 辩论赛
三、积极行动,有所作为
—— 我为环保做十件事
练习反馈,拓展延伸
迁移运用,课堂作业
一选择题
1、下列哪些不属于砍伐森林造成的危害?(? ? )
A、水土流失
B、沙尘暴
C、水体富营养化
D、生物多样性破坏
2、很多树木对大气粉尘有很好的阻滞、过滤作用,其原因是(? ? )
①森林枝叶茂密,能减缓风速??②有些树木叶面上有绒毛或能分泌油性、粘性的物质? ?③能吸收各种有毒气体? ? ④能分泌抗生素? ? ⑤蒙尘的树叶经过雨水冲刷后,能很快恢复以阻滞尘埃
A、①③⑤
B、①②④
C、②④⑤
D、①②⑤
3、下列哪些人类活动最有可能成为沙尘暴的成因?(? ? )
①开垦荒地??②建设水利灌溉工程??③开展国际合作??④营建防风林??⑤退耕还? ? 草??⑥发展畜牧业,提高放养牲畜数量
A、①③
B、②④
C、③⑤
D、①⑥
4、下列哪些污染原因导致了太湖大量的蓝藻滋生?
A、石油污染
B、酸雨污染
C、生活污水和农业化肥污染
D、有毒污染物富集
5、部分太湖地区蓝藻滋生,鱼虾死亡,原本清澈的湖水变得又臭又脏,这种现象叫做(? ? )
A、水体荒漠化
B、水体富集化
C、水体富营养化
D、水土流失
6、水体富营养化会造成(? ? )
A、水草增多
B、鱼虾大量死亡
C、鱼虾食物丰富
D、水质清澈
教
学
评
价
本节课注重在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也注重的是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培养、综合素质的培养,也注意倡导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者、权威者,而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合作者,整节课老师都非常和蔼,融入学生中间,课堂气氛轻松、和谐、融洽,师生间犹如朋友,充分体现了师生关系是“平等关系。而且本节课的整体设计逻辑性很强,且每个环节采取了不同的手段、不同的形式、不同的方法。主要优点表现在以下几点:?1、课下自学探究调查?2、多媒体影像资料放宽了学生的视野?3、开展讨论交流活动实现了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学习?4、分组合作培养了自信心和集体主义感?5、支离破碎的环境唤起学生的疼惜与良知?6、学生畅所欲言为环保献计献策?不足之处:?1、适当时机应该阐明本节的课标和教材要求,由于此环节教学没有体现,导致认识不清、概念模糊,甚至引起误解。以后切记!?2、教师要充分体现自身的指导作用不够。?3、明知学生答题会耽误时间不能有效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