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5张PPT)
第21章 生命的发生和发展
第2节 生物的进化(第3课时)
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为什么有的物种灭绝了?新的物种又是怎样产生的呢?
三、生物进化的原因
如果,你是一只专门捕食桦尺蛾的小鸟,你能在树上发现了几只桦尺蛾?
学生活动
1850年,生物学家来这里考察,发现大多数桦尺蛾的体色是浅色的,只有少数是深色的。深色的桦尺蛾是浅色桦尺蛾在自然条件下的变异类型。
18世纪的英国曼彻斯特地区,山清水秀、绿树成荫。那的树林里生活着一种桦尺蛾,它们夜间活动,白天栖息在长满地衣的树干上。
100年后,这里变成了工业城市,工厂林立、烟雾弥漫,煤烟杀死了地衣,使树皮裸露,并被熏成黑褐色。这时又有一些生物学家来考察,令他们惊讶的是,这里的深色桦尺蛾变成了常见类型,而浅色桦尺蛾却成了少数。
究竟是什么原因引起了桦尺蛾体色的变化呢?
自然选择(natural selection)
达尔文的
自然选择学说
模拟自然选择
背景知识:
在一个遥远的独立小岛上生存着一种专门以豆豆为食物的鸟儿,它们的喙形象镊子,我们叫它“豆豆鸟”。后来豆豆鸟群出现了一些变异个体,有的喙形像勺子;有的喙形像试管夹;还有的喙形像解剖针。它们每天必须取食足够多的豆豆才能存活,否则就会饿死。
学生活动
模拟自然选择
材料用具:
四种不同形状的工具模拟不同“豆豆鸟”的喙;两种不同的豆豆代表不同的食物;塑料盒或白瓷盘模拟豆豆着生的环境。
组织安排:
计时员:一人
记录员:八人
模拟自然选择
活动规则:
1.参与者只能用“喙”取食,不能用手直接触碰豆豆,违者淘汰。
2.每只 “豆豆鸟”用“喙”将豆豆依次放入自己面前的纸杯中。
3.在规定时间内必须取得15个豆豆才能生存,失败者被淘汰。
4.每种食物进行三轮。(第一轮45秒,第二轮30秒,第三轮20秒)
分析:模拟自然选择
思考1:
如果最初小岛上有40只“豆豆鸟”,它们每只可以繁育两只后代,两代以后,小岛上的“豆豆鸟”将达到多少只?三代以后呢?五代呢?……
过度繁殖
分析:模拟自然选择
思考2:
活动中为什么有些 “豆豆鸟”被淘汰了?
如果食物足够多,它们还会被淘汰吗?
生存斗争
分析:模拟自然选择
思考3:
“豆豆鸟”的个体之间,出现了不同的喙形,这种现象叫做什么?
变异后的喙形能否在它们的后代中表现出来?
同种豆豆鸟的后代是否会出现差异?
遗传变异
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现象;
遗传变异
遗传和变异具有普遍性;
变异是不定向的。
分析:模拟自然选择
思考4:
什么因素决定了哪种“豆豆鸟”占优势,哪种逐渐被淘汰?
数据分析:
不同条件下,生存个体最多的分别是哪一种豆豆鸟?
分析:模拟自然选择
“幸存者”的喙形与它们所获取的食物相适应,说明适应环境的变异个体能够存活,不适应环境的变异个体将被淘汰。
适者生存
自然选择------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竞争,适者生存,不适应者被淘汰,这就是自然选择。
你能解释桦尺蛾体色变化的原因吗?
知识反馈
生物进化的外在动力:
生物进化的内在因素:
遗传和变异
环境的改变
生物的遗传变异和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了生物的进化。
环境的定向选择作用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练习:你能尝试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解释长颈鹿的进化过程吗?
学以致用
1、澳大利亚东部有一种外形奇特而美丽的琴鸟,它们大都在冬季繁殖,这样可以避免蛇类等前来偷食它们的卵和雏鸟,这是 ( )
A、对外界刺激作出的反应
B、变异造成的
C、条件反射造成的
D、自然选择的结果
D
巩固练习
2、某种治疗感冒的药物疗效很好,几年后疗效逐渐降低,其根本原因是( )
A、感冒病毒接触药物以后,慢慢产生了抗药性
B、病毒为了适应环境产生了抗药性
C、药物对病毒的抗药性变异进行了定向的选择
D、后来的药量减少,产生抗药性变异。
C
3.1937年,有人把原产于丹麦和德国的三叶草移到瑞典南部栽培,这里气候比较寒冷。最初三叶草茎叶的单位面积产量很低,但经过若干年后,产量显著提高,对这一事实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不耐寒的个体被自然淘汰
B.耐寒的个体得以生存繁衍
C.这是定向的自然选择过程
D.三叶草在生活过程中逐渐适应了新环境
D
不同金鱼品种是怎么产生的?
人工选择
知识拓展
野生鲫鱼变异个体
饲 养
后代个体间性状差异
人们 意愿
保留有观赏价值个体
逐代 选择
各种各样的金鱼品种
人工选择------在人为条件下对生物进行的选择,这就是人工选择。
人工选择是培育动物和植物新品种的方法之一。
我之所以能在科学上成功,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对科学的热爱,坚持长期探索。
—— 达尔文
名人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