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张PPT)
第3课 盛唐气象
一.经济的繁荣
四.多彩的文学艺术
二.民族交往与交融
三.开放的社会风气
“长安百花时,风景宜轻薄。无人不沽gū 酒,何处不闻乐。”这是唐朝诗人刘禹锡的诗《百花行》,描写的是长安城人们赏花的盛况。唐朝前期,社会经济呈现一派高度繁荣景象。盛唐时期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是怎样的呢?当时的民族关系如何?唐朝在文学艺术方面又呈现出什么样的辉煌局面?
引入
学习目标
1、识记盛唐时期经济繁荣与民族交往、交融的表现,学会读图,并能从图片中提取有效信息,认识到经济繁荣,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对我国民族关系发展的重要性。
2、了解唐朝开放的社会风气和多彩的文学艺术,感受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树立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1.农业
经济的繁荣
在唐朝前期的100多年中,经济发展迅速,社会呈现繁荣景象。
在农业方面,垦田面积逐渐扩大,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发明并推广了一些重要的生产工具,如曲辕犁和筒车。唐王朝非常重视兴修水利,在全国各地修建了很多水利工程。
相关史事
曲辕犁由11个部件构成,设计精妙,轻便灵巧,操作时可自如地控制入土深浅,回转省力,适于精耕细作,大大提高了耕作的效率和质量。
曲辕犁
相关史事
敦煌莫高窟壁画《雨中耕作图》
材料研读
据记载,筒车“如纺车,以细竹为之,车骨之末,缚以竹筒,旋转时,低则舀水,高则泄水”。
想一想,使用筒车的好处是什么?
翻车(汉代)
筒车(唐代)
节省人力,
昼夜不停。
筒车(模型)
2.手工业(重点:丝织业、陶瓷业)
唐朝手工业发展到很高水平。
纺织业品种繁多,尤以丝织工艺水平最高,其中蜀锦以色彩艳丽、纹饰精美冠于全国。
陶瓷业生产水平也很高,越窑的青瓷如冰如玉,邢窑的白瓷类雪似银,闻名中外的唐三彩,造型精美,色彩亮丽。
此外,造船业、矿冶业、造纸业等都颇具规模。
唐画中身着丝绸
服装的妇女形象
蜀锦
邢窑白瓷
越窑青瓷
陕西扶风法门寺地宫出土的秘色瓷
唐三彩骑驼乐舞俑
1987年4月陕西省考古工作者在扶风县法门寺塔唐代地宫,发掘出13件越窑青瓷器。(秘色瓷是中国最早的一种专为皇家烧制的瓷器,与一般的越窑青瓷不同,烧制数量极少又不在民间流传,后世一千多年世人都是只闻其名而不见其物)
3.商业
唐朝的商业十分繁荣,水陆交通发达,贸易往来频繁,出现了一些繁华的大都市。都城长安规模宏伟,布局严整对称,街道宽敞整齐,商业繁荣,既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
相关史事
唐都长安的城市规划井然有序,城中有东、西两市,是主要的商业区,这里商铺林立;城内所建100多个坊,是居民区,居住人口达百万。当时,国内各族和国外的商人、使者、艺人、学子、僧侣、工匠等云集长安。长安的建筑布局和城市规划独具特色,在世界城市建筑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1.吐蕃统一
唐太宗时,吐蕃[bō]赞普松赞干布统一了青藏高原的各个部落,定都逻些(今拉萨),实行了一系列发展生产、改革制度的措施。
二.民族交往与交融
2.唐蕃和亲
松赞干布仰慕中原文化,多次派使者到唐朝求婚。唐太宗同意将文成公主嫁给他,并派专使护送文成公主远行。
唐朝阎立本《步辇图》
画面描绘了唐太宗接见松赞干布派来的求婚使者的场景。
2.唐蕃和亲
文成公主入藏时,带去了谷物种子、药材、茶叶、工艺品以及历法、科学技术方面的书籍。随行的还有很多手工工匠,他们在逻些修建了小昭寺,并参与修建大昭寺。松赞干布为了更好地学习中原文化,派遣贵族子弟到长安学习,还请求唐朝给予[jǐ yǔ]蚕种,派遣掌握各种技能的的工匠。
2.唐蕃和亲
唐番和亲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增进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这段历史佳话,以戏剧、壁画、民歌等各种形式在汉藏两地广泛传播。
文成公主塑像
松赞干布塑像
唐中宗时,吐蕃赞普尺带珠丹与唐和亲,迎娶了金城公主。他上书唐朝皇帝说,唐朝和吐蕃“和同(为)一家”,自称“甥”,称唐朝皇帝为“舅”。唐穆宗时,唐蕃订立盟约,并专门刻“唐蕃会盟碑”,表明世代友好。
