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B版 选修2-1 高中数学 第一章 1.1.1命题 上课课件(共4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B版 选修2-1 高中数学 第一章 1.1.1命题 上课课件(共4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新课标B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02-08 20:44: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2张PPT)
初中已学过命题的知识,那么请大家判断一下,下列句子是不是命题?
导入新课
(1)3能被2整除.
(2)今天天气真好!
(3)两个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

下面让我们进入今天的学习















分析
由上面的语句,我们可以知道,句子(1)(3)是陈述句,且能判断句子的对错(句子(1)的说法是错的,句子(3)的说法是正确的),而句子(2)是感叹句.所以要想判断它们是否是命题,首先应知道命题有什么特点.

第一章 常用逻辑用语
1.1 命题与量词

知识与能力:
理解命题的概念和命题的构成.
能判断给定陈述句是否为命题.
能判断命题的真假.
能把命题改写成“若p,则q”的形式.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多举命题的例子,培养学生的辨析能力.
以及培养他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的能力.
通过学生的参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
命题的概念、命题的构成.
教学重难点
难点:
分清命题的条件、结论和判断命题的真假.
下列语句的表述形式有什么特点?你能判断它们的真假吗?
(1) 若直线a//b,则直线a和直线b没有公
共点;
(2) 2+4=7;
(3) 垂直于同一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
(4)若x2=1,则x=1;
想一想
从上面的语句我们可以看出,他们的特点是:
陈述句

可以判断真假
其中语句(1)(3)(5)判断为真,语句(2)(4)(6)判断为假.
命题:指用语言、符号或式子表达的,可以
判断真假的陈述句;该命题可以取一
个值, 称为真值.
什么是命题呢?
真值只有“真”和“假”两种,分别用“T”(或“1”)和“F”(或“0”)表示.
下面的语句是什么语句,是命题吗?
(1) 7是23的约数吗?
(2)立正!
(3)画线段AB=CD;
(4) x>5;
疑问句

命令句

开语句

无法确定真假的语句叫开语句.
祈使句

继续解答
由上可知,“一个人说:‘我正在说谎’ ”这句话是不能判断真假的陈述语句,所以是非命题,此类句子叫悖论.
一个人说:“我正在说谎”,是否为命题?

例1:















分析
情况一:如果他是说谎(命题为T),则他是讲真话.(∵他认为他是说谎,∴他实际上是在说真话).
情况二:如果他讲真话(命题为F),则他是在说谎.(如果他讲真话,则他说的是真的,也就是他是在说谎).
∴此话既不是说谎也不是讲真话,不能判断它的真假值.
小练习
(1)若a>0,b>0,则a+b>0.
(2)若a>0,b>0,则a+b<0.
判断下列语句是否是命题.















分析
这两条语句都是能判断真假的陈述句,则他们都属于命题,不管判断的结果是对的还是错的.

从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到命题的两种情况,即有些命题的结论是正确的,而有些命题的结论是错误的,那么我们就有了对命题的一种分类:真命题和假命题.
真命题:判断为真的语句,即真
值为“T” 或“1”的语句 .
假命题:判断为假的语句,即真值
为“F”或 “0”的语句 .
判断下面语句是否是命题?哪些是真命题,哪些是假命题?
(1)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2)若整数a是素数,则a是奇数;
(3)指数函数是增函数吗?
(4)x>15;
真命题
假命题
小练习
上面4个语句中,(3)不是陈述句,所以它不是命题;(4)虽然是陈述句,但因为它不能判断真假,所以它也不是命题.
结论
判断一个语句是不是命题,关键看这语句是否符合“是陈述句”和“可以判断真假” 这两个条件.

以前,同学们学习了很多定理、推论,这些定理、推论是否是命题?

例如:定理“若三角形的三边相等,则此三角形为等边三角形”有什么特点?
(由条件和结论两部分构成)

一个定理或推论都是由条件和结论两部分构成,当然一个命题同样由这两部分构成.
在数学中,命题常写成“若p,则q”或者 “如果p,那么q”这种形式.
通常,我们把这种形式的命题中的p叫做命题的条件,q叫做命题的结论.

例如:命题“若整数a是素数,则a是奇数.”具有“若p则q”的形式.

p

q


例2:
(1)若整数a能被2整除,则a是偶数.
解:(1)条件p : 整数a能被2整除,
结论q :a是偶数.
解:(2)条件p : 四边形是菱形,
结论q :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
(2)若四边形是菱形,则它的对角线互
相垂直平分.

(1)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
小练习
将下句化成若p,则q的形式.
















分析
命题(1)不是“若p,则q”的形式,需清楚地分清:已知的事项为“条件”,由已知推出的事项为“结论”.
继续解答
解:
“若p,则q”的形式为:若两个平面垂直于同一条 直线,则这两个平面平行.
“若p,则q”形式的命题是命题的一种形式而不是唯一的形式,也可写成“如果p,那么q” “只要p,就有q”等形式.

例如上例,可以改写为:“如果两个平面垂直于同一条直线,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或“只要两个平面垂直于同一条直线,就有这两个平面平行”.

例3:
将下句化成若p,则q的形式.
(1)a>0时,函数y=ax+b的值随x的增加而增加.















分析
此命题的条件与结论不明显,一般采取先添补一些命题中省略的词句,确定条件与结论.
继续解答

解:
此命题的“若p,则q”的形式为:a>0时,若x增加,则函数y=ax+b的值随之增加.或: 当x增加时,若a>0,则函数y=ax+b的值也增加.

课堂小结
命题的定义:
用语言、符号或式子表达的,可以判断真假的陈述句.
2. 命题可以分成两类:真命题和假命题.
真命题:判断为真的语句,即真值为
“T” 或“1”的语句.
假命题:判断为假的语句,即真值为“F”
或 “0”的语句 .

3.判断一语句是否为命题的依据是:
陈述句
可以判断真假
4.在“若p,则q”的形式的命题中,p为
命题的条件,q为命题的结论.
随堂练习
1.填空题

(1)命题“1+2=4”为______命题.

(2)命题“三条边相等的三角形为等边三角形”的条件p为_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q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三角形三条边相等
这个三角形为等边三角形
2.选择题
(1)下列为真命题的是( )
A.a>b
B.四条边相等的四边形为正方形
C.1+2=3
D.今天天气真好!
C
(2)将命题“对顶角相等”化成“若p,则q的形式”为( )
A. 条件p:两个角是相等的角
结论q:它们是对顶角
B. 条件p:两个角
结论q:对顶角相等
C. 条件p:若有两个角
结论q:它们相等
D. 条件p: 两个角是对顶角
结论q: 它们相等
D
(1) 判断命题“今天天气很好.”是否为命题,如果不是请说明理由.
3.解答题
解:不是.因为成为命题要满足两个条件:a.是陈述句 b.可以判断真假.此命题虽然为陈述句,但无法判断真假,所以它不是命题.
(2)将命题“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为菱形”化成“若p,则q”的形式.
解:若四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则这个四边形为菱形.
(3)将命题“两条对角线不相等的平行四边形不是矩形”转化成 “若p,则q”的形式.
解:若一个平行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不相等,则它不是矩形.
再见