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二 第一单元 第三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 课件 (共3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二 第一单元 第三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 课件 (共3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2-07 22:45: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5张PPT)
庖牺氏没,神农氏作……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易经?系辞》
原始社会末期,物物交换逐渐成为一种经常的行为,原始商业由此产生。
我国古代商业的起源
传说周武王灭商后,商朝的遗民为了维持生计东奔西跑地作买卖,日子一长,便形成一个固定的职业。周人就称他们为“商人”,称他们的职业为“商业”,贩卖的物品为“商品” 。这种叫法一直延续到今天。
为 什 么
我们把做生意的人称为“商人”?
第 3 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
必修②
考纲要求 商业的发展
考纲解读 概述古代商业发展的的状况,了解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
考察角度 主要考查商业发展的表现和迟滞的原因,往往与自然经济的特点和重农抑商政策相联系,突出自然经济和重农抑商政策对商品经济的阻碍作用。
本课结构:
二、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
三、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
一、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
古代商业发展历程
商业发展集中体现
商业发展外在表征
商业与农业、手工业关系如何?
农业、手工业是商业发展的基础,商业的发展有力促进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即“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
城市、市场(商业活动的场所)
商人(商业活动的主体)
商品的种类(交易内容)
货币(交易媒介)
国内贸易、对外贸易(交易范围)
反映商业发展的要素
一、古代商业的发展的阶段特征
请阅读课本,按要求归纳
阶段 特征 原因 表现



①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 ②商人社会地位提高、商品市场多
①时间、地点受限制;②商人社会地位低;③总体水平不高
①都市商业;②农村集市;③出现为商业服务的柜坊、飞钱
宋:①“交子”;②商税;③城市的发展:市坊的界限被打破;突破时间和地点的限制;“草市”普遍;④四大商业名镇。
元:大都为国际性大都会
明清时期商业的问题:
①农副产品大量成为商品;②区域性长途贩运发展较快;③商帮出现
商业兴起
艰难发展
商业繁荣
空前繁荣
依然繁荣
农业、手工业的进步
“重农抑商”政策
政治统一;农业、手工业发展;大运河开通等
商业环境宽松;交通发达,海运畅通;海外贸易发达
对内“重农抑商”,对外“闭关锁国”,阻碍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正常发育。
阶段 特征 原因 表现
先秦
秦汉
隋唐
宋元
明清
“凡有麻雀能飞到的地方,都有山西商人”
★ 影响商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①经济(生产力的发展:农业、手工业发展)
②政治(政局、政策)
③交通、金融等
◆ 例:隋唐商业繁荣的原因
农业、手工业的发展;

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政治清明;

政府积极的对外开放政策;

开通了沟通南北的大运河;

为商业服务的邸店、柜坊和飞钱出现;

