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测试卷
[测试范围:溶 液 测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O—16 Mg—24 S—32 Fe—56 Zn—65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配制2000g生理盐水(溶质质量分数为0.9%),需要称取NaCl的质量为( )
A.9g B.18g C.90g D.180g
2.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 B.溶液是一种纯净物
C.溶液都是无色的 D.溶液中只能含有一种溶质
3.质量分数为0.2%~1%的过氧乙酸是用于环境喷洒和用具浸泡的一种消毒剂。现有质量分数为20%的过氧乙酸,要配制1%的过氧乙酸10kg,需要该种过氧乙酸的质量为( )
A.1000g B.500g C.100g D.50g
4.炎热的夏天,小林同学打开冰箱,从4℃的储藏室里拿出一杯底部还有少量蔗糖晶体的溶液甲,在室温下放置一段时间后,发现晶体消失了,得到溶液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4℃时,甲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B.室温下,乙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C.蔗糖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D.甲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大于乙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5.以下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t℃时,向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加一定量的水,该物质的溶解度会增大
B.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时,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增大
C.将10克某物质分散到90克水中,所得的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是10%
D.t℃时,向A物质的溶液中加入a克A物质,所得A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可能会增大
6.20℃时,某物质溶解于水的实验数据如下表。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实验序号
水的质量(g)
加入该物质的质量(g)
溶液的质量(g)
①
10
2
12
②
10
3
13
③
10
4
13.6
④
10
5
13.6
A.②中所得溶液是饱和溶液
B.20℃时10g水最多能溶解4g该物质
C.③④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①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
7.硫酸钠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其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硫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30℃时硫酸钠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40%
C.40℃时硫酸钠的溶解度约为50g
D.50℃时硫酸钠饱和溶液降温后一定饱和
8.衣服、餐具上的油污可以用加入洗涤剂的水洗掉,因为洗涤剂( )
A.可以软化水 B.具有乳化的功能
C.可以沉降杂质 D.溶于水时放热
9.下表是NaCl、KNO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温度/℃
10
20
30
40
50
60
溶解度/g
NaCl
35.8
36.0
36.3
36.6
37.0
37.3
KNO3
20.9
31.6
45.8
63.9
85.5
110
据此数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KNO3和NaCl的溶解度曲线在20~30℃范围内会相交
B.在60℃时,KNO3的饱和溶液105g加入95g水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7.5%
C.在20℃时,NaCl和KNO3固体各35g分别加入两只各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均不能形成饱和溶液
D.从含有少量NaCl的KNO3饱和溶液中得到较多的KNO3晶体,通常可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
10.如图所示,将水分别滴入装有氢氧化钠固体和硝酸铵固体的两支试管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硝酸铵固体溶液解时会吸收热量
B.氢氧化钠固体溶解时会放出热量
C.A、B两只烧杯的溶液中都有固体析出
D.A、B两只烧杯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都保持不变
二、填空和简答题(共52分)
11.(6分)分别指出下列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用相关物质的化学式填空:
(1)浓硫酸中的溶质是 。
(2)石灰水中的溶质是 。
(3)35%的酒精溶液中溶质是 ,溶剂是 。
(4)铁与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后的溶液中,溶质是 ,溶剂是 。
12.(12分)实验室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
(1)已知水的密度为1.0g/mL,需要称取氯化钠 g,需要量取水 mL。
(2)配制的操作示意图如下,该实验的正确操作顺序为 (填字母);玻璃棒在本实验过程中的作用是 。
(3)经检测,所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其原因可能是 (填序号)。
①氯化钠固体不纯 ②称量时,砝码盘忘垫质量相同的纸片
③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④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
(4)将上述配置的溶液稀释成2.5%的氯化钠溶液,则需加水 g。
13. (10分)在通常状况下,氯气是一种黄绿色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易溶于水,广泛应用于实际生产和生活中,在工业上,制取氯气的主要工艺流程如图:
(1)步骤①利用风吹、日晒可以从海水中提取粗盐,该过程主要发生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步骤②若要除去食盐水中混有的少量泥沙,可选择的操作方法是 ,在实验室中该操作所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 。
(3)写出氢气的一种用途: 。
(4)请写出步骤④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4.(10分)正确的实验操作对实验结果很重要。在实验课上,老师要求同学们配制10%的氢氧化钠溶液50.0g。
(1)甲同学正确计算出需要固体氢氧化钠的质量为 g。
(2)乙同学在溶解步骤中用到的玻璃仪器除烧杯外,还用到了仪器 。
(3)丙同学按如图所示的操作称量氢氧化钠固体,请指出图中的错误:
① ;
② 。
(4)若其他操作步骤都正确,丙同学按如图所示进行实验,最后得到的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0%。
15.(14分)溶解度可表示物质溶解性的大小。
(1)如图一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
①20℃时,甲的溶解度 (填“>”“<”或“=”)乙的溶解度。
②40℃时,乙和丙 (填“能”或“不能”)形成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饱和溶液。
③20℃时,烧杯中分别盛有相同质量甲、乙、丙的饱和溶液,各加入等质量的对应固体,并升温至50℃。请填写下表:
烧杯中的溶质
烧杯中固体的变化
甲
乙
固体逐渐减少至全部溶解
丙
(2)气体的溶解度也有一定的变化规律。
①打开可乐瓶,逸出大量气泡。由此可见,压强越小,CO2的溶解度越 。为增大CO2的溶解度,可采用的一种方法是 。
②不同温度下,氧气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变化如图二所示,图中t1对应的温度为40℃,则t2对应的温度 (填编号)。
A.大于40℃ B.小于40℃ C.无法确定
三、计算题(共18分)
16.某同学用自制电解器电解水,为了加快电解速率,可在水中加少许硫酸钠增强其导电性,当他在93.6g质量分数为5%的硫酸钠溶液中通电一段时间后,正极上产生3.2g氧气,计算:
(1)负极上产生氢气的质量;
(2)通电一段时间后溶液中硫酸钠的质量分数;
(3)该同学认为电解速率较慢,又继续向通电后的溶液中加入硫酸钠,若要使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变为10%,则需要加入硫酸钠固体的质量是多少?
参考答案
1. B 2. A 3. B 4. A 5. D 6. C 7. C 8. B 9. C 10. D
11. (1)H2SO4 (2)Ca(OH)2 (3)C2H5OH H2O (4)FeSO4 H2O
12. (1)2.5 47.5 (2)CBDEA 加速溶解 (3)①②③ (4)50
13. (1)物理 (2)过滤 漏斗 (3)冶炼金属、火箭推进燃料等 (4)2NaCl+2H2O2NaOH+H2↑+Cl2↑
14. (1)5.0 (2)玻璃棒 (3)①砝码和NaOH固体放反了 ②NaOH固体不能直接放在托盘天平的托盘上称量 (4)小于
15. (1)①< ②能 ③固体逐渐减少至全部溶解 固体逐渐增多 (2)①小 降温(或加压) ②A
16. 解:(1)设生成氢气的质量为x,反应的水的质量为y。
2H2O2H2↑+O2↑
36 4 32
y x 3.2g
= =
解得x=0.4g,y=3.6g,所以生成氢气的质量是0.4g。 (2)电解后溶质硫酸钠的质量为93.6g×5%=4.68g,溶液的质量为93.6g-3.6g=90g,电解后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100%=5.2%。 (3)设需要加入硫酸钠的质量为z。z+4.68g=(z+90g)×10%,z=4.8g。
答:(1)负极上产生氢气的质量为0.4g;(2)溶液中硫酸钠的质量分数为5.2%;(3)需要加入硫酸钠固体的质量是4.8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