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则混合运算
第1课时 四则混合运算(一)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页例1,第2页课堂活动第1题,练习一第1~3题。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过程,能正确进行没有括号的三步四则混合运算。
2.感受两步混合运算和三步四则混合运算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掌握没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经历探索没有括号的三步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过程,并掌握这个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正确计算没有括号的三步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展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习题引入。
同学们,上学期我们学习了两步计算的混合运算。想一想这几道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然后计算在草稿本上。
25-15+18 27÷9×6 100-15×6 200÷8+10
学生反馈时,要求学生先说出每道题的运算顺序,再看计算是否正确。
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要从左到右依次计算;如果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2.揭示课题。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四则混合运算。
点评: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本节课的学习基础,教师找准了学生的认知基础,有利于新知识的学习。
二、教学新课
1.学习例1,不带括号的三步四则混合运算。
(1)情境导入。
元宵节快到了,同学们怀着喜悦的心情做大红灯笼,在做灯笼的过程中,遇到了这样的数学问题,你能帮他们解决吗?
出示例1的情境图,将图中的对话框改为“一共要做200个灯笼,每天做20个,照这样计算,7天后还剩多少个灯笼没做?”
学生读题,理解题意。要求还剩多少个,你能列出综合算式吗?(200-20×7)这道题的解题思路是什么?(一共做的个数-7天做的个数=还剩的个数。)
(2)改变信息,理解题意。
将上题的对话框改成教科书上例1的对话框,题目为:一共要做200个灯笼。4天做了80个,照这样计算,7天后还剩多少个没做?
观察题目,这道题与上题比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每天做20个”变成“4天做了80个”。)
(3)列综合算式。
要求还剩多少个没做,解题思路是什么呢?(一共做的个数-7天做的个数=还剩的个数。)
怎样才能求出7天做的个数呢?(先求每天做多少个,再求7天做了多少个。)
你能列出综合算式吗?200-80÷4×7
(4)尝试解答。
在200-80÷4×7这个算式中,按照我们以前学习的运算顺序,你认为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除法、乘法、减法。)
为什么要先算除法再算乘法最后算减法呢?(因为解决这个问题要先求出每天做的个数,再算7天做的个数,最后才能求剩下的个数。算式的运算顺序与解决问题的顺序相同。)
按照这样的运算顺序,请同学们用递等式计算在草稿本上。请一位学生在黑板上板演。
(5)反馈。
教师讲评,提示没有参加计算的部分要照抄下来。
(6)讨论:这道混合运算和原来学习的混合运算有哪些不同?有哪些相同?不同点:原来学习的混合运算只有两步运算,而今天学习的混合运算有三步运算。
相同点:以前学习的两步计算的运算顺序对于三步计算的运算顺序同样适用。
[点评:利用两步混合运算的方法来迁移学习三步四则混合运算,放手让学生尝试后再讲评,重视了学生说运算顺序的过程,让学生充分理解了混合运算的顺序与解决问题的思路一致,从而让学生经历探索没有括号的三步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这一过程。]
2.完成“试一试”。
50+75×4-90 360÷40+13×8
订正答案时,让学生板演出第2小题的两种书写格式,并引导学
生比较得出:用第(1)种书写格式比较简洁。
(1)360÷40+13×8 (2)360÷40+13×8
=90+104 =90+13×8
=194 =90+104
=194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三步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与两步混合运算的顺序一样,如果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四、巩固练习
下面,我们就利用今天所学习的知识来做练习。
1.课堂活动第1题。
说出运算顺序:76+42×2÷14 100-62+540÷18 15×40-360÷12 10+(120-96)
2.练习一第1题。
学生独立练习,然后反馈。
3.练习一第2题。
(1)认真读题,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2)在学生说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要求大象比狮子大多少岁,先要算到大象的年龄,再与狮子进行比较。
(3)学生列综合算式解答。
(4)反馈计算结果。
4.练习一第3题。
学生独立练习。
点评:练习的设计既注重学生计算的落实,又注重学生的独立思考,让学生自己理解题意,自己尝试去列综合算式解答。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再给予适当的点拨,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