一批城市的兴起与繁荣
请结合课本,
概述宋朝前后市的发展情况,
并概括宋朝前后市的特点。
二、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
城市的由来:
古代的“城”是统治者居住的地方,是政治中心。“市”是商品交换的场所。以后“城”、“市”结合,成为社会的中心,商业的繁荣也就总是与城市联系在一起。
1、严格限制阶段(宋朝以前)
①早期的“市”是商业活动场所,是依赖于“城”而存在。即经济中心依赖于政治中心而存在。
发展特点:
②政府对城镇商业交易的时间、地点都有严格限制。如实行“市、坊分开”等。
二、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
2、放松限制阶段(宋至明清)
发展特点:
①商业活动不再有时间地点限制,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管。
②涌现出一大批工商业市镇,经济中心不再依赖于政治中心而独立存在。
除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义。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宋朝“商业革命”的主要表现
表现一:城市商业网点的分布已经打破“坊”和“市”的界限,突破了原先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
材料 唐代城市多为行政中心,宋代市镇趋于工商业化。 … …宋代的新型都市有些发展至很大规模,例如开封和杭州都达到一百万人口。后者为马可波罗在元朝初所目睹,惊叹为前所未有。至元朝后期,世界旅行家阿拉伯人伊本·贝图塔(IbnBattuta)访问杭州,亦称之为“世上最大的城市”。当时在中国以外最大的城市是巴格达,在三十至五十万之间。
—孙隆基《宋朝:世界“近代化”的序幕》
表现二:大城市的出现和发展,城市的经济功能逐渐增强。(功能和规模)
材料 (北宋全国商品交换的价值)合计相当于总值黄金1500万两至1800万两之间,粗率地以今日美金400 元值黄金一两计算,则上数相当于美金60亿至70亿。当时全世界没有其他场所,国富曾如此大数量地流通。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材料 (宋代)农副产品多通过墟市、镇市向城市集中,形成商品的“求心”运动;一些专业化生产产品和手工业产品由生产地流向各地,呈现为辐射运动。
——漆侠《宋代经济史》
表现三:商品交换的总量和品种增加,许多农产品和手工业品开始转向市场。
表现四:海外贸易的繁荣。
被认为是世界最早使用的纸币,发行于北宋时期1023年的成都。
表现五:纸币的出现。
北宋允许商人中有“奇才异行者”应试;南宋时,商人也可以应试和做官。宋代还有“榜下捉婿”的风习,每当张榜公布进士考试结果时,富商大贾争相挑选新科进士做女婿。
如果你是生活在宋代的商人……
表现六:商人地位提高,
社会观念转变
城市商业网点的分布已经打破“坊”和“市”的界限,突破了原先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
大城市的出现和发展,城市的经济功能逐渐增强
商品交换的品种和总量增加,许多农产品和手工业品开始转向市场。
海外贸易的繁荣
纸币的出现
商人地位提高,社会观念的转变
宋朝“商业革命”的主要表现
城市布局
规模功能
国内贸易
海外贸易
货币
观念
材料一 除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义。商业革命的根源在于中国经济的生产率显著提高。……宋朝时期的中国正朝成为一个海上强国的方向发展。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宋朝“商业革命”的历史原因
根源:中国社会生产力的提高。
材料二 ……外贸的发展也反映了当时商业的繁荣,而且它也是推动当时商业革命的主要力量……唐初人们尚轻视商业并试图限制其发展,但到了晚唐和宋朝时这种束缚就被打破了……中国首次出现了聚集了大量人口的商业大都市,与以前不同的是这些都市是商业中心而不是政治中心。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外因:海外贸易的发展。
政策:重农抑商政策松动,商人地位得以提高。
西欧的“商业革命”
 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商业经济领域产生的一次重大变革。 表现为世界市场的扩大,流通商品种类的增多,商路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加速了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促进了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过渡,同时对世界其他地区的社会经济产生重要影响,世界有力地联结为一个整体。

宋朝的“商业革命”结果如何?为什么没有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
延伸拓展:中西“商业革命”的比较
结果:

前者没有改变原有生产方式,而后者促进了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转变。
原因:

经济:自然经济的阻碍

政治:重农抑商的阻碍

文化:理学的僵化-+-科举制的束缚

直接原因:游牧民族的入侵打断了商业革命的进程
三、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
对外贸易是古代商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刺激了沿海商埠城市的兴起和繁盛。
1、对外贸易发展概况:



两宋:中国同东南亚、南亚、阿拉伯半岛以及非洲的几十个国家进行贸易。
海外贸易税收甚至成为南宋国库重要财源
泉州的六胜塔是元代引导海船进出港口的灯塔
清初十三行
陆上和海上两条丝绸之路
广州成为重要的外贸港口,设有市舶使
海外贸易范围-+-海外贸易税收
泉州是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
闭关锁国-→对外贸易萎缩;广州十三行
1、对外贸易发展概况
历史时期 概况
西汉
唐朝
两宋
元朝
明清
2、主要形式——朝贡贸易
朝贡贸易的定义:
通过朝贡与赏赐完成交易
朝贡贸易的特点:
厚往薄来、倍偿其价
朝贡贸易的目的:
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
◆归纳: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1、总体:
2、联系:

3、阶段:

4、组成:

5、管理:
6、趋势:
产生早、比较繁荣;
与农业、手工业的发展紧密相联,相辅相成;
阶段性特征明显,各个时期发展极不平衡(宋元空前繁荣);
国内贸易、边境贸易、对外贸易全面繁荣;
政府控制,长期坚持重农抑商;
受重农抑商和明清闭关锁国的影响,发展艰难而曲折。
统一的市场、交通、生产进步、政府政策、金融
(1)经济:农业、手工业的发展水平
(2)政治: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政府开明开放的政策
(3)中外交往、民族交往
(4)交通便利(大运河、丝绸之路)
(5)人民的辛勤劳动
(6)金融:纸币的出现和应用促进了商业的繁荣
(7)政策:政府逐渐放松对商品交易的限制
在重农抑商下,古代商业为什么还能得到发展呢?请概括影响商业发展有哪些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