相关史事
唐蕃会盟碑局部拓片
唐蕃会盟碑
3.民族交融
唐朝时期,汉族和一些北方少数民族杂居、通婚,民族之间的交融进一步发展。在朝廷中,有很多重要的官职由少数民族人士担任。西北、西南等地区一些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与唐王朝保持着友好而密切的联系。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得到周边各族的拥戴,当时北方和西北地区的各族首领尊奉唐太宗为各族的“天可汉”,意即各族共同的君长。
唐朝时期的社会风气比较开放,社会充满活力,人们多显示出一种昂扬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当时的一些妇女受过诗书、音乐等方面的教育,喜好骑马、打球、拔河、射箭、弈棋等活动。
三.开放的社会风气
吹排箫乐伎壁画
《弈棋仕女图》
当时的社会风气兼容并蓄,人们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多受西北少数民族习俗的影响,刚健豪迈的尚武风气盛行一时。
三.开放的社会风气
唐戴帷帽女子骑马雕塑
1.光耀千古的诗坛
四.多彩的文学艺术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当时的文人士子,以唱和吟诵诗歌作为社会交往和抒发情怀的重要方式。唐诗题材丰富,风格多样,传世的诗歌有50000多首。唐朝诗坛气象万千,名家辈出,最为著名的有李白、杜甫、白居易等。
李白的诗歌歌颂祖国山河的壮美,抒发了昂扬的进取精神,表现出蔑视权贵、超凡脱俗的风骨。他的诗飘逸洒脱,充满想象力和感染力,具有浓郁的浪漫情怀,李白因此享有“诗仙”的美誉。
《李白诗集》书影
李白像
诗仙—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早发白帝城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历经坎坷。他的诗风淳朴厚重,很多诗作反映了战争和政治腐败给人民带来的痛苦,抒发了悲愤凄婉之情。由于杜甫的诗反映了历史的真实情况,故有“诗史”之称,他被誉为“诗圣”。
诗圣—杜甫
李白像
白居易的诗直面社会现实,揭示了统治者的腐化和人民的疾苦。他的诗歌平易近人,通俗易懂,妇孺都会吟唱,深受大众欢迎。
白居易
白居易像
2.书法、绘画、音乐、歌石窟和雕刻
四.多彩的文学艺术
唐朝时期,书法、绘画、音乐、歌石窟和雕刻等方面的艺术创作成就斐然。
唐朝书法名家辈出,最著名的是颜真卿和欧阳询。颜真卿的字端正劲美,雄浑敦厚;欧阳询的字方折峻丽,笔力险劲。
2.书法、绘画、音乐、歌石窟和雕刻
四.多彩的文学艺术
唐朝绘画的题材和类型广泛,有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以及宗教画,著名的画家有阎立本、吴道子等。阎立本的人物故事画,人物形态各异,神形兼备;吴道子的画落笔雄劲,风格奔放。
吴道子《送子天王图》(局部)
2.书法、绘画、音乐、歌石窟和雕刻
四.多彩的文学艺术
当时的音乐、舞蹈吸收周边民族的艺术精华,多姿多彩,还涌现出一批技艺超群的舞蹈家、歌唱家和乐器演奏家。
知识拓展
敦煌莫高窟位于今甘肃敦煌市东南的鸣沙山。
敦煌莫高窟艺术
知识拓展
随着佛教的兴盛,从4世纪到13世纪近千年的时间里,信徒们陆续开凿了1000多座洞窟,塑造了大量精美的佛像,绘制了色彩绚丽的壁画,现存壁画50000多平方米,各种彩塑3000多身,从各个方面生动地反映了当时人们的宗教信仰、社会生活、商贸往来、民族交往和中外经济文化交流。洞窟内保存的大量佛经、文书,也极为珍贵。敦煌莫高窟与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是我国的三大石窟,是闻名中外的艺术宝库。
敦煌壁画中的飞天
敦煌莫高窟的彩绘和雕塑
敦煌莫高窟内的塑像
反思
本课主要学习盛唐气象的四个方面,内容较多分两课时进行,在授课时通过图片、表格、文字材料呈现来帮助学生理解教材,效果较好。由于本课涉及到少数民族及相关人物,学习时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很重要,希望在学习本课后,可以提高学生根据材料概括知识的能力,但本课内容较多,影响学生对史料的理解,如何紧抓重难点,提高课堂效率,是下一步有待提高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